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伍德王莲腐霉叶腐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2014-03-20 17:32殷茜汪洪江陈迎晖窦剑杨军朱洪武
安徽林业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药剂病害叶片

殷茜,汪洪江,陈迎晖,窦剑,杨军,朱洪武*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南京 210014)

朗伍德王莲腐霉叶腐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殷茜,汪洪江,陈迎晖,窦剑,杨军,朱洪武*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南京 210014)

朗伍德王莲是著名的大型热带水生植物,观赏价值高。腐霉叶腐病是由旋柄腐霉导致的朗伍德王莲苗期一种毁灭性病害。本文总结了该病的症状和发病规律,分析了温室育苗的诱病因子,从农业措施和化学防治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关键防治技术。

朗伍德王莲;腐霉叶腐病;旋柄腐霉;综合防治

王莲为睡莲科(Nymphaeaceae)王莲属(Victoria)1年生或多年生大型水生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热带水域,因其叶形巨大,造型独特,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现经多年引种驯化,可植于温室内和室外池塘等地。朗伍德王莲(Victoria“Longwoodhybrid”)是亚马逊王莲(Victoriaamazonica)和克鲁兹王莲(Victoria cruziana)的杂交种[1],叶片呈圆盘状,叶表绿色,叶背红褐色,最大直径可达2~3 m,耐寒性较强,在南京地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朗伍德王莲育苗期始于3月底,此时室外平均气温在9~16℃,因此育苗需要在温室保温水箱中进行,从浮水叶片抽生第四张椭圆形叶片起,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幼苗极易受到旋柄腐霉(Pythium helicoides)的侵染,发生腐霉叶腐病。该病是朗伍德王莲苗期毁灭性病害,传染性强,破坏力大,扩展迅速,如不及时加以预防和控制,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1 朗伍德王莲腐霉叶腐病的病原物及生物学特性

朗伍德王莲腐霉叶腐病的病原为旋柄腐霉(Pythiumhelicoides)[1],属腐霉科(Pythiaceae)腐霉属(Pythium),营腐生、寄生或兼性寄生,可水生、陆生或水陆两栖生。旋柄腐霉喜水性,特别喜欢寄生幼嫩的根系或落在地上的果实[2]。腐霉属真菌寄主范围很广,目前睡莲科植物Netumbonucifera、Nuphaluteum、Nymphaeaalba和Nymphaeatuberose上均有发生腐霉属真菌侵害的报道[3]。旋柄腐霉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7℃,最适生长温度为28℃[4]。

2 朗伍德王莲腐霉叶腐病的症状识别

该病菌主要危害朗伍德王莲苗期成熟叶片,新抽生叶片在后期也易受侵染。受害初期叶片边缘出现黄色或黄褐色、圆形至椭圆形小斑点,后斑点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边缘有时有黄褐色晕圈,继之病斑周围发展出边缘清晰的水渍状斑块,并迅速相连。病害常从叶片边缘开始发生,渐向中心蔓延,病害严重时,2~3 d病斑即可布满整张叶片。

部分老叶叶缘干枯后,在叶片正反面明显可辨干枯斑块,未干枯部位有明显水渍状病斑;部分老叶片表面有白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整张叶片水渍状,呈半透明黄褐色,叶肉细胞坏死,叶片下沉。

3 旋柄腐霉的侵染循环

旋柄腐霉是典型的土壤习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及遗落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存活,带菌的植物残体、土壤和肥料成为初侵染源[5]。翌年产生的卵孢子借助灌溉水、雨水和农事操作传播,从寄主自然孔口或伤口处侵入,在苗期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以迅速完成接触和侵入。朗伍德王莲腐霉叶腐病的潜育期较短,受侵染叶片发病后,病菌以游动孢子的形式作为再侵染接种体迅速传播,造成病害流行。

4 旋柄腐霉诱病因子分析

4.1 气候因素

旋柄腐霉在昼夜温差大(日地温18~21℃,夜地温15~16℃)及多雨的天气(田间持水量在80%以上)最易发病[5]。3月底至4月初,南京常出现冷暖气流交汇,伴有雨水的天气,此时温室内温度可达到20℃以上,最适合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导致病害发生流行。

4.2 栽培土壤因素

腐霉类病害的流行与土壤环境关系密切。朗伍德王莲育苗所用塘泥呈微酸性,腐殖质丰富,是病原菌理想的越冬场所,栽培土壤消毒不充分是导致旋柄腐霉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

4.3 育苗环境

朗伍德王莲育苗采用温室育苗法,育苗箱小环境与原产地生境相比差异很大。一方面,狭小的水生环境适合游动孢子扩散;育苗箱中配备加热棒,可全天维持病菌生长适宜温度;温室玻璃阻隔了部分紫外线,利于孢子存活;室内空气对流弱,利于孢子数量迅速增加。另一方面,育苗箱内土层较薄,影响幼苗营养吸收和根部呼吸作用,抗病力差;箱中绿藻繁殖很快,覆盖于茎秆、叶背、土表和箱内壁,与王莲必定存在相互影响和竞争,除了对光和营养的竞争外,植物间还存在化感克生作用[6]。此外,温室环境易滋生蚜虫,蚜虫吸食嫩叶造成伤口,利于病菌入侵。

静电喷雾试验是在温室大棚内进行的;温度保持约22℃、湿度70%左右;喷嘴离地面高度为1.2m,与水平面向上成20°夹角。室内设置A~E共5列,每列设置0~7共8个采样点(共计40点,其中3点被喷雾机占用),在每个点上放置80mm×60mm的采样光面纸。药液采用混合有红色色素的清水,固定喷雾机的出口压力为2.0MPa,液体的喷出量为123mL/min,采样点放置在离地面0.15m的高度,以减小地面对采样点收集雾滴沉降的干扰,如图1所示。

5 旋柄腐霉的综合防治措施

5.1 农业措施防治

5.1.1 种子处理

当年种子采收后,去除透明膜质外种皮,于清水中保存,保种期间定期更换清水。翌年,催芽前可用纱布擦拭种皮后加温催芽。播种前用60℃温水加1%高锰酸钾消毒,浸泡30min,再用清水清洗2次后浸泡8 h,捞起种子风干至不黏粒后播种[7];或者采用75%酒精、0.1%升汞、5%和10%次氯酸钠进行种子消毒。

5.1.2 土壤改良

可采用高温晒土、干热消毒和双膜太阳能土壤灭菌等方法,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抑制旋柄腐霉。在育苗过程中,宜使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重施腐熟优质的有机肥,避免过量使用单一化学肥料;同时,要避免朗伍德王莲在同一地点重复栽培。

5.1.3 栽培管理

育苗全过程需保持合适的育苗密度(20 cm×20 cm),朗伍德王莲幼苗生长速度与气温攀升速度呈正相关,应根据长势及时更换土盆和育苗箱;保持合理水位使茎杆、叶片充分舒展。如用自来水培育,最好日晒1~2 d后再用,施肥以磷钾肥为主,辅以氮肥,25~30 cm小盆中施30~40 g/月,薄肥勤施,缓控释放肥料;适当增加光照,气温超过20℃光照良好的中午,可将育苗箱置于阳光下照射1~2 h,增加光合作用,杀菌消毒。

5.1.4 清洁田园

5.2 化学防治

5.2.1土壤消毒

可用棉隆98%~100%微粒剂、根腐宁或恶毒灵500~1 000倍液、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50%敌克松6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500~800倍液作为消毒药剂。具体方法:挖好塘泥,晒干捣碎,将药剂均匀混入;施药后用农膜密闭覆盖10~15 d,揭膜后进一步进行塘泥搅拌,5~7 d后可用于育苗,使用时土温应高于12℃,在12~30℃效果最宜[8]。

5.2.2 点涂病斑

发病初期,使用97.5%嘧菌酯悬浮剂或50%抑霉唑乳油,可有效抑制病斑发展。育苗时,可用软毛刷蘸取配置好的药剂,点涂于病斑上,以确保药剂和病菌的充分接触,同时尽量避免药剂进入水体。施药时,可少量多次点涂,防止液滴过大滚落水中。

6 结论

朗伍德王莲腐霉叶腐病严重影响育苗成苗率,防治关键在于前期预防和把握防治适期。该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农业措施和化学防治,其中农业措施仍是最具有潜力、对环境安全,并且效果显著的防治手段。育苗前,选用饱满健康的种子,并积极做好土壤消毒,是防病关键;育苗中,采用恰当的栽培技术,增进朗伍德王莲苗期长势,可以进一步降低发病程度;发病后,把握住防治适期,及时采取药剂防治能够控制病害传播,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

[1]窦剑,田艳丽,陈玉林,等.朗伍德王莲腐霉叶腐病及病原鉴定[J]. 植物保护,2010,36(5):83- 85.

[2]裘维蕃.菌物学大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5.

[3]余永年.中国真菌志(第六卷霜霉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5-87.

[4]窦剑,李敏,田艳丽,等.旋柄腐霉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J]. 江苏农业科学,39(5):l65-166.

[5]向新华,徐艳丽.腐霉及其病害研究进展[J].大豆科技,2012,5:20-26.

[6]黎慧娟.浮游绿藻对沉水植物苦草生长的抑制作用[J].湖泊科学,2007,19(2):111-117.

[7]邓力.降香黄檀种子贮藏及播前处理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13,27(5):115-117.

[8]宋凤鸣.西瓜甜瓜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瓜菜,2014,2:67-68.

(责任编辑:杨婷婷)

Occurrence of Pythium Leaf Rot Disease on Victoria“Longwood hybrid”and Its Integrated Control

YIN Qian,WANG Hongjiang,CHEN Yinghui,DOU Jian,YANG Jun,ZHU Hongwu*
(Institute of Botan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anjing Sun Yat-sen Mausoleum Botanical Garden,Nanjing 210014,China)

Victoria“Longwood hybrid”is a well-known large tropical aquatic plant of high ornamental value.Pythium leaf rot disease on Victoria water lily is a seedling-stage devastating disease caused by Pythium helicoides.In this paper the symptoms and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were summarized and its predisposing factors in greenhouse seedling-raising were analyzed.Some key control techniques we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agricultural measures and chemical control.

Victoria“Longwood hybrid”;Pythium leaf rot disease;Pythium helicoides;Integrated control

S432.4+4

A

2095-0152(2014)06-0050-03

2014-11-19

2014-11-26

殷茜(1985-),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E-ma i l:y i n q i a n 0 3 0 6@126.com。*通信作者:朱洪武(1962-),男,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研究和园林管理工作。E-mail:liqs1028@yahoo.com.cn

猜你喜欢
药剂病害叶片
月季叶片“雕刻师”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两种喷涂方法在TRT叶片上的对比应用及研究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AF-701药剂在黄瓜上的应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