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芒果产业发展探析

2014-03-21 06:23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百色市百色芒果

农 军

(广西百色市发展水果生产办公室,广西百色 533000)

百色市是我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芒果产业已成为百色市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几年来,百色市芒果产量、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果品供不应求,芒果产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进一步带动了农民种植芒果的积极性。目前,百色市还有约2.67万hm2可用于开发芒果种植(不影响其他产业发展估算),因此,芒果产业发展相当大的潜力。为更好地分析全市芒果生产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困难问题,笔者对百色市芒果产业进行了调研,根据百色市芒果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了加快百色芒果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 国内芒果发展现状

1.1芒果种植面积[1]我国芒果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开始从印度引种,已有1 300多年栽培历史,2013年,我国(未包括台湾)芒果种植面积已达13.40万hm2,其中,海南4.67万hm2,占全国总面积的34.85%;广西4万hm2,占全国总面积的29.85%;云南2.67万hm2,占全国总面积的19.93%; 四川1.67万hm2,占全国总面积的12.46%;广东0.27万hm2,占全国总面积的2.01%;福建0.12万hm2,占全国总面积的0.9%。

1.2芒果总产量据有关资料统计,2008年全国芒果总产量为80.91万t,其中,海南30.55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37.76%;广东18.92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23.38%;广西17.69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21.86%;云南10.16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12.56%;四川2.5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3.09%;福建1.1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1.36%。

1.3芒果成熟期及品种资源在纬度、海拔及气候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芒果成熟期自“东南—西北”呈早、中、晚熟的总体趋势。海南最早,广西、云南其次,四川、福建最晚,全国芒果成熟期为3~10月。

在种植品种方面,海南以贵妃芒、金煌芒为主,广东以台农1号芒、金煌芒为主,广西以台农1号、红象牙、金煌芒、桂热82号为主,云南以三年芒、凯特芒为主,四川以凯特芒为主,福建以紫花芒、金煌芒、红花芒为主。

1.4我国芒果产业发展趋势据有关报道,我国东南沿海传统热区芒果种植面积增长缓慢或趋于停滞,部分省区有较大幅度下降(如广东省),主要芒果产区正由东部亚热带地区逐步向西南部南亚热带地区转移,云南和四川近10年种植面积增长一倍,已成为我国新兴的芒果主产区。

2 百色市芒果产业发展现状

2.1芒果种植面积2012年百色市芒果果园面积3.199万hm2,占广西总面积的80.93%;2013年全市芒果果园面积为3.593万hm2,比2012年增加0.393万hm2,增幅为12.29%,投产面积1.993万hm2。其中右江区0.951万hm2,田阳县1.541万hm2,田东县1.018万hm2,其他县(区)0.083万hm2。

2.2芒果总产量2012年全市芒果总产量为20.59万t,占广西总面积的94.49%;2013年全市芒果总产量为27.78万t,比2012年增加7.19万t,增幅为34.92%。其中右江区6.34万t;田阳县13.25万t;田东县7.9万t;其他县(区)0.29万t。

2.3芒果总产值2013年全市实现芒果总产值12.17亿元,其中:右江区2.76亿元;田阳县5.81亿元;田东县3.48亿元;其他县(区)0.12亿元。

2.4芒果成熟期早熟品种:台农1号、本地芒、青皮芒、红金煌、田阳香芒等。在7月上旬以前成熟,早熟品种面积约为24 366.67万hm2,所占比例约为67.82%,产量约为18.34万t,所占比例约为66.02%。

中熟品种:金煌芒、红象牙、紫花芒、象牙22、串芒、金穗芒等。在7月上旬~8月中旬成熟,中熟品种面积约为8 206.67万hm2,所占比例约为22.84%,产量约为4.41万t,所占比例约为15.86%。

晚熟品种:桂热82号、桂热10号、凯特芒、红苹芒等。晚熟品种面积约为3 353.33 hm2,所占比例约为9.33%,产量约为5.03万t,所占比例约为18.12%。

3 百色芒果产业发展的态势分析

3.1百色芒果产业发展的优势

3.1.1地理和气候资源优势突出。百色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别是右江河谷干湿季明显,雨热同季,气候温暖,无霜期达350~357 d,基本无台风影响, 年平均温度22.1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4 ℃,最冷月(1月)13.3 ℃,≥10 ℃的活动积温7 700~7 850 ℃,年日照时数1 850~1 880 h,年降雨量1 100~1 200 mm,2~4月降雨量为240~280 mm,冬春少雨,春季回暧快。地势呈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以土山为主,南部以石山为主,中间为一条长超过100 km,宽10 km左右的右江河谷地带,海拔高度110.0~260.8 m。右江河谷土壤呈土母质为第四纪红土发育而成的赤红壤、砂壤土、黄壤土,土层深厚、肥沃、耕性好,表土层有机质含量1%~3%,全氮含量为0.075%~2%,速效磷5~10 ppm,速效钾50~150 ppm;pH 5.5~7。气候、地理、土壤都适宜芒果的生长。

3.1.2具有做大产业规模的土地资源优势。百色市全国主要的芒果生产基地,芒果种植主要分布在右江河谷带乡(镇),经过多年来的试种观察,笔者发现右江河谷大部分山区乡(镇)适合种植芒果,其中田林县的乐里镇、潞城乡、凌云县的伶站乡、隆林县的平班镇、西林县的那劳乡、普合乡、那坡县的平孟镇、百合乡、乐业县的雅长乡等乡(镇)仍有大量耕作条件差、种粮效益低的耕地和山地可整理出来发展芒果生产。据统计,百色市可用于开发种植芒果的土地达2.67万hm2,其中包括符合退蔗条件的坡度25°以上的甘蔗地面积1万hm2以上。由此可见百色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大,调整结构做大做强芒果产业完全有可能的。

3.1.3党委、政府重视,措施得力。芒果产业发展作为百色市右江河谷一带重要产业,符合国家“十二五”扶贫攻坚产业建设的政策。芒果产业具有经济与生态有机结合的产业,可获得国家生态保护建设和区域特色产业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在《全国热作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将右江河谷列为芒果重点区域布局;在《广西水果产业“十二五”规划》中百色市芒果被列优势区域。

一直以来,百色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芒果产业的发展,并把芒果生产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 2010年6月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芒果“两扩、两改、两提”的工作措施,指导和促进了百色市芒果生产的发展和壮大,2013年全市芒果种植面积已达3.593万hm2,成为全国地级市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右江区、田阳县、田林县等还整合财政、林业、农业、水利、扶贫等项目资金加大对芒果产业的扶持。市委、市政府还于2011~2013年连续3年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百色芒果推介会,田东县连续7年举办芒果文化节,大力宣传百色芒果,不断提高百色芒果知名度,打造百色知名芒果品牌,为加快推进百色市芒果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1.4区位优势不断突显。百色市地处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中心地带,是滇、黔、桂3省(区)边缘交通枢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以及连接东盟的便捷通道,而芒果主产区右江河谷一带又是百色中心地带。百色有靖西、那坡两县与越南接壤,现有边境口岸 3个,其中龙邦口岸为国家一级口岸,岳圩口岸、平孟口岸为国家二级口岸,另有6个贸易点。目前,全市大部分县(区)已经或即将通高速公路、铁路,右江黄金水道正在加快建设,达海通边的区位优势不断形成,为今后芒果产业走向国内外市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1.5群众基础非常好,种植芒果积极性高。近几年来,百色市芒果的产量、销售价格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据统计,2013年全市芒果实现总产值12.17亿元,按参与芒果开发的农户计,全市参与农户共有6.71万户,参与人数23.49万,户均芒果面积4 366.67 hm2,预计2013年户均芒果收入18 137元,人均芒果纯收入3 108元,全市人均有芒果70 kg,折合现金为人均311元。芒果产业已逐渐成为全市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在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下,百色市农民种植芒果的积极性不断高涨,近年来,全市芒果新增面积以每年2 666.67 hm2左右的速度递增。

3.1.6标准化、品牌化建设逐步推进。百色市十分重视芒果标准化、品牌化的建设,目前已制定了DB451000/T1~6-2004《田阳香芒》、DB451000/T01-2010《无公害食品 芒果栽培技术规程》和DB451000/T011-2013《无公害食品 台农1号芒生产技术规程》共8个芒果地方标准;建设了一批标准化示范园,其中,国家级芒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3个,市级标准化示范果园10个,面积333 hm2,全市芒果标准化生产应用面积由2002年的3 467 hm2扩大到2013年的23 333 hm2,增加6.73倍。芒果标准化生产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百色市芒果产业朝着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芒果“三避”技术应用面积每年以13 333 hm2的速度递增,2013年达到了73 333 hm2;芒果高接换种技术应用已经完成近18 667 hm2的芒果老品种改造;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初步得到应用,壮乡河谷集团引进广西第一条芒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第一条功能齐全的芒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在提高百色市芒果品质和档次上迈出了新步伐;芒果品牌建设得到加强,田阳、右江、田东3县(区)分别于1996年先后被中国物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芒果之乡”称号;2004年田东县荣获广西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芒果﹚产地认定证书”;2006年7月荣获“广西无公害农产品﹙芒果﹚生产示范基地县”称号;2004年地处百色市的广西农垦国有阳圩农场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南亚热带作物名优芒果基地”,2007年11月该场生产的“十万大山”牌芒果,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严格评审认定,获得了“绿色食品”认定。

3.1.7品质、上市期优势明显。右江河谷地区光照充足,积温高,雨量少,给芒果生产提供优越气候环境条件,生产出来的芒果外观好、糖度高、风味好、品质佳、耐贮运,深受广大消费者和果品销售商的欢迎;百色市芒果成熟上市时间从5月下旬~9月底,与国内其他产区成熟上市时间错开,独占全国芒果鲜果销售市场,因此,芒果产地销售价格高,其中,台农1号芒产地收购价5~7元/kg,金煌芒平均价格6~15元/kg,桂热82号芒平均价格5~8元/kg,经济效益好,果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吉林等全国几十个省市,每年芒果果品供不应求。

3.1.8规模化、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百色市的芒果产业以家庭型经营为主,但是,规模化、产业化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其中,芒果种植的乡(镇)连片规划、规模经营2 000 hm2以上的乡(镇)有10个。还有一些规模经营的果园,据统计,单户经营67 hm2以上的果园有1家(北海祺丰集团田东祥周芒果场);单户经营6.7 hm2以上的果园约有250个。其中,进驻百色市进行芒果开发的外资企业有北海祺丰集团田东祥周芒果场和原南宁万桂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田东芒果场。外资企业的进驻,给百色市的芒果带来了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效果明显。

3.1.9市场化建设逐步完善。

(1)大型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逐步完善。百色市已建成田阳县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中国-东盟(田阳)国际现代农业物流园、田东县果菜批发市场等大型的专业批发市场,有力的推动了百色芒果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其中,广西田阳县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是国家农业部定点的鲜活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是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及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果菜年平均交易量达50万t,成交额6亿元以上,产品远销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越南、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是中国西南最大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

(2)芒果协会、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目前,百色市已经成立的芒果合作社或芒果协会共6家,最早成立的是百色市芒果协会,目前会员256人,已成为百色市芒果生产技术骨干。该协会积极进行新品种引进、开展新技术推广、举办技术培训、进行试验示范等活动,为带动全市芒果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协会的帮助下,田阳县“七月香”芒果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获得芒果出口基地认证,认证面积达293 hm2,年出口芒果达3 000 t以上;广西田阳县高旺芒果专业合作社则是以发展芒果苗木、高产栽培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年繁育芒果苗木250万株,年出圃芒果苗木200万株以上,2011年该合作社还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芒果准标化生产示范园认证,认证基地面积34 hm2。

(3)物流、品牌建设得到发展。百色市现已建设农产品物流公司,如广西田阳县三雷老韦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公司主要以经销芒果为主,年销售芒果达3万t左右,约占全市芒果产量的15%,产品主要销往北京、沈阳、河南、甘肃、陕西等各大果蔬市场。又如百色壮乡河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则注册“壮乡河谷”商标,致力打造百色芒果精品品牌,走高中端市场,2012年该公司销售精品芒果达10万箱以上,销量超过600 t,实现销售收入2 000万元以上。

3.2芒果产业发展的劣势

3.2.1基础设施非常薄弱,生产条件亟待改善。百色市80%以上的芒果园分布于山上,水电缺乏,因为经济条件落后,果农对果园的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另外,部分果农种植技术水平较低,果园管理粗放,新技术、新经验、新品种得不到很好推广和应用,造成低产果园面积大,经济效益低的现状。据2013年统计,全市芒果低产果园面积达7 333.33 hm2,占总面积的20.5%,直接影响了芒果产量和效益。

3.2.2品种结构搭配不合理,收获期短,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市芒果早、中、晚熟品种分别约为2.437万、0.821万和0.335万hm2,比例约为7∶2∶1,表现为以早熟品种为主,中、晚熟品种缺乏,因此收获期过于集中,高峰期仅为2个多月,鲜果销售压力大,市场竞争力不够强,经济效益没有达到最高要求。

3.2.3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品牌意识不强。百色市芒果主要以家庭型经营为主,分散于千家万户,不能规模经营,生产、销售等难以统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在品牌方面,表现为品牌意识不强,主产地的几个县(区)各自为阵、单打独斗,如田东宣扬“芒果正宗,源自田东”,而田阳宣扬“芒果黄黄,出自田阳”等等。另外,部分果农为尽早抢占市场提前采摘未成熟的芒果上市,最早于5月上中旬采收,成熟度仅为4~5成,造成果实没有应有的风味,品质很差,很大程度上损坏了百色芒果品牌。

3.2.4产业链发展不均衡。芒果深加工方面和采后处理较粗放。据统计,百色市芒果年加工量不到总产量的3%,而且仅限于农家作坊,加工设备简陋,配套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质量欠佳,市场竞争力不强、附加值低。芒果的采后处理、包装、保鲜等技术和设备十分落后,部分芒果采收后不经过任何的处理和包装就上市,产品档次低,货架期短,卖价低,极大地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效益。

3.2.5芒果贮藏保鲜和深加工是芒果产业技术薄弱环节。芒果贮藏保鲜方面,做得好的常温保鲜大约为10~12 d,在适当低温的情况下,最多也只能保鲜30 d(货架期约3 d),好果率均约为90%。除此以外,百色市芒果在栽培技术上还存在很多的薄弱环节,主要如针对百色市芒果花期低温阴雨气候而产生的保花保果的问题、一些新的芒果病害的问题和为了拉大芒果上市时间而需要进行反季节栽培或延迟采收的技术问题等。

3.2.6苗木生产规模小,不能满足全市每年新种扩种需求。2012年以前,百色市没有一个规模繁育芒果苗木的企业,全市只有一些农户分散小规模繁育芒果苗木,全市年繁育芒果苗木约100万株,年出圃约80万株,远不能满足百色市芒果新种对苗木的需求,很多芒果苗木从市外调入,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带病的苗木流入百色市,不利于百色市芒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3.3芒果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推进,广西和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的贸易快速发展,越南、泰国等芒果大量进入广西市场,使百色芒果受到挑战。目前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进入我国市场的芒果的品质和百色市生产芒果基本一样。但由于越南、泰国气温高,日照时间长,和百色市芒果相比,具有早熟和供应期长的优势,因此,百色芒果产业面临着巨大挑战。

在国内,百色市的芒果生产也受到海南、云南、四川、江西等地的冲击。其中,受四川的攀枝花、海南等地冲击较大。攀西地区在海拔1 400 m以下的河谷地区,热量充足,光照丰富,昼夜温差大,干湿季分明,全年基本无霜,冬春气温高,土地肥沃,土层深厚,芒果花期无梅雨,挂果期无台风,是全国少有的芒果生态最适宜区,其主产晚熟芒果成熟期在8月中旬~10月中旬,果实品质外观好。而海南属于热带岛屿季风性气候,芒果开花期在11~次年3月,这个时期海南的气温高、降雨少,很有利于芒果的授粉受精,芒果生长的适宜区,成熟期为1~5月份,上市时间比百色市早,加上海南省芒果品牌打造很好,在国内拥有很大的市场。这些都说明百色市的芒果在国内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发展芒果产业,百色市可以扬长避短,让优势更优,比如,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提高芒果类产品的附加值等。

4 百色市芒果产业发展目标

根据百色市发展芒果产业具有的条件和基础,做大做强芒果产业的目标任务是:紧紧围绕扩大规模、调整结构、提升质量、促进农民增收,对全市芒果种植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优先发展最适区域,重点发展中晚熟品种,优化品种布局。全面推进芒果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建设,巩固和提升百色市芒果产业的优势地位,把百色市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芒果产业基地。具体目标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4.1扩规模,提产量按照百色市水果产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市芒果园总面积从2013年的3.6万hm2扩大到4万hm2,新增果园面积0.4万hm2;芒果总产量从2013年的27.78万t提高到40万t,新增芒果产量12.22万t。

至2020年,全市芒果的发展目标是:全市芒果果园总面积发展到6万hm2,芒果总产量达到50万t,芒果产量比2012年翻两番多,芒果总产值达到25亿元,芒果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13%以上。

4.2深加工,打品牌2020年以后,稳定6万hm2的芒果面积,引进和建设1~2家芒果深加工企业,加快百色市果深加工业的发展,提高芒果产品附加值。加强宣传百色优势特色芒果,努力打造“百色芒果”品牌,扩大百色芒果影响力,不断做大做强百色市芒果产业。

4.3调结构,延熟期2014~2020年,百色市计划新增芒果种植面积2.3万hm2,其中,中熟芒果品种0.9万hm2,晚熟芒果品种1.4万hm2,到2020年全市早、中、晚熟芒果品种面积分别达2.4万、1.8万和1.8万hm2,使全市早、中、晚熟芒果品种达到4∶3∶3的合理比例,逐步优化百色市芒果品种结构,使百色市芒果上市期从5月中旬至10月中旬,其中,上市高峰期从目前的2个月延长到4个月(即5月中旬~9月中旬),进一步延长百色市芒果上市期,解决芒果集中上市造成鲜果销售压力的问题,提高百色市芒果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5 加快百色芒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科学规划,扩大种植规模至2020年,全市芒果果园总面积计划发展到6万hm2,这意味着2014~2020年全市计划新增芒果种植面积2.4万hm2,其中,计划新增中熟芒果品种1万hm2,晚熟芒果品种1.4万hm2,逐步优化百色市芒果品种结构,进一步延长百色市芒果上市期。并制定各市属各区、县及下属乡镇的发展规划,重点发展芒果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的芒果生产,加快落后县、乡芒果生产的发展。

5.2大力引进芒果新品种,加快品种结构调整通过对区外、国外品种调研和考察,特别是从与百色市气候相近的东南亚国家和国内的海南、台湾、云南、四川等地区引进当地的优良芒果品种进行示范试种,经品比、筛选后,对适合百色市气候特点、具有市场优势的品种加快繁育推广。对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作为育种材料,经驯化或杂交育种或基因育种,培育出百色市的优势品种;同时引导果农通过高接换种推广优质优势品种,换掉那些劣质的、市场竞争力差的品种,做好早、中、晚熟品种的调整。特别是引进和培育适合百色市气候特点、具有市场优势特早熟、中熟、晚熟和特晚熟芒果新品种,加大百色市中、晚熟芒果品种的种植规模,解决百色市早、中、晚熟芒果品种比例失调的问题,引导果农结合本地气候、土地情况,在新开发果园时发展早熟、中熟、晚熟和特晚熟芒果优良品种,将百色市目前早、中、晚熟芒果品种比例7∶2∶1调整为4∶3∶3的合理比例。

5.3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快芒果产业发展参照实行市、县促农增收目标责任制的办法,建立芒果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市县乡三级签订责任状,把芒果生产目标任务列入年度绩效考核和重大工作督查内容,形成责任落实机制。建立目标管理责任激励机制。落实市财政每年拿出一定经费作为目标管理激励基金,奖励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完成好的县(区)和有关人员。

5.4推进芒果生产标准化,提高质量效益

5.4.1修订和制定芒果生产标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芒果种植、管理、采收、贮藏、加工、运输等技术标准,形成芒果生产标准化体系。扩大百色市芒果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面积,努力提高果品的产量、质量和食用安全性,增强果品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芒果生产设施化,有条件的地方、果园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为面上生产提供示范。要执行统一管理技术、统一采收标准、统一分级标准、统一商标标识、统一品牌打造、统一包装标准、统一销售价格7个统一制度。

5.4.2抓好标准化果园建设。在重点芒果产业带,在较大连片区域实行小果园的整合,按照相对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水利设施配套的要求,建立一批规模化标准化果园,形成上规模果园连片成带的生产格局。各县(区)要做好芒果产业带的乡、村连片集中果园的规划,整合农业、扶贫、水利、交通、市场建设、科技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做到“建好一园、带动一片、促进一带”,形成以大果园生产为主要模式的产业区、产业带。逐步把百色市芒果打造成为全国芒果行业的领军龙头产业,以带动其他水果品种的发展壮大。

5.4.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芒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品牌创建的重要措施,在加快“三品”认证、农资安全控制的同时,制定出台果品安全质量监管制度,执行果品市场准入和外运准出倒逼机制,规定凡是进入市场或从百色运出境的芒果都要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发放合格证,并凭证销售和运输,对不合格的芒果不能销售和外运,并依法没收就地处理,以提高生产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倒逼生产者按照标准化栽培技术措施生产出合格的果品,确保果品质量安全,促进芒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5.5调整经营模式,推进芒果产业化发展

5.5.1加大芒果龙头企业引进力度。芒果主产区的县(区)要把芒果产业招商引资作为本县(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开展芒果产业专项招商活动,引进一批生产加工流通综合性龙头企业,特别是要注重引进芒果加工企业,推进芒果深加工的发展,消化芒果的次品果,进一步提高芒果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今后,要在当前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量,为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果。同时,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水果加工企业,推动百色市芒果产业的发展,提高芒果产业整体经济效益。

5.5.2大力培育和发展水果专业合作组织。引导芒果种植大户牵头建立芒果产业协会、芒果专业合作组织,对形成经济实体、真正组织和带动农户生产的专业合作社,在信贷、贴息方面给予支持,在经营片区基础设施项目配套上优先安排。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示范性果园,在土地流转上给予组织协调配合、在产品商标注册上做好服务,在创优质品牌上给予奖励,在发展产品加工上给予更优惠政策。

5.5.3大力推进水果市场化进程。结合城镇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重点产区实施一批农产品市场建设,并组织力量开展城乡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培训,培育和发展水果经纪人队伍。组织企业和有实力的专业合作开展优势水果产品广告宣传、产品展销,引进区内外著名流通企业开展产地考察活动,促进生产基地与市场对接,争取百色优质特色芒果进入超市等高端市场。

5.6完善生产设施配套,提高芒果产量和品质实行产业基础设施配套优先,把芒果产业带、重点芒果产区、大果园的道路、水利作为农村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形成以产业为核心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机制,坚持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规划必须跟着产业规划走,加大芒果产业的基础设施配套力度。整合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扶贫等各部门获得国家支持的项目资金,按照资金渠道不变、使用范围不变、管理办法不乱的原则,实行各方面资金相对集中投入。规划一批标准化果园,围绕水果带建设所需建设的农业观光旅游设施、道路交通、地头水柜、果园微喷、滴水、水肥一体化等设施等,规划一批地头水柜积雨工程,为芒果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

5.7创新机制,完善芒果产业服务体系

5.7.1成立芒果科技研究所,加强芒果生产技术研究。组织百色当地农业系统技术骨干成立百色市芒果科技研究所,并依托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大学、广西芒果创新团队等科研院所、团队等技术资源从事芒果优新品种的引进、选育、繁殖、试种示范、芒果栽培新技术的研究等工作,为百色市提供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优良芒果品种,丰富百色市芒果品种资源,促进百色芒果品种结构调整。研究芒果栽培新技术、新设施,解决百色市芒果生产技术落后的瓶颈,为百色市芒果生产提供先进、实用的新技术,解决芒果生产难题,进而促进百色市芒果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5.7.2推进产业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结合推行乡镇“一办三中心”体制,深化农村服务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探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把果农的生产组织、技术指导、苗木提供、生产资料供应、病虫害防治、产品营销、商标注册、品牌打造等具体工作打包给龙头企业或农村芒果专业合作组织,由他们具体实施,政府只重点负责产业规划、项目策划、制定标准、政策协调、重大配套项目建设、服务标准把关、服务结果验收等工作,创新政府服务方式和产业经营体制机制。

5.7.3加强水果生产技术服务专家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广西百色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这个平台,引进芒果专家开展芒果生产技术研发,聘请区内外芒果专家担任重要芒果产区技术顾问,指导产业规划,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学习深造,提高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使之成为百色市芒果产业发展技术领军队伍。同时把芒果生产已有规模、有管理经验的种植大户、能人有效组织起来,利用高校及农业科研机构的培训资源和平台,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建立芒果产业“土专家”队伍,形成扎根一线的产业技术服务队伍。通过水果生产技术服务专家队伍进一步加强水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及推广工作。

5.7.4建立芒果苗木服务体系。把建立芒果标准化健康无病毒苗木基地作为水果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根据各产区发展规划目标的需要,建立能够满足发展需要的苗木生产基地,组织各县(区)按照苗木生产标准建立健康无病毒芒果苗圃,解决百色市芒果苗木多头引进、来源渠道混乱、病虫害安全隐患大的问题,为芒果生产提供安全稳定的服务保障。推广大容器健康苗木繁育和种植,大容器苗木繁育,经过2~3年的集中培育大苗木再种植到大田中,第二年就可进入试产期,第三年进入投产期,见效快,而且解决小苗管理时间长、没有收入的难题,提高果农种果的积极性和成功率,有效推动水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5.7.5建立芒果品牌建设服务体系。名牌就是效益,名牌就是市场占有率。充分利用好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凌云县、田林县、西林县等各县(区)资源发展独具特点的绿色、生态、健康的芒果产品,提高芒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统一“百色芒果”品牌,避免各自为阵、单打独斗,形成品牌效应,提高芒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借助中国—东盟(百色)农产品加博览会、芒果文化节、展销会、商贸会以及农业信息网络等平台,加大百色芒果品牌推介力度,提高百色芒果品牌的知名度,从而提高百色芒果的市场竞争力。

5.8完善政策,建立芒果产业政策保障体系

5.8.1完善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政策。对“公司+基地+农户”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创办规模果园给予优先基础设施配套、协调组织土地流转、配合开展技术培训,对创办水果加工业、交易市场等给予项目用地、税费、行政审批等方面给予倾斜;对投资芒果种植、芒果营销以及果园水利、冷库、气调库、采后商品处理生产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专项资金,对有经营能力并组织农户统一规划、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合作组织,给予资金、信贷、产业配套建设服务等方面的扶持,促进专业合作组织向公司化、实体化发展。

5.8.2加大对果农的政策扶持力度。对用耕地、坡地发展芒果的农户,给予免费提供苗木、收获期前粮食补助等扶持。制定退蔗还果扶持政策,对退蔗种果的农户执行“退一补二”制度,即每退蔗还果一亩(0.067 hm2),由政府补优质果苗和甘蔗种各2亩(或补贴款),并在种苗、农药肥料、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对用于芒果生产的贷款,政府给予补息贴息。同时针对芒果种植影响头3年的收入的问题,采取长效产业与短、平、快产业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农民实施果园间套种花生、黄豆、蔬菜、食用菌或利用果园养鸡、养鸭、养猪等,以短养长。

5.8.3落实土地流转政策。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导致家庭劳力不足无力有效经营土地的农民,以入股、承包等方式将土地流转给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使农民成为企业用工,增加工资性收入和土地租金收入[2]。

5.8.4逐步推进农业保险制度。各县(区)要主动联系保险部门建立水果保险试点,把芒果产业发展列入重点内容,提高果农抵御自然灾害及各种不可预见因素干扰的能力打好基础[3]。

6 结论

百色市芒果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机会和挑战,对此,百色市芒果产业体系必须做好应对措施,加强宏观管理,突出政府指导作用;在提高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产业流程标准化;融合地区资源, 实施营销战略整合等措施, 才能在区内外的竞争中突显优势, 加快和保持百色市芒果产业健康发展。

[1] 铁万祝,罗关兴,王友富,等. 我国芒果产业发展概况与主要问题[J].中国热带农业,2013(5):16-19.

[2] 吴晓燕.土地流转制度非均衡.绩效与模式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6):3608-3609,3645.

[3] 张旭升.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绩效评估与实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8):7992-7995.

猜你喜欢
百色市百色芒果
百色市2012-2019年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评估
红色情 百色梦
我才不要穿
小洞会“咬”人
小洞会“咬”人
Applying emotion factors in English teaching
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到广西百色市调研
百色水利枢纽首次蓄满泄洪
百色
进一步推进百色市农村公路养护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