结膜淋巴管瘤1例

2014-02-24 07:46程建霞孙亚欣杜园园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海绵状淋巴管右眼

程建霞,王 馨,孙亚欣,杜园园*

(1.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吉林 长春 130041;2.公主岭眼耳鼻喉医院)

淋巴管瘤属于脉管系统肿瘤,病因不明,眶区内淋巴管瘤较少见,仅占眼眶肿瘤的0.3%,结膜淋巴管瘤发病率则更低。结膜囊淋巴管瘤可影响美容及局部功能,导致睑裂闭合不全,上睑下垂等并发症,现将1例结膜淋巴管瘤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7岁。右眼发现结膜肿物渐进性增长20余年住院于我院眼眶眼整形科。入院查体:视力:右眼:0.15矫正不应,左眼:1.0。右眼眼睑肿胀,弹性差,睁眼困难,上、下睑球结膜充血肿胀,突出睑裂外,结膜表面瘤体组织如铺路石样滤泡增生,上、下穹窿均被瘤体组织覆盖至结膜囊狭窄,周边角膜大部分被瘤体遮盖,仅暴露中央瞳孔区透明角膜,余眼前节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局麻下行结膜肿物切除术,术中见结膜下组织肥厚,与提上睑肌及眼外肌组织粘连紧密,质脆、极易出血。尽量切除肿物组织,送检病理,结果诊断为:淋巴管瘤,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D34(+),D2-40(+)(见图1)。术后局部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激素类药物点眼减少充血症状。术后恢复顺利,随访半年未见明显复发。

图1 上皮下有多量慢性炎细胞浸润,血管扩张HE*40

2 讨论

淋巴管瘤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属于脉管系统肿瘤,病因不明,绝大多数属于先天发育异常,是一种错构瘤[1]。该肿瘤具有畸形和肿瘤的双重特性,随年龄增长而缓慢增大,病程漫长,一般到成年才静止。根据病理和临床表现将淋巴管瘤分为毛细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囊状淋巴管瘤三种类型,多发于颈胸部,颌面及口腔,在眶区内淋巴管瘤较少见。结膜淋巴管瘤发病率则更低,目前尚无确切的统计数据。结膜淋巴管瘤是一种无包膜、弥漫浸润的病变,呈海绵状,瘤内出血使瘤体呈血囊肿。瘤体较大可压迫眼球影响正常发育,病变向球后生长可导致眼球突出,如压迫视神经导致视神经萎缩,瘤体破裂可造成出血、炎症反应、淋巴管炎等并发症。结膜淋巴管瘤其病变易与周围组织粘连,侵犯提上睑肌及眼外肌甚至眼轮匝肌,引起上睑及眼球运动障碍,导致睑裂闭合不全、上睑下垂、斜视等。

组织病理学多呈海绵状,由大小不同淋巴液的腔隙构成,衬以内皮并被薄纤维的壁分隔,在壁内有淋巴细胞聚集。此病易与血管瘤相混淆,眶内血管瘤常有包膜,而淋巴管瘤常弥散无包膜,与周围组织不易区分。显微镜下淋巴管瘤间质内有淋巴细胞浸润甚至淋巴样滤泡形成,血管瘤中则见不到。

淋巴管瘤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冷冻、放射电、烧灼、平阳霉素及应用皮质类固醇。因本病瘤体组织无包膜,边界不清,甚至有分支,且肿瘤与正常组织间杂,常与提上睑肌或眼外肌粘连难分离,易出血,手术不易切除干净,故多数学者主张保守观察,仅于肿瘤增长快、威胁眼球或影响美容时才治疗[2]亦有人认为多次小量切除效果好[3]。手术时要注意保护眼外肌、提上睑肌及视神经等结构,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1]实用肿瘤学编委会.实用肿瘤学[M].第3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607.

[2]庞友鉴,易玉珍,冯官光.眼部淋巴管瘤[J].眼科学报,1986,2:230.

[3]Iliff WJ,Green WR.Orbital Lymphangiomas[J].Ophthalmology,1979,86(5):914.

猜你喜欢
海绵状淋巴管右眼
淋巴管栓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淋巴管新生与回流功能的作用研究进展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足部淋巴管分布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掩其右眼
左眼右眼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左右眼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平阳霉素注射及手术切除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