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铜量对杂交中稻叶片和分蘖生长的影响

2014-02-26 03:00田子明施翔程建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分蘖叶片

田子明 施翔 程建峰

摘 要:采用盆栽土培试验,以II优50329、03A/99046、金优50329和II优225为材料,研究了土壤施铜对杂交中稻叶片和分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0μg/g土施铜量抑制水稻的主茎叶片数,而400μg/g土却促进。400μg/g土施铜量促进出叶和分蘖,200μg/g土则减慢。土壤含铜量小于400μg/g土的地区可种植II优50329、03A/99046,土壤含铜量小于200μg/g土可种植II优225品种,而土壤含铜量大于400μg/g土的地区可种植金优50329。

关键词:杂交中稻;施铜量;叶片;分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09-03

铜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微量元素,主要存在于光合链的质蓝素和呼吸链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中,调节着植物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过程[1]。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以及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超量或剩余的铜便成为污染物大量进入土壤、大气及水体环境中,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极大的危害[2]。“铜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植物矿质营养研究的新热点,陈曦等研究了施铜对紫荆幼苗的影响[3],郑爱珍等研究了施铜对青菜幼苗的影响[4],钱晓薇研究了施铜对蚕豆根尖的影响[5]。有研究表明,铜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为铜毒害[6-7]和对幼嫩组织的影响[8-9],但目前对水稻适量施铜的研究则较少[10]。鉴于此,本试验以杂交中稻为研究对象,以低于毒害阈值浓度为处理[10],通过对4个杂交组合叶片和分蘖的观测来探明铜对水稻的作用规律,为不同铜含量土壤的水稻种植和铜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选用4个杂交稻新组合,分别为II优50329、03A/99046、金优50329和II优225。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江西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研究室进行。选取饱满稻种,用1%的H2O2消毒15min后清水洗净,清水浸种至露白播种,采用常规露地湿润法育秧。试验采用土壤盆栽法,盆钵上内径24cm,下内径为18cm,高17cm,7.5kg土/盆。土壤为无污染的潴育型水稻土,有机质2.34%,碱解氮81.5mg·kg-l,有效磷5.50mg·kg-l,速效钾48.03mg·kg-1,pH5.4,阳离子代换量8.4×10-2mg·g-l土,总铜9.46mg·kg-l,有效铜2.88mg·kg-1。5叶1心期,选择生长一致的秧苗进行移栽,单本种植,每盆3苗。施铜量设0,200μg/g土和400μg/g土3个处理,铜形态为CuSO4,按相应施铜量施入,施用方法为将适量的硫酸铜溶解于水中施于盆内。每组合每处理为5盆。其他栽培管理为无差别的常规性高产施肥、灌溉和病虫害管理。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移栽后每4d记载1次叶龄和分蘖,每7d测1次苗高,参照《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11]。

1.4 数据处理 在Microsoft Excel2003进行基本统计分析和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1]王忠.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88.

[2]张开明,黄苏珍,原海燕,等.铜污染的植物毒害、抗性机理及其植物修复[J].江苏环境科技,2005,18(1):4-9.

[3]陈曦,吴楚,张秀娟.铜对紫荆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6(9):6-9.

[4]郑爱珍,王启明.铜离子对青菜幼苗生长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6,2:87-89.

[5]钱晓薇.硫酸铜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4,26(1):171-176.

[6]彭刚华.土壤铜污染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J].福建环境,2000:31.

[7]康立娟,赵明宪,庄国臣.铜的单元及复合污染中水稻对Cu吸收累积规律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22(4):503-504.

[8]袁玲.铜、银元素对水稻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作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3,1:17-19.

[9]刘登义,王友保.Cu、As对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2):179-182.

[10]徐加宽,杨连新,王志强,等.土壤铜含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05,19(3):262-268.

[11]湖南农学院.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M].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8:37-39,21-28,38-41.

[12]康立娟,赵明宪,赵成爱.铜对水稻的影响及迁移积累规律的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1999,6(4):43-44.

[13]陈树元,许立凡.铜、砷在水稻土壤体系中的迁移及其对水稻影响的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1995,11(3):15-18.

[14]刘光荣,魏林根,李祖章,等.水稻品种间耐铜毒差异性及与根系形态、生理学特征的关系[J].江西农业学报,2005,17(2):13-l6.

(责编:张宏民)

摘 要:采用盆栽土培试验,以II优50329、03A/99046、金优50329和II优225为材料,研究了土壤施铜对杂交中稻叶片和分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0μg/g土施铜量抑制水稻的主茎叶片数,而400μg/g土却促进。400μg/g土施铜量促进出叶和分蘖,200μg/g土则减慢。土壤含铜量小于400μg/g土的地区可种植II优50329、03A/99046,土壤含铜量小于200μg/g土可种植II优225品种,而土壤含铜量大于400μg/g土的地区可种植金优50329。

关键词:杂交中稻;施铜量;叶片;分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09-03

铜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微量元素,主要存在于光合链的质蓝素和呼吸链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中,调节着植物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过程[1]。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以及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超量或剩余的铜便成为污染物大量进入土壤、大气及水体环境中,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极大的危害[2]。“铜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植物矿质营养研究的新热点,陈曦等研究了施铜对紫荆幼苗的影响[3],郑爱珍等研究了施铜对青菜幼苗的影响[4],钱晓薇研究了施铜对蚕豆根尖的影响[5]。有研究表明,铜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为铜毒害[6-7]和对幼嫩组织的影响[8-9],但目前对水稻适量施铜的研究则较少[10]。鉴于此,本试验以杂交中稻为研究对象,以低于毒害阈值浓度为处理[10],通过对4个杂交组合叶片和分蘖的观测来探明铜对水稻的作用规律,为不同铜含量土壤的水稻种植和铜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选用4个杂交稻新组合,分别为II优50329、03A/99046、金优50329和II优225。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江西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研究室进行。选取饱满稻种,用1%的H2O2消毒15min后清水洗净,清水浸种至露白播种,采用常规露地湿润法育秧。试验采用土壤盆栽法,盆钵上内径24cm,下内径为18cm,高17cm,7.5kg土/盆。土壤为无污染的潴育型水稻土,有机质2.34%,碱解氮81.5mg·kg-l,有效磷5.50mg·kg-l,速效钾48.03mg·kg-1,pH5.4,阳离子代换量8.4×10-2mg·g-l土,总铜9.46mg·kg-l,有效铜2.88mg·kg-1。5叶1心期,选择生长一致的秧苗进行移栽,单本种植,每盆3苗。施铜量设0,200μg/g土和400μg/g土3个处理,铜形态为CuSO4,按相应施铜量施入,施用方法为将适量的硫酸铜溶解于水中施于盆内。每组合每处理为5盆。其他栽培管理为无差别的常规性高产施肥、灌溉和病虫害管理。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移栽后每4d记载1次叶龄和分蘖,每7d测1次苗高,参照《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11]。

1.4 数据处理 在Microsoft Excel2003进行基本统计分析和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1]王忠.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88.

[2]张开明,黄苏珍,原海燕,等.铜污染的植物毒害、抗性机理及其植物修复[J].江苏环境科技,2005,18(1):4-9.

[3]陈曦,吴楚,张秀娟.铜对紫荆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6(9):6-9.

[4]郑爱珍,王启明.铜离子对青菜幼苗生长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6,2:87-89.

[5]钱晓薇.硫酸铜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4,26(1):171-176.

[6]彭刚华.土壤铜污染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J].福建环境,2000:31.

[7]康立娟,赵明宪,庄国臣.铜的单元及复合污染中水稻对Cu吸收累积规律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22(4):503-504.

[8]袁玲.铜、银元素对水稻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作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3,1:17-19.

[9]刘登义,王友保.Cu、As对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2):179-182.

[10]徐加宽,杨连新,王志强,等.土壤铜含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05,19(3):262-268.

[11]湖南农学院.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M].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8:37-39,21-28,38-41.

[12]康立娟,赵明宪,赵成爱.铜对水稻的影响及迁移积累规律的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1999,6(4):43-44.

[13]陈树元,许立凡.铜、砷在水稻土壤体系中的迁移及其对水稻影响的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1995,11(3):15-18.

[14]刘光荣,魏林根,李祖章,等.水稻品种间耐铜毒差异性及与根系形态、生理学特征的关系[J].江西农业学报,2005,17(2):13-l6.

(责编:张宏民)

摘 要:采用盆栽土培试验,以II优50329、03A/99046、金优50329和II优225为材料,研究了土壤施铜对杂交中稻叶片和分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0μg/g土施铜量抑制水稻的主茎叶片数,而400μg/g土却促进。400μg/g土施铜量促进出叶和分蘖,200μg/g土则减慢。土壤含铜量小于400μg/g土的地区可种植II优50329、03A/99046,土壤含铜量小于200μg/g土可种植II优225品种,而土壤含铜量大于400μg/g土的地区可种植金优50329。

关键词:杂交中稻;施铜量;叶片;分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09-03

铜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微量元素,主要存在于光合链的质蓝素和呼吸链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中,调节着植物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过程[1]。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以及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超量或剩余的铜便成为污染物大量进入土壤、大气及水体环境中,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极大的危害[2]。“铜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植物矿质营养研究的新热点,陈曦等研究了施铜对紫荆幼苗的影响[3],郑爱珍等研究了施铜对青菜幼苗的影响[4],钱晓薇研究了施铜对蚕豆根尖的影响[5]。有研究表明,铜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为铜毒害[6-7]和对幼嫩组织的影响[8-9],但目前对水稻适量施铜的研究则较少[10]。鉴于此,本试验以杂交中稻为研究对象,以低于毒害阈值浓度为处理[10],通过对4个杂交组合叶片和分蘖的观测来探明铜对水稻的作用规律,为不同铜含量土壤的水稻种植和铜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选用4个杂交稻新组合,分别为II优50329、03A/99046、金优50329和II优225。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江西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研究室进行。选取饱满稻种,用1%的H2O2消毒15min后清水洗净,清水浸种至露白播种,采用常规露地湿润法育秧。试验采用土壤盆栽法,盆钵上内径24cm,下内径为18cm,高17cm,7.5kg土/盆。土壤为无污染的潴育型水稻土,有机质2.34%,碱解氮81.5mg·kg-l,有效磷5.50mg·kg-l,速效钾48.03mg·kg-1,pH5.4,阳离子代换量8.4×10-2mg·g-l土,总铜9.46mg·kg-l,有效铜2.88mg·kg-1。5叶1心期,选择生长一致的秧苗进行移栽,单本种植,每盆3苗。施铜量设0,200μg/g土和400μg/g土3个处理,铜形态为CuSO4,按相应施铜量施入,施用方法为将适量的硫酸铜溶解于水中施于盆内。每组合每处理为5盆。其他栽培管理为无差别的常规性高产施肥、灌溉和病虫害管理。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移栽后每4d记载1次叶龄和分蘖,每7d测1次苗高,参照《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11]。

1.4 数据处理 在Microsoft Excel2003进行基本统计分析和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1]王忠.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88.

[2]张开明,黄苏珍,原海燕,等.铜污染的植物毒害、抗性机理及其植物修复[J].江苏环境科技,2005,18(1):4-9.

[3]陈曦,吴楚,张秀娟.铜对紫荆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6(9):6-9.

[4]郑爱珍,王启明.铜离子对青菜幼苗生长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6,2:87-89.

[5]钱晓薇.硫酸铜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4,26(1):171-176.

[6]彭刚华.土壤铜污染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J].福建环境,2000:31.

[7]康立娟,赵明宪,庄国臣.铜的单元及复合污染中水稻对Cu吸收累积规律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22(4):503-504.

[8]袁玲.铜、银元素对水稻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作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3,1:17-19.

[9]刘登义,王友保.Cu、As对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2):179-182.

[10]徐加宽,杨连新,王志强,等.土壤铜含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05,19(3):262-268.

[11]湖南农学院.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M].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8:37-39,21-28,38-41.

[12]康立娟,赵明宪,赵成爱.铜对水稻的影响及迁移积累规律的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1999,6(4):43-44.

[13]陈树元,许立凡.铜、砷在水稻土壤体系中的迁移及其对水稻影响的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1995,11(3):15-18.

[14]刘光荣,魏林根,李祖章,等.水稻品种间耐铜毒差异性及与根系形态、生理学特征的关系[J].江西农业学报,2005,17(2):13-l6.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分蘖叶片
月季叶片“雕刻师”
两种喷涂方法在TRT叶片上的对比应用及研究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不同播种期对大葱分蘖的影响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一种小功率叶片式气起动马达的改进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
木枣叶片、叶片愈伤组织及果实的氨基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