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如歌行板
——弱势群体采访心得

2014-03-07 08:07李树豪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宝安摄像机救助

□李树豪

爱的如歌行板
——弱势群体采访心得

□李树豪

为老人送棉衣

宋宝安老人不舍我们离去

2004年,河南省平顶山市率先开办了全省第一家地市级“爱心救助超市”。2013年,爱心超市运作九年后,平顶山市远程办以之为题材制作了专题片《大爱驿站》。对于这部片子来讲,要体现爱心超市的存在价值和现实意义,必须经过广泛而大量的采访。采访对象中,弱势群体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受访人群,想让他们敞开心灵、吐露心声,必须注意方式方法。为此,主创团队做了精心准备和周密计划。

谨慎接近那些脆弱的心灵

生活的际遇影响着人的个性和心境,不同的个性和心境决定了人们在作为采访对象时的不同反应。弱势群体在生活中普遍属于压抑人群,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封闭倾向。所以在采访之前首先要做好案头准备,了解对象,然后选择出相对乐于表达和倾诉的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采访。这样一可以节省时间,二也可避免给受访者带来困扰和伤害。

在前期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广泛和爱心超市的志愿者接触,从他们那里了解情况,请他们推荐一些适合采访的对象。超市的志愿者中有不少人自从超市建立就一直坚守在这里,九年中足迹遍及平顶山。他们身上的故事感人至深,他们也是最了解平顶山弱势群体真实情况的人。其中的一位志愿者王敏,谈到她个人在救助过程中的一些见闻时屡次泪下,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第一手素材。我们手上拿着超市的救助档案,多次和王敏等人进行座谈,逐一了解救助对象的境遇和个性,然后按照事迹感不感人、对象愿不愿说这两个标准进行拣选,最后确定了四个救助对象为重点采访对象,分别是在爱心超市救助下勉强生存度日的五保户宋宝安、重新树立起生活信心的尿毒症患者梁淑敏、奋发图强考上北京大学的学生周喜讯和某福利院学生群体。我们几乎搜集了爱心超市成立以来所有的文字、照片和视频,找出这些对象的相关资料,对其个性进行进一步了解和揣摩,然后分别根据每一个对象的个性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了个性化采访计划。

彼此尊重架起沟通心桥

在采访弱势群体的时候,采访者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这些是绝对不能侵犯的,我们不能带着一种职业上的优越感去进行采访,不能把他们接受采访视为他们的义务。只有心态摆正了,我们才能找到面对他们的正确态度,找到走近他们心灵的方法。

在对每一个对象正式展开采访之前,我们都尽可能安排出一定的时间先期与其接触,独自到其家中探望,与其拉家常,寻找共同的话题,消除彼此间的隔阂,之后再与他们谈往事、谈处境。这个过程中,他们才可能渐渐放下戒备心理吐露心声。在我多年的工作经历中,不少拍摄对象都成了我的朋友。其中有一位高位截瘫独自生活的拍摄对象,我们之间的联系长达七年之久。真诚而平等的交流态度,远比煞有介事的同情更容易走近受访者的心灵。

有时,即使前期已经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在采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情绪反应强烈的对象,这时也只能放弃采访。爱心超市曾经重点帮扶的一个对象在毕业后顺利考上了公务员,当上了人民警察,原本我们打算把她也作为一个采访重点。我们先请王敏与她沟通,告诉她我们的采访意愿和制作计划。但是对方坚决拒绝,反应也很强烈。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每个人都有不想被人揭开的伤疤,作为采访者应极力避免逼迫人家去回忆不愿提起的往事。所以我们放弃了这个采访计划。

在采访中,一些可能引起对方敏感反应的话题,我们也应尽可能回避。可是这些在采访中回避了的话题在制作中又如何表达呢?那就要靠后期制作弥补。在反映梁淑敏面对家庭困境产生极端想法这段内容时,为了避免对她的情感造成二次伤害,我们与她交流的过程中就回避了此事,而在后期制作中用解说词来完成此段落的讲述。画面方面则是在采访时邀请她在万家灯火时到水边随便走一走,通过抓拍她的一些特写和相关空镜头来展现她的彷徨心理。

让镜头在采访中隐形

在采访过程中,有时因为时间等原因不可能做到充分的前期接触,这样一来采访相对来说就比较突然,戒心较强的受访对象不太容易在采访中打开心扉。这时,就应尽量避免让受访者感受到摄像机的存在,或者通过某些方法淡化其受访意识,让镜头在采访中隐形化。

在爱心超市的实际采拍过程中,我们尽量运用长焦镜头,扩大摄像机与拍摄者的距离,降低他们对摄像机的注意力。在某些采访镜头中,我们还刻意控制了在场人员的数量,谢绝外人围观,从而避免给拍摄对象造成心理压力,影响他们的正常发挥。这也算是一种初级的场面调度。

机位的事先设定也是镜头隐形化的关键。有些时候,我们采用集采访拍摄于一身的方法,事先调整好摄像机的机位和参数,开机后亲自到受访对象面前展开交流。在拍摄爱心超市里被救助对象挑选物品的镜头时,我们经过事先观察,发现大多救助对象都会在衣架旁边的一个空位置上挑选衣服,并与爱心超市的工作人员进行较长时间交流,我们就事先架好摄像机对准那个方位,提前开机,在救助对象不知道的情况下拍摄他们的现场表现。

此外,就是在受访者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情的时候进行抓拍。在拍摄福利院儿童做手语操的镜头时,我们与老师事先沟通,在课间操的时间里由老师站在前面领操,这时很多小孩子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老师的身上,对摄像机的注意力被最大限度的分化,我们就在这时开始拍摄。

用爱与同情之眼看生活

很多感人肺腑的画面都是在一瞬间发生的,非常难以捕捉。尤其是在采访弱势群体的时候,因为总要顾虑重重,很容易就会错过最有价值的画面。这个问题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解决办法。不过,以一颗柔软的心和一双充满同情的眼睛去观察他们的生活,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在跟拍爱心超市慰问宋宝安时,宋宝安的贫困处境让人触目惊心。他身患残疾,独自一人住在半山腰上,靠政府的低保维持生活,偶尔会小心翼翼地捧着几只家养母鸡下的鸡蛋,一瘸一拐地去山脚下的小卖部换些油盐酱醋。他的人生没有其他希求,简单的温饱已经是件需要耗费全部心力才能实现的事。在对宋宝安寄予无限同情之余,我曾经想象过,这个残疾老人真的有他自己的精神世界吗?他是否也有过幸福的时刻?是否还怀有对幸福的期冀?这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却令人牵肠挂肚。这使我很难满意于采访中拍摄到的那些画面,总觉得画面冲击力有余、感染力不足。为此,我先后几次探望宋宝安,但遗憾的是都没有拍到我想象中的感人画面。

后来与王敏交流,我得知了一个细节:每次爱心超市工作人员离开时,宋宝安都会依依不舍地倚门伫望。当时我就觉得这样一个画面会有一种触动人灵魂的力量,也格外具有一种人性关怀的色彩。于是在下一次跟拍中,我找到合适机位提前开机,并让大家先行离开,终于拍到了宋宝安目送大家离去、老泪纵横的画面。

在《大爱驿站》的采访过程中,我见证了太多人间疾苦,采访了太多经历着生活的辛酸与煎熬的人。这样的采访经历让我的灵魂都在震颤,同时也在思索关于生存与人性的问题,并逐渐形成了一种采访观念:采访人物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对人性的关怀,为这世界注入更多的爱与同情。

(作者为河南省平顶山市委组织部远程办干部)

猜你喜欢
宝安摄像机救助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第十五届文博会举行颁奖大会,宝安收获满满 尽情展示魅力 喜获六座奖杯
宝安艺术家赴汉中取经
朗诵名家宝安“献声”掀热潮
饶凯玉 宝安刻纸画艺术第一人
水下救助抢险
摄像机低照成像的前世今生
新安讯士Q6155-E PTZ摄像机
如何消除和缓解“摄像机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