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T-proBNP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T-proBNP对比观察

2014-03-03 02:01赵长明任久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10期
关键词:病史心室心电图

赵长明 任久林

(内蒙古通辽市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T-proBNP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T-proBNP对比观察

赵长明 任久林

(内蒙古通辽市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T-proBNP的水平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T-proBNP水平有无差异。方法对201例即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1]又距离发病时间小于12小时的病人,入院后立即采静脉血3毫升,使用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飞测”免疫荧光检测仪检测NT-proBNP;根据心电图分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将两组的NT-proBNP进行对比观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T-proBNP的水平明显高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T-proBNP水平,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NT-proBNP的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时冠状动脉是否完全闭塞,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的多少有密切关系。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T-proBNP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且发病年龄有愈加年轻化趋势。早期准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给予合理的治疗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的主要手段,也是冠心病研究中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的作用正引起人们的重视,早期检测NT-proBNP的水平日益受到心血管领域的重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201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其中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81例。将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T-proBNP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T-proBNP进行对比观察,以指导对两组类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评估,指导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本科收治的201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均符合“WT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其中又距发病时间小于12小时。201例病人中,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20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在(64±20)岁之间,有高血压病史98例,有糖尿病史的67例,有脑血栓病史的21例,有吸烟史的70例,有饮酒史的65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81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在(61± 18)岁之间,有高血压病史61例,有糖尿病史的33例,有脑血栓病史的10例,有吸烟史的49例,有饮酒史的35例。

1.2 方法

1.2.1 病人入院后,均采用同一台心电图机,做18导联心电图。

1.2.2 在病人发病后的第4小时、8小时、12小时采静脉血3ml,使用Roche生产的肌钙蛋白测定仪检测肌钙蛋白的浓度,结果为<0.03ng/ml为阴性,>0.1ng/ml为阳性。

1.2.3 抽静脉血3ml,使用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飞测”免疫荧光检测仪检测NT-proBNP。正常参考值,小于75岁患者<300ng/ml为正常;大于75岁患者<450ng/ml为正常。

1.2.4 根据病人的病史、心电图改变、肌钙蛋白的改变,按照WT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再根据心电图的改变,分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和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将两组病人的NT-proBNP进行对比观察。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学数据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

2 结果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T-proBNP明显高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T-proBNP,两组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3 讨论

NT-proBNP是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神经激素,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分泌。正常状态下NT-proBNP的储备很少,其分泌与心室的容量负荷相关,具有扩张血管、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抑制交感活性等作用的心血管肽类激素[2]。

影响NT-proBNP分泌的关键因素主要是心室负荷及室壁张力的改变。心肌梗死的发病过程与神经内分泌系统被激活密切相关。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室壁张力增高是导致BNP合成增加的重要刺激因子。心肌梗死早期,由于心肌缺血,心室舒缩功能急剧下降,心室牵张,以及梗死区及周围心肌缺血,可以快速诱导心室肌BNP合成基因快速转录mRNA,进而触发NT-proBNP的释放。

众所周知心肌梗死范围的大小关系到患者的预后问题,在临床上早期并准确地判断梗死范围对指导治疗、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临床上将急性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两类。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发生心肌梗死的血管完全闭塞,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为非透壁性心肌梗死,发生心肌梗死的血管为不完全闭塞。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发生血管缺血及心肌细胞坏死程度较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重,高的BNP水平预示着较大的梗死面积。某学者对心梗后BNP和CK峰浓度研究后发现,两者呈正相关,提示心梗后BNP的浓度与梗死的面积有关。本试验表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T-proBNP明显高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T-proBNP,两组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也同时说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比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梗死面积大。NT-proBNP升高水平反映其左室受累程度,即NT-proBNP升高水平与心肌坏死的范围成正相关。血浆NT-proBNP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密切,近年来饶绍琴等[3]试验中有4例NT-proBNP值大于2000pg/ml的患者均死亡,表明心肌梗死后监测NT-proBNP浓度对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BNP已经是心肌梗死后心血管事件强有力的预测因子。在心肌梗死近期死亡、近期心衰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独特的价值,BNP检测方便,可作为心肌梗死后患者预后评估的常规检查,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指导。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12:710

[2]吴小盈,沈冰,蒋文平,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的测定及治疗的影响[J].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14(6): 527-529

[3]饶绍琴,邓君,传良敏.B型钠尿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评价及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3):56-57.

猜你喜欢
病史心室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