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野外驻训卫生防病特点及措施

2014-03-04 18:16黄永波
西南国防医药 2014年6期
关键词:习服驻训卫勤

黄永波,侯 杰

高原野外驻训卫生防病特点及措施

黄永波,侯 杰

分析了高原地区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规律,讨论了部队进驻这类地区卫生防病工作面临的困难,提出了部队在营准备、任务展开、机动回撤3个阶段卫生防病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经实践运用,有效保障了官兵身心健康,圆满完成了部队在高原长时间野外驻训任务,其经验可供借鉴、运用。

部队;高原;驻训;防病;特点;措施

高原地区海拔高,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部队长时间在此类地区野外驻训,卫生防病任务十分艰巨。我部连续几年在海拔4000 m以上高原每年野外驻训2~3个月。面对新的卫勤保障环境,认真总结,实践创新,摸索出高原野外驻训卫生防病特点和规律,采取针对性防病措施,使驻训部队昼夜发病率及传染病发病率均低于规定指标,有效维护了官兵健康,为部队圆满完成高原野外驻训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1 高原野外驻训卫生防病工作特点

1.1 海拔高,空气稀薄,急性高原疾病易发 驻训地区平均海拔4100 m,属于典型的高原高海拔地区,大气压低、氧分压低,部队快速进入该地区后,环境习服时间短,绝大部分官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心慌气短、腹胀、失眠等急性高原反应[1];在缺氧环境下,官兵体质普遍下降,行军训练易疲劳,抗病能力弱,容易发生呼吸、消化、循环系统疾病,稍有不慎还可能引发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急性重症高原病。

1.2 气温低,气候多变,个人防护问题突出 驻训地区年平均气温3.0 ℃,夏季昼夜温差达25~30 ℃,风速大,蒸发快,空气干燥,日照长,紫外线强烈。官兵因增添衣物不及时或长时间作业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日照性皮炎、紫外线角膜结膜炎等疾病,卫生防病难度大。

1.3 地域广,疫病流行,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驻训地区地广人稀、自然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差;散养的牛、羊、马等牲畜多,粪便缺乏管理,部分水源污染较重;旱獭、老鼠、蚊蝇、野蘑菇等有毒、有害动植物多;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消化道疾病多发,且是鼠疫、包虫病、野兔热等疾病的自然疫源地。2012年还发生1例人感染鼠疫,导致1人死亡。野外驻训官兵分布点多、线长、面广,防护经验不足,如防护不当,可能引起鼠疫等烈性传染病暴发流行。

1.4 条件差,设施简陋,食源疾病防范困难 野外驻训期间,食材供应不便,安全性难以保证;天气多变,常有暴雨、山洪,周边社情复杂,水源易受污染或人为破坏;潮湿多雨,伙房设施简陋,食材不易保存;高原气压低,食品不易煮熟烧透;就餐人员多,饮水用水紧张,炊具餐具清洗不便。部队驻训期间如不能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容易发生食物中毒等群体卫生事件。

1.5 时间长,任务繁重,心理生理负担增大 高原野外驻训时间长,工作、训练和生活条件艰苦,文化生活枯燥单调,加之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时刻威胁官兵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官兵心理负荷加重,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急躁等负面情绪,可能导致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发生[2]。

2 高原野外驻训卫生防病措施

2.1 在营准备阶段

2.1.1 着力强化防病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坚持把保健康作为打胜仗的前提和基础,围绕高原驻训多次召开党委会、专题会和协调会,同步研究高原驻训卫生防病工作。充分发挥爱卫会职能,建立从师团到班排的卫生防病领导组织,借鉴历年高原野外驻训卫生防病经验,深入研究,合力编写《高原野外驻训卫生防病细则》,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层层细化卫生防病具体内容,确保防病措施有效落实。

2.1.2 过细抓好高原防病教育 全面搜集驻训地区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疾病流行、卫生资源等情况,结合爱国卫生月活动,深入开展以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常见高原病防治、野外饮水饮食卫生常识、心理健康为重点的健康教育。编印《高原保健手册》口袋书发放每名官兵,增强官兵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消除恐惧心理,保持良好心态。

2.1.3 严密组织健康体格筛查 在上级体系医院加强下,出发前采取分批多次的方式,组织参训官兵进行健康体格筛查,确保一人不漏。以心脏彩超、心电图、胸透为重点检查项目,以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等疾病为重点诊断内容,对官兵是否适宜进入高原行综合评估。经过初筛、复检和专家会诊,仔细筛查不宜入驻高原官兵,及时通报单位进行人员调整。

2.1.4 全面加强高原习服训练 积极与作训部门协调,按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全面锻炼、保证效果”的原则,指导部队科学制定高原习服性训练计划,提前1~2个月组织官兵开展长跑、负重爬山、戴防毒面具跑步、洗冷水澡等耐氧、耐寒训练,着力增强官兵高原习服能力[3]。

2.1.5 扎实开展专业技术培训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狠抓专业防治骨干队伍建设。积极与体系医院和军区疾控中心协调,选送医疗技术骨干到医院急诊科进修学习,选送防疫军医到疾控中心进行防疫培训。同时,邀请体系医院专家到部队开展高原病防治技术讲座,录制、下发《高原病防治教学光盘》,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切实提高高原病救治能力。

2.1.6 认真搞好药品器材筹措 根据历年高原卫勤保障经验和部队任务特点,科学进行发病预测。请领发放红景天、高原护肤霜、制氧机、氧气瓶等高原特需药品器材。按照“有备无患”原则,备齐急救药材,带足常用药材,加大防治急性高原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和皮肤病药材储量。同时,为每辆车配备1个随车卫生盒、1个氧气袋,为每名官兵配备1个卫生包和2个口罩,指导官兵正确使用。

2.1.7 周密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针对驻训地区海拔高、气候多变、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部队训练演习任务重的实际,科学制定重症高原病防治、传染病防控、危急重伤病员救治等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卫勤保障人员扎实开展应急处置演练,确保一有情况,能迅即处置。

2.2 任务展开阶段

2.2.1 分批梯次进入驻训地域 部队采取摩托化机动方式,分批次、分梯队依次进驻,按照“多次短时”原则组织途中休息,缩短每日机动距离,在不同海拔高度适当停留,延长高原习服时间,增强官兵环境习服能力[4]。为每个梯队配备1名军医和1~2名卫生员,携带部分药材实行伴随保障。在途中大、小休息和宿营期间,及时开展医疗巡诊,及时发现和处置急性高原病等疾病,降低重症高原病发病风险。

2.2.2 督促官兵搞好自身防护 将卫生防病工作纳入部队日常管理,指导官兵以上感、晕车、腹泻和急性高原反应为重点进行预防性服药,结合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做好防寒保暖,监督官兵落实“三慢三防”高原防病具体要求,即:在机动途中和入驻高原1 w内,工作要慢、走路要慢、说话要慢;要防上感、防腹泻、防外伤[5]。

2.2.3 认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抵达驻训地域后,协调当地疾控部门,第一时间对驻训地域环境卫生、水源水质、食品供应与卫生资源、疾病流行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找出可能影响官兵健康和部队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对策。

2.2.4 突出抓好饮食卫生监督 指导部队合理选择水源,科学配置野战厕所、伙房、垃圾坑等设施,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搞好水源保护和水质净化。对食品进行集中采购,坚持食品采购索证制度,严把食品采购关;加强食品理化检测,严把食品验收关;完善防鼠防霉设施,强化食品有效期管理,严把食品储存关;落实野战伙房卫生制度,规范食品加工与制作流程,严把食品加工制作关;广泛开展卫生防病宣传教育,引导官兵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严把食品入口关,确保野外条件下饮水饮食卫生安全。

2.2.5 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组织防疫人员定期对宿营地及周边区域进行彻底“消杀灭”,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配合军务部门,将严禁捕抓野生动物、严禁采食野生植物、严禁喝生水和随地大小便等要求纳入野外驻训安全管理内容,监督官兵严格遵守;发现死亡旱獭或牲畜及时报告,由卫生人员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与驻地疾控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准确掌握驻地疫情,及时向部队通报并督促各单位搞好主动防护。

2.2.6 扎实做好医疗登记统计 严格落实每日巡诊制度,及早发现、及时诊治伤病员;对每日伤病员发生情况进行详细登记,按疾病类型进行分类统计,准确掌握伤病发生规律和特点,认真分析致病致伤因素,制定针对性防护措施,利用巡诊和卫生课时间进行健康宣讲,搞好主动预防。

2.2.7 切实搞好作业卫生防护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作业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外出作业时要求官兵佩戴墨镜,涂擦防晒霜和唇膏,降低紫外线对眼和皮肤损伤;凡实弹射击、实兵演习,指导部队提前搞好训练伤防护教育,制定训练伤防护措施,派出医务人员全程跟班作业。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官兵驻训生活,确保官兵身心健康。

2.3 机动回撤阶段

2.3.1 科学防治高原脱习服症 机动回撤途中和返回平原驻地后,部分官兵会出现头晕、嗜睡、乏力等高原脱习服症状,影响部队整体健康、机动安全和连续作战能力。在回撤前,积极开展健康宣讲,指导官兵正确服用红景天胶囊、复方丹参滴丸等药物进行预防,同时派出医务人员实行伴随保障。

2.3.2 扎实做好卫生检疫工作 返回营区后,及时对车辆装备进行清洗消毒,对驻训官兵进行健康观察,密切关注有发热、淋巴结肿痛、咳嗽、腹泻等症状官兵,组织医务人员认真诊治,严防疾病在营区部队播散。

2.3.3 认真总结防病经验教训 对高原驻训卫生防病组织指挥、高原环境有害因素防护、高原常见疾病及特发病防治、饮水饮食卫生监督、药材准备与使用、卫生防病效果评估等工作进行认真梳理,总结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查找存在的不足,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切实保障官兵身心健康和部队战斗力。

[1] 苏永林,李灿,蒋学武,等.部队在高原寒区长时间野外驻训卫勤保障的做法[J].解放军卫勤杂志,2012,14(6):320-323.

[2] 王军,陈岚,唐伟革.心理干预下急进高原寒区医院官兵心理状态的调查[J].解放军卫勤杂志,2012,15(6):323-325.

[3] 张云,王军,田开新,等.机动卫勤力量高原卫勤保障几点思考[J].解放军卫勤杂志,2012,14(7):317-319.

[4] 赵召辉,刘斌,元韦恩.向高原寒区地域远程机动演训卫勤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防卫生论坛,2012,21(2):74-77.

[5] 刘振勇,周涛.高原环境下卫勤保障的主要做法[J].国防卫生论坛,2012,21(4):214-216.

402260 重庆,解放军77126部队保障部卫生科

R 821.4

A

1004-0188(2014)06-0651-03

10.3969/j.issn.1004-0188.2014.06.030

2013-09-16)

猜你喜欢
习服驻训卫勤
高原脱习服研究现状
基层热室建立及热室中主动被动热习服训练效果评估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某部野外驻训卫勤保障工作的几点体会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1起部队野外驻训桶装水微生物污染事件的调查
野外驻训综合身心干预平台的构建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某部冬季野营拉练卫勤保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