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儿童福利院高淳分院户外环境景观设计

2014-03-15 01:22良,冯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福利院花园景观

潘 良,冯 佳

(1.金陵科技学院后勤管理处,江苏 南京 211169;2.南京林业大学工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37)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儿童福利机构特殊人群的生活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事实上,在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上,孤残儿童的数量也不容小觑。随着大规模儿童福利院的建设,对于儿童福利院环境景观设计也将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如何利用户外空间促进孤残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儿童福利院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公益机构,收养的通常是被父母遗弃的孤残儿童,其户外环境就是一种典型的儿童康复花园。儿童康复花园能服务各类儿童,包括在校的正常儿童,有身体和精神疾病的儿童,遭受遗弃、暴力或其他虐待的儿童(雷纳和韦尔斯)以及有头脑或行动有问题的儿童(库珀·马科斯)。过去,儿童福利院普遍以单一的“养”为主,而在医疗发达的今天,社会越来越需要“养、治、教、康复”相结合,兼顾儿童“情、能、智”的综合性服务机构。在这一大形势下,其户外空间不仅仅只是儿童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将“景观”作为辅助医疗的一种手段,以自然为基础,强调环境对孤残儿童身体、意识及精神的医治和康复治疗才是未来儿童福利院发展的方向[1-2]。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区位与范围

南京市儿童福利院高淳分院位于高淳县东坝镇下坝村,地块呈长方形,南侧为芜太公路,东侧为周岗村村级公路,西北侧均为农田。本次儿童福利院占地总面积1.18万m2,景观设计面积约1.53万m2(含大门前拟租用土地约5 336 m2)。

1.2 基地现状分析

1.2.1 康复活动缺乏整体性 室外活动场地并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缺乏专门为不同需求孤残儿童提供的集中活动空间和个体活动空间,缺乏符合其生理尺度和交往与心理需求的活动空间,使这些特殊儿童无法更多地接触自然、享受阳光,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育非常不利。

1.2.2 景观布局缺少场所感 福利院目前外环境存在景观要素运用不够恰当,功能不够完善等问题。大面积单一材质铺地构成的景观环境缺乏变化和趣味,空间单调、乏味。

1.2.3 康复活动设施单一 福利院目前为孤残儿童提供的康复活动设施几乎没有。户外景观应安排一定的儿童活动场地及儿童休憩设施以鼓励孩子去触摸、融入环境之中,促进治疗。

2 项目设计目标分析

在儿童福利院的户外空间设计时,儿童的心理需求是极为重要的,创造一个优美的、有活力的、有安全感的环境是儿童福利院户外空间发展的目标。在这样的环境里通过人与人、人与自然物的游戏互动,通过参与照料花园等感官体验,可以让儿童在游戏中探索并融入周围环境[3]。

2.1 景观功能性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孤残儿童的各种特殊需求,从功能设置、交通组织、安全卫生、景观风格及色彩等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综合考虑。用适当的方式组织各式景观设计要素,做到道路、绿地和功能相一致,创造物理运动和锻炼身体的机会。

2.2 景观人性化

设计中要处处体现以儿童为本的理念,营造充满童趣和温馨的家园气息。在户外景观的设计中尽量改用坡道设计,考虑耐磨防滑等问题,同时选用没有棱角、软材质、安全性能高的休闲设施,为孤残儿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方便、美观的生活学习环境。

2.3 景观艺术性

设计必须有认同感、有标识性的文化特征,使外部环境让人喜爱,充满活力。

2.4 景观生态性

设计要把其环境处理成花园环境,融入自然元素,通过环境与空间软化,使得孩子们在使用时能从自然环境中受益,重拾身心健康。

2.5 景观经济性

设计要考虑节省投资,降低维持费用,节约用地,减少空间浪费,提高有效使用面积,并使各部分交通简洁流畅。

3 环境景观设计对策

根据福利院功能以及孤残儿童对福利院户外空间的要求,提出相应的设计对策。

3.1 明确合理的设计目标

通过户外环境和活动空间的梳理,将部分康复治疗延伸至室外,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后游戏活动的动静结合,将康复训练生活化,随时康复、随地康复,全面创造孤残儿童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

3.2 构思生动的设计主题

设计围绕“港湾”主题展开,体现福利院是孤残儿童避风港的特质,景观元素形象紧扣主题,强调童趣化。设计将儿童福利院的精神文化、环境氛围,运用视觉传达系统传递给儿童福利院内部和社会大众,使其对福利院产生一致的认可和赞同,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

3.3 构建有序的场地功能

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孤残儿童的特点,设计符合其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需要的活动园区,力求色彩和谐、充满童趣。通过环境形象设计和整体场景营造,让孩子得到视、听、触、嗅等全方位的刺激,帮助孩子们在游戏中康复治疗,快乐成长。场地总体分为入口景观区、星月童话区、星星广场区、未来花园区、综合康复区等5大区域(图1)。

图1 功能分区图Fig.1 The functional zoning

3.3.1 入口景观区 入口空间设计紧扣福利院就是孩子们“避风港”的主题,利用“港湾”式绿地做不同区域的分隔,界定出入口主要通道,形成林荫景观道。树池用彩色马赛克拼贴,跳跃的色彩、港湾的外形点明设计主题,不但美化了院内环境,兼有标志性作用,同时利用铺装图案区分不同区域,引导人流(图2)。

3.3.2 星月童话区 星月童话区适合0~6岁儿童活动与游戏,主要以大型器械活动为主,设有滑梯、平衡木、秋千、沙坑等游憩设施,形成户外感觉综合治疗区域促进康复。沙池周围设置“港湾”式水池来配合玩沙游戏,以便更好地对沙子塑形,幼儿玩完沙子后也可在涉水池中清洗手脚,涉水池水深控制在30 cm,为孩子们提供安全的亲水、玩水场所,抬升的水池满足坐轮椅儿童亲水的需求。水池中涌泉的动感和舒缓的水声吸引患者,间隔不停喷放的涌泉、雾森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在沙池与水池间的户外廊架以卡通森林形成新颖独特的立面,激发儿童想象力,活跃场地气氛,局部点缀一些跳跃的色彩和透明的材质,使连廊内在阳光照耀下形成丰富色彩,对孤残儿童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整体明快、热烈的风格与它的造型特点有机统一起来。游戏园周边设置树池座凳,树荫能让人获得更多的休息场所,同时满足医护人员和探访者的需要。场地南侧种植鲜艳的花朵,吸引蝴蝶翩翩起舞,长满树木的背阴区域作为游戏园背景,让人感觉颇似一片儿童尺寸的森林,挡风、降低噪音,形成视觉控制。北侧趣味迷宫利用绿篱形成绿色迷宫,给儿童提供不同的活动内容(图3)。

3.3.3 星星广场区 星星广场区适合7~17岁儿童运动与游戏,通过户外团队游戏,如定期举行小小运动会,开展拔河比赛、跳绳比赛,师生一起进行拍球、双人单腿比赛等适合各类弱能儿童的体育锻炼形式,带给孩子们无限乐趣的同时改善弱能儿童的运动机能,实现康复训练的内外结合(图4)。

图2 入口景观区Fig.2 The entrance

图3 星月童话区Fig.3 The district of star-moon fairy tales

3.3.4 未来花园区 未来花园区是孤残儿童认识自然的生态园,让孤残儿童和健康儿童一样迎接春天,感受自然。通过园艺疗法,提高基本的运动机能,改善肌肉机能,并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加社会交往,同时提升儿童的能力和自尊心。场地的设计分为2个部份,一个是内部“感受的花园”,即让孩子们从触觉、视觉及嗅觉的感受得到疗效,是一种不需动手即能感知的庭院;另一个是外部“操作的花园”,以实际动手照顾植物为主的设计,即从照顾植物的过程中得到疗效(图5)。

3.3.5 综合康复区 该区域位于场地北侧,主要以室内游戏康复活动为主。

图4 星星广场区Fig.4 The star plaza

图5 未来花园区Fig.5 The future garden

4 结 语

孤残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年纪尚小,却要承受身体和心灵的痛苦,因此怎样使他们在相对较好的环境内成长康复应该是儿童福利院户外环境整体的设计思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儿童福利院户外景观应与日新月异的医疗技术相互配合,从孤残儿童实际需求出发,兼顾医护人员的需求,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对他们的关怀,创造舒适宜人的儿童福利院外环境,使福利院真正成为孤残儿童之家。

[1] 帕特里克·弗朗西斯·穆尼.康复景观的世界发展[J].陈进勇,译.中国园林,2009(8):24-27

[2] Moore C M,Cosco N G.Well-being by Nature:Therapeutic Gardens for Children[C].Washington D.C: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2005:35-50

[3] 井渌,王叶琨.设计文化传媒的延伸——记儿童医院户外空间发展的新理念[J].大家,2011(12):55-56

猜你喜欢
福利院花园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可爱花园
BABY,COME BACK
夜晚的花园
感谢信——致南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孩子将亲手种植的蔬菜送至福利院
爱护小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