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机理分析与模糊评判

2014-02-27 00:56李存芳陆德平
中国流通经济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评判竞争力优势

李存芳,陆德平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机理分析与模糊评判

李存芳,陆德平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型企业,其整合竞争力是企业有机整合各种资源与能力从而产生竞争优势,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市场领先的服务能力。这是一类体现知识经济特征的先进管理理念,是一种拥有多层性、多维性的复杂系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由各种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提高的过程,是一个由几种关键竞争优势向整合竞争力协同转化的过程。两个过程缺一不可,前者可使企业具备形成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后者可使企业实现竞争力的动态发育及整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进行系统评判,可为企业提供一条强化、提升整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要分析评判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必须从资产运用优势、营运创优优势、创新开拓优势、协调融合优势四个相互支撑的维度入手,认清企业形成整合竞争力的关键竞争优势。为更好地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必须基于整合竞争力系统评判结论,加大信息技术投入,优化营销网络和客户联络;创建学习型组织,强化交互学习机制;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强化激励因素;倡导诚信立足,创新致远的企业文化,强化文化催化力与感召力;改革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全力打造优质服务品牌。

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机理分析;模糊评判

一、问题的提出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TPL)指独立于需方与供方以外的企业基于契约提供专业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是运输、仓储等基础行业的链接发展。[1]它的本质是一种合同物流。[2]第三方物流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欧美国家,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流通产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力度加大,愈来愈多世界著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联邦国际快递公司(Fe⁃dEx)、联合包裹速递服务公司(UPS)、天地物流公司(TNT)、中外运敦豪公司(DHL)等,相继进入我国物流服务市场,这无疑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同时也加剧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多种渠道的竞争中决定胜负的根本是什么呢?为此,围绕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问题展开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一是从多个视角论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及特点。哈默尔(Hamel)[3]指出,技术与管理因素的协调结合促进了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拉法(Raffa)[4]认为,核心竞争力蕴藏于企业文化之中,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奥利弗(Oli⁃ver)[5]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其技术与能力的反映,是竞争对手难以仿效并且能够创造特有价值的能力。古普塔(Gupda)[6]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这种竞争优势的创造有赖于有效的知识管理。此后,刘佑平等[7]进一步联系第三方物流企业实际进行研究,提出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可称为一个系统。杨叶勇[8]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属于服务性行业的视角进行研究认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在于整合内外部资源,集成物流价值链各环节,以提升自身市场运作能力、物流管理能力及服务体系创新能力。

二是从多条路径剖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和相关因素。迈雅(Meyer)[9]提出,市场营销能力因素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安德鲁·坎贝尔[10]研究发现,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强者往往是那些能够有效协调内外部力量,并及时响应市场变化的企业。多喜(Dosi)等[11]从能力观视角进行研究认为,核心竞争力可分为资源转化能力、技术能力、整合能力和市场驱动力。芮明杰[12]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知识、技术因素的组合。项秀兰等[13]则进一步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外部竞争环境与相关因素。

三是从多个层面阐明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辨识、管理与评价。在艾米(Amy)[14]等提出企业决策者判别、强化核心竞争力应当遵循的四项准则之后,丘卡斯(Tsoukas)[15]进一步研究认为,通过学习能够创造新的知识,而把所创造的新知识传递到组织层面,达到制度化后,可有效提升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王道平等[16]分析构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王海燕[17]等进一步探讨了基于投影的主成分分析法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企业竞争力与竞争优势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进行系统分析,特别是进行机理研究的文献仍然比较匮乏。第三方物流企业既不同于一般的服务型企业,又不同于生产型企业,仅仅依靠已有理论难以很好地指导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实践。因此,本研究基于系统的思想与整合的思路,提出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机理分析及评判的新问题。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的机理和要素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型企业。本研究提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整合竞争力是企业有机整合各种资源、能力,产生竞争优势,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市场领先的服务能力。它是一类体现知识经济特征的先进管理理念,是一种拥有多层性、多维性的复杂系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其主要差异显示在三个方面:一是整合竞争力是一类显现型服务能力,是企业加入竞争的外显力量,可让企业产生相对竞争强势,而核心竞争力则是一种潜藏型的服务能力,[18]蕴含于企业内质中,支撑其整合竞争力;二是整合竞争力是一类整合型服务能力,是基于多种要素的多种一般能力及核心能力交融、升华的结果,它既源于单项能力,又强于单项能力的累加,而核心竞争力则是一种核心性的单项服务能力;三是整合竞争力是一类可量型服务能力,其干预因素在企业间拥有可测性与可比性,而核心竞争力则难以具体对比与计量。

同时,经过深入分析,本研究认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各种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提高的过程,以及一个由几种关键竞争优势向整合竞争力协同转化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缺一不可,前者可使企业具备形成竞争力的关键要素,[19]因为企业仅仅依靠比较优势的竞争是脆弱而短暂的,只有经过创新开拓,形成标新立异的竞争优势,即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才能让其他企业难以仿效,从而创造超额利润;后者可使企业实现竞争力的动态发育及整合,因为企业要长期居于市场领先地位,必须依靠其他企业难以超越的整体实力,只有将几种关键竞争优势协同起来并集成整合竞争力,才能形成一种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市场领先的不竭动力。

因此,进行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分析与评判,必须认清企业形成整合竞争力的关键竞争优势。具体包括以下四个相互支撑的维度。

1.资产运用优势

资产运用优势是企业的一种通过挖掘、利用一定量重要资产而实现增值增益的有利态势。这些重要资产不外乎信息、信誉、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产。[20]其测度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使用率、企业资信度、全员生产率、资产负债率、投资收益率的高低。资产运用优势是形成企业整合竞争力的条件与根基。

2.营运创优优势

营运创优优势是企业的一种通过安全、快捷、完好、周到运营,而满足客户多层次需求的有利态势。它主要涉及运输和仓储功能、特殊服务(如进出口通关、直送到位、反向流通)、IT互联网服务(如企业网络功能、电子商务、跟踪监测)等因子,其测度主要体现在运输和仓储功能所占比重、服务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高低等方面。[21]营运创优优势体现了企业的主要素养与竞争能力。

3.创新开拓优势

创新开拓优势是企业的一种基于科技发展与市场潜在客户需求推陈出新行为,而获取或强化竞争能力的有利态势。它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水平、技术研发能力等方面,其测度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拥有率、信息技术投入增长率、企业技术人员占比、学习经费投入占比、新型物流服务开发成功率等方面。创新开拓优势是企业资产运用优势的展延。

4.协调融合优势

协调融合优势是企业的一种基于标准化、人性化管理,把资产、人才、服务、技术等优质资源转化为市场竞争能力的有利态势。协调融合优势与企业的文化环境、信息渠道、运作理念、工作机制等因子紧密关联,其测度主要体现为企业文化催化力、决策层领导力、执行层管理力等的强弱。协调融合优势在企业内部发育,支配并调节着企业的运作行为,[22]是培育并生成企业整合竞争力的关键。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评判指标体系

构建评判指标体系与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评判的可靠性、准确性关系重大。评判指标体系应反映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及组成要素。在此,坚持体现评判的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可比性原则,将评判指标体系设计成三个层面,具体包括目标层面T、一级指标层面F以及相应细化的二级指标层面S(见表1)。其中,各二级指标内涵具体如下:

(1)信息技术使用率Q11。Q11=正在运用的信息技术价值÷信息技术总值。它体现了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企业资信度Q12。它体现了企业金融信用评价的等级以及继续发展中获取外部资金援助的能力。

(3)全员生产率Q13。Q13=考察期全部产值÷考察期平均职工人数。它体现企业生产服务能力与工效。

(4)资产负债率Q14。Q14=企业总负债÷企业总资产。它体现企业防御运营风险的能力。

(5)投资收益率Q15。Q15=企业利润总额÷企业投资总额。它体现企业投资增值的能力。

(6)运输和仓储功能市场占比Q21。Q21=本企业运输和仓储总量÷同行业运输和仓储总量。它反映企业的基础服务能力。

(7)服务市场占有率Q22。Q22=本企业服务经营额÷同行业服务经营总额。它反映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

(8)客户满意度Q23。它体现企业物流服务行为给客户带来的满足程度,反映企业的服务质量提升能力。

(9)客户忠诚度Q24。它反映企业的服务市场控制能力。

表1 企业整合竞争力评判指标体系

(10)信息技术拥有率Q31。Q31=信息技术总值÷企业总资产。它体现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

(11)信息技术投入增长率Q32。Q32=考察期内信息技术投入增长额÷考察期内业务收入增长额。它体现企业的创新与发展能力。

(12)技术人员占比Q33。Q33=企业技术人员数量÷企业员工总数。它体现了企业的整体创新素质基础。

(13)学习研发经费占比Q34。Q34=企业学习研发经费÷企业销售总收益。它体现了企业用于研发创新的资金投入水平。

(14)新型物流服务开发成功率Q35。Q35=企业能够到达市场的新型物流服务数量÷开发的新型物流服务总量。它反映了企业的技术衍生与科技开发能力。

(15)企业文化催化力Q41。它体现了由特色企业文化而生成的团体愿景和持久行动。

(16)决策层的领导力Q42。它反映了企业决策层对重要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与有效选择的能力。

(17)执行层的管理力Q43。它体现了企业执行层及时贯彻、实施高层决策的能力。

四、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模糊系统评判

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的组成要素有着多重性,评判时需要对多重相关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运用多重指标评判;二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组成要素的内涵界定具有模糊性,如客户满意度、企业文化催化力、决策层领导力等;三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强度分级也具有模糊性,各等级的标准内涵难以缜密阐明,等级划分仅是一类人为判定。故而,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这类包含多重因素、多个层次的具有模糊性的复杂系统问题,依据模糊变换原理,施行模糊系统评判。

1.评判指标集合的创建

在整合竞争力形成要素系统中,着眼因素集合包括一级指标及其细化的二级指标:

其中:

2.各指标层权重的分配

预设一级指标层F对目标层T的权重集合为:

同时,二级指标层S对一级指标层F的权重集合分别为:

3.评判模式的设计

假设企业整合竞争力强度判别模式集合为P,评判级别划分为四级,即P1(很大)、P2(较大)、P3(一般)、P4(较小),则:

4.模糊评判矩阵的构造

预设由二级指标Qij入手确定其对评判等级Pk(k=1,2,3,4)的隶属度rijk,则Qij的单因素评判集合为:

依上类推,由一级指标Qi的相应评判集构建一个模糊关系矩阵Ri:

经广义模糊合成运算模型M(*·,*+),求出一级指标的模糊评判集合是:

同理,根据模型M(*,*),求得评判对象的模糊评判矩阵为:

进一步作归一化处理可得:

式中,Tk(k=1,2,3,4)为整合竞争力对评判级别的隶属度。基于最大隶属度原则,作出最后评判。

五、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模糊系统评判实例

某物流企业创建于1953年,占地560亩,注册资金1300万元,主营仓储、公路运输、铁路中转运输及社会物资托运业务,固定资产1.35亿元,下辖12家单位,其中601、602、603三大物流中心共拥有平面仓库10万平方米,为客户提供24小时仓储、装卸、配送、分捡、加工、包装、信息交换等服务。公司拥有2条铁路专用线、3万平方米中转仓库,全面承接商品发送、到达及中转运输业务,为客户提供水路、铁路、公路等联运服务,货物吞吐能力达到每年1950万吨。公司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中国商业信用企业”、“中国物流百强企业”、“2013年度安全生产十五连贯单位”等称号。

对该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二级指标中可定量表达的11个指标进行调研并计算得到:Q11= 87.2%;Q13=5.6万元/人;Q14=51.3%;Q15=10.1;Q21= 10.3%;Q22=10.8%;Q31=7.6%;Q32=5.1%;Q33=11.3%;Q34=2.1%;Q35=12.4%。同时,经调研得知,Q12= AAA。

要科学评判该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关键在于运用模糊系统评判模型判断各指标层权重并构建模糊评判矩阵。在此应用德尔菲专家调查法,邀请10位相关专业副高及以上职称专家、10位政府相关部门管理干部、10位该企业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组成了15个组(每组2人)。这些专家组独立完成评判,没有相互交换意见。

1.依据专家组调查判断各指标层权重

表2列出了专家组评判的一级指标数据,将之分别代入上式,可求出一级指标层F的权重集合:

同理,可求出二级指标层S的权重集合:

2.依据专家调查构建模糊评判矩阵

第一,把企业整合竞争力二级指标以表格形式征求专家组意见,并进行相应的概率计算汇入表3。

第二,根据表3建立一级指标所对应的四个模糊关系矩阵Ri:

表2 一级指标层权重调查汇集表

表3 二级指标评判分析一览表

第三,基于评判模型,导出一级指标的评判集合:

同理,计算可得:

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可得:

进而,对于该物流企业的整合竞争力,评判其强度很大有19%的信心、强度较大有27%的信心、强度一般有32%的信心、强度较小有22%的信心。依据最大隶属度准则,最终评判其强度为一般。

六、结语和建议

本研究基于系统工程思想与模糊集合理论,提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的新概念,分析了其形成过程与组成要素,构建了其强度评判体系和模型,进行了实例研究,形成了一个西方理念与我国实践、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有效结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系统评判的新视角。

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竞争力系统评判的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一条强化与提升整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建议,该类企业必须基于整合竞争力系统评判的结论,加大信息技术投入,优化营销网络与客户联络;创建学习型组织,强化交互学习机制;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强化激励因素;倡导诚信立足、创新致远的企业文化,强化文化催化力与感召力;改革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全力打造优质服务品牌。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企业转移区位选择行为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1YJA-630042)的部分研究成果。

[1]Hertz S.,Alfredsson M..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3,32(2):139-149.

[2]翁心刚.对第三方物流(3PL)特征及术语使用上的几点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3(12):22-25.

[3]Hamel G..The Concept of Core Competence[M].New York,USA:JohnWiley&Sons,1994:59-61.

[4]Raffa M.,Zollo C..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mall Firms[J].Entrepreneur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1996,8(4):359-372.

[5]Oliver C..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J].Com⁃bining Institutional and Resource-based View,1997,18(9):697-713.

[6]Gupta A.,McDaniel J..Creat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by Effectively Managing Knowledge:A Framework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Practice,2002,3(2):40-49.

[7]刘佑平,董宝田.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J].物流科技,2007(8):12-15.

[8]杨叶勇.基于模糊评价法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物流技术,2014,33(4):142-144.

[9]Meyer H..Core Competence,Product Familiesand Sus⁃tained Business[R].Boston,USA: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ofMassachusetts Instituteof Technology,1992:22-24.

[10]安德鲁·坎贝尔.核心能力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192-197.

[11]Dosi G.,Teece D..Organizational Competencies and the Boundaries of the Firm[M].New York,USA:Markets and Organization,Springer-Verlag,1998:156-159.

[12]芮明杰,陈晓静,王国荣.公司核心竞争力培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22-124.

[13]项秀兰,彭春露.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12):1-3.

[14]Amy S.,William H..Targeting a Company’s Real Core Competences[J].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1992,13(6):26-32.

[15]Tsoukas H.,Mylonopoulos N..Organizations as Knowledge Systems:knowledge,learning and dynamic capabil⁃ ities[M].New York:PalgraveMacmillan,2006:113-115.

[16]王道平,翟树芹.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评价[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26(6):79-83.

[17]王海燕,吕靖.基于投影的主成分分析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1,37(4):95-98.

[18]李存芳,周德群.基于模糊数学的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和实证[J].控制与决策,2007,22(3):337-341.

[19]张可,高庆昆.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J].管理世界,2013(6):180-181.

[20]李存芳,蒋业香,周德群.核心竞争力评价与衰退矿区向西部能源富集地转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5):150-154.

[21]丰佳栋.第三方物流服务补救机制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3(10):26-31.

[22]李存芳.中国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区位选择行为的实证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67-69.

The M echanism Analysis and Fuzzy Evaluation of the Integrated Com petitiveness of TPL Enterprises

LI Cunfang and LU Deping
(Jiangsu NormalUniversity,Xuzhou,Jiangsu221116,China)

TPL is a kind of special service enterprises;and the integrated competitiveness of this kind of enterprises is the enterprises’capacity for integrating all sorts of resources and capacitie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f leading capacity for service.This is the advanced idea ofmanagement,a complicated multi-layer and-dimension system,which is different from normal core competitiveness.The cultivation of TPLs’integrated competitiveness is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from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o competitive advantages;it is also the coordinated transformation process from several key competitive advantages to integrated competitiveness.None of these two processes can be neglected,and the first one is the key factor of enterprises’competitiveness,the latter one is the dynam ic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the competitiveness.The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the integrated competitiveness of TPL enterprises can provide usw ith an effectway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integrated competitiveness.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integrated competitiveness of TPL enterprises,we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key competitive advantages.To better improve the integrated competitiveness,we should first,increase investment in IT and optimize themarketing network and the connection with customers;second,we should create the learningoriented organiz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interactive learningmechanism;third,we should optim ize the HRmanagement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 incentivemechanism;fourth,we should encourage the corporate culture of honesty and trust,and give priority to innovation;and fifth,we should carry out reform in the internaloperation system of the enterprises and cultivate service brand w ith high quality.

TPL enterprises;integrated competitive capacity;mechanism analysis,fuzzy evaluation

F253

A

1007-8266(2014)12-0032-07

李存芳(1963-),男,江苏省兴化市人,博士,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企业战略理论与决策、系统分析与企业战略转移;陆德平(1965-),男,江苏省靖江市人,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责任编辑:陈诗静

猜你喜欢
评判竞争力优势
矮的优势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画与话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评判改革自有标准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