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玉米新品种唐科82的选育与应用

2014-03-13 08:05杨晓辉张文元苏胜宇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杂交种春播自交系

杨晓辉,张文元,郭 强,2,苏胜宇

(1.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唐山 063001;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712100)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集粮、饲、经一体的农作物,21世纪初播种面积和总产量还在水稻、小麦之后,居第3位[1-2],如今播种面积已跃居首位,总产量仅次于水稻[3]。河北省是我国玉米主产区,播种面积占全国总量的10%[4];春播玉米占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的30%,主要分布在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等市。当前推广应用的春播玉米杂交种多对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丝黑穗病、矮花叶病毒病和粗缩病等抗性减弱[5-10],如农大108、东单60、三北六等已种植多年,出现了亲本纯度降低、抗性衰退、产量下降的情况。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农民对品种更新意识不断增强,生产上急需高产、优质、多抗性的玉米新品种。高产、抗倒、抗病、米质优良的春播玉米新品种唐科82的成功选育,标志着河北省在抗病玉米育种工作中的重大突破,必将给河北省春播玉米主产区带来巨大收益。

1 品种来源与选育经过

1.1自交系选育

1.1.1母本自交系H98。2000年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丹598和丹金955进行杂交,经6代连续自交选育,于2004年育成玉米自交系H98。

H98自交系的特征特性:生育期125 d左右。幼苗叶鞘绿色,叶片浓绿、窄长,苗势较强。成株叶片数21片,穗下叶片较长,穗上叶上冲,紧凑。株高200.0 cm,穗位79.6 cm。雄花序分枝15个左右,护颖绿色,花药黄色,花粉量中等,单株散粉时间为6 d左右。雌穗丝状花柱绿色,较粗。果穗锥型,穗长15.0 cm,穗粗4.5 cm,穗行数18行,行粒数25粒左右,穗轴红色,粒型半硬粒型,子粒橘黄色,千粒重250 g。茎秆韧性较好,抗倒伏[11]。抗小斑病,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丝黑穗病、瘤黑粉病、矮花叶病毒病[12];较抗玉米螟。

1.1.2父本自交系H25。2000年用内蒙古冯晶慧提供的改良Reid(9046的杂合体)直接进行自交,经5代连续自交选育而成H25。

H25自交系的特征特性:生育期125 d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浓绿,苗势较强。成株叶片数21片,穗上叶上冲,紧凑。株高220.0 cm,穗位85.0 cm。雄穗分枝8个左右,护颖浅紫色,花药黄绿色,花粉量偏小,单株散粉时间较快。雌穗丝状花柱绿色,较粗。果穗筒型,穗长15.0 cm,穗粗4.5 cm,穗行数14行,行粒数25粒左右,穗轴红色,粒型半硬粒型,子粒橘黄色,千粒重260 g。茎秆韧性较好,抗倒伏[11]。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丝黑穗病、瘤黑粉病[13];感粗缩病、矮花叶病毒病;较抗玉米螟。

1.2杂交种选育以产量中上等(9 000~11 250 kg/hm2)、栽培密度52 500株/hm2左右及抗病、抗倒、耐瘠薄能力强为育种目标[14],以瑞德×旅大红骨、瑞德×塘四平头、瑞德×兰卡斯特等杂优模式为依据[15],对新选育的稳定自交系充分测配,严格进行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发现2004年1月在海南组配的杂交组合H98×H25表现突出,后定名为唐科82。H98属旅大红骨血缘,H25属瑞德血缘。

2 唐科82杂交种特征特性

2.1植物学特征幼苗叶鞘紫色。成株叶片数21片,株型紧凑,株高259.5 cm,穗位123.0 cm。雄花序分枝15个,花药黄色。雌穗丝状花柱青色,穗长18.7 cm,穗粗5.3 cm,秃尖长1.6 cm,穗行数17.3行,果穗筒型,穗轴红色,出子率85.61%,子粒深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349 g。

2.2生物学特性唐科82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23 d左右,抗倒伏。

2.3抗病性2007、2008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接种鉴定,玉米新品种唐科82高抗丝黑穗病、瘤黑粉病[16],中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茎腐病,抗小斑病,感矮花叶病毒病、粗缩病。

2.4品质2009年经国家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唐科82玉米子粒含淀粉72.50%、粗蛋白10.15%、粗脂肪4.25%、赖氨酸0.23%,容重710 g/L。

3 产量表现

3.1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内试验产量表现唐科82玉米杂交种于2004、2005、2006年参加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内试验,比对照种增产5%以上,达显著水平(表1)。

表1 唐科82在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内试验产量

注:*、**表示与对照种相比差异显著、极显著。

3.2省区试及生产试验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河北省春玉米组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河北省春玉米组生产试验,比对照种农大108、三北六均增产7.8%以上,达到显著水平(表2)。2010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玉2010003号。

表2 河北省春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唐科82产量

注:*表示与对照种相比差异显著。按现行国家粮食收购价格(玉米2.2元/kg)×每公顷增产量计算增加产值。

4 杂交种及种子生产高产配套技术

4.1杂交种高产配套种植技术要点2007~2009年在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进行播期、密度、施肥试验,结合河北省区域试验结果,总结出唐科82号杂交种高产种植技术要点[17-18]。

4.1.1适时播种。当气温稳定通过12 ℃或5 cm地温稳定通过10 ℃时可以播种,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4.1.2合理密植。唐科82种植密度在49 500~57 000株/hm2,在此范围内,土壤肥力好的地块密度宜大,反之则小[19]。

4.1.3加强管理。播种前浇足底墒水,确保全苗;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达到苗匀、苗齐、苗壮;及时中耕松土,除草,抗旱防涝[18]。

4.1.4科学施肥。施肥以底施为主[20],播种前撒施600~750 kg/hm2玉米专用缓释肥(N∶P2O5∶K2O=28∶12∶10)作底肥。根据田间苗情确定播后20~30 d是否追施拔节肥、大喇叭口期是否追施穗肥,追肥一般以尿素为主[21],两次追肥总量一般为150~225 kg/hm2。

4.1.5及时防治病虫草害。用噻虫嗪进行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害虫[18],在大喇叭口期喷施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玉米螟,在播后苗前用40%乙·莠水悬浮乳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防治杂草。

4.2种子生产高产技术要点母本H98和父本H25株型紧凑,正常年份同期播种花期基本相遇。2009~2010年在内蒙古和甘肃进行繁种种植密度、父母本行比等配套技术研究[22],总结出唐科82种子生产技术要点。

4.2.1选地。选择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水浇条件和自然屏障的地块进行繁种。

4.2.2种子包衣。亲本种子用种衣剂进行包衣防治病虫害。

4.2.3播种。在5 cm地温稳定通过10 ℃时播种,热量不足地区可采用地膜覆盖。

4.2.4施肥。施肥以底施为主,播种前撒施600~750 kg/hm2玉米专用缓释肥(N∶P2O5∶K2O=28∶12∶10)作底肥,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一般在苗期和大喇叭口期根据父母本长势对父母本进行选择性追肥,追肥总量不超过300 kg/hm2。

4.2.5制种错期。第一期父本与母本同期播种,第二期父本在母本出苗达60%时播种[23]。

4.2.6种植密度和行比。一般母本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父本种植密度为52 500~57 000株/hm2,父母本行比为1∶4,制种产量3 000~4 500 kg/hm2,高产地块可达6 000 kg/hm2以上。

5 适宜种植区域

唐科82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23 d左右,与农大108相当,适宜在河北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等气候相似地区春播种植。

6 应用及推广前景

玉米新品种唐科82于2010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4年来,已在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等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引种到北京、天津、辽宁等周边省市春播种植,河北省中南部夏播适宜种植农大108的地区亦在试种唐科82。唐科82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参考文献

[1] 张世煌, 胡瑞法.玉米育种目标的诱导创新因素[J].玉米科学,2000,8(3):3-7.

[2] 张世煌,徐伟平,李明顺,等.玉米育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玉米科学,2008,16(6):1-5.

[3] 佘花娣,苏胜宇,张冬梅.玉米杂交种唐玉20号的选育[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3):98-100.

[4] 于慧丰 ,李吉朝 ,杨英茹 .河北省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6,10(3):100-102.

[5] 靖国军,王子胜.几种玉米病害及其防治[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8,18( 3):1-4.

[6] 苏前富,张伟,宋淑云,等.2007 年吉林省玉米主要病害调查及其发生趋势预测[J].玉米科学,2008,16(5):135-137.

[7] 吕文秀.近几年常发生的几种玉米病害的识别与防治[J].吉林农业,2012:65.

[8] 段鹏飞,刘天学,李潮海.河南省玉米病害的发生特点和主推品种的田间抗性鉴定[J].玉米科学,2010,18(2):117-120,124.

[9] 张成华,高新学,刘铁山,等.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及抗病育种研究现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0):92- 94.

[10] 罗娜,金益,董玲,等.浅谈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1):13- 16.

[11] 景亚杰.明玉2号玉米制种技术[J].种子世界,2006(1):42.

[12] 丰光,景希强,李妍妍,等.旅大红骨种质的利用潜力评价及改良分析[J].玉米科学,2012,20(5):25-27.

[13] 姜敏,姜明月,张立年,等.玉米瑞德微群体创建与自交系选育[J].玉米科学,2009,17(5):61-64.

[14] 王延波,石清琢,李哲,等.玉米杂交种辽单34号选育报告[J].辽宁农业科学,2002(3):48-49.

[15] 高翔,陈泽辉,祝云芳,等.贵州玉米品种(组合)杂优模式初探[J].玉米科学,2004,12(z1):20-21,23.

[16] 刘铁山,高新学,张成华,等.高抗丝黑穗病玉米杂交种鲁单6006的选育研究[J].玉米科学,2007,15(4):71-74.

[17] 吕春波,杨辉,陈得义,等.多抗性玉米杂交种丹玉88号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辽宁农业科学,2012(5):89-90.

[18] 高瑞景,张仁和,毛建昌,等.两种密度选育的玉米自交系对不同肥力的反应[J].西北农业学报,2010,19(3):93-97.

[19] 夏瑛光,张玉红,夏彦莉,等.玉米春播种子田高产栽培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09(6):23-24.

[20] 鲍正元.浅谈玉米施肥的技术[J].商情,2011(16):68.

[21] 李桂荣.春玉米后期田间管理要点[J].河北农业科技,2005(8):7-8.

[22] 赵保献.玉米新品种洛玉2号的选育及栽培、繁育技术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3] 宋宝昌.玉米地膜覆盖技术简介[J].中国农业信息,2010(1):29-30.

猜你喜欢
杂交种春播自交系
全国春播面积9.4亿亩左右
多举措促玉米杂交种制提质增产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玉米自交系京92遗传改良研究
杂交种子为什么不能留种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与改良
SRAP结合SSR标记分析油菜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干旱胁迫对4份玉米自交系生理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优质中晚熟玉米新杂交种锦润91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