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红色兴安

2014-02-27 09:56费立新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兴安盟农牧业自治区

费立新

兴安盟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建地和实践地。作为“内蒙古自治政府纪念地”,在全国4批353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只有兴安盟和延安市两处以地区整体命名。因此,兴安盟又被誉为“内蒙古的延安”。如今,为建设富饶、和谐、文明、幸福、美丽的兴安盟,160多万各族人民奏响了筑梦红色兴安的铿锵旋律。

激情的筑梦过程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 召开,会议宣布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驻地为王爷庙。这就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五一大会”。毛泽东、朱德发来贺电:“我们相信蒙古民族将与汉族和国内其他民族亲密团结,为着扫除民族压迫与封建压迫,建设新蒙古与新中国而奋斗!” 在兴安盟大地上,民族区域自治率先在全国实现,各族人民怀着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战两年多后,终于美梦成真。

兴安盟1980年复建以来,历届自治区领导都对兴安盟给予了特殊关怀。从2006年自治区100多位厅局单位干部爱心接力,在兴安盟的贫困村洒下辛勤汗水;到2010年自治区党政联席会议作出鄂尔多斯市对口支援兴安盟的战略决策,自治区的大力支援为兴安盟夯实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梦想的坚实基础。

正在兴安盟人民砥砺前行、踏石抓铁之时,2013年3月,自治区提出“8337”发展思路,让积极筑梦的革命老区兴安盟思路一新、境界顿开、精神一振,有了科学发展的思路,红色兴安前景广阔!

坚实的筑梦脚步

土地荒寒,筑梦热情不衰减;条件艰苦,筑梦脚步更坚实。在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引领下,兴安盟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千方百计推动项目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集中力量发展县域经济和非公经济,全力以赴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经济社会始终保持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均以两位数增长,部分指标增速超过全区平均水平。民生“十件实事”有序铺开,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和五保、孤儿、城镇“三无”人员救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盟医院、乌兰浩特蒙古族中学等社会事业项目加快推进。

2013年1至9月,全盟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4.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9.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财政收入完成33.29亿元,同比增长4.8%;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2200元和4703元,同比增长11.2%和15.3%。

数字是会说话的音符,我们可以看到,兴安盟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正在甩掉落后地区的帽子,实现城乡经济增长的梦想正在逐步变成现实。梦想不息,脚步不停,前景光明!

清晰的筑梦路径

兴安盟把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推动“四个转变”。

一是加快推动经济增长由农牧业主导向工业主导转变。兴安盟之所以与兄弟盟市拉开较大差距,根本原因就是工业与其他盟市形成了阶段性差距。没有工业的快速突破,就不能实现兴安盟的跨越发展、转型发展。

二是加快推动农牧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兴安盟农牧业资源丰富,但种植业大而弱、养殖业小而散,掠夺式扩张、粗放型经营的特征十分明显。只有尽快改变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传统发展模式,才能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村牧区繁荣。

三是加快推动城乡发展由二元分割向城乡统筹转变。兴安盟人口和生产力布局分散,如果不走收缩转移、集中发展的路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几十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达小康的任务就无法完成,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难以扭转。

四是加快推动区域经济由封闭发展向开放融入、借力发展转变。长期以来,兴安盟基础设施条件差,与周边地区联系少,市场主体不强,且产品市场占有率低。这就迫切要求兴安盟树立开放意识、合作意识,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主导作用,主动加强区域间的沟通与协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革命战争年代,兴安盟各族人民曾为建立新中国这个神圣的梦想而前赴后继,英勇奋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兴安盟这个革命老区定能焕发出新的朝气和活力,为实现本地区和整个国家的梦想而扎实工作,奋斗不息!

(作者系兴安盟日报社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刘秉承endprint

猜你喜欢
兴安盟农牧业自治区
兴安盟大米插上“地标”翅膀
《卖油翁》教学设计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克什克腾旗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原副市长薛培明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
新常态下农牧业品牌化的现实意义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