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北省持续高温干旱气象服务分析

2014-03-13 07:51毛以伟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气象局湖北省气象

谢 萍,毛以伟,陈 茜

(武汉中心气象台,湖北武汉 430074)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我国的极端高温事件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高温天气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而干旱往往与高温同时出现,干旱和高温热浪对人类生存、社会活动、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水资源、生态环境造严重威胁[3-4]。2013年湖北省遭受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气象灾害袭击,面对高温旱情,湖北省气象局全力以赴,及时做好高温天气的监测、预警、服务及宣传工作,加强对干旱的监测和评估,适时开展旱区的人工增雨工作,为广大群众防御高温干旱尽职尽责做好服务,赢得了社会大众的一致好评。但在实际服务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和改进。笔者在此对此次连续高温干旱灾害性天气气象服务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决策应急气象服务情况,分析了此次气象服务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1 天气实况及特点

1.1高温2013年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的影响,湖北省出现三段持续高温天气(6月16~20日、7月8~13日、7月23日~8月22日)。其中7月23日~8月22日出现历史同期少见的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全省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分别有62、47、55县市排历史同期第1位,崇阳、通城、新洲连续高温日数分别为29、29、28 d。105站次日最高气温≥40 ℃,其中阳新5~14日连续10 d、通山6~13日连续8 d日最高气温≥40 ℃,20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8月11日日最高气温≥35 ℃、≥37 ℃、≥40 ℃的站数分别为82、78、18站,为入夏以来全省高温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一天;夏季日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极大值分别出现苏家坳 42.4 ℃ (6月18日)、赤壁36.2 ℃ ( 8月10日)和赤壁 32.4 ℃ ( 8月8日 )。2013年高温天气日数长、范围广、强度大。特别是7月23日~8月22日高温天气为历史罕见,高温日数大部地区达24 d,居历史同期首位;鄂州、崇阳等28个县市高温日数突破历史极值;全省有82站最高气温超过35 ℃,78站最高气温过37 ℃;有21站连续39 ℃以上日数居历史同期首位,赤壁、阳新、通山、江夏等17站创新纪录,29个县市日最高气温超过40 ℃。

1.2干旱2013年湖北省出现有春旱和伏旱,春旱主要发生在鄂西北、鄂北岗地、江汉平原西北部(图1a);伏旱主要因持续高温少雨导致,全省大部均有发生(图1b)。统计7月1日以来,全省无雨日数21(坛子岭)~48(仙桃)d;与历史同期相比,除鄂西局部地区外,全省大部偏多6~12 d,其中江汉平原局部、鄂东南南部偏多10~14 d。特别是7月23日~8月21日,全省累计降水量0~236.8 mm(三峡),潜江、仙桃无降水发生,云梦、黄陂、新洲等21站降水不足10 mm;与历史同期相比,全省除郧西、郧县2站外,其余地区降水均偏少,其中鄂东大部、江汉平原大部及鄂西局部偏少8成~1倍,京山、崇阳等14个县市降水量排在历史倒数前5位,其中阳新和兴山排在历史倒数第1位。干旱最严重的时段8月21日气象干旱监测显示,全省有71.1% (54个)县市发生重度以上气象干旱;特旱有30县市,主要分布在鄂西北中南部、鄂北岗地、江汉平原北部、鄂西南东部以及鄂东东部。8月22~25日,在登陆台风“潭美”外围云系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湖北省出现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极大地缓解了全省性的高温伏旱,但鄂北岗地的京山、广水、大悟、老河口仍存在中等程度旱情。

2 主要影响

2.1旱情据省防办截至8月21日统计,全省17个市、州、林区的98个县市区受旱农田175.2万hm2,有221万人、56.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全省旱区有170万人参加抗旱田管,出动运水车1.1万辆次,旱区开启2 731座水库放水、11 563处泵站提水,加上819座涵闸引水,已抗灌126.1万hm2,临时解决196.9万人、51.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分别占受旱的72%、89%、91%。

2.2农业持续高温导致早稻空壳率增加;中稻高温逼熟,灌浆期缩短,千粒重下降;棉花蕾铃脱落,伏桃数减少;夏玉米正常授粉受到影响;同时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也导致棉铃虫、红蜘蛛、三化螟等虫害的发生发展。经过实地调查,高温干旱造成部分地区农田干涸、农作物绝收,对在田作物的主要影响有:①导致中稻无水灌溉,部分甚至干枯死亡(图2a);②导致春玉米灌浆不饱满,突尖增加,夏玉米出现卡脖子旱(图2b);③导致芝麻、棉花等旱地作物叶片萎蔫,影响光合,可能出现早熟早衰。

图1 2013年湖北省春旱(a)与伏旱(b)分布

2.3水资源全省水库库容比多年平均库容少2成,其中,襄阳、随州、荆门、孝感等地比多年平均少3~5成,有5座大型水库、10座中型水库和1 373座小型水库低于死水位,15.7万口塘堰干涸和600多条山沟河溪断流。

2.4电力大范围连续高温致使湖北省用电量大幅攀升。依据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行业标准,武汉市8月以来均达高敏感用电量及以上,其中有5 d达极高敏感用电量;持续高温热浪导致全省用电负荷和用电量2个指标不断攀升,7月以来多次刷新历史纪录,8月10日武汉电网最大负荷达820.5万kW,再次打破电网负荷的最高纪录,这是武汉电网2013年第9次刷新负荷纪录,为历史罕见。

2.5人体健康及生活受持续高温影响,武汉市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胃肠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数量明显增加;为此,武汉市卫计委于7月30日发布了首个高暑疾病预警。依据高温中暑模型,统计发现武汉8月以来每天均可能发生中暑,其中8~19日连续12 d均为极易发生中暑等级。

图2 通山稻田出现干裂、植株干枯(a)与玉米干瘪(b)

3 预报服务情况

针对此次持续性高温干旱天气过程,湖北省气象局严密部署,及时启动高温和干旱应急响应,积极组织安排各项气象服务工作,主动开展决策气象服务,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提前采取应急措施;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取得较好的服务效果。

3.1决策服务启动早、预报准确,应急响应及时湖北省气象局于7月13日向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呈送了题为“盛夏降水明显偏少,谨防伏旱发生蔓延”的《重大气象信息专报》, 根据天气形势变化,省气象局于7月22日又向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呈送了一期《重大气象信息专报》,其中明确指出 “未来一周我省晴热高温天气维持”、“鉴于此轮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建议:一是加强水资源调度管理,做好蓄水保水工作;二是做好农作物的高温热害防御工作;三是加强电力科学调度管理;四是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同时发布《重要农业气象预报》,强调“23~27日大部晴热高温,中稻、棉花产区注意防范高温热害”。根据天气演变湖北省气象局于7月30和31日分别启动了湖北省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命令及湖北省气象局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命令,要求各级气象部门认真落实领导带班和24 h应急值班制度,根据需要组织临时全省天气会商,做好实时监测、滚动预报、灾情分析和影响评估工作;及时公布高温实况、准确发布高温预警、提醒公众做好防范;加强对旱情的分析,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8月1~26日期间,连续向省委省政府呈送《重大气象信息专报》4期、《气象服务快报》2期,为政府部门在抗击高温干旱灾害的应对中掌握了主动权,为科学部署抗旱方案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对于2013年湖北省高温干旱天气,省气象局共呈送《重大气象信息专报》8期、发布《气象服务快报》5期,决策服务积极主动,预测预报定位准确,赢得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好评。

3.2领导高度重视,狠抓抗高温干旱工作落实针对这次高温天气过程,湖北省气象局高度重视,7月8日湖北省气象局副局长王仁乔在参加省委减灾会议时就明确指出“预计未来一周,我省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日最高气温将上升至37 ℃以上”,提请加强防范。7月29日与省农业厅对前期高温热害影响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专题会商,会上武汉中心气象台分析了前期高温实况及未来天气趋势,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对前期高温天气进行了分析评估,省农业厅概述了前期高温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并形成《未来高温天气持续,谨防高温热害对农业的影响》会商意见,指出“(一)未来十天我省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大部地区高温热害持续、强度增加,危害加重;(二)前期高温以及未来10天持续高温热害,对我省农业生产将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三)各地近期要重点加强高温热害、旱灾防御,抓好中稻、棉花、夏玉米等农作物防灾工作”。同时向省委、省政府呈送了题为“关于加强防御近期高温热害的报告”;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7月31日省政府领导在以上呈送的材料上做了批示。8月6日湖北省李鸿忠书记在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局长关于《我国南方地区遭受异常高温天气 未来两周仍将持续 气象干旱将发展》的材料上批示“我们要继续全力以赴抓抗旱。”,要求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8月11日湖北省气象局崔讲学局长在湖北省抗旱会商上指出“7月以来我省遭遇异常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干旱发展迅猛”,提出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努力减少灾害损失。8月16日,湖北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在《湖北省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要指示精神的报告》上批示指出“前段省气象局工作做的不错,望再接再厉”。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精神,按照中国气象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温干旱防御气象服务工作的有关要求,湖北省气象局把高温干旱气象服务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全省各地、上下干群一心,全力做好抗旱减灾工作。

3.3积极应对、全方位做好气象服务

3.3.1加强监测,强化气象预报预警服务。7月13日~8月21日连续报送7期《重大气象信息专报》,提请高度关注盛夏高温少雨,谨防旱情发生蔓延,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依据。累计发布高温干旱监测报告29期、全省性高温预警信号31次,其中8月7、9、11、12日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4次,通过湖北卫视、湖北经视、湖北公共、湖北综合等电视频道的7档节目开展预警服务,提醒社会公众谨防异常高温的影响。根据天气实况及时发布《雨情快报》21期,与农业厅、水利厅就天气形势发展对农情、水情、旱情的影响进行了联合会商,开展了华中电网高温期生产调度等专项服务,为部门抗高温、抗干旱提供了参考依据。

3.3.2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成效显著。抓住有利天气时机,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全力开展高温干旱防御气象服务工作;2013年以来省人影办组织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17架次、地面人工增雨作业534次,共发射火箭弹1 522枚、炮弹5 337发;累计影响面积约45.71万km2,增加降水量约12.961亿t,有力缓解了湖北省持续的旱情。

3.3.3积极组织开展高温干旱调查,科学应对。7~8月湖北省气象局多次组织业务人员赴京山、通山、阳新、广水等地开展实地调查,了解和掌握旱情及其影响,为科学应对灾害获取了第一手资料。

3.3.4加强科普宣传引导,纠正公众舆论。因气象观测场所在的地理位置差异,实际观测气温与公众感受到的气温存在一定偏差,社会上一时议论纷纷,为了正确引导公众全面了解、科学应对高温天气,湖北省气象局通过专家访谈、专题宣传、现场解答、组织媒体集中采访等方式,开展了以“高温”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通过气象权威声音释疑解惑。

4 经验与不足

4.1成功的经验

4.1.1决策气象服务运行管理办法作用重大。湖北省气象局于2013年重新修订了《湖北省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运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决策气象服务工作,重声了组织结构,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分工及服务会商和流程;在此次高温和干旱灾害的防御工作中,各成员单位积极响应应急要求,各施其职,相互联动,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修订后管理办法发挥了重大作用。

4.1.2根据“管理办法”要求严把服务材料质量关。湖北省气象局制定的《湖北省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运行管理办法》,对于重大天气过程的服务材料从任务发布、产品制作、领导签发到最后产品发布,均制定了严格的操作流程,每一份重大决策服务材料的完成均需要经过层层校验和审批,确保了服务材料的内容特别是相关数据的严谨性和正确性。

4.1.3加强领导和部门协作,强化责任。8月11日,湖北省气象局及时召开了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会议,局长崔讲学传达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要求各地迅速行动,把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好,全力以赴做好高温干旱气象服务工作。8月13日,湖北省气象局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高温干旱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再动员再部署,采取应急联动措施,加强与农业、民政、水利、电力等部门协作,对此次天气过程可能形成的危害进行了防御部署。

4.1.4气象信息及时报送效果显著。湖北省各级气象部门及时向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报送与高温及干旱相关的气象要素监测和旱区未来降水趋势预报等气象信息,作为各地组织抗灾的重要依据。在灾害发生过程中,密切监视天气形势演变,及时发布并滚动更新天气趋势预测和定量化预报;及时跟踪雨情,制作逐小时、逐6 h、逐日或过程累计降雨量以及降雨对旱情的缓解和作用的服务产品,第一时间报送

相关部门,积极、主动与相关单位密切联系,了解最新需求,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

4.2存在的不足

4.2.1灾情的收集和应用存在困难。气象灾情的收集和上报是决策服务的重点工作之一,但在灾情的收集工作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是收集途径不直接,湖北省的灾情信息一般都是来自省民政部门和各地气象部门上报。二是决策服务人员不能及时参加现场灾情调查,从而获得一手灾情资料。此次高温干旱灾情从省民政厅是很难及时获取最新旱情信息,主要来源是省防汛抗旱的值班信息,从其网站上了解和下载最新灾情信息,有时因省防办干旱信息没有及时更新,导致灾情数据缺乏权威性也不能引用,为决策服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4.2.2新闻媒体应对需谨慎。新闻媒体主要关注的是天气过程的影响、是否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此次高温干旱天气过程服务中,新闻媒体在信息的传播和宣传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因有极少数记者,存在对一些气象专业术语缺乏正确理解,或为了追求新闻效果,错误将某一气象事件进行报道,从而引发公众舆论对天气预报的不满,如此次高温天气过程中的某一天,某记者将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作为即将变温的依据等吸引公众的眼球,有时应对媒体时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炒作成一个话题,需要慎重对待。

4.2.3服务人员能力待提高。决策服务工作一直是以“小实体、大网络”的机制运行,对于从事“小实体”工作的专职决策服务人员需要具备开阔的眼界和社会知识,同时需具备一定的气象预报预测能力、文字提炼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从而将天气预报简单化、通俗化并提出关注重点和建议,湖北省目前有4人专职从事决策气象服务工作,但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仅有2人,对于能力的培养提高和社会知识的学习积累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5 小结

此次高温干旱天气过程日数长、范围广、强度大,是湖北省历史上较罕见的灾害性天气过程。由于湖北省气象局及时启动灾害应急响应,各项气象服务工作安排得当、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全面及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此次天气过程的灾害损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级领导和公众多次对湖北省气象局的工作提出了表扬和感谢。针对此次天气过程服务中有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发现存在的一些不足,为今后湖北省开展各项气象服务工作积累了一点经验。

[1] 翟盘茂,任福民.中国近四十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J].气象学报,1997,55(4):418-428.

[2] 丁一汇,张锦,宋亚芳.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变化及其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联系[J].气象,2002,28(3):3-7.

[3] 邓振镛,文小航,黄涛,等.干旱与高温热浪的区别与联系[J].高原气象,2009,28(3):702.

[4] 张尚印,宋艳玲.夏季高温及其影响[M]//2001 年全国气候影响评价[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41-44.

猜你喜欢
气象局湖北省气象
气象树
黑龙江省气象局组织参观黑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敢问天公脾气几何?——宝山气象局参观记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