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误诊为脑梗死1例

2014-03-09 03:55周美琴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医院内科215008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1期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肌萎缩双下肢

周美琴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医院内科 215008

运动神经元病起病隐匿缓慢,影像学检查无特征性改变,在基层医院易被疏忽误诊。本文介绍1例糖尿病患者出现运动系统损害,而误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脑梗死,最后出现呼吸衰竭,以引起基层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认识。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72岁,主因四肢乏力、颈部强直1年加重1个月入院。有“高血压”病史,平素口服波依定控制血压。患者2007年因烦渴、多饮、多尿伴消瘦诊断“2型糖尿病”,予口服“格列吡嗪缓释片、二甲双胍”降血糖,后因血糖控制不佳,改“优泌林”注射控制血糖。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肢乏力,并逐步加重不能持物,不能端碗持筷进食,以左上肢为重;双下肢行走乏力最后需家人搀扶,伴颈部强直,反复至神经科就诊,未明确诊断。考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甲钴胺”等改善微循环营养周围神经治疗,病情无好转。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不能行走,伴口齿含糊、流涎,有时进食流质呛咳。查体:BP 130/9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精神软,反应一般,应答正确。两侧瞳孔对称,对光反应存在。口齿含糊,口角不歪,伸舌居中,口唇皮肤干燥,呼出气无烂苹果味。颈稍强直,克氏征阴性,布鲁氏征阴性。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8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不肿,皮肤无破溃,无静脉曲张,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存在。右上肢肌力Ⅳ级,左上肢肌力0级,双下肢肌力Ⅲ级。两侧腱反射亢进,左侧巴彬氏征阳性。辅助检查:末梢血随机血糖>27mmol/L。尿常规:BLD+、蛋白++、尿糖+++。血电解质:钾3.5mmol/L、钠141.6mmol/L,氯99.6mmol/L。头部CT:两侧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老年性脑改变。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腔隙性脑梗死。予调整“优泌林”用量降血糖、“血塞通”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及营养外周神经等综合治疗。患者四肢乏力症状无缓解,入院第14天出现呼吸困难昏迷,转上级医院,后经神经内科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束硬化症、呼吸衰竭”,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措施。

2 讨论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选择性累及上运动神经元(皮质运动神经元和锥体束)和下运动神经元(脑干运动神经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展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明,无特效治疗,预后极差。最常见类型为肌萎缩侧束硬化。病变累及脊髓前角和锥体束,病情可自脊髓向延髓发展。常首先表现为手部肌肉萎缩无力,逐渐向前臂、上臂和肩胛带发展;下肢呈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症状通常自一侧发展到另一侧,基本对称的损害。可逐渐出现延髓、脑桥运动神经核损害症状,舌肌萎缩纤颤、吞咽困难和言语含糊;晚期影响抬头肌和呼吸肌;常因呼吸麻痹或合并肺部感染死亡。本患者因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平时血糖控制不良,均是动脉硬化、脑梗死危险因素;同时患者肢体乏力以一侧为重,误认为偏瘫症状,在影像学检查依据不充分条件下仍片面地诊断为脑梗死,直至出现呼吸衰竭昏迷才转上级医院,说明平时对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运动神经元病认识不足。当临床出现肌肉萎缩无力等运动系统损害症状并进行性加重,逐渐累及延髓及呼吸肌,并有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等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表现,又不能完全用现有的影像学资料来解释时,应该想到运动神经元病等一些少见神经系统疾病,防止漏诊误诊影响治疗。上述病例值得医护人员思考学习。

[1] 陈灏珠,林果为,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19-2822.

[2] 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4-143,221-224.

猜你喜欢
运动神经元肌萎缩双下肢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A Miracle of Love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肌电图诊断特点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分析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自主呼叫装置的设计和实现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重复电刺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