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分子影像临床教学模式探讨*

2014-03-11 07:36王卉徐白萱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12期
关键词:核医学双语影像学

王卉 徐白萱

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是一门综合性医学学科,涉及临床诊断、放射性核素治疗及科学研究多个方面。特别是近年来,分子核医学、多功能影像和图像融合技术及部分核素治疗的发展,使核医学已不断发展为核医学分子影像,在临床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传统核医学的认识观念也正在发生改变[1-2]。临床教学医院不仅面临繁重临床工作,同时也肩负着“四生”(进修生、实习生、轮转生、研究生)的临床教学工作,面对作为“分子影像学”重要内容的核医学分子影像,其临床教学方式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笔者总结临床教学中的经验教训、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探讨教学方法的改进,具体综述如下。

1 保留和发展

近几年来,核医学分子影像以及其他多种影像设备、多种成像方式、多种治疗手段的迅猛发展,使传统核医学在临床中的地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目前有些医生对核医学缺乏基本的了解,宁可选择高尖贵的设备,而把简单易行的核医学检查手段拒之门外,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因此,如何继承与发展核医学是当前教学中必须思考与解决的重要问题[3]。基础核医学部分是极为重要的方面,它是理解临床核医学的基础,同时也是把握未来核医学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针对学生核医学基础薄弱,应加强核医学基础知识教学。有的内容虽陈旧,但目前仍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及意义,因此仍做重点讲解,如:131I-治疗;肾功能检查的应用;肺显像的应用;心肌显像等。而目前临床应用少的部分作为了解内容、自学内容。笔者在加入新进展、新技术讲授内容的同时,对经典方法、经典内容进行了保留和详细讲解,将其作为医生应掌握的内容进行考核。

2 自编教材

核医学的发展速度快,涉及的学科范围广,但现有教学大纲仍没有包含这部分内容,传统教材缺乏知识的及时更新,核医学临床教师无实用的教材参考。若拘泥于原有的传统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临床脱节,教学实际效果不佳。一方面,学生往往觉得核医学内容繁杂、抓不住重点、枯燥无味,怀疑其临床价值,学习兴趣不大。另一方面,核医学分子影像是研究生的选修课,课时少,而核医学内容多,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授课任务的确困难很大,导致需要介绍的内容不在大纲规定的教学范围内,不常用的检查还要占用一部分学时来学习[4]。因此笔者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合理安排课时及内容,自己编写切合教学需要的教材,把临床工作中的经验体会总结编写为教材,增强学生对核医学的感性认识,同时通过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3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课件是目前临床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授课者结合教学大纲和临床的需要,把自编教材内容章节分解为不同的授课单元,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丰富的理论知识、临床经验及教学技巧融入其中。特别是对于本科PET/CT等影像图片,多媒体展示清晰生动。不仅有文字表述,更有丰富的图片及数据,结合最新进展及科研前沿,信息丰富详实。多媒体可以将讲述内容的较大信息量浓缩概括,重要知识点进行注释,便于学生记录;并且图文并茂,各种图片、动画同时应用,色彩丰富多彩,便于理解。教师根据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便于保存、修改及重复使用,节约了备课时间。同时,授课者上课时演讲方便,轻松自如,得心应手,易于讲深讲透。多媒体教学法是目前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方式[5]。

4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于1870年前后最早使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之中。在医学临床教学中,这种案例教学法也有很好的效果。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尝试在分析具体问题中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6-7]。笔者在教学中利用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总结分析临床工作中诊断正确的典型病例、诊断错误的病例、疑难少见病例等,并向学生进行讲解分析,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同时结合基础理论的复习,学生印象深刻,便于理解记忆,方式灵活,气氛热烈受到学生的欢迎。

5 比较影像教学

影像学包括多种显像手段,如X线诊断、数字血管造影、超声诊断、核磁共振和核素显像等,每种影像检查手段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从不同影像角度对疾病进行分析比较,是重要的影像学教学方式,称为比较影像学(Comparing imaging)。随着核医学迅速发展,SPECT/CT、PET/CT、PET/MR等融合型设备将逐渐成为核医学影像设备的主流,实现了解剖结构图像与功能图像的同机融合,因此核医学临床教学也要紧跟核医学分子影像的发展步伐。与传统核医学教学不同,比较影像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需要丰富的核医学影像知识,同时必须具备较丰富的CT、MRI、彩超等影像学知识,并能将多种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做好教学工作[8]。笔者充分利用比较影像学教学,在主要讲述核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要讲述相关的CT、MRI等影像知识,使学生充分了解核医学影像新技术。

6 PBL教学方法

PBL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教学,是由美国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创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PBL教学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自学解疑-论证假设”的过程获取医学知识。例如提出肝实质单发高代谢结节的鉴别诊断问题,启发学习思考方向,提高鉴别诊断能力,锻炼表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9]。在核医学分子影像教学中的探索表明,PBL教学法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能有效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锻炼横向思维能力。此种教学方式在使学生全面掌握核医学知识的同时,通过与案例教学、比较影像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联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

7 分层教学法

核医学专业岗位较多,不同的工作岗位具备不同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在临床教学中,核医学专业面对的受教医生,教育背景不同,层次高低不同。例如,有来自核医学专业的、医学临床专业、影像专业的不同教育背景的医生,他们有着各自的优势,但对核医学分子影像的掌握与理解不同,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分出不同层次,教学侧重也有所不同[10-11]。通过核医学理论、影像专业讲座、临床应用多种模块的教学穿插结合,通过“走出去听课,请专家科内讲座”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通过外聘专家、多学科协作的方式、请影像专业、病理专业、临床专业的专家进行临床教学授课,进一步扩大知识面,提高理论及临床水平。

8 研究性教学法

科研是核医学工作的重要部分,特别是近年来核医学的快速发展,其在科研中逐渐显现强大的活力。作为医院研究型的科室,科研教学是促进学科建设、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12-13]。核医学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不仅可以开展基础研究,还可与临床进行多方面的科研协作。因此,研究生、博士后研究的课题多与临床密切相关。例如通过PET/CT分子影像,对预测肿瘤放化疗敏感性,评价疗制定治疗方案,勾画放疗靶区,确定活检部位,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科通过与临床医生联合进行临床科研,与基础学科联合申请课题与奖项申报,与临床科室联合培养研究生数名,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9 双语教学法

近十年来我国核医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基础核医学研究方面,国内的研究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而在讲授基础核医学时就必然会引用到国外研究机构和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此时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就显得极为重要[14-15]。笔者通过双语教学方式,体会到它能有助于把国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引入课堂,而且能更忠实于研究者的文献报道。针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临床病例分析中,采用英语文献综述、双语读片、双语病例讨论等形式。通过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配合使用,将国外经典的医学内容和最新的医学进展带到教学实践中,使得核医学教学更快、更自然地与国际接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医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核医学分子影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临床医学,理论性知识含量大,而且临床病例非常丰富,既有临床治疗病例的生动事例,又有多种影像手段的图片展示,使传统知识与新的理论并存。笔者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把多种教学方法融合起来灵活应用,将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便于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发扬与发展我国的核医学分子影像事业。

[1]任庆余,杨星,张延华.核医学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2):2658-2660.

[2]田嘉禾,王卉.多模式显像与肿瘤的分子治疗[J].中国影像杂志,2010,18(30):11-13.

[3]葛永斌,刘淑华,刘枫.改进核医学教学内容之浅见[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28(5):606-607.

[4]何洁,姚勇,王磊.核医学教学的改革[J].中国病案,2013,14(5):66-68.

[5]单丽萍.浅谈多媒体教学在核医学中应用的体会[J].包头医学,2012,36(1):61-62.

[6]杨卫东,王喆,李国权,等.高层次医学生的《核医学》教学浅谈[J].西北医学教育,2013,20(6):1215-1217.

[7]张春,王铁 .核医学教学模式实践初探 [J].中国病案,2010,11(10):62-63.

[8]侯先存.比较影像学在核医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6):2062-2063.

[9]陈刚,张淼,李彪,等.个性化核医学教学初探[J].上海医学影像,2009,18(4):337-338.

[10]刘纳新,陈周浔,朱冠保.分层教学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0,9(2):229-232.

[11]杨爱民,于燕.不同层次医学生核医学教学实践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3):183-185.

[12]董晓红,朱劲松,王海波.医学专业研究性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12):1292-1294.

[13]袁耿彪,严清波,徐斌,等.核医学实验性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重庆医学,2011,40(8):795-796.

[14]程旭,李殿富,包丽华,等.双语教学促进核医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2):204-206.

[15]李晓红,巴雅,秦永德.双语教学在核医学教学改革中的价值研究[J].医学信息,2013,8(26):25.

猜你喜欢
核医学双语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互联网+CBL”模式在核医学规培中的创新应用效果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核医学教学中兴趣培养的方法
核医学与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