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连作花生新品种在南昌引进表现

2014-03-13 08:05曾细华程春明胡金和黄海燕徐宝庆刘宗发胡文秀熊清云喻凤琴姜仔彪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花白绢红壤

曾细华,程春明,胡金和*,黄海燕,徐宝庆,刘宗发,胡文秀,熊清云,喻凤琴,姜仔彪

(1.南昌市农业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025;2.进贤县文港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江西进贤 331700)

花生是南昌市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1.7万hm2左右,占夏季旱作面积的60%~80%。近年来,伴随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花生种植不断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主产区的连作面积也越来越大,连作障碍已成为花生产量低且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加之品种落后、老化和单一,使花生病虫害加剧,品质变劣、产量降低,投产比增大[1-2]。为了提高南昌花生的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收益,从全国各地收集了13个花生品种进行对比、鉴定,筛选适宜南昌红壤旱地种植的高产、优质、耐连作的花生品种,为红壤旱地花生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参试材料共13个:粤油13、粤优116、仲恺花1号、5602-01和玉珠1号,由江西省科源种业提供;福花5号、赣花8号和9311-801,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提供;中花9号、中花12号、中花15号和中花16号,由中国油料作物研究所提供;当地推广种粤油256,为对照种(CK)。

1.2试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小区面积32 m2。采取双粒穴播方式种植,行距×株距=40 cm×14 cm,播种密度约18万穴/hm2,小区四周均设保护行,3沟配套。栽培管理按当地大田生产水平进行,试验期间防虫不防病,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对品种的生长特征、经济性状进行田间调查记载与室内考种。试验详情如表1所示。

1.3田间调查及测定指标调查记载出苗期、齐苗期、始花期、盛花期、终花期、成熟期、出苗率和抗病性。收获期,每小区随机取样5穴进行室内考种,测定主茎高(cm)、总分枝数(个)、有效结果枝数(个)、幼果数(个)、秕果数(个)、饱果数(个)、单穴结果数(个)和百果重(g);各小区均单收、单晒,实测产量[3-6]。

2 结果与分析

2.1物候期分析由表2可知,各品种从播种至出苗经历了12~16 d,均在1~3 d齐苗;各参试品种的花期相差不大,均在30 d左右。但全生育期相差很大,早熟种比晚熟种早15 d,其中生育期最短的是CK和玉珠1号,约120 d;最长的是中花9号,130多d。

2.2各品种的经济学性状分析由表3可知,E1的主茎高均高于E2,出苗率和饱果率也基本表现为E1高于E2;但总分枝数、有效结果数和单穴结果数E1均比E2少; E1与E2的百果重基本一致(如中花16号、9311-801、粤优116、粤油13和仲恺花1号),也有相差较大的(如CK、中花12号、中花15号、中花9号和玉珠1号)。E1下,各品种的总分枝数和百果重均比CK高,而其他指标CK均处于中下水平;E2下,各品种的总分枝数、有效结果数和单穴结果数均比CK高,但出苗率和饱果率CK最高,百果重和主茎高CK位列中上。这说明,不同种植环境/地点,各品种的性状表现不一;有些品种稳定性好,受环境的影响小,而有些受环境影响较大。

表1 具体试验操作

表2 各花生品种的物候期

2.3抗病性分析通过调查发现,E1的主要病害是根茎腐病和叶斑病,而E2主要是青枯病和白绢病,这可能是所处的气候和播种前不同处理造成的。E1高温多雨(阴雨天占整个生育期的1/2多),播种前撒施了石灰,有利于根茎腐病和叶斑病的病原菌生长,而不利于青枯病和白绢病等喜偏酸土壤的病原菌生长;而E2高温少雨(阴雨天不到整个生育期的1/3),播前未撒施石灰,故根茎腐病和叶斑病发生少,而青枯病和白绢病发生严重,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这说明,赣花8号、粤优116、中花12号和中花16号抗病性较好。

2.4产量表现经方差分析可知,不同品种及不同种植地点的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地点=1.98×10-4<0.01,P品种=2.83×10-3<0.01);同时品种与种植地点间还存在互作效应,且也达极显著水平(P互作=8.59×10-5<0.01),这说明有些品种受环境影响较大,适应性不广泛[7]。由表4可知,E1下,中花系列表现很好,均比CK增产20%以上;与CK相比,有4个新品种的增产幅度在5%~11%,分别是5602-1、粤优116、玉珠1号和9311-801;赣花8号比CK增长2.98%。E2下,中花16号和赣花8号比CK增产10%以上,分别是13.20%和11.16%;粤油13和5602-1比CK增产5%以上;另有3个品种,粤优116、9311-801和中花12号,比CK增产2%~4%。

3 结论与讨论

根据引种原则和目标,引进品种应筛选农艺性状、抗逆性和丰产性比现有推广种优良的品种,或与之相当但具特色的品种。从该试验可得出,引进品种的生育期均较CK长,但不影响本地其他作物的农事生产,故在筛选时可以不考虑这点;各品种在E1的产量整体均低于E2,这可能是生长环境造成的,故应筛选适应性广、高产、稳产性好或具特色的高产优质品种进行引种。

表3 各花生品种的抗性及经济性状表现

表4 参试品种荚果的产量表现

中花16号在两地点均比CK增产,达10%以上,这说明此品种适应性广,高产、稳产性好,加之其抗病性强,故适合在红壤旱地普遍推广;中花12号属红皮花生,抗病性一般,但高产、稳产性好(两地点的产量分别是3 346.67和3 046.05 kg/hm2),可作为特色种在红壤旱地推广;5602-1、9311-801、粤优116和赣花8号等4个品种的产量稳定性不如中花16号,但两地点的产量均高于CK,且均对青枯病和白绢病有一定抗性,故这4个品种也比较适宜种植在红壤旱地这种偏酸性土壤。中花9号在E1表现很好,较之CK增产40%多,但在E2则是减产40%多,主要原因是中花9号在E2发生严重的青枯病和白绢病,出现很多死株和发育不良的荚果,致使大幅减产,但中花9号属黑皮花生,作为特色花生种可将其推广在非青枯病和白绢病发生区。建议同时研究相应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尤其是药剂防治、种植制度和土壤改良等方面,力争作到良种和良法结合,达到高产、优质的目标。

[1] 王小兵,骆永明,刘五星,等.红壤连作花生青枯病发病规律及病原菌分离[J].花生学报,2010,39(2):6-10.

[2] 刘苹,赵海军,万书波,等.连作对花生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3):639-644.

[3] 陈贤友,郑奕熊.花生新品种区试总结[J].汕头科技,2001(4):11-13.

[4] 张丽林,俞杨凤,陈网明.优质花生品比研究与分析[J].种子世界,2002(2):28-29.

[5] 崔妍.优质高产花生新品种引进品比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1(5):77,81.

[6] 于飞,籍平,杨宏,等.花生新品种品比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2):1-4.

[7] 胡军和,赵文俊,屈雷,等.在兽医科研中应用Excel 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LSD)[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6):1-2,7.

猜你喜欢
中花白绢红壤
贝莱斯芽孢杆菌DPT-03 对花生白绢病菌的防控效果
范同颂
茉莉花白绢病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初探热脱附技术在有机污染红壤修复的应用
痛中花开
博落回白绢病的病原鉴定及防治△
长期不同施肥对赤红壤稻田区肥力的影响
紫色马铃薯“黑金刚”中花青苷组分和含量分析
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土壤CO2排放及碳平衡特征
长期施肥对红壤pH、作物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