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干群沟通要言之有三

2014-02-27 00:22许美芳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官话有情秀才

许美芳

明人赵南星的《笑赞》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一秀才买柴,曰:“荷薪者过来。”卖柴者听懂了“过来”二字,便把柴担到秀才面前。秀才问:“其价几何?”卖柴者听懂了“价”字,就说了价钱。秀才又曰:“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降价)。”卖柴者听不明白他在说什么,干脆担着柴走了。后来,秀才做了官。某日下乡去,问父老:“近年黎庶何如(老百姓过得怎么样)?”父老回答:“今年梨树好,只是虫吃了些。”

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逢言必咬文嚼字,满嘴之乎者也,却让听者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在现实社会中,一些领导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也存在不善沟通、不愿沟通、不勤沟通的现象。他们或长篇大论故作高深,或高谈阔论空话连篇,或虚情假意作秀敷衍,或高高在上盛气凌人……面对这样的干部,群众或敬而远之,或嗤之以鼻。可见,各级干部要实现与群众的有效沟通,应该在“言之有三”上下功夫,即言之有情、言之有物、言之有信。

言之有情,群众才会接受你。言为心声,只有情真语切、以诚待人,群众才会敞开心扉与你交流。要言之有情,首先要做到说出的话能入人心、动人情,不说官话,不打官腔。据媒体调查,绝大多数受访者都对官话、爱讲官话的官员十分反感;认为官话泛滥会严重伤害群众的感情,阻碍干群有效沟通,疏离干群关系。领导干部只有真正尊重群众、理解群众、关心群众,加强与群众的情感交流,并站在群众的立场,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话说到群众的心坎里,群众才会听得懂、听得进。我们不妨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大众化语言,甚至是方言向群众了解国家政策的落实情况,征求促进地方发展的意见建议。还可以走进田间地头、群众的家中,与他们唠唠家人近况、邻里关系,聊聊庄稼长势、收成等百姓平常事。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一句“美女,你好”瞬间消除了与群众的距离感,让他们感觉十分亲民。

言之有物,群众才会愿意听。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就曾强调过:“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因为“枯树无果实,空话无价值”。言之有物,就是要实事求是,不要空谈那些不着边际的宏伟蓝图和尽人皆知的人生道理,要说有实质内容、有价值的话。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领导干部不仅要将关系群众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大政方针、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等传递给群众,更要放下身段、沉下心去真正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掌握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难和困惑,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对于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要尽快出台解决办法。对群众而言,领导干部与其高谈阔论经济增长,不如实实在在地谈就业市场;与其谈宏伟的项目规划,不如谈实际的治理环境恶化……因为,只有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民生的话,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话,才是有用的话,人民群众才愿意听,听了之后才能理解和接受。

言之有信,群众才会信任你。所谓“民无信不立”,作为地方发展的带头人,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信用,丧失的不仅是群众对干部个人的信任,甚至会产生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曾强调,要群众相信你,就必须对群众讲真话。真话就是既不造假也不遮掩的话,既要报喜也要报忧的话,既不夸大也不缩小的话,既不敷衍也不逃避的话,既讲成绩又敢揭丑的话。为人做官要取信于民,除了要讲真话,还要说到做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时指出,政府要说到做到,不能“放空炮”,强调各级都要加大督查力度,没有做到的要问责,不能当无所作为的“太平官”。要说到做到,就不能人前允诺,事后则抛之脑后;要说到做到,就不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一点困难就临阵退缩,以一句“明天再来”“以后再说”等敷衍了事。要说到做到,就必须言必信行必果,攻坚克难把每一项承诺以实际行动兑现好。

有效的沟通是表达民情民意,密切干群关系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领导干部只有做到言之有情、言之有物、言之有信,才能真正与群众建立密切的血肉联系,带领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实践杂志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官话有情秀才
“浙”里有情,“宁”有大爱
趣读篇
疫情无情人有情
红色警报——煤炭
愿你2020有情有钱没病没灾不后悔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
俗话说,官话说
秀才与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