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建立并落实情感目标及评价体系

2014-03-04 04:06张麒麟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情感目标语文教学评价

张麒麟

摘 要:语文教学往往忽视情感教育,教学目标中所提到的情感目标就变成了“空头支票”,这与语文情感教育背道而驰。如果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对情感教学进行研究,弄明白情感的内涵和发展,最终建立并落实情感目标及评价体系。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目标;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10-01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具很强的人文性,它的每一个角落都遍布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又充满了无数的情感,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但是,语文教学往往忽视情感教育,教学目标中所提到的情感目标也就变成了“空头支票”,这与语文情感教育背道而驰。如果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对情感教学进行研究,弄明白情感教育的内涵和发展,最终建立并落实情感目标及评价体系。

一、情感的内涵和发展

情感过程是人与社会的交叉点,一切个人必须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和体验到的情感,然后再加入他们自己的社会。所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是一个有情感的人。”[1] 事实上,我国语文情感教育可以追溯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时代,作为教育家、思想家的孔子其主要教育思想也有情感教育因素,如:《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话孔子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感兴趣的人往往会主动学习,把学习视为快乐的事情。同时心理学家也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的情绪体验,如若学生对学习怀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就能促进学习的开展并提高学习效率。而情感教育发展到当今社会,出现了以曾宏燕老师为代表的情感教育家,其中曾老师的作品《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一文就体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从古到今情感教育一直都在缓慢发展着。

二、语文教学应落实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分类体系的创始人布鲁姆曾明确指出:“在教学活动的开始阶段有作为情感进入特征(affective entry characteristics)的情感因素存在,在教学活动的结束阶段,又有作为情感结果(affective outcomes)的情感因素存在,即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有情感因素伴随认知因素而出现。”这就是说情感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促进学生发展认知能力的重要功能。同时,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对促进人们的情感因素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虽然语文教学出现了重知识轻情感的失衡现象,但是教师应在新课程目标的驱动之下为语文教学建立情感目标,并真正的运用情感因素、落实情感目标。所以,落实情感目标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五个步骤:感趣——感应——感染——感悟——感化。具体如下:

“感趣”是情感活动的最初阶段。教学伊始,教师为了唤起学生对课文的关注和兴趣,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在情境的驱动之下使学生触景生情,做到“乐学”,然后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感应”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感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阶段。此时,学生的情感已被激活,这是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的最佳时机,教师要趁热打铁、因势利导,为下一步“感染”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这种“感应”充满了情趣,在发展较好的情况下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感染”可理解成心理学中的“移情”,而“移情”又有正负之分,这里所指“正移情”阶段。此时,学生情感此起彼伏、充满了生命力,很可能把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与文本的人、事、物、景联系起来做到“物我合一”。结果学生会模仿文本中积极的人、事、物,包括思想、行为、情感。

“感悟”是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之上的理性思考阶段。它距离情感的升华仅仅一步之遥,对于这种“感悟”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因为这是价值性感悟,更是情感经过感性的认知与理性的思考后产生的智慧启迪。学生往往会在生活中进一步验证它是否合情、合理,如若成功会令人受益匪浅。

“感化”则是情感活动的最高阶段,即情感的升华与深化阶段。学生经过前面四个阶段的洗礼,思想意识逐步成熟,情感更加完善、积极。本阶段学生较容易的把文本中的情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使低级情感上升到高级情感即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最终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与完善的人格。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建立情感目标更要想方设法落实情感目标,逐步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促进学生实现高级社会情感。

三、建立情感评价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测试既是一种督促也是一种鼓励。但是,在现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评价体系的建立并不十分完善,教师完全忽视对学生情感的评价,阻碍了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与健全的人格。所以,在高呼素质教育的现阶段建立情感评价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肯定、正面的评价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而且还能激发学生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社会情感。这就要求教师不能随意对学生进行评价,既然要评价就要起到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甚至没有。这样一来,语文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而语文教师相对于其他教师心思更加的细腻一些,能较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教材以及环境等因素,为学生量身订做一套情感评价体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对文本、学校、社会上发生的现象进行的评价,或者依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如阅读、写作、谈话等问题,以此来掌握学生的认知、意志、志向、情感等,加以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进行引导,最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所以,在情感缺失严重的今天,语文教学建立并落实情感目标及评价体系已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张庆玫.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

[2] 刘燕华.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潜能的方法初探[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0.

[3] 刘春丽.语文阅读课的情感教学研究[D].河南:河南师范.2006.

猜你喜欢
情感目标语文教学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浅谈高中政治选修课堂的情感生成策略
三维动态形成性评价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