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

2014-03-11 15:06张超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高等教育高职教育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专门教育。它是近二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形式。它与区域经济依存共生,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区域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129-02

一、高职教育的经济功能

1.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功能。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中的一种最重要的资本形态。在西方发达国家,目前技术要素对经济的贡献度达到65%以上。如果说,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是教育投资,那么学校就是造就现代化人才的工厂,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理所当然地有赖于高职教育来完成。高职教育经济功能的最主要特征,就在于通过自身的价值和功能,培养和造就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人力资本)去推动社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2.传递和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二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是经济长期增长的终极决定因素,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科学与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科学属理论形态,技术属应用形态,科学通过技术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种转化主要是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来实现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高职教育对这种转化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发挥着科技传递和再生产的功能。

3.促进生产力转化功能。首先,高职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摇篮。应用型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坚力量,没有这样一支队伍和力量,再先进的科学和技术也只能闲置。其次,高职教育是培养现代管理队伍的重要基地。经济增长速度越快,社会发展越迅速,市场化水平越高,所需要的管理人员就越多,管理者在全部直接从事经济活动人员中的比重就越大。

4.营构市场经济软环境的功能。所谓市场经济软环境,是指发展市场经济所必备的人文道德环境,包括诚信环境、文化环境等等。营构良好的市场经济软环境是发展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纵观我们的周围,由于信用不良或素养不好而引发的各种矛盾,并由此带来的低劣的经济运行和潜在的社会问题令人十分担忧。这些现象表面上看似乎是经济问题,但从深层次来看,它们实质上是社会信用失信、道德失衡问题在经济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二、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提升区域人力资源质量,促进就业与再就业。人力资源最基本的方面包括人的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高职教育培养适应一线生产、服务、管理的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既需要具有系统知识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通才,也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普通高等教育侧重于前者的培养,高职教育侧重于后者的培养。高职教育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和市场的联系更紧密,和企业的合作更密切,使高职教育保持着比较高的就业率。高职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促进劳动力充分就业。通过校企合作,高职教育可以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和进修,在促进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2.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技术进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先进技术的传播者,高职教育通过培养高技能的人才,促进先进技术在生产中的使用,促进先进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为保证高职教育传授的技能是领先的,高职教育还从技术发达区域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在实习实训中使用推广。高职教育在引进技术、传播技术、开发技术、利用技术上均可对区域技术进步做出贡献。高职教育通过参与“产学研合作”,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3.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提升区域竞争力。高职教育在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教育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产业升级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高职教育在促进先进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教育为产业升级提供劳动力支持,通过向企业输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高职教育的培养方案会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种对市场的灵敏反应使其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区域投资环境是区域自然、技术、经济、社会等条件的总称,既包括基础设施、自然环境等硬环境,也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软环境。而且,在投资环境评价中后者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高职教育为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供帮助,在改善区域教育文化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区域的竞争力。

三、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1.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发展高职教育应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社会岗位要求为依据。一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在设置新专业时,要通过社会调研和认真的企业走访,了解社会上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对专业的或增或撤、对招生规模的或大或小都要顺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实际。二是根据区域经济的行业、企业岗位群对人才的要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应以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为基础,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加大实验、实践教学的比重,强化学生的职业技术本领,就业上岗后即能尽快顶岗工作。三是要处理好专业调整和相对稳定性的关系。专业设置不仅要满足现在的需要,还要考虑未来的需要,特别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要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群,着眼于不同行业发展的高科技信息、高技术、高技能要求以及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

2.定单式培养推动高职教学模式改革。高职教育应为企业进行定单式的人才培养。定单式培养就是高职院校肩负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责任,以职业“定单”为主要依据,组织人力物力实施社会调查,按企业用人需要培养人才,实行“产销衔接”。这种衔接包括人才规格要求、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实习实训、教学评价、毕业生录用,甚至还包括职业文化衔接等。定单式培养多种多样,有的是实行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有的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向学校提供人才所需求规格,由学校进行培养和培训,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根据自身要求,择优录用。定单式培养可把教学与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学校按企业模式办,企业按学校模式办,让学生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通过高职院校对企业的科研服务和人才培训,可换取企业、行业、地方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3.发挥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开展社会培训应发挥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优势,为企业开展应用型技术服务和在职人员培训。以现在较为普遍的数控技术应用为例,许多小型企业、民营企业没有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编制,也缺乏先进的数控设备的操作人员和二次开发能力,不善于设备的维护维修。这些应用性问题,没有高深的科学理论要研究,但对企业来说是大问题,高职院校应在这方面发挥实验、实训基地的作用。

4.建立学校高科技产业和产学研联合体。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直接途径就是跳出只管教书育人,不投身经济战场的封闭办学模式,依靠高校人才、科技和知识的优势,直接投身经济战场,成为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力量。在办学中,其科技力量应直接参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科研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做到校企融合、产学互动,学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主动到企业调查研究,寻找合作项目,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的力度,构筑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应利用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稳妥地创办学校自己的高科技企业或创业园区,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借助自己的人才、知识和技术优势,发挥整合作用,上引下联,将一批企业、个体工商业者吸引到自己周围,建立产学研联合体,为知识、技术的利用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一个可靠的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作者简介:张超,男,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委员,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发展高等教育高职教育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