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疑“撬动”小学数学学习

2014-03-03 19:21朱晓玉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正方体公式体积

朱晓玉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将能撬动整个地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撬动数学学习,给学习过程带来事半功倍作用的“支点”无疑是“质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就要敢于质疑,在质疑中弄清知识的本源,进而牢靠掌握知识,发展解释应用的能力。其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比较关键,一是要为学生的质疑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敢于表达想法和特立的观点;二是要帮助学生梳理疑问,将学生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一定的共同性的问题收集整理加工,供大家集思广益,或者运用技术手段加以解释。在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等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质疑意识、质疑方法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一、敢于质疑,在质疑中发展问题意识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在遇到问题进行思考时,可以从不同出发点和不同侧面去看待问题,所思所想不尽相同,于是对于学习内容的认识就有了千差万别。教学中,我们不能硬性规定学生的思想整齐划一,而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思维,在遇到不同观点、不同意见时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质疑中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解决问题做好铺垫。很多时候,对于问题的不同思路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几何图形的面积》时,学生遇到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从一个长25分米、宽18分米的长方形布料上剪下腰长3分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最多可以剪下多少个?学生这样来解决:先算出长方形的面积25×18=450平方分米,再算出三角形的面积3×3÷2=4.5平方分米,然后用450除以4.5等于100个。这时候有学生举手发言:我不同意这样的算法。教师追问原因,学生表示:我们把两个这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沿着长方形的长和宽来摆,会发现25不是3的倍数,所以沿着长摆一定会在边上有剩余。所以不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计算。在学生的解释下,其他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大家尝试用画图计算的方法来解决,算出沿着长可以摆8个,沿着宽正好摆6个,然后用8×6×2=96来解决问题。

案例中,学生的质疑引发了大家对于生活实际的再认识,让学生明白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在随后的学习中,大家经过比较还找到了什么时候用计算法什么时候用画图法来解决相关问题的规律。

二、善于质疑,在质疑中锻炼创新思维

如果说质疑是一种意识,需要教师引导的话,那么学生的质疑能力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在不断帮助学生的基础上,发展学生质疑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表示出自己的疑问,能够用疑问带领其他同学直达“目的地”,从而无障碍地开展研究活动。这样的引导一般发生在学生质疑的关键断节的结点上。

如,在苏教版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教学中,学生经过探索已经掌握了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的计算公式,引导小结时教师要学生回顾全课,总结有什么疑问。一位学生提出:为什么有这个统一公式?不少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表示不理解,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你说的“为什么有”是什么意思?是指为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统一,还是指既然它们各自有了体积计算公式,为什么还要寻找统一公式。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清楚地表示出他的疑问是后面的这层意思。对此,教师解释原因有两个:一是生活中有些实例本来就知道了底面积,无需知道各条棱的长度;二是这个统一公式在将来的学习中还有用武之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自己探索。于是在这样的问题的激励下,许多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比如“如果知道的是长方体的其他面的面积,怎样计算体积?”“正方体的底面有几种?”等等。

三、成于质疑,在质疑中形成方法策略

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因素,但是仅仅提出质疑还是不够的。学生质疑之后,要对所提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思考、多样化的活动,不断地尝试和反思,在这些努力下,要让学生经由疑问引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方法和策略,让数学学习成于质疑。

比如,在苏教版五年级《认识分数单位》的教学中,学生经历大量表象的积累后,逐步抽象出对分数单位的认识:就是以将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为分母,表示出这样的一份的分数。在对最大的分数单位是多少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时,学生有了不同的意见并且相互质疑。一派的观点是最大的分数单位为一分之一,理由是分子都是1时,分数的分母越小,分数单位越大;另一派的观点是最大的分数单位为二分之一,理由是一分之一就等于1,不是一个分数。在双方争论不下的情形下,我决定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以最有道理的方式去说服对方,用事实释疑。于是我们相约在下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来最终定论,在此之前,双方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有利于本方的证据。果然学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动用了各种手段,请教父母、跑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等等,还没有等到数学活动课的到来,问题已迎刃而解。

总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是教学的重点,而由于质疑在数学学习中的特殊地位一直被广大教师所关注,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个“支点”来撬动数学学习,使其更有成效地开展。

(责编 罗 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正方体公式体积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给正方体涂色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