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积累与语文素养的提高

2014-02-26 10:08李艳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1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课外阅读习作

《新课程标准》明确地界定课外阅读的定量指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就道明了语言积累的重要性。读书积累,聚沙成塔,积淀之后,模仿反刍,信手拈来,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可以设想,没有积累,想提高语文能力,完全是空中楼阁。那么我们语文教师该如何做呢?

一.“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陶冶情操,培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地语言积累的意识和习惯,我校在每学期举行一次精彩纷呈的学生20分钟古诗、名家名篇、成语、词语、优美句段等口语才艺,以及学生日常积累的日记、作文、采蜜集、手抄报、剪贴报等丰富多采的图文材料展览。让学生感觉这是一次语言积累的饕餮大餐,都乐于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语言积累沉淀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让学生从心中感受到“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真正内涵,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积累的热情,浓郁的读书氛围弥漫了整个校园。

二.“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利用传媒,听中积累。

特级教师于漪说:“读有字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读无字书,吸生活之水,开阔视野。”当今传播媒介丰富多彩,电视、广播、录音机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通过这些传播媒介学习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对所听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学生耳熟能详,就会从中积累语言文字,有时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受。这些都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特别是要努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组织学生认真收听、收看美文欣赏、童话故事、新闻报道、各种活动等,碰到一些新词、妙句,随时记在摘抄本上。在收听、收看完后作适当讲解、赏析,让学生获得活生生的语言文字。不仅如此,教师们还把“听”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平时选购一些优秀的富有儿童情趣、富有生活气息的中外儿童诗或短小精美的文章的磁带,让学生带回家听,由此产生读的欲望。这样,并没有强迫性的要求,学生由“听”到“看”,自然水到渠成,引起学生兴趣,就能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并为进一步丰富学生语言作了铺垫。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扩大阅读,读中积累。

教师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尽量扩大自己的课外阅读面。为学生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如冰心、巴金、老舍、朱自清、鲁迅等名作家的书籍,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有选择地多读、广读。并要求教师们坚持做到以下四点:1、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给学生留出阅读的时间;2、在课堂上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其会读会摘录;3、提出语言积累的具体要求,对所摘录的好词好句好段,要求学生每两周进行一次自我梳理,归类“入库”,每学期末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翻箱倒柜”,使积累的语言文字不至于“发霉烂掉”,从而提高积累的长久性;4、每周定时检查,并作好统计,在每学期末,开成果展览会。这样做,促使了学生更自觉、更认真地进行阅读,保证了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享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阅读的热情,培养阅读的习惯,巩固其成果。

四.“油然作云,沛然下雨”:畅所欲言,说中积累。

说话是对语言材料的一种使用,它能让学生一方面运用积累的语言,另一方面进一步积累语言。为此,课题组在学校进行教师培训,要求教师们为学生除口语课外,在课堂上增设“说话园地”这一环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如开展课前五分钟系列演讲训练,让学生按座位顺序,每人一次,提前准备自己课外阅读的精彩片段;每周举行一次好词好句欣赏会,让学生将自以为优美的词、句、段与同学一道仔细品味;每两周举行一次故事会,或诗歌朗诵会、好词好句接龙比赛、辩论会等,活动中,人人必讲,这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促使学生读相关方面的书,而且巩固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逐渐做到“油然作云,沛然下雨”的境界。

五.“心入于境,情会于物”:增加习作,写中积累。

要使大脑内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周转的密度,为此,学生必须经常练笔。为了不让学生觉得习作是一种负担,课题组要求教师们在设计习作练习和讲评习作上花力气,做到口头与书面结合、片断与成文结合、大作与日记结合、自由作与统一作结合,可以分步练、集中练,可以教师评、学生评,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学校还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写作大赛,让学生饶有兴趣,写我真情,书我心声。

李艳华,教师,现居河北玉田。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课外阅读习作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