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动态形成性评价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研究与实践

2016-11-11 09:22赵俏梅
考试周刊 2016年86期
关键词:情感目标

赵俏梅

摘 要: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终结性考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本文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三维动态形成性评价,将学科知识、社会需要和学习者的需要三者兼顾,设计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形成性考核目标、原则、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健康心态的“完人”。

关键词: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形成性考核

多年来,我国以通过考试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以考试成绩单一维度作为考核标准,因为终结性评估信度高,一定时期内在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公平选拔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其一,终结性考试促使学生死记硬背书面知识,却难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其二,终结性考试难以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使学生缺少改正错误的机会,造成学习效率低下,难以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出现了许多仅仅通晓考试的高分低能学生;其三,更重要的是,终结性考试难以考核和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合作意识、吃苦精神及高尚的思想和情操,甚至出现了许多有知识、有能力,但缺少健全人格的“空心人”、“单面人”、“异化人”,以考试作为学习终极目标是仅仅以功利主义为本位,在技能上、智力上进行强化的技术理性,其弊端已显而易见。尤其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应对挫折的能力和自我反思等非智力因素都将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些非智力因素难以体现在考试成绩中,更难以在终结性评价中得到培养和评估。

形成性考核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全新视角,本研究旨在针对应用性本科院校学生,通过设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三维动态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培养应用性本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并在形成性评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合作意识,增进人的教养,使“教”与“育”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

一、形成性评估

(一)研究现状

1930年现代教育评估的开创人拉尔夫·泰勒(Ralph Tyler)提出,评估的核心是评价教学目的达成情况,而不只是用于区分、鉴别学生。形成性评估在80年代得到蓬勃发展,许多学者开始关注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的区别,例如:Bachman(1981),Jarvis和Adams (1979),Long(1984),Brown(1989)等。美国教育学家Bloom进一步将形成性评估运用于教育评价实践,并对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及其对教学的作用进行了大量探讨与研究。遗憾的是,国外学者的研究和探讨基本上都是中小学课堂,尤其是在中小学数学与科学课堂中进行的形成性评价,而在大学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估及使用则鲜有研究。

我国学者在21世纪初开始关注形成性评估,但以非材料性研究为主,基本上属于理论探讨(如魏薇,2005)、国外文献综述(如王华,2006)、设计原则(如朱瑜,2008)。通过以上综述可以看出,我国对形成性评估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处于理论研讨阶段,缺乏可操作性的评估模式,尤其是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评估模式更是少有研究。

(二)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不同

终结性评估发生在教学结束后的卷面成绩和水平考试,目的是区分、鉴别学生,参与者只能是教师,属于静态评估;形成性评估发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次文字评述、交谈或分数,侧重点是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评估,其目的是诊断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促进学习和教学,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生,属于动态评估。显然,采用形成性评估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是一种动态发展性评估,更利于学生的学业进步,身心健康发展,更符合当代社会的需要。在形成性评估实施过程中,始终要把握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三维动态形成性评估内容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状况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三本院校的教学实践,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意志力差,依赖性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考试时多依靠老师划重点的回忆式笔试测试的终结性评价,既没有有效提高知识技能水平,又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

(二)形成性考核目标

20世纪30年代,拉尔夫·泰勒在《成绩测验的编制》一书中提出了“评价原理”,在40年代写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课程原理”,将课程原理与评价原理结合,确立了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即来自学科专家的建议、自来对社会生活的分析、来自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分析①,也就是说,学科知识、社会需要和学习者的需要三者兼顾。要想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必须与考核目标相符合、相一致才能有效促成教学目标实现,因此形成性考核就必须体现学科知识、社会需要和学习者的需要,三位一体,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知识目标体现在结果中,体现在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中,如掌握一定词汇量,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应用公式和定理的解题能力。

能力目标体现在过程中,重视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情感目标指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的生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将来参与社会活动;坚强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培养表达沟通、团队合作、应对挫折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通过体验学习和探索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增强自信,完善人格。三维目标符合杜威提出的三条基本教育哲学命题:“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②,打破单一的量化评价形式,注重描述性评价,从试卷分数的提高到学生行动的良性发展,再到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探索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合作的快乐。

(三)形成性考核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师生之间建立主体间性关系,使学生不再是教学的客体,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园丁”与“花朵”的“浇灌”和“培育”关系,更不是“工厂”与“产品”的“生产”关系,而是使学生由无“主体感”发展为与教师之间在语言、行为、情感上相互平等,这样才能建立教学相长的双向互动、主动对话,促进师生之间形成相互理解和融合的和谐关系,因此要反对评价过程中的权威主义,避免“一言堂”,使教师和学生由“知识仓库”里的“材料员”转变成利用各种材料的“建筑师”,不仅从教材而且从各类学习资源中主动建构知识。

2.全面发展原则:在编制形成性评估项目时,要注重社会共性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统一、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统一,课堂教学如果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及技能技巧的反复机械训练而忽视思维及想象力的培养与评估,那么不仅难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创造性应用知识的能力,甚至不能形成真正的知识。

3.动态发展原则:形成性评估的核心关注点是“你正在做什么”“你采用何种方法来做”,形成性评估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不是给学生定性,而是促进学生的“生长”。不要指望一个上次测试得了30分的孩子一刀切地要得到80分才算优秀,对他来说,这次测评得了40分便是成功的学习,教学活动应落在最近发展区内。

4.公平原则:要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和保证客观公正为评判准则,避免学生培养上的精英主义,只关注学业优秀学生的培养,忽视学业不良学生。实际上,学业不良者之所以成绩差,绝大多数并非智力因素造成,是学习习惯不良、对学习缺乏兴趣、意志力较差等多种原因造成的。给予学业不良学生较多关注,可以督促他们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的自信,提高兴趣。但督促和激励要建立在学生真实表现的基础上,自然包括适当的批评。有的老师为了鼓励学生,盲目表扬,这样就很难让学生看到自身缺点,难以正确认识自己,因此激励必须建立在真实情况之上,适度批评,有的放矢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和薄弱环节更有利于学生的觉醒和进步。

5.多元评价原则: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认为每个人的智能都是由10种互相联系却又各自独立的多种能力组合而成的。每个学生都会具有优势的智力类型,同时会有不擅长的智力领域,因此要改变终结性评价以学业分数和水平作为单一维度的一刀切的评价办法,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发现、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关注个体不同,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四)形成性考核内容编制策略

1.可操作性:形成性考核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真实的交际行为和现实生活。

2.实效性:上课不再照本宣科,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需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如写作课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让学生进行应用文写作并投稿,翻译课可以与翻译公司合作,翻译产品说明书、产品简介等。

3.渐进性:注重长期性渐进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行为类型产生所希望的变化,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学生思维能力的广度和深度,合作意识及坚持不懈的意志力的培养,这些非智力因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的,因此形成性考核的长期性和渐进性尤为重要。需要大力改善目前大学生平时自由散漫、考试之前划范围、突击应试的被动学习局面,使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有较大改观。

三、形成性评估在应用性本科院校的实践

(一)研究对象

本项目针对应用型本科教学特点,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三维动态评估模式。本项目在西安培华学院具体实施,西安培华学院招收的学生为高考第二批和第三批考生,属于新型应用型本科大学。

(二)研究方法

观察反思法:撰写教学札记是教师进行观察反思,成长为反思性教育专家的有效途径,包括课后反思:绘制出本章节和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及知识与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情况,对收获和失误的反思;还应包括对学生的真实记录,如“某某学生到课率较低,与之交谈后发现,学生因为自己基础比较差,信心不足,应给予该生在学业方面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情感的关怀与帮助”,等等。通过坚持不懈地写课后教学札记,不仅可以加深教师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可以促进实践性知识的增长,促进教师实践智慧的提升,促进教师由“技术熟练者”(教书匠型)向“反思性实践者”转变。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如果不经过反思和沉淀,也许只能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而已,除非他能够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永远都只能停留在“技术熟练者”的水平上③。

(三)个案分析

以笔者所在的英语专业为例,教授《综合英语》的形成性考核项目包括:

1.知识与技能评价

作业1:背诵或复述课文,在模仿中让学生学会使用大量习语和句型,促进更加流利地道地输出语言。

作业2:听写单词、词语和句子。

作业3:翻译,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翻译文章中出现的长难句,结合翻译公司的要求,为客户翻译资料。

作业4:课后练习题。

2.过程与方法评价

(1)课堂笔记:很多同学上课光听不记,结果一学期下来,什么都没有学到,因此养成做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很重要,做笔记可以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促进知识的提炼和知识结构的深化。

(2)撰写小论文或读书报告:每个单元都会有一个主题,如保护环境、野外生存、校园文化等,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信息,抒发感想,撰写论文,积极投稿。

(3)网络学习:学校有固定的网络学习教室,学习网络课程,每学期不少于15小时。

过程与方法重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方法比结果重要。

3.情感与态度评价

(1)考勤:至少随机考勤十次作为对学习态度的评价与考核。

(2)小组合作与讨论:如以一篇文章Why I teach为例,作者讲述了自己是多么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并阐述了热爱教师的诸多理由,可以设计辩论赛,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正方阐述当老师的种种乐趣,反方阐述当老师的种种艰辛。也可以展开演讲比赛,或仿照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通过小组合作,锻炼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和吃苦的精神。

(四)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

过程性评估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分数比例为6:4或5:5较为适中,即形成性评价占总分的60%或50%,期末卷面成绩占40%或50%。

四、结语

三维目标并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在操作中,不能等实现一个目标再实现另一个目标,而且要把三维目标具体贯彻到每节课中,尤其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要在潜移默化中润物无声。同时我们要避免考核内容尤其是小组合作等活动流于形式,这些考核项目和内容操作时要避免杂乱无章的堆砌,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注释:

①张立昌,郝文武.教学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②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1990.

③张立昌.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7).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外语类大学生批判性思辨能力培养与测量之行动研究》,编号:SGH140881。

猜你喜欢
情感目标
关于落实物理课堂情感目标的一些看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设计及实现
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设计及实现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情感目标的实现途径
浅谈高中政治选修课堂的情感生成策略
基于养成教育的教学情感目标实践策略?探析
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浅谈社区教育活动与教育目标的关系
在品德课中达成情感目标的研究及策略
用生活化实验实现物理教学中的情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