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廉洁文化视阈下的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构建研究*

2014-03-11 08:16刘春德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教育引导公共安全食品药品

刘春德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454003)

社会主义廉洁文化视阈下的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构建研究*

刘春德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454003)

加强公共安全服务管理,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基于社会主义廉洁文化视域的公共安全机制构建,要通过弘扬廉洁诚信之风,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以民为本观念,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廉洁高效政府,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着力提升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的三种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奠定坚实基础。

廉洁文化;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1]公共安全服务管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是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实现的根本前提。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把推进公共安全服务管理摆在突出位置。社会主义廉洁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政治思想文化、价值导向文化,也是全民道德伦理文化,旨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成员的主流价值观,树立崇廉尚洁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教育引导社会成员廉洁从政、廉洁从业、廉洁修身,对于促进公共安全机制构建,提升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能力水平,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社会环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弘扬廉洁诚信之风,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药品安全与每个社会成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接连发生多起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甲醇制酒事件、阜阳奶粉问题、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问题、毒胶囊问题等等,层出不穷,给社会成员的生命安全,甚至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迫切需要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必须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弘扬廉洁诚信之风,增强社会成员廉洁诚信意识,营造廉洁自律、诚信守法的社会文化环境。

(一)加强廉洁诚信教育。食品药品安全的源头在食品药品生产企业。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用廉洁诚信的职业价值观武装企业从业人员的头脑,加强对他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开展创建“诚信经营企业”、“质量万里行"等主题活动,引导他们树立诚信自律、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克服浮躁趋利的心态,不仅自身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而且敢于同制假售假行为作斗争,切实维护食品药品安全。

(二)加强政府科学监管。为政者和公共事业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积极完善食品药品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食品药品市场的监管,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监管责任,惩治违法违规企业,奖励诚实守信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努力净化市场,当好群众生命安全健康的“保护神”,担当好食品医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职业观,公平公正公开执法,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建立联动执法机制,缓解执法监管中存在的职能交叉、监管缺失、推诿扯皮等问题,有效处置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三)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食品药品安全相关行业协会、学会、中介组织要通过开展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定行业安全标准、建立企业诚信评价退出机制等,着力加强行业风气建设,清除行业“潜规则”,杜绝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社会新闻媒体和广大消费者要依法开展舆论监督和消费监督,为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营造社会氛围。

二、强化以民为本观念,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是公共安全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1]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提升为政者和公共事业管理者廉洁从政观念,成为加强公共安全服务管理的首要任务。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为政者和公共事业管理者大力弘扬清廉精神,把优秀传统廉洁文化中的“民为本”爱民思想发扬光大,形成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勤政廉政,为民爱民。

(一)强化民本意识。通过廉洁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为政者和公共事业管理者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始终代表广大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煤矿生产等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抓紧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加以改进和完善,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教育引导安全生产企业从业人员切实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强化民本意识和责任意识,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安全科技水平,切实排除本单位安全生产领域的安全隐患,确保社会成员生命财产安全。

(二)强化监管职能。建设廉洁文化,教育引导为政者和公共事业管理者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安全生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认真履行监管职能,理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和服务指导;积极探索安全监管模式,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强化执法检查,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坚决查处各类安全事故,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三)强化制度约束。加强安全监管制度建设,规范责权运行机制,健全重大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完善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健全监管部门与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健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责权运行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的有效机制。同时,对违反制度的,坚决予以惩处,充分发挥廉洁制度文化在安全生产中的治本作用。

三、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随着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社会心态和行为表现日益复杂多元,一些人心理失衡,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潜滋暗长,群体性事件、重大刑事案件屡有发生,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成为公共安全服务管理的重要课题。社会治安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其关键在于通过廉洁文化建设,提高为政者和公共事业管理者特别是司法人员“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使其做到公正廉洁执法,提高公信力。

(一)注重廉洁教育。在为政者和公共事业管理者中开展以廉洁自律、执政为民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引导他们规范使用手中权力,牢固树立为民用权、秉公用权意识,切实保障社会成员的分配、医疗、教育、住房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着力改善民生,减少社会矛盾,从源头上遏制治安事件的发生;在社会成员中开展以廉洁修身、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强化法律意识,知荣拒耻,自律做人,增强“免疫力”,及时疏缓矛盾和抑制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把违法犯罪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推行阳光执法。通过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司法人员公正廉洁执法,不断提高其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特别是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一盗”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提高执法和监管的有效性和公信力,震慑社会不法分子,使其不敢以身试法;强化执法监督,树立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明的思想,积极推进阳光执法,及时向社会公布执法依据、程序、流程和结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和司法腐败行为,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完善防控体系。邓小平曾指出,“我们用法律和教育这两个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3]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积极推进《社会治安法》、《保安法》等基本法律制度建设,提高社会治安管理法制化水平;加强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建设,积极建设城镇区域治安防控体系,重点推进社区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科技防范报警监控防范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人技物配套、点线面结合、全社会参与、全天候运作、全方位覆盖的治安防控体系,为优化社会治安环境提供制度保证。

四、建设廉洁高效政府,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发展的粗放型带来的诸多问题,突发事件爆发的频率不断提高,人们受到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威胁越来越大。究其原因,有自然的、社会的,但也有人为的因素,主要是为政者和公共事业管理者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危机意识淡薄,失职渎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滥作为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建设廉洁高效政府,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要发挥廉洁文化的教化和规范功能。

(一)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为政者和公共事业管理者树立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己任的观念,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既要防止不思进取不作为,又要防止不顾民力乱作为,既要抓好经济发展,更要注重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增加积极因素,减少消极因素,减少和防止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增强构建廉洁高效政府的紧迫感,正确对待矛盾和问题,积极排查影响公共安全的危险源,做好预警工作,早发现、早报告、早防御、早处置,不拖、不瞒、不盲动,预防和遏制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应急教育。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网络、电视台等舆论阵地,通过开展教育、培训、演练等手段,广泛开展应急管理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等主题活动,寓安全教育、应急知识教育、应急能力教育于廉洁文化之中,教育引导应急管理从业人员提高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砥砺顽强的作风和敢打必胜的信心,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教育引导广大社会成员学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知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营造社会安全文化环境。

(三)健全体制机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过程中,切实发挥廉洁制度文化的规范功能,健全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和信息共享机制、风向评估和事故调查机制、快速反应机制、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以及舆论引导机制、国际合作机制、恢复重建机制;积极推进应急管理法律制度体系建设,修订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相关配套制度,推进应对突发事件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从而不断提高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社会成员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快速发展。

五、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能力

基于社会主义廉洁文化视域的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能力构建,要通过廉洁精神教育、廉洁制度规范、廉洁环境熏陶和廉洁行为示范,不断提升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的依法管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和社会安全服务能力。

(一)着力提升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依法管理能力。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说过,“在法律统治的地方,权力的自由行使受到了规则的阻碍,这些规则使掌权者受到一定行为方式的约束。”[4]通过建设廉洁文化,“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5]教育引导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树立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的价值取向,增强法制意识,强化法治观念,才能在服务管理中做到依法管理、公平公正,营造安定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既要加强正面典型教育,通过法律培训、报告会、学习先进人物等形式进行直接教育;又要进行反面教育,通过参观职务犯罪基地、观看案例教育片、犯罪分子现身说法等形式开展警示教育,使其不断强化法治意识,塑造正确的法律思维方式,培育用法律手段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习惯,不断提高运用法律知识去思考、分析和解决公共安全服务管理问题的能力,强化秉公用权、阳光执法的意识,做到既严格公正廉洁执法,又文明理性平和执法,提高执法公信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司法腐败行为,减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二)着力提升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应急管理能力。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建设,“是无产阶级性质的,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追求高尚道德与诚信的,真正勤政、廉洁、高效的文化。”[6]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树立廉洁从政、克己奉公的价值观念,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从政宗旨和以廉管理、以贪为耻的道德品质,想方设法解决社会成员的困难和问题,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提高预测分析能力,从细微处着手,善于观察研究,作出精准判断,将诱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苗头解决在萌芽状态;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保持常备不懈的精神状态,时刻保持警惕性,面对公共安全事件能够多谋善断,快速反应,速战速决,掌握主动权,尽快平息事态,减少损失和伤害;提高综合协调能力,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使整个应急体系科学组织、高效运转、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发挥效能;提高善后处理能力,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剖析深层次原因,找出失误和不足,亡羊补牢,建立健全防止此类事件发生的长效机制,消除不良影响,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着力提升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社会安全服务能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安全服务意识,把维护社会安全作为执政为民的首要任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强化管理,着力转变思想观念,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社会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在正确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加大公共安全基础设施投入,促进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切实增强防范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公共安全服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利益摩擦,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预防和化解矛盾,营造公平正义社会环境,从源头上遏制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01.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07:40.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6.

[4]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44.

[5]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01.

[6]张耀灿,肖映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洁文化科学内涵探微[J].领导科学,2011,(8).

(责任编辑 李保林)

D630.8

A

1671-0681(2014)03-0127-03

刘春德(1980-),男,河北献县人,讲师。

2013-12-08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主义廉洁文化视野下的公共安全服务管理能力建设研究”(2013-QN-313)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育引导公共安全食品药品
2019—2020年晋中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分析及建议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机制构建研究
2017食品药品监管大事记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征订启事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应对机制
利用大数据推动食品药品监管
高校港澳台学生教育引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