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华麦6号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2014-03-13 08:05周凤明吕宏飞解小林王祝彩张小惠韩素华李夕锋吕以忠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花叶病扬麦年度

陈 春,周凤明,吕宏飞,解小林,王祝彩,张小惠,韩素华,李夕锋,吕以忠

(1.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白马湖分公司,江苏淮安 223216;2.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2)

华麦 6号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用扬麦13与苏麦6号品种杂交,后代进行严格选择育成的抗梭条花叶病、高产春性小麦新品种。在2009~2013年的江苏省淮南小麦中间试验中表现优良,2013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1304,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目前该品种已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流小麦新品种第2轮区域试验,已申请农业部品种权保护,申请号为20110664.0。

1 产量表现

1.1本公司鉴定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2007~2008年度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白马湖分公司多点品系鉴定试验中,华麦6号平均产量8 250.00 kg/hm2,比对照扬麦11增产17.02%;2008~2009年度参加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白马湖分公司组织的小麦新品系多点品比试验,平均产量7 708.50 kg/hm2,比对照扬麦11增5.66%,增产极显著;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产量6 736.35 kg/hm2,比对照扬麦11增10.21%,增产极显著;多点试验3年平均产量7 564.50 kg/hm2,比对照扬麦11增11.00%。

1.2江苏省中间试验产量表现从表2可以看出,2009~2010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小麦预备试验,表现较好,5个试点平均产量7 460.70 kg/hm2,比对照扬麦11增产11.13%,居32个参试品种第3位;2010~2011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小麦区域试验,9个试点平均产量7 315.20 kg/hm2,比对照扬麦11增产7.03%,差异极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3位;2011~2012年度续试,9个试点平均产量6 351.00 kg/hm2,比对照扬麦11增产5.95%;2012~2013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小麦生产试验,7个试点平均产量6 428.40 kg/hm2,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4.21%。

表1 华麦6号品系鉴定及多点试验产量

进一步分析江苏省中间试验1年预试、2年区试、1年生产试验的结果,30个试点中有29个试点增产,增产率达96.7%,增产最高点的增幅达16.8%;产量在7 500 kg/hm2以上的试点有5个,占试点总数的20%,产量在6 750 kg/hm2以上的试点有8个,占试点总数的32%。这说明华麦6号高产稳产性好,产量一般稳定在6 750 kg/hm2以上,高产田块可达7 500 kg/hm2以上。

2 主要特征特性

2.1农艺性状优良,穗粒结构协调据江苏省中间试验表现,华麦6号春性,幼苗直立,叶片适中,叶色绿,分蘖性强,株型较紧凑;株高80 cm左右,全生育期212 d左右,比扬麦11迟2 d;成穗数多,一般有效穗480.00万穗/hm2左右,每穗实粒数40粒左右,千粒重38~39 g;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半硬质,后期熟相较好(表3)。

表2 华麦6号在江苏省淮南小麦中间试验产量结果分析

表3 华麦6号的主要农艺性状与穗粒结构

2.2播期弹性大,适应性强在江苏省淮南麦区各地种植试验示范表明,华麦6号播期弹性大,适应性强,在10月22日至11月20日播期范围内均可获得理想的田间长势和产量表现。2010~2011年度江苏盐城、淮安、苏州等地区10月22日~11月9日播种,平均株高76.2 cm,全生育期213 d,有效穗数496.80万穗/hm2,穗粒数39.3粒,千粒重39.3 g,平均产量7 315.20 kg/hm2;2011~2012年度江苏盐城、淮安、苏州等地区10月26日~11月14日播种,平均株高82.9 cm,全生育期208 d,有效穗数490.65 万穗/hm2,穗粒数41.5粒,千粒重36.2 g,在扬州点灌浆期遭遇高温高湿白粉病大发生的情况下,平均产量仍达6 351.00 kg/hm2;2012~2013年度继续在上述地区示范种植,10月23日~11月20日播种,平均株高79.8 cm,全生育期210 d,有效穗数499.05万穗/hm2,穗粒数36.5粒,千粒重38.6 g,平均产量6 334.95 kg/hm2(表4)。3年不同地区不同播期情况下,华麦6号表现穗粒结构协调,田间长势优良,播期弹性大,适应性强。

表4 华麦6号不同年份不同地点不同播期的主要性状表现

2.3抗梭条花叶病,综合抗性好

2.3.1华麦6号抗梭条花叶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2009~2010、2010~2011、2011~2012年度华麦6号梭条花叶病的病情指数分别为0、0 和7.6,抗性评价分别为高抗、高抗、中抗,是一个抗梭条花叶病且抗性稳定的小麦新品种。

2.3.2华麦6号抗赤霉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2009~2010、2010~2011、2011~2012年度华麦6号赤霉病的严重度分别为2.85、1.20和2.59,表现出良好的赤霉病抗性。

2.3.3华麦6号高抗穗发芽。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2009~2010、2010~2011、2011~2012年度华麦6号的穗发芽率和相对发芽指数分别为0.54和0.01、0和0、1.240和0.015,抗性评价达高抗标准。

2.3.4华麦6号抗倒性较好。2009~2013年度的江苏省1年预试、2年区试、1年生产试验30个试点中仅有1个点有轻微倒伏,严重度2~3,2年区试和1年生试产量在6 750 kg/hm2以上的试点有13个点次,占试点总数的52%。这说明华麦6号是一个高产抗倒、增产潜力大的小麦新品种。

3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1精细整地,打好高产基础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确保整地质量。整地时应掌握宁迟勿烂的原则,避免小麦播种后因土壤通透性差影响根系活力,降低麦苗素质。

3.2适期适量播种华麦 6号播种适期较长,一般在 10月 20日至11月20日均可播种,基本苗掌握在180万~300万株/hm2。在播种适期内,迟播的应相应提高基本苗数。

3.3科学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产量指标确定适宜的施肥量与施肥比例,一般产量6 750 kg/hm2需施纯氮270 kg/hm2、五氧化二磷135 kg/hm2、氧化钾90 kg/hm2。磷钾肥要深施、早施,以满足小麦生长早期的需要。氮肥施用期应适当后移,并增加后期的投肥量,以增加每穗实粒数和提高千粒重。一般氮肥前、后期的用量比例以 6∶4为宜,基苗肥占60%,拔节孕穗肥占40%,严格控制返青肥用量。

3.4加强田间管理,防治好病虫草害前期争取苗齐、苗匀、苗全、苗壮,搞好冬前及早春化学除草,促根增蘖,保护麦苗安全越冬;中期科学控制群体,以获得合理穗数。在春季返青期的管理上,根据苗情适量施用返青肥,及时清理好田间一套沟,排水降渍;后期注意防治病虫、养根保叶防早衰,以保花增粒,提高粒重。抽穗至齐穗期用准、用好两次药,防治好赤霉病、白粉病等病虫害[1-5]。

4 应用前景

几年来的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华麦 6号农艺性状优良,穗粒结构协调,播期弹性大,适应性强;抗赤霉病、抗倒伏能力强,其具备的抗梭条花叶病的优良特性在江苏淮南麦区特别是梭条花叶病重发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利用价值。

[1] 谢仁康,谢成林,杨永春,等.小麦梭条花叶病发生特点与栽培控制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06(2):72-73.

[2] 李斌麒,黄昌,陈凤生,等.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苏麦6号[J].麦类作物,1999,19(6):66.

[3] 陈利锋,徐敬友.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4] 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等.小麦抗梭条花叶病品种的鉴定和选育[J].麦类作物学报,2007,27(2):345-348.

[5] 周凤明,王子明,解晓林,等.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华麦5号的选育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4):112-113.

猜你喜欢
花叶病扬麦年度
常州市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
年度新锐之星
年度创意之星
年度
扬麦系列小麦品种的饼干品质分析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及育种启示
甘蔗主要亲本自然条件下抗甘蔗花叶病测定
大豆花叶病的识别与防治办法
大豆花叶病的识别与防治办法
苹果花叶病如何治?配方施肥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