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群众体育 建设文化强区

2014-02-27 20:00高晓光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武术全民意识

高晓光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建设者,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有利于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群众体育是体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强弱,对构建全民体育的总格局、实现体育强国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群众体育发展现状

群众体育是指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军事体育之外的体育,以健身、康复、娱乐为主要目的,形式多样,参与自由的体育活动。我国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得较为普及,武术、舞蹈、秧歌等传统群众体育项目随处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体育活动的种类比以往有所增多,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大。但是,目前能够实际满足大众需求的体育设施还很有限,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体育基础投入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内蒙古建设文化强区的今天,发展体育运动,繁荣体育文化,为全区各族人民群众提供充分的活动场所和足够的健身器材,是一项较为紧迫的任务。

发展群众体育是国家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十二五”体育规划把群众体育的发展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这是群众体育发展前所未有的良机。

改革开放以前,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得力度较小,设施简陋,群众的体育意识淡薄等问题一直影响着群众体育的发展。例如,在普通的学校没有体育馆、室外活动场所没有摆放的健身器材,可利用的健身场所主要以广场、公园为主,健身项目单调、健身团队稀少,体育服装罕见,组织机构缺乏活力;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裕,群众对体育的热爱和追捧扩大了体育的需求,体育不再是少数人项目,已经成为我国人民锻炼身体、进行文化娱乐活动、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尤其在体育上的投入有目共睹。大部分高等院校有体育馆,部分城镇中学也有体育馆,群众体育活动的项目不断丰富,室内外摆放所能使用的健身器材逐渐增多,为群众健身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推进,各级政府对体育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把改善民生提到了很高的地位,全民健身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得到加强。党和政府在“十二五”期间改善群众体育的重要举措顺应民心,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体育需求,努力实现着打造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

二、群众体育投入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化,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群增多,体育健身场馆设施数量和面积显著增加,城乡居民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但是,在体育投入方面,与体育事业发展的刚性需求相差很大。从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出发,应该进一步加大投入才能满足社会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需求。

根据调查,群众性体育的投入较为不足,城乡体育设施很少,某些体育馆、游泳馆等设施不具备群众性、普及性,只能成为竞技体育和部分人锻炼的场所。应广泛开展和重视城市社区的居民锻炼,增设体育设施,不能只靠一些微不足道的体育福利彩票的部分盈余设立的健身器械来满足群众锻炼身体的需求。例如,武术健身的人群在健身大众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占有的场馆却很少,在室外、公园、广场、社区利用空地即可健身。目前,群众性武术健身活动开展得比较活跃,尤其是夏季,各个活动场所均能看到人们习练武术的身影。传统武术项目已经成为中老年健身的主要活动内容,如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形意拳、八卦掌等。但在冬天,武术能够利用的健身场馆却比较少。由于缺乏经费,老年武术爱好者只能利用自己的微薄退休金来支付各种用具的费用。同时,诸多参加武术健身活动的人们,非常希望与专业的武术教练进行交流和学习,但得不到当地有关主管部门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从而影响了他们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不能全面体现武术健身的效果。上级体育主管部门如果对武术健身活动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满足健身者的需求,推动武术健身活动的普及发展,就能很好地达到提高大众参与群众性活动积极性的效果。

三、我区群众体育发展状况

我区群众体育的发展目前还不均衡。在群众体育领域普遍存在着体育资源不足,体育服务业范围不广,城乡差别大等状况。尤其是不发达地区体育场馆设施配置不均衡,缺乏体育健身的科学指导,与大城市相比大众体育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方面的问题在广大农村牧区尤为突出。在我区大学生中访问调查,涉及中小学接受体育教育的问题时,有的学生回答很少上体育课,即使上体育课内容也较为简单,没有上过跳箱、技巧、单双杠等体操课,基本的球类活动也很少参加,甚至有很多学生不会篮球、足球等体育项目。同时,我区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群稀少,很多人没有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这反映出体育教育不发达、体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明显存在。尤其是我区城乡居民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差距较大,各地政府对体育提供的必要性保障条件不一,对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支持力度和引导性工作不多,健身的宣传和措施不足,造成体育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为此,应该广泛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全民健身竞赛活动,尤其要加大扶持农村以及欠发达地区体育投入的力度。要加强体育部门工作的力度,建立为民提供体育指导和服务的平台,充分发挥群众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体育锻炼意识,扩大体育参与人数,把体育的发展延伸到城乡、社区、各个健身站点,把体育文化普及到每一个人的思想中,才能体现全民健身的巨大作用和人民享受同等体育资源的平衡关系,才能体现出建设文化强区的全面性。

四、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措施

体育意识是指人们在体育活动中,在认识体育与作用的基础上所产生的能动的心理活动,表现为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要强化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引导人们从自身做起,强壮身体、强壮精神,把民强、区强、国强的意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为参与政治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体魄。

提高体育意识,离不开学校的体育教育。体育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传承体育文化、提高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要注重抓好学校各级体育教育,要使每个人获得足够的体育知识,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全民体育健康意识,让人们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从而实现全民体育强盛的强国梦,最终实现国家和全民族在全世界的强盛。

在我区,由于单纯重视升学、缺乏场地和锻炼设施等种种客观原因,体育教育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较好,但体育知识素养一般。在自治区提出建设文化强区的今天,学校教育在体育文化上存在短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加强体育教育,不仅仅是提高我区学生个人身体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为他们日后更好地服务我区经济文化建设提供良好健康基础的前提保障。当他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时,在校园里学到的体育技能和健康知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帮助周围群众发展体育运动。

群众体育是大众的健康娱乐性体育,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2008年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金牌总数位居第一,彰显了体育大国的风范,极大地鼓舞了人心,提高了我国在世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奥运夺金靠的并不仅仅是精神力量,其根本在于群众是否有较好的体育条件、有足够的锻炼场地和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意识。只有满足群众在体育运动上的必要需求,提高群众的体育意识,才能为我国体育不断取得好成绩建立起长效发展机制,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作者系内蒙古财经大学体育教学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刘秉承endprint

猜你喜欢
武术全民意识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3月历史大事记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