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生出国学习的几点思考

2014-03-08 10:50成惠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外语研究生病人

成惠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或毕业后,特别是在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通过国家公派、学校计划或社会资助等方式出国学习。到国外医学研究发达的国家学习,对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素质、拓宽视野、紧跟学术前沿目标、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

根据最近几年从国外学习回来的研究生的学习情况评估,学生在国外的学习目的和方式不同,所关注的重点也不一样,相应的学习收获也不等[2]。本文分析学成归来的研究生学习经验及体会,对研究生在国外学习的内容作3个层次的分类,以期指导研究生的学习,更好地利用有限的留学时间,学到更多内容,提高学习质量。

1 在国外学习的3 个层次

1.1 专业层次的学习 到国外著名医学机构或研究所去提高科研或医学专业水平是出国留学的初衷想法。欧美国家的医疗水平较高,科研能力发达。在医院临床工作中,你可以学到最新的治疗方法、看到难度较大的手术,体会到新技术对医疗工作的影响力。如果你在国内有相当的临床工作经历,你会经常比较两国医疗的异同,发现国内目前工作中的不足,对回国后再开展临床工作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在研究机构工作,一定会享受到查阅文献的便利,了解到课题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对科研的硬件及软件条件有很深的印象。经常举行的课题报告会或专题讲座会令人应接不暇,浸沐于一种良好的科研氛围中。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你也会为我国目前的医疗和科研水平感到自豪。在我国著名的大医院有不少与国际水平相近的地方,例如,医院的CT、MRI等影像学设备及手术室装备,可能与你学习的医院不分上下。医院规模、病例种类、手术数量甚至比国外医院还要强。在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也一样有高水平的科研条件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可以讲,在国内,只要自己善于动脑、积极努力,也会获得较好的成果。加之现代社会信息渠道极其通畅,坐在家里都可以“周游世界”,获取最新知识和行业发展趋势易如反掌。所以,如果只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不需要频繁出国学习和花费过长的时间。

1.2 语言层次的学习 异国的语言环境,为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提供了极好的条件。经过2~3个月的适应期,基本的生活会话一般都能过关。但能够完整听懂一堂学术讲座,则是需要实力的,若非是自己在国内的外语基础过硬,没有一年半载很难轻松听懂正常的学术讲座。特别是国内医学生的口语能力普遍较弱,语音语调差别较大,或是错误发音,需较长时间才能适应[3]。

能听懂是语言学习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正确地说外语,这才是通过留学学习才能得到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只有让外国人听懂你说的内容,才算是学到位。语言层次的学习,至少需要在国外学习一年[4]。

如果是在医院临床环境中,每天要被迫接触国外医生的交流与讨论,以及频繁的学术讲座,专业外语水平提高较快。而在实验室,周围可能有不少中国同行,讲汉语的机会太多,讲外语的必要性就会减少,对语言学习相当不利。在国外,常能发现在实验室呆了数年的中国实验人员,还是不能和国外学者进行深层次对话,外语水平并不太高,这主要是因为实验室里讲汉语机会多,有依赖思想。

除了日常生活外语和专业外语学习,对其他领域的外语学习就需要主动接触社会才能达到。如果在大学里学习,条件比较好,可以参加其他专业的系统讲座,还可以参加当地图书馆的学习活动。参加一些社会团体活动则是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1.3 文化层次的学习 比较我国的医疗和工作环境,出国学习的研究生一定会对国外人文环境印象深刻。国外医院从医院建筑设施到对病人的关怀都很到位。医院里一定有专门走廊将病房和检查科室连接起来,保证病人最大便利。接诊病人有专人负责,需要体格检查时要在私密性好的房间进行。不准以医药费不足为由推诿急诊病人。手术室有恒温的保暖毯为病人保暖。医护人员对病人态度和蔼可亲,注意仪表,不可抽烟。绝对保护病人隐私,曾有因为一位名人住院消息被泄露给媒体,数位非管床医生进入工作站查看病历被开除的报道。工作人员对医疗工作专心致志,兢兢业业。同事之间也很礼貌,很少有公开对立情景。有丰富的医院文化。医务人员特别注意户外活动,经常体育锻炼。虽然国情不同,但对病人的关怀和对工作的敬业精神一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思想决定行为。我们也看到一些学成回国的医务人员,学到了先进的技术,外语交流能力优秀,但医疗中对病人态度并不友好,也不想把技术教给别人,没有在科室里帮助同行学习外语,没有使科室整体上共同进步。显然,缺少文化层次学习的的出国留学生活是不圆满的。

专业技术每个人都能学到,外语水平经过努力大部分人也会有明显提高,文化修养及素质方面的学习则是主动学习才能获得的。所以,文化层次的学习是更深入、更高层次的学习。

2 对准备出国学习研究生的建议

管理者对出国留学人员归国后情况的关注较多,研究成果也较丰富,但对出国前的指导和管理很少涉及。其实,做好出国前的准备,其效益往往好于出国后的弥补措施[5]。

2.1 外语准备 出国学习,首先要能生活安定下来,能和外国工作人员简单交谈,因此,一定的外语基础是必须的。有较好的外语基础,出国后适应快,收获也大。对我国留学生而言,书面语言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口语能力普遍较弱。提高生活外语能力,认真并反复观看一些双语对照的电影、电视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专业外语,特别是英语,通过网络观看一些国外的讲座视频是很容易的,从科普的到专业的均有。中文网站中的“公开课”也是一个学习外语的好途径。

2.2 专业准备 首先要“知己”,才能更好地“知彼”。如要去国外做基础研究,应该先熟悉本领域的研究进展,了解对方研究机构的的研究方向,多看一些专业文献。如要在国外医院学习,建议在国内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再出去为好,这样,就可对国内外医疗作比较,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2.3 文化准备 出国前,多了解一些当地的法律法规,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要认真对待对方的要求。国外留学生的经验经常是口口相传类型,可以参考,但不必迷信,还是要自己多在网站上查找和了解。

2.4 心理准备 出国后,我们每天都会感受到国外与国内在各个不同层面和角度上的差距或差异。此时,应该在内心学会正确、客观地看待这些差距或差异,而非片面地狭隘地去理解和思考,甚至导致一些偏执言行。当代社会注定是一个终生学习的时代,要学会以平和、客观的心态去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理解问题的能力和层次。

总之,出国学习是医学研究生一个重要经历和学习阶段,大多是得到了国家和单位的资金支持,应该认真准备,高效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为医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陈学飞.留学教育的成本与收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公派出国留学效益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75.

[2] 周素月.留学期限与后效益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13(3):264-265.

[3] 王素娥.出国留学研究生语言问题及其对国内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4:35-37.

[4] 朱滨海,沈历宗,王 虹,等.医院近10年公派留学动态数列分析及其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5):772-776.

[5] 苏一凡,胡庆亮,张晓冰.中国出国留学研究述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高教探索,2011,3:147-150.

猜你喜欢
外语研究生病人
谁是病人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病人膏育
大山教你学外语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