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之光

2014-03-07 08:07安徽省委组织部安徽省档案局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安徽

□安徽省委组织部安徽省档案局

安徽之光

□安徽省委组织部安徽省档案局

清代安徽地图

浩瀚的宇宙,群星璀璨。

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便是人类的家园。

公元1667年8月30日,北京紫禁城内,亲政仅五天的少年皇帝康熙,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将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取安庆府、徽州府的首字,寓意安定、美好,安徽省由此得名。从此,在中国的版图上,安徽襟江带淮,雄踞东南,开始了她艰难的跋涉和壮丽的前行。

建省前,在安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先贤们的光芒使中华文明熠熠生辉。老子、庄子、管仲、曹操、朱熹、朱元璋……这些名留千古的思想家、政治家,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华佗、包拯、毕昇、戚继光等历史名人,创造了神州大地的传奇佳话,更显示出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建安文学、程朱理学、新安医学以及文房四宝、活字印刷术等,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这是一个年轻的省份,可是迎接她的却是一个帝国的落日余晖。此时,在西方已经响起工业革命隆隆的机器声,生产力的飓风摧枯拉朽、势不可挡,席卷欧洲大地。然而古老的东方帝国,却在盛世的掩盖下,愈发贫穷、愚昧、冷漠……专制横行,万马齐喑。

徽商的崛起,为年轻的安徽翻开了辉煌的首页。上溯至晋宋时期,为避战乱,中原的一些世家大族举家迁徙至徽州山区,并居住下来。经过明代的兴衰,到了康熙时期,这些士大夫的后裔,以独特的眼光和智慧,再一次挑战传统的农业文明。他们循着新安江和长江的水道,向海内外扩张势力,建立起商业帝国,延续着祖先们的辉煌。徽商宛如长江巨浪,席卷天下财富,称雄商海三百多年,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历史奇迹,对中国传统社会转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是徽剧。1790年的秋天,一个来自安徽的叫“三庆班”的徽剧戏班,在庆祝乾隆皇帝八旬寿辰的演出中获得成功,徽剧从此名动京城。此后,经过程长庚等名艺人的兼收博采和改造创新,形成了后来的京剧。

那一念一唱,荡气回肠;一招一式,尽显功夫。京剧成为国粹,流行全国,徽剧的名字也永留青史。

李鸿章,一个注定让历史评说的安徽人,他凭着对权力的渴望和政治智慧,一路走近清王朝的权力中心,然而风雨飘摇,大厦将倾,李鸿章妄想独木支撑,他的失败和悲剧也就在所难免了。

刘铭传,晚清时期一位合肥籍的著名将领。他临危受命,跨过碧波滔滔的台湾海峡,出任台湾首任巡抚,在保卫和治理台湾方面,功勋卓著。似乎历史格外青睐他,在灰暗的时代却给了他人生的辉煌。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面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革命的先驱者奔走呼号,唤醒民众,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一次次掀起革命的风暴,终于在辛亥年间的枪炮声中,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悄然倒下。

此时的中国,各路政客粉墨登场,西方列强乘虚而入,放眼望去,中国的政治版图已是四分五裂。

人民水深火热,民族危在旦夕。中国向何处去?一群民族精英在痛苦地思考、求索。

历史选择了他!

陈独秀,一个从安徽走出去的末代秀才。

他以他的抱负、学识、胆略以及多年的政治磨炼,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并以此为阵地,高擎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好了思想和组织准备。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此时的陈独秀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并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此后与李大钊达成了“建党约定”。

1920年8月,他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组织。此后,他又指导和帮助北京、长沙、武汉、广州等地以及在旅日、旅欧学生中建立了党组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世界的东方,犹如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她将用万丈光芒驱走漫漫长夜,迎接人类社会美好的明天。

从1921年到1927年,陈独秀曾连任中国共产党第一至五届最高领导职务,后因大革命时期的右倾错误,离开了党中央最高领导岗位。

延安时期,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陈独秀——他“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

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硝烟中,安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红旗指处,烽火遍地。从安徽走出去的共产党的先辈们,如王稼祥、李克农、洪学智、皮定钧、王步文,为了民族解放和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安徽将星灿烂,英雄辈出。他们像耀眼的群星,闪烁在历史的星空。

小岗村“十八个红手印”手稿

从安徽这块土地走出去的还有一代名将,冯玉祥、张治中、戴安澜、卫立煌、孙立人,他们在抗日战争中,胸怀大义,身先士卒,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奋勇抗战,功勋卓著,有的血洒疆场、马革裹尸。

历史照样不能忘记他们!

新中国成立后,安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得以实现,他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战胜一个又一个自然灾害,同心同德,建设崭新的安徽。

1958年9月,毛泽东视察安徽,亲切会见合肥二十多万群众,并在给时任省委书记曾希圣的信中,写下“合肥不错,为皖之中”,亲自定下了合肥市为安徽的省会。

1979年7月,邓小平徒步登上黄山之巅,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他以“一览众山小”的眼光和胸怀,从大好风光预测中国美好未来,“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成为安徽对外开放的不竭动力。

伟人和领袖的殷切希望,一直激励着江淮儿女勇往直前!

这是一张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按有18个红手印的生死契约。红手印印出了安徽人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更令村民们没有想到,就是这一按,却按响了中国一个新时代的前奏。

历史记住了,1978年12月,凤阳县小岗村。

至此,中国在总设计师的运筹帷幄下,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冰雪消融,万木复苏,祖国大地到处传颂着春天的故事。

1984年,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安徽和县人许海峰在第23届奥运会上,以他超人的沉稳和精确的枪法,成为本届奥运会首枚金牌得主,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这清新自然、优美动听的乡间小调,经过一代大师严凤英等艺术家的改造升华,成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她唱腔柔美、婉转动听,感染力极强。悲惨时,低回委婉,凄凄惨惨,令人潸然泪下;激昂时,热情似火,豪气迸发,倾倒无数听众。

黄梅戏,唱响了安徽,唱出了安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黄山,以她的奇松、峭石、云海、温泉展示出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生态美的最高境界。数遍黄山,处处景色,时时风光,成为多少人心向往之的旅游圣地。大美,黄山!大美,自然!

沧海桑田,星移物换,历史跨入了21世纪。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安徽省委、省政府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带领七千万江淮儿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致力改善民生,实现中部崛起,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安徽应有的贡献。

(该片荣获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理论文献片类一等奖和十佳摄影作品奖)

监制:潘祖华

编导:潘祖华程曙东

撰稿:潘祖华王国健

摄像:王国健付晓峰黄圆

剪辑:梁庆云谢渊

音效:唐大卫汪富能

猜你喜欢
安徽
门外谈诗词——在安徽师大的一次演讲
《安徽记事》
“非油到家”到安徽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5.回声
安徽高速公路养护之势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