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民间秘密语(隐语行话)语法概要(下)

2014-02-27 02:45曲彦斌
文化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隐语江湖秘密

曲彦斌

(辽宁社会科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1)

三、语词形态的汉语秘密语造词法分析

在此,我们讨论的是语词形态的汉语秘密语的造词法。语词形态的汉语秘密语的造词法,亦即其造词的规则,可以说,基本上是遵照汉语的一般造词规则。其原因所在,就在于它不是独立的语言。语词形态的汉语秘密语的造词法,主要有以下数种,即词法学造词法、句法学造词法、修辞学造词法、语音学造词法和综合造词法5种。

(一)词法学造词法

语词形态的汉语秘密语的词法学造词法,主要有析字、镶嵌、藏词、倒序等4种方法。

1.析字。古人分析、归纳汉字构造方法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可以说,“六书”基本上反映了汉字的结构特点。汉语修辞学据此将汉字分为音、形、义3个方面,看别的字有一面与之相和相连,随即借来代替或推衍上去,是为“析字”修辞格。以这种方式创制语言游戏式隐语,古已有之。如《后汉书·五行志》: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本书的作者南朝宋范晔按云:“千里草为董,十日卜为卓。”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载: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齏)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乃曰:‘卿未可信,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 ‘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 ‘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齏)臼,受辛也,于字为辞(辭)。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吾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是乃先会意而后析字合字为解耳。

民间秘密语以析字创制之例颇有一些,如:

天——一大(《江湖切要·天文类》)

末——一木(《江湖切要·娼优类》)

琴瑟——双王(《江湖切要·乐器类》)

二——空工(《通俗编》卷三十八)

五——缺丑(《通俗编》卷三十八)

六——断大(《通俗编》卷三十八)

七——皂底(《通俗编》卷三十八)

八——分头(《通俗编》卷三十八)

九——未丸(《通俗编》卷三十八)

了一,子时也。(《切口大词典·星相类》)

刃一,丑时也。(《切口大词典·星相类》)

未已,辰时也。(《切口大词典·星相类》)

千角,午时也。(《切口大词典·星相类》)

点王,主人也,以王字加一点,成主人之主字矣。(《切口大词典·星相类》)

还有一种“藏词”兼“析字”构造隐语的方式,如旧时当铺流行的秘密语数目字,一为由,二为中,三为人,四为工,五为大,六为王,七为夫,八为并,九为羊,十为非,皆系就其上下左右笔画露头多少为标示。“由”字仅上面露出一个头,为一; “中”字上下各露出一个头,为二;“人”字露出三个头,为三;“工”字露出四个头,为四;……依此类推,是为笔画露头计数法。又如挑脚夫、轿夫,其秘密语数字亦为一种“藏词”式“析字”构造隐语的方式:

一为挖,“挖”中有“乙”,谐音一;

二为竺,“竺”中含“二”;

三为春,“春”中藏“三”;

四为罗,“罗”中有“四”;

五为悟,“悟”中含“五”;

六为交,“交”中含“六”;

七为化, “化”中含“七”(实为“匕”,此为“象形”类也);

八为翻,“翻”中含“八”;

九为旭,“旭”中含“九”;

十为田,“田”中含“十”。

2.镶嵌。镶嵌又谓“镶字”“嵌字”,是一种以无关紧要用字夹杂人语的一种修辞方式。在修辞学中,可使语流舒缓、郑重。此式古已有之。如《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师已引童谣:“鸲之鹆之,公出辱之。”《汉书·叙传》:“容如辱如,有机有枢。”民间以此法构造的秘密语,如“五音循环语”“八音摄”“麻雀语”“同音切”之类,多兼用此法。

3.藏词。藏词又谓“切脚”“歇后”等。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称:“要用的词已见于习熟的成语,便把本词藏了,单将成语的别一部分用在话中来替代本词的,名叫藏词。”例如:陶渊明《庚子岁从都还》诗:“一欣待温颜,再喜见友于。”其以“友于”代“兄弟”出自《尚书·君陈》之“友于兄弟”。《晋书》六十四论赞: “谍谍周余,竟沈沦于涂炭。”其“周余”出自“《诗·云汉》”之“周余黎民”。宋代严有翼《艺苑雌黄·用典歇后》云:“昔人文章中,多以‘兄弟’为‘友于’,以‘日月’为‘居组渚’,以‘黎民’为‘周余’,以‘子孙’为‘诒厥’,以 ‘新婚’为‘燕尔’,类皆不成文理,虽杜子美、韩退之亦有此病,岂非徇俗之过耶!”可知此式古已有之。本文曾举“少年主人吉日良(时),束修且是爷多娘(少),身材好象夜叉小(鬼),心地犹如短剑长(枪)”之类,即藏词隐语,却只是语言游戏罢了。

据陈志良《上海的反切语》一文述及,上海旧时即有以藏词方式构造的民间秘密语流行,且有“缩脚隐” “缩头隐”“缩中隐”之分别。

“缩脚隐”,是只说出一句成语或俗语的前三字为“能指”成分,藏去其末字为“所指”成分,并可谐音取义。如:

一为“大年初(一)”;

二为“桃园结(义)”,方言中二、义同音;

三为“东化西(散)”,方言中三、散同音;

四为“不三不(四)”;

五为“自念白(唔)”;方言中五、唔同音;

六为“支五缠(六)”;

七为“形式逻(辑)”,方言中七、辑同音;

八为“七勿搭(八)”;

九为“十中八(九)”;

十为“紧牢固(实)”,方言中十、实同音

缩头隐,系取三字式的成语、俗语,以其末二字为“能指”成分,所藏去的首字为其“所指”成分。例如取“肉陀螺”之“陀螺”表示“肉”;取“皱眉头”之“眉头”表示“酒”(酒、皱于方言中音同)。

至于“缩中隐”,则是取三字式成语或俗语的首尾二字为“能指”成分,藏去的中间字则是其“所指”成分。对此陈氏文中未举上海方言中用例,依其定制推知,大致情形当是这样的:

虎——捋须,出自“捋虎须”;

面——笑虎,出自“笑面虎”;

干——站岸,出自“站干岸”;

马——露脚,出自“露马脚”;

外——门汉,出自“门外汉”;

北——西风,出自“西北风”;

钉——碰子,出自“碰钉子”。

凡此,似其大概。其已比语音构造的民间秘密语更直接与民俗文化联系起来,取之民俗语言,用之于民俗语言;信口而出,随手拈来,返朴归真。 “藏词”法,或为修辞学范畴,亦不失为一种构词法的艺术规律,故置此。

4.倒序。倒序又称“逆序”,即颠倒合成词词素语序的一种构词方式。民间秘密语的“倒序”方式构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切秘密语”的“倒说”,究其实即“倒序”方式;再一种,是直接将通语合成词词素语序颠倒过来作为秘密语。例如旧时上海的道士们所说的反语“道反”,其不以语音构造为主,而主要以“拆字反”(即拆字法)来创制秘密语,如以“田力头”谓“男”,以“安脱帽”谓“女”之类。同时,他们的“道反”还以“倒序”法创制秘密语。例如要说某所“客堂”怎样,实际上则是在评头品足人家“堂客”妍丑。上海方言称妻子为“堂客”,逆序即成了秘密语的“客堂”。而又因“上海家家有客堂的,所以听者就不以为意了”。然而这种方式构造秘密语能力是有限的,故并不常见。

(二)句法学造词法

所谓“句法学造词法”,即一种运用句法学原理构造语汇的造词方法。 “镶嵌”是典型的句法学方法,尤其“同音切”“五音循环语”之类,均属这种构造方式。

(三)修辞学造词法

汉语修辞学构造法是以修辞手段构造词汇的一种构造手段。修辞学构词法不仅于一般语汇构词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亦为民间秘密语的一种主要构造方式。语词形态的汉语秘密语的修辞学造词法主要有比喻、摹绘、用典和婉曲4种方式。

1.比喻。所谓“比喻”,即“打比方”,是一种常见修辞方式,于汉语民间秘密语构造中运用颇多。例如:

月——冰轮(《江湖切要·天文类》)

雷——天鼓(《江湖切要·天文类》)

雨——天线(《江湖切要·天文类》)

雾——如烟(《江湖切要·天文类》)

小路——羊肠(《江湖切要·地理类》)

卖饼人——着大棋(《江湖切要·经纪类》)

膏药——圆纸;涂圆(《江湖切要·医药类》)

断路——留客住(《江湖切要·盗贼类》)

毛贼——小老鼠(《江湖切要·盗贼类》)

画符——描黄(《江湖切要·僧道类》)

箭——茅针;流星(《江湖切要·兵备类》)

铙钹——双筛(《江湖切要·乐器类》)

干面——飞尘(《江湖切要·饮馔类》)

蛇——练子(《江湖切要·鸟兽虫鱼类》)

虾——长枪手(《江湖切要·鸟兽虫鱼类》)

蟹——钳公(《江湖切要·鸟兽虫鱼类》)

怕——胆寒(《行院生嗽·人事》)

言语疾——翻饼(《行院生嗽·人事》)

冷笑——冰哂(《行院生嗽·人事》)

口——樱桃(《江湖通用切口摘要》)

剃头——扫苗(《江湖行话谱·行意行话》)

小米饭——星星散(《江湖行话谱·走江湖行话》)

大米饭——盐花乱(《江湖行话谱·走江湖行话》)

2.摹绘。所谓“摹绘”,又谓“摹状”,是运用语言手段描摹事物音、形、色、味、景、象、情态的修辞方式。以此方式构造秘密语之例如:

白——粉白(《圆社锦语》)

丝环——锁腰(《圆社锦语》)

伞——聚网(《圆社锦语》)

炭——乌薪(《绮谈市语·器用门》)

蒲(葡)萄——马乳(《绮谈市语·果菜门》)

蝙蝠——飞鼠(《绮谈市语·水族门(虫附)》)

弄蛇的——扯溜子(《六院汇选江湖方语》)

差人——狗子(《六院汇选江湖方语》)

立——打桩(《行院生嗽·人事》)

筋斗——翻跳(《行院生嗽·伎艺》)

茶壶——青壳子(《江湖通用切口摘要》)

炮——烘天(《江湖通用切口摘要》)

塔——钻天子(《江湖通用切口摘要》)

桌子——平案(《江湖行话谱·行意行话》)

小便——摆柳(《江湖行话谱·行意行话》)

洋火——崩星子(《江湖行话谱·走江湖行话》)

袜——笔管;登桶(《江湖切要·衣饰类》)

孝巾——顶雪(《江湖切要·衣饰类》)

蒜——地拳(《江湖切要·草木百果五谷类》)

蛇——缠身(《江湖切要·鸟兽虫鱼类》)

缺嘴——兔唇(《江湖切要·疾病类》)

鳗——线香(《江湖切要·鸟兽虫鱼类》)

螺蛳——波罗;曲房(《江湖切要·鸟兽虫鱼类》)

饱——盈腹(《江湖切要·人事类》)

3.用典。“用典”在修辞学中多以隐喻、暗喻形式寓意其中。以此方式构造民间秘密语者,多以口头常用、人们习见之典为之,例如:

《江湖切要·乞丐类》:“带妇人求乞亦称观音堂。”“观音”,本为梵文AVaIOKJTESVaRa(阿缚卢枳低湿伐逻)的意译,译作“观世音”,因唐人避太宗李世民之讳而略作“观音”,玄奘译《心经》则改为“观自在”,是佛教大乘菩萨之一。《法华经·普门品》云其有三十三身;《楞严经》云其有三十二应(化身)。大约自南北朝起出现有女相观音,至唐则盛。佛经称观音为广化众生之菩萨,通常与“大势”至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合称“两方三圣”。由于佛教的流行,观音则成为民间信仰中的一位“以慈悲为怀”的慈善女神。在这一秘密语中,则以观音作为女善人的隐称,暗指随人求乞之妇。

《江湖切要·星相类》:“九流三教,通称‘江湖友’。初出江湖曰‘卯喜’;[增]‘隆中’。应聘谓 ‘才出茅庐’也。”其“出茅庐”乃取刘备“三顾茅庐”聘请诸葛亮为军师的历史典故。

《江湖切要·人物类》: “媒婆,潘细;[改]撮合山。”“撮合山”,俗语中本指撮合、拉拢男女关系的中间人,亦指媒人。如《扬州梦》剧第三折:“将你个撮合山慢慢酬答,成就了燕约莺期。”《百花亭》剧第一折:“只索央及你撮合山花博士,休使俺没乱煞做了鬼随邪。”《偷梅香》剧第三折:“锦屏前花烛辉煌,那时节,也替我撮合山妆一个谎。”又《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原来那婆子是个撮合山,专靠做媒为生。” 《水浒传》第二十一回:“怎当这婆婆撮合山的嘴,撺掇宋江依允了。”凡此可知,《江湖切要》改用“撮合山”代指媒婆,乃直用俗语的原义。

《江湖切要·亲戚类》: “赘婿,合才;八吉才;今改为独占鳌头。” “独占鳌头”之“鳌”乃传说中海里的大鳖。清代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俗语为状元独占鳌头语,非尽无稽。胪传毕,赞礼官引东班状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趋至殿陛下,迎殿试榜抵陛,则状元稍前进,立在石上。正中镌升龙及巨鳌,盖禁跸出入所由,即古时所谓螭首矣。俗语本此。”后则用指占据首位或第一名。 《元曲选》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独占鳌头第一名。”卢挚《双调·沉醉东风》:“脱布衣,披罗绶,跳龙门,独占鳌头。”

《江湖切要·亲戚类》: “大舅,才上。小舅,才下。总称舅曰曹国。” “曹国”,即“曹国舅”,因系“总称舅”,防说漏而省“舅”。此系用典兼藏词构造方式。曹国舅,相传名友,宋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列仙全传》卷七载:“曹国舅,宋曹太后之弟也;因其弟每不法杀人,后罔逃国宪,舅深以为耻。遂隐迹山岩,精思慕道,得遇钟离、纯阳,……遂引入仙班。”据清代赵翼《陔余丛考》卷之十四考云:“按《宋史》慈圣光宪太后弟曹佾,年七十二而卒,未尝有成仙之事。”而民间闲话传说“八仙过海”颇盛一时,至今未已,秘密语取此典乃其自然。

《绮谈市语·人物门》: “媒人,伐者;执柯。”“伐者”,即“伐柯人”也。典出《诗·豳风·伐柯》: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又《礼·中庸》:“执柯以伐柯。”因称媒人为“伐柯人”,做媒为执柯。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二十《嫁娶》:“其伐柯人两家通报,择日过帖。”明史《鹣钗记》剧第三十一折:“懊恨杀韦公执柯,却将探花妻子被状元夺。”宋元市语“伐者”、“执柯”同出是典。

《行院声嗽·鸟兽》: “驴,果老。”其以“果老”称“驴”,亦出“八仙”传说。“果老”即“张果老”,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唐代李冗《独异志》卷下:“玄宗朝有张果老先生者,不知岁数,出于郴州,帝迎于内,礼敬甚,问无不知者。一旦有道士叶静能,亦多知解。玄宗问果老何人,静能答曰:‘臣即知之,然臣言讫即死,臣不敢言若陛下免冠跣足救臣,臣即能活。’帝许之。静能曰: ‘此混沌初分白蝙蝠精。’言讫七窍血流,堰仆于地。玄宗遽往。果老徐曰:‘此小儿多口过,不谪之,败天地间事耳。’帝哀恳久之,果老以水其面,复生。其后果老辞归郴州所隐之处,依然不知所往。”此乃有关张果老身世传奇,而以此典为秘密语,又出自其坐骑,即相传的“张果老倒骑驴”。清代翟灏《通俗编》卷二:“张果老常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叠之如纸,置巾箱中,乘则以水巽之,还成驴矣。”又称: “俗言张果老倒骑驴,各传记未云,盖倒骑驴乃宋潘阆事。”而《四游记·东游记》第二十回《张果老骑驴应召》云:“张果老常乘一白驴,每倒骑之。”民间传说以倒骑驴为其佳话,故亦自然用“果老”代“驴”,却又未免戏谑仙家。江湖中人颇迷信,此则行院中语,或是个中之人不以为然,或不敬张果老。

4.婉曲。即“婉言”,委婉而云,不直说,常用的修辞方式,亦常用于构造秘密语。例如:

墓——佳城(《绮谈市语·举动门》)

输——败(《绮谈市语·拾遗门》)

偷——弄把戏(《金陵六院市语》)

行经——红官人(《金陵六院市语》)

会说话——调皮(《六院汇选江湖方语》)

阴阳生——水火通(《江湖切要·僧道类》)

笼子深——指广宅深院,或高楼大房子而言也。(《切口大词典·党会类》)

路锁——言有官兵在前途截拿,或已在要隘设防,或有捕役追缉。贼遇此必高呼路锁,同伙闻之俾避匿也。(《切口大词典·党会类》)

金钏——手梏也。(《切口大词典·党会类》)

开天窗——在屋上掀去瓦片,抽去椽子,而入屋者。(《切口大词典·盗贼类》)

死——归原(《切口大词典·盗贼类》)

由此很容易使人想到,从广义而论,民间秘密语即以“委婉言之”来回避人知。上述“委婉”诸例,多类“比喻”、“摹状”而不直言其事。又如宋代的《绮谈市语·数目门》: “一,丁不勾,孤;二,示不小,封;三,王不直,春;四,罪不非,山;五,吾不口,马;六,交不,□;七,皂不白,星;八,分不刀,卦;九,馗不首,远;十,针不金,收。”亦如宋代《圆社锦语》之“小出尖,五;大出尖,六”之类。虽为析字格,亦在“委婉”耳。

(四)语音学造词法

利用谐音、改变或变化语音的方式构造新词汇,属语音学造词法。反切式秘密语改变了全部话语符号的语音,从而使之成为隐语。除此而外,常见的则是谐音秘密语。以谐音方式构造隐语行话比较常见,但不如“反切语”那样自成系统,而是往往与其他方式合用,用以创制个别隐语名目。如明季“四平市语”以“一”为“忆多娇”。 “二”为“耳边风”、 “三”为“散秋香”之类,即以“忆”谐“一”、以“耳”谐“二”、以“散”谐“三”,其他两个字皆无实际语义。又如《金瓶梅》第三十二回“调子曰儿”的“望江南、巴山虎、汗东山、斜纹布”,其前两句首字“望巴”谐音为“王八”,通句的大意是“汗憋的王八”,亦然。

(五)综合造词法

所谓综合造词法,即兼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造词的一种造词方法。例如,宋代“市语”谓数目“九”为“馗不首”,即兼用了“析字”和“藏词”两种构词方法;清代江湖群体谓“手梏”为“金钏”,兼用了“比喻”和“婉曲”两种方法。

四、语词形态的汉语秘密语词类分析

汉语语词的词性分类,是根据词汇的意义、词汇的语法功能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语法分类。通常把汉语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其中,实词类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量词、数词和副词;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和象声词等。在此,我们主要以实例分析语词形态的汉语秘密语的常见语法分类。通常语词形态的汉语秘密语,由于并非独立的语言,只是部分地替代言语交际中的某些语词,而所替代的语词又大多是实词而没有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叹词等虚词。

下面,即进行有关词类的汉语民间秘密语的实例分析。

(一)名词

在汉语秘密语的词类中,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名词性语词的数量比其他词类语都要多,可谓数量最多的一类。如明代的《金陵六院市语》所载:“自身而言,撒楼者,头也;凶骨者,鼻也;爪老者,手也;齿老者,牙也;听聆者,耳也;撇道者,脚也;枪者,脸也。”又如《新刻江湖切要》所载下面数例:

天——乾公;云表;高明君

地——坤老;配天;博厚君

日——常圆;恒满;出扶桑

月——太阴;兔窟;秋倍明

医生——扶本;济崩公;苦劝人

和尚——廿三;先一

头——顶元;魁儿

耳朵——招风;采官

桌子——朝天;万面

房屋——窑子;龛公

汉语秘密语的名词中还有许多必要的方位词,例如宋代《圆社锦语》所载,左为“左拐”,右为“右拐”,后为“稍拐”,等等。再如《新刻江湖切要》所载下面数例:

东——仰盂 西——上缺

南——中虚 北——中满

上——溜;逆流;君达

下——落;顺流

左——青 右——白

前——朱 后——玄

(二)代词

汉语秘密语的代词,少见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常见的主要是人称代词,如《行院声嗽·人物》所载,你为“伊儿”,我为“瞒儿”。又如《新刻江湖切要·人事类》所载:“他曰渠,你曰伊,我曰令儿悉。”

(三)动词

在汉语秘密语的词类中,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或变化的动词数量,是仅次于名词的一个大的词类。在宋代的《绮谈市语》中,专门辑有一个名曰“举动门”的类别。例如,谓走为“踏莎”,吃为“食”,生病为“违和”“便作”,哭为“恸”,笑为“哂”,死为“物故”“怨作”,葬为“襄事”“襄奉”,唱曲为“善讴”,等等。其中,趋向动词,如宋代《圆社锦语》所载的来为“入步”、去为“肷辞”;又如《江湖切要·人事类》所载的“去曰凉,来曰热”,均属汉语秘密语中的趋向动词。

(四)形容词

汉语秘密语中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变化的状态的形容词,也很多。如宋代《绮谈市语·拾遗门》所载,大为“雄哉” “灰作”、小为“眇哉”。又如《新刻江湖切要·人事类》和“身体类”所载如下数例:

好——坚;响坚;坚通

不好——古;古坚;念坚;神古

大——太式

小——尖

高——崔峻;上

低——浅;狭

急——弓皮

缓——倦千

生意好——响帐

名色好——双足

极好——本六

肥——花草;濯濯

瘦——柴;青条

标致——坚立

丑陋——古寒;配酉

矮——矬身;如射

壮大——干叱

怯懦——肥妖

(五)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即量词;其中表示事物的单位的量词为“物量词”,表示动作的单位的量词为“动量词”。此外,如“人次”、 “吨公里”之类,名为复合量词。汉语秘密语的词类中,相对数词来说,量词往往不独立存在,在运用当中通常是略去不说出来,只道明数目即可,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有上下文的限定并不会产生歧义。实际潜含着物量词和动量词,但没有复合量词潜含其中。即或运用少量的量词,也是同数词复合在一起“捆绑”着使用。例如《新刻江湖切要·数目类》:“一分:流去;一钱;流宝;一两:流西;十两:流千;百两:流千宝;千两:流丈。”显然,其“分、钱、两”,均为物量词,但是一般却不单独使用,而是与数词复合在一起使用,成为数量词。也就是说,在汉语秘密语的词类中,直接存在的是数词与量词组合而成的“数量词”。

(六)数词

在汉语秘密语的词类中,数量词大量存在,并因行业或群体不同而有所区别。因而其各类也十分丰富,异彩纷呈。且不论以往的文献记载,以及《新刻江湖切要》所记,仅在20世纪初的一部《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中,就记载了大约200个行业各自的隐语行话数码,亦即汉语秘密语的数词。许多行当的秘密语数词,大都各具本行业的特色。在此,且将清代翟灏在《通俗编》卷三十八所辑明清时代11个行当使用的隐语行话数词列表于下:

故衣行 大 土 田 东 里 春 轩 书 籍道家星卜 太 大 蒙 全 假 真 秀 双全 渊杂货铺 平 空工 眠川 睡木 缺丑 断大 皂底 分头 未丸优伶 江风 郎神 学士 朝元 供养 幺令 娘子 甘州 菊花 段锦

凡此可见,这些数词颇具行业特色。例如“药行”,皆以中草药名作为数目的代码,即以羌活、独活、车前子、柴胡、桔梗、人参、茯苓、枳壳、甘草和川芎,分别表示一至十数;“优伶”行的一至十数代码,多与当行行事相关,如“江风”“郎神” “幺令” “甘州”,即分别出自《一江风》《二郎神》 《六幺令》和《八声甘州》等曲牌名称。

(七)副词

在汉语中,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性质或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等状况的词类。语词形态的汉语秘密语很少有替代副词的语汇,所需使用的副词大都利用普通的既有副词,亦即非“隐语”的“明语”(通用语)的副词,如《江湖切要·人事类》中记载的“着曰响”或“端”, “不着曰不响”或“不端”之“不”,即是属于“明暗通用”或说“借明为暗”的习惯用法。这一点,也是其并非独立的语言这一性质所决定了的自身本来的局限。但是,这也并不排除个别具有副词属性的秘密语迂回的存在。例如:明代的《六院汇选江湖方语》所记“古琴是不好”之“古琴”,《江湖切要·人事类》的“不知事曰暗人”或曰“不端亮”,所隐含的“不”这个语素,即属于副词性质。又如《江湖切要·人事类》的“极好曰本六”隐含之“极”这个语素,亦属副词性质。

(八)兼类词

所谓兼类词,是词的一种兼类现象,亦即一个词汇兼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类的现象,其词即“兼类词”。已故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谈到,“兼类现象是指个别的词兼属于两个词类”,他举证的词例为“科学”和“报告”。“语言科学,科学方法”之“科学”,是名词;“他的研究方法很不科学”之“科学”则属形容词。又如, “报告上级”之“报告”,是动词;“做个报告”之“报告”,就属于名词了[1]。语汇十分丰富的汉语尚且存在词的兼类现象,那么,词汇相对比较贫乏、颇多局限的汉语秘密语以词的兼类方式来扩充词汇量,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试为举例如下:

【例一】川——①死,动词。 《江湖切要·生死类》:“凡死皆称曰川。”《切口大词典·巫卜料类·文王课之切口》:“川:死也。”②三,数词。《切口大词典·商铺类·豆麦业之切口》: “川:三也。”

【例二】柴——①杖打,动词。 《绮谈市语·拾遗门》:“遭杖:柴;批衮。”②四,数词。 《通俗编·识余·药行》:“四:柴。”③瘦,形容词。《江湖切要·身体类》:“瘦:柴;青条。”

【例三】盖顶——①盖房子,动词词性。《江湖切要·宫室类》: “造屋曰盖顶,又曰搭棋盘。”②纸制的冥器帽子,名词。《切口大词·杂业类·纸扎店之切口》:“盖顶:纸帽子也。”

【例四】滑——①大,形容词。 《切口大词典·巫卜类·道士之切口》:“滑:大也。”②生油,名词。 《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六:“生油叫滑。”

【例五】古——①不好,形容词。《江湖切要·人事类》:“不好曰古。”②五,数词。《切口大词典·商铺类·南货业之切口》:“古:五也。”

【例六】古老——①丑,形容词。《六院汇选江湖方语》:“古老:谓丑而不美,苦而不好。”②骡子,名词。 《江湖切要·鸟兽虫鱼类》:“骡:古老。”

汉语秘密语语词的上述诸例兼类现象,主要反映在跨时代、跨群体(行业)的现存语料文献这一总体的宏观大平面之上。至于在同一时代并且是同一群体范围使用的秘密语语汇之中,也存在有少量的兼类现象,例如同是一个“裁皮”,同在一部辑录明清时期江湖社会群体民间秘密语的《江湖切要》书中,其“盗贼类”的注释是“剪绺”亦即小偷、窃贼,属于名词;在其“人事类”中,则注释为“剔脚为裁皮”,属于动词。由此得知,“裁皮”是一个在同一时代、同一群体使用的兼类的秘密语语汇。不过,囿于汉语秘密语语汇的贫乏有限,这样的情形也极为稀见。

五、反切秘密语

(一)反切秘密语总说

反切秘密语是以语音学构造的隐语行话中最常见的一种。所谓“切口”这一别称,即是就这种形态的隐语行话的构造方式特点而言。尽管《江湖切要》《江湖通用切口摘要》 《切口大词典》等以“切”或“切口”为名称,却并非都是以此方式构造的秘密语。民间隐语行话之所以有此别名,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起源较早而流行又广之故。

魏晋南北朝,是汉语反切隐语比较活跃的时期。在当时,这种秘密语称作“反(fan,平声)语”或者“体语”。例如,《南史·刘悛传》:“(刘)悛本名忱,宋明帝多忌,反语‘刘忱’,为‘临雠’,改名为悛。”又如,《北齐书·徐之才传》亦曾言及, “尤好剧谈体语,公私言剧,多相嘲戏”。再如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声韵》亦载:“周……好为体语,因此切字皆有纽,纽有平上去入之异。”

(二)反切秘密语的起源与原理

关于“反切”之起历来众说不一。其中最流行的说法,认为是三国时魏人、《尔雅音义》的著者孙炎(字叔然)所首创。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音辞篇》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及张守节《史记正义·论音例》等,均持是说。所谓“反切”,本是一种传统语文学的注音方法,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及调,以二字拼合一字。在非拼音文字的汉语文化中,其简便易学,故一时颇为流行。反切秘密语,即依这种原理构造而成。如以“练”为所要表达信息的字、即隐语符号的所指成分,那么其由反切法所构成的能指成分即为“郎甸”。

(三)反切秘密语的基本类型

在实际运用中,为使之更加隐秘,防止说漏,反切秘密语又有顺说与倒说、硬口儿与软口儿、三字反、四字反、五字反等多种分别。

(四)“顺说”与“倒说”。“顺说”,是按一般正常切法去说;“倒说”,则是先说其下字切音、后说出上字切音。“顺说”易于掌握,“倒说”则须熟练之后才能运用自如。“顺说”的慢说或快说,均直接对声调发生影响;而“倒说”则无论快慢,切语上字均读轻声。在上海,倒说的反切秘密语叫做“花儿反”。

(五)“硬口儿”与“软口儿”。“硬口儿”与“软口儿”,是就反切秘密语的虚字处理方式来说的。无论实词、虚字以及声调如何,悉化作上、下字组合构造,这是“硬口儿”。如果照用轻声虚词本字而不将其化为反切语的说法,即所谓“软口儿”。

(六)“三字反”。“三字反”的反切秘密语在各地都有流行,一般是说“三字硬反”而言。如上海旧时流行的“三字反”,将“中”说成“糟曹仲”或“捉蜀仲”,这是“硬反”;如说成“糟齐仲”,即为“软反”。如果其第一附加韵及第二附加韵均收“阿”韵,将“中”说成“摘柴仲”,是“喇叭反”。若其第一附加韵及第二附加韵均收“恩”的,如将“中”说成“镇神仲”,又别称作“仓敦反”或“齆(weng)鼻头反”。

(七)“四字反”及其他。“四字反”至“七字反”,是多字反,比较少见。其基本定则为:1.首字发声与切字发声相同,末字收韵亦须同切字收韵一样;2.第二字的附加声须与末字符加声相同;3.末字之前诸字的附加韵均可自由应用。现仍以“中”为例,其“四字反”为“槽齐柴仲”,其“五字反”为“斋神曹柴仲”,其“六字反”是“镇曹齐柴才仲”,其“七字反”是“灾齐曹神坐柴仲”。益为繁琐玄虚,很少流行。

各地方言繁杂,语音、声调、用韵皆因方音而异。因而,以语音切合为构造方式的反切秘密语亦因流布地域不同而形成多种具体样式,名目亦各有分别。旧时广州流行的反切秘密语即有3种,一为“燕子公”,是一般形式的反切语;一为“燕子毑(jie)”,是于各字后面附加×及本字韵母的合音,声调是平上去三声读平声,入声读上入;一为“燕子仔”,类似“燕子毑”,所不同的是声调,其平上去三声读去声,入声读中入。此外,常州有“字语”、昆山有“切口语”,苏州、浦东、余杭、武康等地有“洞庭切”,苏州又有“威分”,东莞有“盲佬语”,福州有“廋语”或称“仓前廋”,都是因地域方言读音各异而派生出的反切式秘密语的地方变体。这个语言事实也说明,非但语言有其地域变体(即地域方言),作为语言社会变体的民间秘密语(社会方言)亦存在地域变体现象。同样,地域方言与社会方言之间,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错综联系,谁也不能孤立存在。

据陈志良《上海的反切语》文中介绍,上海旧时社会上不同群体应用反切秘密语极为普遍。如流氓间用“硬反”、“花儿反”、 “切口”;唱滩簧的以使用“花儿反”隐语为主,故此行亦别称“浪花儿”;道士以“折字反”为主,间用“硬反”;茶担业、乐人等以“硬反”为主,间用“折字反”;裁缝以“硬反”为主;小学生亦以反切秘密语作为语言游戏,流行一时。可知反切秘密语于旧时流行颇广。据最新的调查,反切秘密语于各地仍有流传。这是一种在汉民族语言文化史上流行既久又非常广泛的隐语行话类型。

(八)同音切。同音切也是运用语音变化手段创制的民间秘密语,主要流行于江浙地区。其构造原理则是在本字前分别附加同一音节、并与本字音节组合在一起,作为衬字读音。所附加的衬字读音,一般是取本字声母加韵母“奥”(ao)组合而成。例如: “高古骚诗淘台捞历”,即“古诗台历”的隐语说法。这种类型的秘密语与“燕子语”相似,但在语音变化上所取衬字韵母方面回然各异。

(九)五音循环语。在赵元任的《反切语八种》一文中略及了这种类型的秘密语:“最简单的就是定几个字音,每一种字后加一个,以乱人的听闻。北方北平有一种秘密语就是凡字都加红、黄、蓝、白、黑循环地说。如:咱红们黄不蓝要白跟黑他红‘玩儿’黄,就是:咱们不跟他玩儿。”这就是“五音循环”式的秘密语。这种秘密语比反切语简单,又与“同音切”相近,不过取用的衬字置本字之后,又不与本字音节发生关系,是另外所选用的任意字,故亦比“同音切”还简便一些。20世纪50年代沈阳市内的中小学生之中所流行的“单音循环”式秘密语游戏,亦属此类,只不过是任取一个衬字一贯到底,更易说漏。因而,只能作为语言游戏,而无其他用处。

(十)八音摄。所谓“八章摄”,又名“哨语”,流行于福州地区。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驻闽(福建省)时,为便于外地兵士学习当地方言曾编了一部通俗易学的韵书,名为《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是书《例言》除胪列编撰体例之外,还附有“嗽语”与“嗽语切”两项。椐以今日福州方言考证,“嗽”与“哨”音同,“嗽语”音协“哨语”,实为“隐语”或“暗号”的意思。依此推断,所谓“嗽语”即“八音摄”,与当今仍流传之别称“哨语”亦相符合。是书将福州方言音系韵母分为36类,系以所定36个字母标示;又将声母分为15个,声调分为8类,亦用字标示,因名《八音字义便览》。是书所用以注音的“反切法”,实为明清曾流行一时的“标射韵法”,极便于外地人学习当地方言俗语,亦便于本地人识字,故流行较广,于后世亦颇有影响。

大约100年后,清代季康熙时进士林文英(碧山),根据此间语音的发展变化,将《八音字义便览》略作改易而编成《珠玉同声》一书。至乾隆十四年(1749),福州人晋安则奖二书汇刻为一部,署《戚林八音》,上截刻《八音字义便览》,下截刻《珠玉同声》,成为多年来当地群众学习文字、掌握切拼法的重要工具书。在《戚林八音》之后,先后又出现了《汇音妙语》、《拍掌知音》、《击掌知音》、 《十五音》等同类通俗用书,足见其影响之大。

今所见流行于民国时期福州一带的“八音摄”(即“哨语”),是类如“反切语”而又略有区别的一种以改变语音为构造方式的民间秘密语。其区别在于,当将本字化为二音节时,第一音节(即上字)与本字相同,而第二个音节只保留韵母,换以固定的声母“k”;若第二各音节声母本就是“k”的话,即将其改为“r”。

究其实,今所见之“八音摄”,即当初《八音字义便览·例言》中所说的“嗽语”遗制。由此亦可断知,作为一代名将的戚继光当时于军中推行《八音字义便览》,其直接的功利性目的在于为当时军中所用秘密语(即“嗽语”)提供定则。从此意义上说,《八音字义便览》是明季“戚家军”的标准密码本。

那么,又或有疑问,戚继光出身于将帅军旅之家,又为一代著名将领、军事家,本为山东蓬莱人,何以编出福州方言音系的《八音字义便览》呢?著名的语言学者罗常培即持此疑问。他认为,据《连江县志》载,嘉靖四十一年(1562),戚继光抗倭至福州郊县连江时,曾召见“博及群书,而喜谈兵”的明季著名音韵学家陈第共谋驱虏大计,陈曾为之献策。戚继光升任总兵职后,即荐举陈第擢任车前营游击将军。陈第字季立,号一斋(一号温麻山农),即连江当地人,万历年间秀才,以诸生从军。他精于音韵训诂,认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所论证古今音异对后世音学深有影响。又著有《毛诗古音考》、《读诗拙言》等书,事迹载《明史稿》、《名人小传》、《小学考》等史志多种。凭陈氏这般条件,撰《八音字义便览》要比戚继光优越许多。因而罗氏提出:“《八音字义便览》如果不是后人依托,或者是受了他不少的影响。”[2]综合上述,笔者认为,《八音字义便览》极可能是陈第或有关学者受戚继光所委托而撰,先是作为军中隐语所用,随即普及流行为军民共用成为启蒙谐字的通俗用书。然而,尚无直接史料佐正,仅为推断而已。但是,从民国时当地流行的“八音摄”切法隐语及其亦名“哨语”,亦可证之一二,并窥其本来形制。总之,“八音摄”创制、起源较早,又于当地民间广泛流行,已为显证。

(十一)可可话。可可话,是一种曾于昆明学生中流行一时的隐语形式。其构造定则类似于“八音摄”而有区别。“八音摄”在切音时保持第一音节(即上字)不变。其第一音节取本字韵母拼以声母“K”,如恰逢原声母即为“K”,则一律重读原音节一次或改“K”为“g”。显然,所谓“可可话”,即以其声母发音为名。

(十二)麻雀语。容肇祖《反切的秘密语》一文(《歌谣周刊》第52号,1924年)曾提到这种隐语行话形式,是“一种用单字代表单字的秘密语,名为麻雀话,如说话时,一切的字皆改为‘箫韵’的声音,如‘食饭’读为‘xiaofiao’;‘读书’读为‘diaoxiao’等等。一知道了一个字,就可以完全悟出来。故此绝少人应用”(案:引文中汉语拼音系据原文所用注音字母改标的)。其定则是取本字声母与“箫”韵拼合而成。

这种“麻雀语”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仍在黑龙江农场的北方下乡知识青年和上海中学生中流行一时,但是,已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是将本字置于“箫”韵代字之后作为衬字反复使用。所谓用“箫”韵,并非大家都懂得向以“绝学”相称的阴韵之学,而是学者总结、归纳其用韵规律的认识。实际上,早期乃至六七十年代流行的“麻雀语”,并非韵书上所规定的严格“箫”韵,不过都是“宽式”用法而已。这与文人墨客之应制赋诗用韵选字,是不大一样的。

上面所述的“同音切” “五音循环语”“八音摄”“可可话”“麻雀语”等类,实际上均属“反切式”秘密语的变体,派生于“反切”方法,与这些类型不同的,则是“谐音”法。

六、话语形态的汉语秘密语

语句式的隐语行话大都以一个短语作为其符号单位,表示出特定的所指意义。这种类型的隐语行话,大都属于民间秘密语社会各种组织的特定语俗,用于识别身份、简述情况。例如旧时东北“胡子”见面时的一些“黑话”:

蘑菇,溜那路?什么价?(什么人?到哪去?)

想啥来啥,想吃奶就来了妈妈,想娘家的人,小孩他舅舅就来啦。(找同行来了)

紧三天,慢三天,怎么不见天王山?(我走了九天,也没找到哇?)

野鸡闷头钻,哪能上天王山?(因为你不是正牌的)

地上有的是米,唔呀有根底。(老子是正牌的,老牌的)

拜见过啊幺啦?(你从小拜谁为师?)

他房上没有瓦,非否非,否非否。(不到正堂不能说,徒不言师讳)哂哒?哂哒?(谁引点你到这里来?)

一座玲珑塔,面向青带,背靠沙。(是个道人)

么哈?么哈?(以前独干吗?)

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许大马棒上山)

天王盖地虎。(你好大的胆!敢来气你祖宗)

宝塔镇河妖。(要是那样,叫我从山上摔死,掉河里淹死。)

好叭哒!(内行,是把老手。)

天下大大啦。(不吹牛,闯过大队头)

这种语句式隐语行话,外观上是些符合汉语语法的一般语句,运用于话语之中,但其语义、交际对象、语言环境都是特定的,不是任意的。究其实,是一种话语体秘密语。

话语体的民间秘密语,又往往将某些替代式隐语符号混杂于“明语”中使用,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特定语义集合。例如东北“胡子” “挂注”时“拜香”盟誓所说的一套惯用套语:“我今来入伙,就和弟兄们一条心,如不一条心,宁愿天打五雷轰,叫大当家的插了我。我今入了伙,就和兄弟们一条心。不走露风声,不转,不出卖朋友。如违犯了,千刀万剐,叫大当家的插(刺杀)了我!”显然,其“插了”、 “大当家的”(匪首)、 “转”等,都是行中黑话。这些黑话语词掺杂于语语句之中,与其他“明语”合而结构特定的语义集合。

清季三合会、哥老会、天地会等民间秘密团体的“口白”一般有谣诀体与语句式话语体两种形式,而二式又往往合用。例如哥老会的《拜码头交结》:

我兄弟来得卤莽,望你哥哥高抬一膀,恕过兄弟的左右。我闻你哥哥有仁义,有能有志,在此拈旗挂帅,招聚天下英雄豪杰,栽下桃李树,结下万年红,特来与你哥随班护卫。初到贵市宝码头,理当先用草字单片,到你哥哥龙虎宝张(案:当为“帐”字),请安投到,禀安挂号。兄弟交结不过,理义不周,子评不熟,钳子不快,衣帽不正,过门不请,长腿不到,短腿不齐,跑腿不称;所有金堂银堂,卫是门堂,上四排哥子,下四排兄弟,上下满园哥第,兄弟请安不到,拜会不周;今伏称哥子金阶银阶,金副银副,与我兄第出个满堂上副。

回条(即“回答的话):好说好说。

不知你哥哥到此来,未曾收拾少安排,未曾接驾你见怪,副奈仁兄莫计怪。仁义胜过刘皇叔,威风其过瓦岗寨。交结甚过及时雨,讲经上过批法台。好比千年开花、万年结果老贤才,满园桃花共树开。早知道你哥哥驾到,三当三十里铺毡,四十里结你;五里排茶亭,十里摆香案,派三十六大满,七十二小满,摆队迎接你哥哥,才是我兄弟的道理。

回条:好说好说。

不知你哥哥旱路来,水路来?

回条:兄弟旱路也来,水路也来。

旱路多少湾?水路多少滩?

回条:雾气腾腾不见湾,大水茫茫不见滩。

请问有何为证?

回条:有凭为证。

拿凭来看!

回条:大哥赐我一凭文,牢牢稳记在心中,普通天下一般同。

(余略)

凡此,可见语句是隐语行话之一斑。

七、谣诀形态的汉语秘密语

谣诀式的隐语行话即以完整的歌谣、诀语作为符号单位,于其中隐含特定的语义。这种秘密语字面语义显然,仅为“能指”而已,其隐含的特定意义才是“所指”。近代中国秘密语社会组织天地会中颇多这种谣诀式秘密语,如:拜码头交结,梁山高大典交结,始祖洪盛殷交结,赞酒,送宝,出山访友交结,四十八句总诗交结,送行交结,三把半香,出门交结,店主回,洗面交结,陪堂传令,五碑高升,山岗令,大小通令,赞刀斩牲,祭旗,洋烟开火,祭红旗,传令开山,相会合同,相会皮盼,红旗安位,镇山令,接客安位,封赠大爷,封赠当家,封赠老五,封赠老六,封赠老九,封赠满爷,封赠少侄,禀见盟证大爷,等等,达数十种之多,各有所用,因而名目繁杂。

按照天帝会的戒律,举凡日常交往、外出活动、娱乐,各种仪式,无不各有谣诀式秘密语。例如为新入伙者举行仪式,即专有《送宝谣诀》(“送宝”即颁发会员证明,其身份证隐语谓“宝”):

东边一朵祥云起,西边一朵紫云开。祥云起,紫云开,乃是龙山开大会。大哥传令把堂座,特命送北解宝来。此宝不是非凡宝,众家兄弟众家宝。用不了,吃不了,甚过当年秦叔宝。要学羊角哀左伯桃。义好义气高,桃园与古交。请宝入库,金银满库;发富发贵,禄位高升,高升禄位。

又如“四十八句总诗交结”:

手提算盘重几斤,推算木阳城内几十宗。高溪庙内三层佛,招军旗下五堆烟。旗杆之上红光现,桃李乾坤一统归。三关六将保九佛,内有洪家兄弟扶圣君。燕盘广积仙人板,白石香炉有缘因。溪汰洪花,白云连天。赐少林寺。又有万云龙。七星八卦不非轻,四九三台五本同。披发当头座,头戴方巾一点红。身披袈裟铁罗汉,双龙宝剑在其身。始祖本是洪殷盛,祖母金丹有名声。高溪庙内观音佛,外有关公显威灵。花亭之中逢手段,五祖命命座当中。复转仁义礼智信,重新月日乾坤。号江洪内,附塔印信。……韩龙韩虎李昌国,头门披守万云龙。七盏明灯分左右,五阴六阳定分明。江花绵棍量天尺,戥称算盘立青天。梅花镜子金交椅,太平毯子一色新。铜铁桥上兄弟过,抬头一望木阳城。松柏堂前分大小,桃李树下共一宗。千年仇恨虽要报,扭转乾坤归一统。福德寺内把愿许,公义堂上起英雄。兵饷根原真悟事,原来一百另八层。若问木阳城内根原事,四十八句逢对清,可算一位好英雄。

请问那里去?

回条:木阳城内去。

可有公文牌票?

回条:有。

有在那里?

回条:左手为票,右手为牌,合掌为印,心为凭,口为号令。

有何为证?

回条:有诗为证。

何诗?答对!

回条:五祖赐我天下同,文凭藏在我心中。位台若问根原事,三八甘一共一宗。

显然,上述“四十八句诗交接”这段“口白”的前半部分韵语及所谓“有诗为证”之“诗”,都是行中谣诀式秘密语,其余对话则属语句式秘密语。

谣诀式秘密语多整齐押韵,便于记诵,虽是通俗平白语言,却非内部人不能解其中隐含意义。又因略错或遗漏字句,则往往败露,故可保守秘密和识别身份。

八、非言语形态的汉语秘密语

同一般以语言为材料的言语形式相对应的又一大类隐语行话,是非言语方式的民间秘密语。这种隐语行话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身势情态的,二是特殊标志的,三是特殊音响的。非言语的民间秘密语是建立在言语交际基础之上,运用特定的非言语手段隐含、传达特定语义信息的一种特殊类型。在民间秘密社会中,一举一动往往都与一言一语一样,极为敏感,因为其非言语的隐语行话颇为流行,又往往伴随相关言语的隐语行话一同传达、交流各种内部信息。

下面,即摘要论列部分非言语方式的民间秘密语类型。

(一)符徵。清季民间反清秘密组织三合会、哥老会、天帝会多有“符徵”,作为识别标志或传达简要的内部特定语义。如三合会“符徵”

遇有紧要事件,以白扇徐摇三四次,即为招其傍近会员之证。其逾越头上,轻摇其扇三次者,即为招其会员与于战争之证。

会员与外人争斗时,在场之他会员以手掌向外人,以又一手之指甲向会员,即为止其勿再争斗之意。

两人殴打时,会员以手之两掌向外,连呼勿争斗者,即示以殴彼,彼乃会外人之意。如曲右手拇指,将两掌向内,连呼勿争斗者,即示以勿争,彼乃会内人之意,谓之阴阳法。

争斗时,以右手之拇指及第一第二指伸出,余二指曲握于掌伸臂向前,复以左手照式作势,置于右手之肘,即为求救之意,谓之三角法。

将右手之拇指握于余四指之外,以置头上,为求助之又一法。以右手掌向外伸出,以左手之拇指与前指屈曲之,余指贴掌,置于胸前,为求助之又一法。如左右手作同势,易其位置,即为止争斗之符徵。

……

若欲于饮茶时试之,则以右手之拇指置茶碗缘,第二指置茶碗底,执茶碗以献;左手之拇指与第二指屈曲,余三指伸出,置于右手之肘,若其人为会员者,必以同法受之。

凡供献饮食物三种时,必取其居中之一物,谓之忠臣。

伸右手,令拇指与第一第二指伸直,左手亦然,惟以伸直之三指按胸前,此即所以表天。如伸右手,令拇指与第一第二指伸直,按胸上,即所以表地。若伸右手,令拇指与小指伸直,余三指屈曲,左手亦然,以置胸上,即所以表人。此表人者,谓之龙头凤尾。三法连演,即所以表明为三合会员。

葡国人及马来人之为会员者,别设便利之法,以绢制手帕卷于颈,于胸前作结下垂,此即表明为福建义兴公所之会员。

三合会起事以后,有保护家庭之法。凡会员之家,门上必贴方形之红巾,外面作洪字,里面书英字。室内四隅,必竖立三尺六寸长之绿竹。若是者,即为会员家之符徵。(据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

凡此可知,“符徵”主要由标志物和手势语构成。

(二)茶阵。茶阵,亦名“茶碗阵”,是清季“天帝会”以及后来的“青帮”、“红帮”等民间秘密组织内部用以表达心迹,同时又辅以相应的谣诀或秘密语。

所谓“茶阵”,就是关于饮茶时壶、碗以及一些辅助物的各种摆置图式,和取用顺序、饮法的若干规矩,适时念诵相应谣诀,也是其规矩的一种。仅据有关史料所载民间流传多年的三合会、哥老会、天帝会行中“茶阵”名目,即有数十种,估计可达百多种。其名目繁多,摆法、破法各异,如:单鞭阵,顺逆阵,双龙争玉阵,忠义党阵,争斗阵,四隅阵,四忠臣阵,赵云加盟阵,英雄八栅阵,关公护送二嫂阵,贫困簋阵,复明阵,孔明上台令诸将阵,反清阵,赵云救阿斗阵,患难相扶阵,五虎将军阵,六子守三关阵,古人阵,七神女降下阵,苏秦相六国阵,下字阵,七星剑阵,太阴阵,四平八稳阵,仁义阵,五梅花阵,七星阵,桃园阵,六顺阵,一龙阵,双龙阵,龙宫阵,生克阵,梅花阵,宝剑阵,梁山阵,绝清茶,深州失散茶,桃园结义,日月相掩,四大忠贤茶,梅花郎,五祖茶,天日茶,五虎下西村,陆郎镇守三关,会仙姬,带嫂入城,七星会旗,七例分散壶,夜观星象,清转明,八仙回山,龙泉宝剑,合兵灭清,绝清剑,五将会四贤,插草结义,忠义团员,欺贫重富茶,明主出身,等等。“破阵”之法悉因“茶阵”名目而异,如“天日茶”阵,右茶壶一只,壶左茶六杯,分两行摆齐。若要饮时,先将下面两杯移作“天”字形,再以“地本”拈来饮之,并诵谣诀云: “一天生水水朝东,地二生火烧青龙。清池无水清龙绝,洪家兄弟保明龙。”

据吴公雄著《绘图青红帮演义》(民初出版)一书叙述, “青红帮”中亦有“茶碗阵”,如第二十九回“蔡标制定子招牌,孙琪排演茶碗阵势”: “孙琪见蔡标编定带子挂牌法,他也拟排茶碗的式样就可知道意思。”又附图近五十幅,所见阵式,名目乃至谣诀(仅部分有谣诀),基本与三合会、哥老会、天帝会“茶阵”形制、定则一致。孰先孰后,有待考证,由此亦可窥知“青红帮”与“天帝会”于清季时相互关系。

(三)路阵。路阵,亦可谓“路符”,是清季天帝会的一种以图画符号并辅以谣诀构成的非言语形式的秘密语。例如:出门行路,若见路上画有一图,则需进入三步,并念诵谣诀:“姑嫂相逢在路中,乃是玉莲郭秀英。”若见路上画有一条蛇,即可以脚挞去蛇头,并念诵谣诀:“天高地厚防相访,太子皆因未出头。今日义兄业劫驾,恃强欺弱有天收。”若出门遇见路中有人排列五块石头,即需以脚挞开,并念诵谣诀:“打开清朝兵将绝,为因奸臣所害民。洪英来报冤仇日,诛清灭满复大明。”一般文献稀见关于“路阵”用法的更详细记载。显然,这是该团体中的一种路防,附近又可能设有埋伏,而以此来识别过路人身份。

除上述之外,非言语形式的隐语行话还有一些,多因时代、具体社团而有区别,形式各异。同时,非言语形式的隐语行话亦不限于民间秘密社会组织之中,三教九流之中,如某些商业集团或群体亦有流行,其中比较常见的,即以“指语”(属手势语的一种)来表示数目隐码,如“捏七”,即以食、拇、中三指指尖捏拢表示“七”;“叉八”,即以叉开食、拇二指、余三指向掌心合拢来表示“八”;“勾九”,即为用食指向内弯若勾状而余指向掌心合拢来表示“九”。

非言语形式的隐语行话以适应视觉或听觉习惯及相应接收条件为前提,具有不易被外人察知、破译的优点,同言语形式的相比,各有短长,相得益彰,往往被有机地协调、组合为一体综合运用。

泥模艺术——何仙姑

猜你喜欢
隐语江湖秘密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读史长智商:我的“隐语”你懂吗
淳于髡:我的“隐语”你懂吗
爱的江湖
我国出现的几类新型涉毒隐语研究
愿望树的秘密(二)
我心中的秘密
第十三章 进化的秘密!
相忘于江湖
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