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老李
——专题片《平凡的坚守》拍摄小记

2014-03-07 08:07康继征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老李法官

□康继征

凡人老李
——专题片《平凡的坚守》拍摄小记

□康继征

老李(右一)总是有走不完的路、干不完的活儿

正是隆冬大雪纷飞时,我们忽然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去拍摄满洲里市法院扎赉诺尔法庭法官李宝中的专题片,而且只给了三天时间!三天,拍什么、怎么拍?我心里充满了疑问,但也只能硬着头皮踏上采访的征程。出乎我意料,整个拍摄过程极为顺利,几乎数不胜数的素材使我们和摄像机都忙个不停: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与谁交谈,只要提起李宝中,都会有滔滔不绝关于他的故事……采访之前,我对他还一无所知,但采访之后,一个令我仰望却又“平凡”的老李,已注定永远镌刻在记忆里了。

一次“轻松”的断案

迎着清晨刺骨的寒风,第一眼看见老李,我就不禁大吃一惊。在我的想象中,身为法官的他应该威严高大,一看就有“正义凛然”的印象,然而,站在我眼前的就是个貌不惊人的小老头嘛。正当心神不定之际,老李开口了:“来得真巧,我正要去养猪场断案!”幽默的话语一下就拉近了彼此距离。于是,我们跟着他出发了。

到了养猪场,寒暄了几句,便开庭了。身穿法官制服的老李,依然还是那副笑模样,说话也是轻言细语。我们的镜头记录下了他和蔼的笑容,还有当事人双方轻松的神态,越拍越感觉这不是理应剑拔弩张、唇枪舌剑的法庭,反倒更像邻里团坐唠家常的农家院。

原告朱守双是饲料店主,被告孙育是养猪场主。孙育欠了5万多元的饲料款迟迟不给,朱守双便将他告上了法庭。老李在庭前调查时了解到:此事事出有因,孙育的猪突然死了150多头,再加上一场特大暴风雪压垮了房屋和猪舍,实在还不上钱。只见老李用慢悠悠的话语,一个劲地“和着稀泥”,让双方“多体谅体谅”……半个小时过去了,双方终于达成了和解。老李便笑着说:“一天乌云散,你俩握个手吧。”于是,两人便握了握手,不料,松开手后,又不约而同地握住了老李的手:“李法官,真是辛苦你了。”“李法官,给你添麻烦了。”老李哈哈一笑:“说啥呢?咱就是干这个的。以后你俩好好处,我就省心了。”正在拍摄的我们,也跟着笑了起来。

回去的路上,我打趣老李:“真轻松啊,说着笑着就把案子给断了。”闻听此言,老李的笑有点发苦了:“我们是庭上十分钟、庭下几月功啊。”随即又解释道:为了这案子,他往双方家里跑了几个月,每次都以“朋友”的身份诉说利弊,才有了今天的皆大欢喜。说到这儿,他顽皮地眨了眨眼:“都不知道要跑坏多少双鞋底子呢。”原来如此,我心底由衷地升起了一股敬意:这就是老李,一点也不像法官,倒像个邻家老大爷,谈笑间就为群众解开了疙瘩。看似轻松的断案背后,隐藏的都是不轻松的奔波与操劳啊。

人送外号“药罐子”

在采访的这几天里,我发现一个细节:老李的衣兜里总是鼓鼓囊囊的。探问之下,老李把谜底展开了,原来兜里全是药,有治肝病的,有眼药水,有治头痛的……粗看下,就有十多种。我感觉这里一定有故事,马上让摄像机对准了他。原来,曾经的一场车祸导致他左耳失聪、双眼视神经萎缩、严重脑震荡、肝脏严重损伤,还反应缓慢、记忆力减退……啊?老李竟然是个“药罐子”啊。反应慢、听力差、记性不好……那他还咋干这基层法官的工作呢?

听到我的疑问,他拿出个小本,得意地冲我晃了晃:“看见没?记性不好,我就把啥事都记在本上;听力不好,我就坐得离当事人近点,有时都快挨上啦;反应慢,我就趁休息时多看几遍卷宗。”随后又拍了拍鼓鼓的兜:“再说还有这些老伙计保护我呢。”我的心被揪了一下:身患顽疾的他,要比其他法官付出得多得多,然而他却乐此不疲。那不以为然的平淡中,折射出的却是坚定的信念。

我们摄制组采访了满洲里法院副院长安志国。提起老李,他有些激动了:“前七八年吧,医生就给他下了死令:必须卧床休息!可老李还是整理案卷、约当事人调解、开庭审判、回访‘老朋友’,日程总是满满的……”说着说着,安副院长的眼睛红了起来,我也默然,眼前不断闪现着他那鼓鼓囊囊的衣兜。

我们又一次和老李上了路,这次他是为了帮开小卖店的残疾母女要几千元欠款。到了被告家,不料对方根本就不给开门。无奈的老李只能隔着门苦口婆心地讲法律、讲人情、讲诚信……满洲里的冬天漫天飞雪,寒风似针,很快就穿透了厚厚的羽绒服。老李站在风雪中劝了半个多小时,嗓子说哑了,手脚冻麻了,连旁边正在拍摄的我们都冻得挺不住了。终于,被告被说服了,属于残疾母女的钱拿回来了。看着被冻得一个劲儿哆嗦的老李,我叹服了:要知道,就算正常人站在冰天雪地里时间长了都受不了,何况老李还是个兜不离药的重病号呢?

黑脸亦俨然

在整个采访拍摄中,老李给我的印象一直是和蔼可亲的,似乎少了点法官的威严。就这一话题,我采访了他,他如此作答:“法官不一定总得板着脸。我接触的大都是老百姓,怎么能对人家甩脸子呢?”随即他又开了句玩笑,“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嘛。”听着他爽朗的笑声,我的心也开朗起来。

在满洲里市法院采访,我们记录下了这样一组数字:当法官30年,承办2000多起案件,无一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服判息诉率达到99%,调解结案率超过85%。数字背后我仿佛看到了老李正在跋山涉水,正在披星戴月,正在顶风冒雪……支撑着他一路前行的是坚定的信念:做一名合格的法官,惩恶扬善。

也别说,我还真见过老李黑过脸。一次,我正在采访他,这时电话铃响了,他接起电话应答着,渐渐地脸就沉了下来。这可难得一见,我急忙把摄像机对准了他。只见他突然吼出一声:“不行!”说完就狠狠挂了电话。我忙问究竟,他依然怒气不息:“刚才是个老朋友为人说情。我没答应他!”我由衷地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他却苦笑着说:“本来朋友就不多,这又少一个!”老李很少参加应酬,朋友也很少,多年的法官生涯,他始终坚守着一条底线:当事人安排的饭局坚决不去,送来的礼金坚决不收。他守着法官的良知,甘于清贫和寂寞,但心中的那座天平,却永远不偏不倚。

老李的这次黑脸,让我更全面地认识了他。那一刻,和蔼可亲的小老头变身成了怒不可遏的冷判官!坚守正义与公平的他仿佛不再有疾病缠身,而是豪情万丈。我为他的这次黑脸而叫好。

唠叨中的温情

接触多了,我还发现老李有一个“坏习惯”——爱唠叨。在工作中,老李是唠叨的。那天中午,我正在拍摄,无意中听到他打的一个电话:明天上午9点到法庭来,你记住了吗?你重复一遍给我听听;之后又问:明天几点来?到哪里去?温和的声音像家长问孩子,又像老师对学生。原来对方是当事人的老母亲,老李担心老人转告不清楚,所以一遍遍重复着开庭时间和地点。我感叹道:这就是老李。他的这份唠叨,念出来的都是对群众的关爱之情,也正是老百姓喜欢他的最大原因。希望他能坚持“唠叨”下去。

在家里,老李还是唠叨。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两次到他家。这是一套很简陋的楼房,客厅醒目的位置摆着他的全家福。老李和老婆说会儿,和儿子说会儿,说个没完,接近于没话找话。我问他儿子:“你不烦爸爸话多吗?”儿子摇了摇头:“我总见不到他。”问他妻子,妻子则无奈地说:“他天天不顾这个家,在家多听听他说的话,就很知足啦。”当对老李提出同样的问题时,他的眼泪不禁流了出来:“我对不起这个家。有一次我忙完工作去接孩子。孩子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又黑又窄的传达室里,点着根蜡,一边坐着打更老头,另一边坐着我四五岁的孩子,见着我以后扑上来哇哇大哭……”我们的镜头忠实地记录下了他的泪花。我想,他顾大家舍小家的这份情,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采访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们跟踪拍摄老李回家,此刻城市已是暮色深沉、万家灯火。老李在人群中走着,并不引人注目,显得那样平凡,镜头中是他缓慢而艰难的病躯。等到家门口,他转身,对镜头认真地说:“三十年法官生涯,我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民,内不愧于心。”全片到此终止。

在编辑此片的时候,我的心仍然不能平静,脑海里总是晃着老李这个凡人。是的,他是平凡的,却又是伟大的。他公道正派、无私奉献、忘我工作、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格照耀着我的心灵,更照亮了祖国北疆!我决定了,片名就叫《平凡的坚守》,以纪念这个三十年如一日坚守职责的凡人。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老李法官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百变“老李”
猴子当法官
给老李过生日
决不能让伤害法官成破窗效应
做“德法兼修”的好法官
“狡猾”的老李
矿工老李
当法官当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