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错字

2014-03-14 07:22吴大勤
西江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妙语错字老人家

吴大勤

父亲的错字

吴大勤

我的知识是汲取父亲给予的营养而获得的,文学也是在父亲的诸多激励下,才有了些许进步。无论是在我人生迷惘、情绪低落之时,还是在取得皮毛成绩有些自喜之中,父亲习惯用纸给我写信。他的信总是字字珠玑,一针见血。行文之间,引经据典,说古论今,使我得益良多。

就是这样博才多学的父亲,竟在最近的一封信,短短的两页纸里,有了五个错别字。以蝇头小楷入文的父亲,字也写得潦草了。字里行间已少了以前的激扬和热烈,少了以前的细致和优雅。读着信,好像是读着一份萧索和无奈。“父亲老了?!”他老人家已是八十高龄,我想大概是思维能力和记忆力的衰退吧,父亲不能再说古道今了!

记得小时候父亲对我的认字识字辨别错别字是极为认真的。父亲曾做过一段时间的中学教师。那时,我们晚上在老屋里点起煤油灯读书认字,我时常把“聚精会神”写成“聚精汇神”,把“幼稚无知”写成“幼雅无知”,把“瑟瑟发抖”读成“必必发抖”。念一篇课文,作一篇文章,总是一大堆错别字。父亲总是一一指出,将出处用途一一道明。父亲还将一些书报上的文章剪贴起来,称之为“妙语集锦”,要我时常背诵,领会其意。我记得当时写作文时,常将“集锦”里的妙语套上,父亲说我这样做是偷窃行为,是不道德的。他要我将妙语消化,切勿生搬硬套。要学以致用,领会别人的意思,还要创造自己的语言。兴趣来了,他也会自己做上一篇文章,遣词造句,十分讲究,使我受益不浅。现在父亲的信把“赋予”写成“赋于”,把“王羲之”弄成了“玉義之”,真让我感到一阵悲哀和恐惧。当年如此严谨认真的父亲,竟糊涂到写了一大堆错别字。

我打电话给离家较近的弟弟,问他父亲的身体是否日渐见差了。弟弟的回答是身体还算硬朗,每天进食正常,读些书报,还坚持练养生功呢!只是常念叨你,这么多年没回家了,连信也没一封。末了,弟弟还说,他老人家还在书店里买了一本你出版的书。

我突然发现,在这多年的奔忙中,既无暇回去看他老人家,信也懒写,逢年过节连钱物都忘寄回去。看来,自己真是怠慢了父亲大人!

我认真给父亲去了一封信,谈了自己工作的压力、事业的追求和今后的方向等等,推心置腹写了五千多字。

半个月后,收到父亲厚厚的一封来信,让我重新感到他的睿智和光芒,信中饱含着亲情,对我寄予无限期待。父亲还对我书中的多篇文章进行点评,指出我文章有过多的悲情伤感,要我除去晚月情怀,以激扬的文字,引导人走向光明。

这封以楷书写就的来信,让我读得回肠荡气,与前一封信相比,真是判若两人。我带着疑窦去和友人谈及这些,朋友说不知你是真蠢还是假笨,儿子是父亲的希望,儿子有长进,父辈心里高兴。而你这么多年,只顾工作,只知埋头写作。你的事儿和心思,只是轻描淡写的托人告诉他老人家。出书了,也不给老人寄去一本,心中还有老人吗?老人期待的花朵凋谢了,老人心中的火焰熄灭了,他哪里还有风流文采,哪里还有锦绣华章。你对老人家淡漠,他的才华就无以彰显,又岂会没有错别字呢!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父亲的错别字看来是因为内心的失望和伤感,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信一下又点燃了他心中的爱火,唤回他的才情。

是应该择时回去,与父亲促膝长谈了,谈谈自己的憧憬和向往,回忆童年的淘气和捣蛋,再和父亲对弈一番,扯一扯唐诗宋词汉文章。

责任编辑: 黄秀瑜

猜你喜欢
妙语错字老人家
小小纠错王
铭记于心的残缺
错字惹祸
史坦福妙语
错字在身边
趣图妙语
微言妙语
我想去看望上帝
快乐阅读
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