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语文高效课堂让情感之花悄然绽放

2014-02-26 22:35钞秀芹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阿里山神木激情

钞秀芹

前阵子,我区“展有情感课堂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当比赛结束之后,不管讲课老师还是听课老师,或多或少都有些感悟,或多或少也有些反思。说心里话,作为听课组成员,在听他们精心准备的语文课时,我既找不出执教者知识上的错误,也看不出课堂设计上的缺陷,但听下来,总觉得还是缺少点什么东西,思虑再三,始觉原来有些教师课堂上缺少激情。他们中规中矩地讲解,学生死气沉沉地听,语文的魅力得不到体现。有的老师,课堂上始终一个腔调,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学生听得不过瘾,看得不解渴,语文教学目标得不到落实,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高效课堂的实质是让学生动起来,由苦学、被动学变为乐学、主动学,要达到这种境界,是需要情感支撑的。以情激情,以情育人,是语文的终极目标。因此上好语文课,教师必须先有激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兴趣才会浓厚起来。那么,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让情感之花悄然绽放呢?下面我从执教者的角度谈一下我的几点做法:

一、语言要抑扬顿挫,用激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

成长中的学生情感十分明显,十分丰富,但他们情感的流露需要一个触发点,而教师就要善于做这个情感的触发点,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提高学习效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谁要是还没有发展培养出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情感氛围的营造,就是要靠老师激情语言的调动。所以课堂上,我大胆表露自己的情感,以情感情,以情染情,让情境化的教学环境成为“展有情感的课堂”的重要条件。每一节课,我都非常注意导语和结束语设计,每个环节的过渡语我也力争做到有声有色。热情洋溢,激情澎湃的语言,使学生置身于美的语言环境之中,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如《阿里山纪行》一文,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一首动听的《高山青》,让我们感受到了阿里山姑娘的美丽,让我们领略到阿里山景色的秀美。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哺育了美丽姑娘的阿里山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就随同当代作家吴功正先生一起欣赏阿里山神奇秀美的风光。过渡语:由神木所遭受的创伤联想到台湾所遭受的风风雨雨。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孕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林中巨子。没有中华民族渊远流长的历史,孕育不出那种昂扬向上、不折不挠的精神品格。神木的精神品格不正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吗?我们中华民族虽然历经磨难,却不折不挠,昂然屹立于世界强林,说神木是阿里山的精髓,不如说那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所在。同学们,说到这里我心里油然而生出一股豪气,一种民族自豪感,一种不屈的精神,请大家再读,读出神木的参天雄姿,读出神木的不屈不挠,读出民族自豪感!结束语:阿里山如一首含蓄的诗,一杯醇香的酒,仰望高山,我们能积蓄和锤炼自己的情感;望水而思,我们能洗濯自己的理智;品读阿里山纪行,我们的心弦也被阿里山的美,被作者的情感美轻轻拨动,最后,让我们大声赞叹——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让我们共同期盼——祖国早日统一,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

这样的导语、过渡语和结束语,抑扬顿挫、娓娓道来,让学生无论在上课伊始还是在课堂中间,甚至在课堂的尾声,都能享受到激情语言的大餐,课堂效率可想而知。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涵,陶冶学生情感

教师的情感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也来自于对文本的挖掘。文章不是无情物。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情文并茂的精品,或明或暗都蕴涵着情感的因素,充分挖掘并利用好这些情感因素来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够使课堂或情绪激昂,或寂静无声,或兴高采烈,或悲凉凄苦,让学生在特定的刺激情境中产生自己的体验,进而获得品质和情操的陶冶。如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父亲过铁道买橘子这件小事,字里行间饱含着父爱子的拳拳爱心,浓浓爱意。但90后的学生并不理解,很多同学都对此不屑一顾,根本不能懂得也不清楚那个时期的苦难,自然也就很难捕捉到作者的挚爱深情。学习起来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为了及时点拨学生的情感触发点。朗读环节我这样点拨:朗读是个性化的学习,不能一味的模仿,要学会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你自己的风采,作品能打动你,你能用声音传达出这种感动,那么你的朗读就是成功的,怎样进入这样的境界,获得这样的体验呢?朗读的最高境界是透过文字,读自己的生活。我们可以联系自己的父亲来感受,他们上要赡养老人,下要养育儿女,恐怕你们现在的学习就让父亲操碎了心吧,生活中的父亲,真的像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竭尽全力的为家庭付出,你想着自己的父母,想着他们的辛苦不易,去读课文,你的感觉会更加不同,大家去试试。果然在接下来的学生朗读中,他们饱含深情,读着读着,学生被深深地打动了,这个时候,与其说学生在读课文,还不如说他们在读自己的父母,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进入课文情境之中,心灵受到震动,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拓展延伸环节,我更是用低沉的语调讲述了自己父亲病故时的情景,动情之处,我泣不成声,教室里静静的,很多同学流出了眼泪,我知道学生原本平静的心湖已经波澜起伏,大有不吐不快的感觉,顺势让他们讲诉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讲的听的莫不动容。我想,那一刻,他们不仅懂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道理,更理解了“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义,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课堂设计要有张有弛,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常言说:“文似看山不喜平,画如交友须求淡”。我觉得上语文课也是如此,平铺直叙的课堂很难让学生激情饱满,兴趣浓厚。为此课堂上我或设问、或悬念、或铺垫,使课堂呈现起伏变化,引导学生思维力度高潮跌起,气氛热烈。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我从不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尽力克制和调控,以良好的心态,带着灿烂的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带动学生以愉快、轻松自信的情绪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我觉得有激情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情感的学生,有激情的老师所在的课堂是有激情的课堂,是充满笑声的课堂,是充满竞争和辩论的课堂,是有张有弛的课堂。可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展情感课堂的根本,是提高教学成绩的根本!

四、教学方法力求灵活多样,让学生始终感受创新的乐趣

“展情感课堂”囊括了自学探究、合作交流、课堂展示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更加注重了学生的感情体验,也更加强调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充分展示才华,张扬个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有了更加广阔的展示平台,教学风格可以得到最大化发挥。

教无定法,何为恰当方法?我始终认为,适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学生喜欢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为此,每一节课,我都会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结合文本特点,选择让学生喜欢接受的方法,力争一课一得,绝不面面俱到。让自己的语文课堂不断推陈出新,让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课堂中,感受创新带来的乐趣。

总之,展有情感的课堂,不是表面张扬,也不是拙劣的东施效颦,更不是邯郸学步,它是真实的,由衷的,感人至深的,振奋人心的。教师应重视情感教育,注意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情的感召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轻舞飞扬!

[作者通联:河南安阳市第二十三中学]

猜你喜欢
阿里山神木激情
项苗
神木有石峁
对外文化交流之窗
——神木大剧院
神木:脱贫实效诠释党建力量
“大陆阿里山”春正浓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教学游记散文不妨增添一些趣味——以《阿里山纪行》教学为例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