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探析

2014-03-11 14:40吕莹,陈璧州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科研能力本科生

吕莹,陈璧州

摘要: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大学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比较中美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上的差异,并针对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研究型高校在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上,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开展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法。以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为主,提早实行导师制度。为对科研有兴趣的同学提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同时,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培养本科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关键词: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069-03

社会的发展要求现代高校毕业生不仅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除教学外,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大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实现。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所言:“科研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法和基本手段,大学要通过科研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此,国家教育部早在2001年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已经特别提出:“要根据科技进步的要求,注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2]可见,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当前,国内外的高等教育均出现教育分层现象: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大众型的本科及专科院校,即所谓的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两种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3],但目前国内高校在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法上大多借鉴美国研究性大学的培养模式。如果大众化教育在办学目标上盲目地朝向学术研究型大学方向发展,移用一流大学的培养模式,势必出现很多问题。那么在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大众教育如我国的教学研究型高校该如何发展?本文比较了美国和国内高校开展本科生科学研究能力培养方法上的差异,探讨了我国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中美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及方法

1.培养现状。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创了“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项目(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UROP),随后美国的一流研究型大学纷纷建立起本科生科研活动指导机构,对本科生参加科研训练予以大力支持。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始系统地支持本科生科研,伯克利大学的本科生科研由一种自发的状态(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学校管理层不直接参与)发展到开设专项资金资助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普林斯顿大学推出了本科生独立研究计划,加州理工学院的夏季大学生研究计划等。其目的是为培养大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和综合实践能力。国内清华大学在考察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UROP计划后,在已有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基础上,1995年首次提出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SRT)。随后,其他高等学校也开展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计划,如:浙江大学的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中国科技大学提出的大学生研究计划;复旦大学的专项学生科研基金;北京大学设有两项资助学生科研的专项基金,提供机会使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研究工作中,也支持学生的自主科研项目。此外,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也陆续开展了多种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2007年教育部推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National Undergraduates Innovating Experimentation Project,NMOE),把我国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层次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各教学研究型大学也纷纷效仿中美研究型大学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模式,在学校内部设立资助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计划。

2.中美大学培养本科生科学研究能力方法的比较。美国大学开展本科生科学研究计划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研究机构、企业或基金会提供本科生研究项目。如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于20世纪80年代初设立的本科生研究经验计划(Research Experiences for Undergraduate Pragramms,REU),该项目已实施多年,提供本科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机会。(2)来自于学校内部的项目。这类项目多由学生自己申请。学生自己提出项目建议,获得资助后申请者能够充分利用这笔经费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学生也可以根据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科学问题,在教师指导下立项,开展研究。这类项目一般由大学各系及研究中心负责组织;(3)教师与学生合作申请的科研项目。此类项目以教师为主,学生担任研究助理,这种模式可以鼓励教师将本科生纳入到自己正在研究的项目中。(4)开设专门的研究课程。有为一年学生开设的讨论课程,及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研究课程,如加州大学伊文分校的“大学生独立研究课程”,此类课程将阅读资料、实验设计、完成实验、论文写作等整个过程结合起来,在研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

当前,我国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形式主要有:(1)开展本科生毕业论文。我国的高校与美国高校最明显的不同是,我国高校无论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化的四年制本科教育,本科生须完成本科毕业设计,提交论文后才能获得学士学位;而美国高校的本科生只要修够学分即可获得学位。(2)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很多研究型大学利用教师在科研项目上的优势,吸引对科研活动感兴趣的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研训练。(3)大学生自主申请的研究项目。如前面提到的中国科技大学的大学生研究计划、复旦大学的专项学生科研基金等。(4)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研发经费一般由企业提供,这种研究形式一般集中在少数应用性学科。另外开展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5)开设相应的科研训练课程。如,文献检索、数据处理、论文写作等课程体系。(6)在教学中组织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endprint

二、我国教学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比较不难发现,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大多借鉴美国研究性大学的培养模式,如设立各种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计划;而我国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则又效仿学术研究型大学的培养方法,由各地方教育系统或各学校的教务处立项开展本科生的科学研究活动。教学研究型大学大多为地方性大学,为地方输出人才,很多学校的培养方案以教学为主。如果各教学研究型高校在推行本科生科学研究计划时,简单地效仿精英大学的本科生科学研究能力培养模式,势必导致盲目跟风,起不到很好的训练效果最后流于形式。一项基于安徽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调查表明:教学研究型大学开展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存在以下问题:

1.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工作机制尚未健全完善。调研中发现,学校基本上没有相应的工作机制,学生科研工作的随意性较大。虽然已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列入了学生培养目标,但仅仅流于形式,并无循序渐进的培养计划。

2.教师自身科研能力的缺乏削弱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力度,美国和国内的学术研究性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强,研究的基础设施完备,可以为学生提供进行科研能力培养的条件,而教学研究型高校相对薄弱。

3.社会环境浮躁和就业压力导致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停滞。

4.实践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培养方案上,为了使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多采用3+1的培养方案(3即3三年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在学校进行,为实习阶段做知识储备;1即为期一年的实习期,学生到国家级研究中心和企业进行一年的生产实践)。另外,一些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加大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在每学期结束时增加小学期的技能训练环节,为保证小学期能正常进行,将正常的教学课时大大缩短。这些内容均导致学生的功课繁重,没有精力参加额外的大学生科研计划项目。

三、教学科研型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

马丁特罗研究高等教育分层现象时指出:大众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各种应用型、职业型和实用人才为主的教育机构,是为了适应社会上日益兴起的越来越多的行业的需求[3]。担负着与学术研究型大学不同的使命和职能。因此,针对以上教学研究型高校在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各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学生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法。

1.以本科毕业设计为主,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正如前面提到的,与我国不同的是美国高校的本科生不进行本科生毕业设计这一环节的培养,只要修够所有的学分,不用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即可获得学士学位。因此,美国的大学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提出了本科生的科学研究计划。另外,美国大学的寒假假期短,而春天学期5月份结束,暑假时间长达三个月,美国高校利用这三个月的时间开设夏季学期(Summer School),为学生提供较长的时间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不能简单地模仿美国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模式。而我国在本科生培养模式上的毕业设计环节是大学生参与科研及实践学习的非常重要阶段,时间长达3个月,是学生对大学期间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一个机会。通过毕业论文这一重要环节,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国高校的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过程分以下环节进行: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开展实验或调查等研究过程、论文写作、答辩。通过毕业设计工作的全过程,学生学会查询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技术发展概况和研究动态,在开题报告、论文写作及答辩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科研论文写作及总结能力,在项目内容实施时提高学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过程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而通常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申报时择优入取,只有少数的学生获得项目资助,不能覆盖所有本科生。在这种情况下,更应以本科毕业设计为主,提高每个学生的科研能力。

2.开展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在教学研究型大学,针对那些对科研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开展本科生科研计划项目,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本科生科研管理机构,将大学生从事科研课题活动列入教育发展计划中。向大学生提供科研活动经费、场地和必要设备。(2)建立评价和激励制度。学生从一无所知到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指导教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校应适当鼓励,按比例对于指导学生科研活动的工作计算教学量,调动教师指导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学研究型大学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导致学生课业重,没有精力完成项目,应设置科研学分、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3)结合毕业论文开展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选题时尽量与本科毕业设计结合,将本科生项目深入。(4)为参与项目的同学提供交流平台,编纂本科生科研项目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辑,参加学术会议交流等。

3.提早实行导师制度。导师制是15世纪初期由英国牛津大学的威廉·威克姆首创的。根据这一制度,每位学生(包括本科生)都有自己专业或课题方面的导师,负责专业方面的辅导。在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过程中采用导师制能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几项在医学专业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时采用导师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导师制的实行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起到了推动作用。浙江大学在本科生教育中实施的导师制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一定数量的学生完成了论文、小发明、小创造等。另外,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毕业设计主要实施导师制,但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毕业设计都安排在大四学期,导师只有大学生在大四学期需要完成毕业论文时才给予指导。一项有关在一年级本科生中采用项目递进教学模式提早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培养的研究表明,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渐进式科研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显著提高。因此,将毕业设计的选题提前,提早实行导师制度,既能增强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又使导师有充足的时间指导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将项目深入。endprint

4.结合教学过程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教学研究型高校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训练也是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在课程中进行科学表达力训练、掌握学术规范。在实验实训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综合性实验,引导学生将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探索科学知识,初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一般方法。

因此,教学研究型高校在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上,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开展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法。以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为主,将毕业论文的选题提前,提早实行导师制度,将整个毕业论文的设计贯穿到四年的本科教育之中,为对科研有兴趣的同学提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同时,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培养本科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淼孙.美国休斯顿大学本科生科研“R EU计划”的实践与启示——以休斯顿大学计算机系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7):169-174.

[2]吴少瑜,魏强,吕琳.浅谈药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9,(32):236.

[3]牛畅.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比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3(28):98-101.

[4]邓玲玲,文桂林,方燕红,崔凯龙.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方法[J].广州化工,2012,21(40),:167-169.

[5]贺文慧,李光龙.教研型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探究——基于安徽大学的调查[J].高教论坛,2012,(4):71-73.

[6]何维,于梅花.毕业论文与科研能力的培养——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几点体会[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32):180-182.

[7]张倩,李志民,赵宇.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中结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5):22-25.

[8]虞红,邢文华.以导师制为核心的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1(18):130-132.

[9]刘桂芬,覃丽燕.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有效探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6):1086-1088.

[10]刘兆伟.本科生教学实施导师制的研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21):103-106.

[11]饶震红,杜凤沛,张佩丽,孙英.一年级本科生开展科研训练的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2,(2):85-88.

作者简介:吕莹(1976-),女,黑龙江人,北京农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食品科学。

通讯作者:陈璧州,北京农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农产品贮藏加工。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研能力本科生
浅析科研能力、学术修养与科技论文写作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途径研究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