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孩子的口语交际课活起来

2014-02-26 10:29侯彦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2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交流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进行口语交际”这一目标。因此,我总希望在我的口语交际课上,孩子们能够动起来,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即使说的不对,也能在讨论与交流中得以改进。但事实是,一到口语交际课,原本回答问题积极的孩子,也悄悄地埋下小脑袋,大家不约而同地变成了“不会说话的人”。连说话的机会都丢失,这样的口语交际课堂怎能真正提高全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农村孩子的口语交际课现状原因分析与反思

1、传统课堂氛围的制约。传统的课堂上,总是老师讲得多,学生总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中国自古就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生,虚心求教的蒙恩者”的指导,而这一切执行起来似乎也顺利成章。但是现在,我们必须承认,这种传统型的课堂给学生的口语交际课带来很大的阻力,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孩子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的孩子本来就存在课外阅读量欠缺,接受信息的渠道少,家长素质偏低等制约他们语言发展的因素。所以,创建开放而活泼的新型课堂迫在眉睫。

2、教师课堂调控能力的影响。农村的大部分孩子在家庭中表现十分活跃,但一到课堂上在老师的面前就噤若寒蝉。班级中的活跃分子反反复复就那么几个人,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调控课堂,就会变成几个好学生的“一言堂”,被学优生牵着鼻子走,而另外的大部分学生就心甘情愿地做了不作为的看客、听客。李镇西老师说过:“教育者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工匠,就在于我们面对各具个性的学生,必须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此,做一个好的老师就必须提高自己综合调控课堂的能力,面向全体学生。

3、心理因素作祟。“不愿说,不敢说,怕出错”是口语交际课上学生不敢交流的主要原因,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他们不敢说无非是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怕同学笑话。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学生说得真不好,教师也不要直接反驳他们,或露出不屑的表情,甚至阻止学生说下去,而要给他们鼓励,久而久之,学生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培养起来了。只有真正创建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才能使每个学生树立起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改变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课现状的对策

就地取材,创设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口语交际环境。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曾说:“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我们农村没有电脑等现代多媒体设备,可我们有大地、有小草、有果园,哪怕是荒山、茅草棚,它们的利用价值也是可观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运用它。农村教师应就地取材,寻找口语交际教学的源泉。农村的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皆为农村学生提供了不竭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自己身边的事物,学生非常熟悉,自然觉得有话可说。

2、改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要改变传统思想,在课堂上建立平等、轻松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真正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甚至在课间和他们玩在一起,和他们有共同的经历,多以一个听众的身份进行没有距离的开放式交流,给学生轻松的交流环境,照顾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差异,倡导个性,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课堂氛围的改善,师生关系的拉近,也会使学生怕开口、不敢说、怕丢人的心理障碍自然消失。

3、拓展视野,开辟口语交际的新途径。课堂上再多的口语交际训练,归根到底是希望孩子能在生活中学会说,学会交流。因此,口语交际一定要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在每节课前,可用三分钟给孩子提供说话的机会,说说今天的趣事,说说今天的见闻,说说上学路上的经历等贴近生活的话题,长期坚持,也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能力;也可以由教师确立话题,选择学校里发生的某件事情或某种现象,由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六年级毕业学生会找老师、找同学写毕业纪念册,形成一股风尚,该不该提倡?这样的做法也可以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侯彦红,教师,现居山东平度。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交流
情景交际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