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粳新组合甬优1540示范表现及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

2014-03-13 08:05吴正贵陈金林郁寅良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颖花穗肥穗数

邱 枫, 吴正贵, 陈金林, 郁寅良

(苏州市粮食作物技术指导站,江苏苏州 215006)

甬优1540是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配的杂交粳稻新组合,属广适性三系籼粳杂交早熟晚稻,增产潜力大,米质优,抗倒性好,抗病性较强。2013年进入浙江籼粳交组生产试验、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续试及江西、广西区试。为了进一步探讨该组合的高产潜力及其相应的配套技术,笔者于2012、2013年进行了超高产综合试验示范,获得了高额产量,具有14 250 kg/hm2以上的生产潜力。

1 试验示范经过

2012、2013年在相城区望亭镇迎湖村开展了试验示范,合计连片种植14.6 hm2,前茬作物为小麦,地力中上等。以生产上应用的高产品种甬优8号为对照,播种—移栽—收获实施全程机械化。5月28日育秧流水线机播,6月14~16日高速插秧机栽插,10月31日进行机械化收获。水稻移栽后,分别于3~5、12~15 d施用除草剂2次,全生育期防治病虫7次,肥料总用量N、P2O5、K2O分别为270、150、270 kg/hm2。

2 结果与分析

2.1植株特性该组合于5月28日播种,6月13日移栽,8月29日破口,9月5日齐穗,10月31日收获,全生育期157 d。该组合表现株高适中,须根发达,茎秆粗壮,基部节间短,叶片厚、挺,叶色翠绿,转色顺畅,穗粒结构协调,稻穗一、二次枝梗分生量大,谷粒椭圆,稃尖无色,谷色黄亮,偶有短芒,不易落粒。

2.2产量表现2012、2013年先后由农业部和江苏省农委组织专家组实产验收,百亩示范方平均实收产量均超过12 000.0 kg/hm2。其中,2012年平均实收单产12 831.0 kg/hm2,比对照增产1 690.5 kg/hm2,增率为15.17%,最高田块实收单产达14 331.0 kg/hm2,均创太湖稻区历史最高纪录。2013年平均实收单产12 052.5 kg/hm2,比对照增产1 155.0 kg/hm2,增率为10.60%。表现出显著的高产稳产特性。

2.3产量构成由表1可知,2012、2013年示范,与对照相比,每穗粒数分别增加75.07%和38.31%,穗数分别减少20.91%和5.86%,总颖花量分别增加38.45%和30.20%,实收产量分别增加15.17%和10.60%。这表明,该组合能获得高额产量,超大库容量是其显著特征,所以实施超高产栽培的主要途径是增加穗粒数,提高总颖花量。对比甬优1540组合的穗粒结构,2013年穗数比2012年增加,但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比2012年减少。究其原因,主要是2013年7、8月份遇历史罕见持续高温,9月初又遇低温,10月5~31日收获因河道断水而长时间无法灌溉,致使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

2.4群体茎蘖动态由图1、2可知,两年的示范,甬优1540具有发苗早、发苗快的特点,因此够苗期大大提前。2012年7月4日达到够苗,比对照提早15 d;2013年7月5日达到够苗,比对照提早7 d。2012年群体变化平稳,高峰苗数达352.67万株/hm2,比较合理,高峰苗后,降苗平稳;2013年由于7月初开始持续高温强光,群体发苗过快,高峰苗数达到520.72万株/hm2,群体冲过头,导致成穗率下降。因此,在超高产栽培上,要特别注意控苗的时机,确保群体发苗不过头。

表1 甬优1540产量及其构成

图1 2012年甬优1540群体茎蘖动态

图2 2013年甬优1540群体茎蘖动态

3 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

3.1严格播期、播量实践表明,该组合在苏州地区机插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25~30日,秧龄控制在15~18 d。根据该组合子粒性状,适宜的播种量为15.0~18.0 kg/hm2。由于杂交稻用种量少,播种质量要求高,因此采用育秧流水线机播,有利于匀播。播种后的秧盘先放在室内暗化处理,当芽苗露出土面1.0~1.5 cm时结束暗化,随即移入秧田绿化,这样可保证秧苗整齐。秧盘移入秧田后,用无纺布(或防虫网)覆盖,防止灰飞虱侵害,可大大减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

3.2合理栽插密度建立合理的群体起点是获得适宜穗数、主攻大穗的前提[1-3]。针对该组合分蘖能力强的特点,在栽培上应注意把握合理的栽插密度。据2012年同时进行的不同机插密度试验表明,以18万穴/hm2、每穴2~3苗、基本苗45万株/hm2左右产量最高。在建立好合理基础群体的基础上,争取壮苗早发,及时控苗,确保群体与个体的协调发展。

3.3精准肥料运筹科学合理的肥料运筹是促进机插稻稳健生长、充分发挥肥料增产效应的重要手段。根据该组合特性,肥料运筹上应在保证足量氮肥的基础上,注重增加钾肥的用量,以增强植株抗倒性。

具体肥料运筹:施用 N、P2O5、K2O分别为270、150、270 kg/hm2。磷肥作基肥施用,钾肥分基肥和7月20日两次施用。氮肥运筹: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占总肥量的40%、35%、25%;分蘖肥结合除草剂分别于栽后3~5、12~15 d两次施用,第1次分蘖肥用量占总分蘖肥量的30%,其余作第2次分蘖肥施用。穗肥于7月底8月初一次施用,施用量掌握在尿素150 kg/hm2左右。示范结果表明,该组合存在两段灌浆现象,因此,栽培上后期穗肥不宜过重,防止贪青迟熟。

3.4科学水分管理针对该组合生长繁茂和超高产要求群体较大的特点,在水分管理上应作到薄水(瓜皮水)栽插,寸水活棵。栽后3~4 d(活棵后)及时脱水露田3~5 d。复水后用第2次除草剂及分蘖肥,待自然落干后,再露田3~4 d,以利通气促根,快速发苗。以后除防病治虫、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保持一定水层外,作到前水不接后水,干干湿湿,干湿交替。收获前7 d灌一次“跑马水”。

3.5及时病虫防控苏州近几年水稻生产上,常发多发的病虫害为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对此,防病治虫上要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及时用药防治,打准打狠。由于实施超高产栽培的群体较大,因而在防病治虫时要加大用药量和用水量,一般增加30%~50%,以确保防治效果。

4 小结与讨论

(1)甬优1540组合百亩示范方产量在12 000.0 kg/hm2以上的产量结构:有效穗195.0万~217.5万穗/hm2,每穗粒数290~340粒,总颖花量63 075万~66 300万颍/hm2,结实率85%~87%,千粒重23.1~23.6 g。

(2)提高单位面积总颖花量是实现水稻超高产的基础和关键,而穗数与大穗又是一对矛盾因子,因此,选用大穗型品种作为超高产栽培品种。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是实现超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途径。

[1] 龚金龙,张洪程,李杰,等.水稻超高产栽培模式及系统理论的研究进展[J].中国水稻科学,2010,24(4):417-424.

[2] 张洪程,吴桂成,李德剑,等.杂交水稻13.5 t/hm2超高产群体动态特征及形成机制的探讨[J].作物学报,2010,36(9):1547-1558.

[3] 邱枫,孙菊英,陈昱,等.机插杂交粳稻超高产形成及其群体质量指标[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1(4):45-50.

猜你喜欢
颖花穗肥穗数
二氧化碳浓度对不育系和可育系水稻颖花关闭的影响
增密减氮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颖花形成的影响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不同茎蘖部位稻穗枝梗数和颖花数的影响
不同穗肥用量和运筹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三个寒地水稻品种株高与颖花数的相关分析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穗肥施用时期对喀斯特区域杂交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对双季稻产量和碳氮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