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消防攻坚组实战能力的几点思考

2014-03-21 06:53余晓雷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队器材救援

余晓雷

(安阳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河南安阳455000)

近年来,攻坚组内攻过程中造成官兵伤亡的火灾时有发生,不少年轻的生命奉献在了火热的战场上,令人沉痛和惋惜。作为灭火救援尖刀力量的攻坚组,在抢救群众生命和保护财产时,如何提高防范意识,确保自身安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009年7月9日至10日,公安部消防局于辽宁省沈阳市召开“公安消防部队打造公安消防铁军工作会议暨灭火救援攻坚组建设”现场会,提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消防部队打造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英勇顽强的铁军”。现场会后,全国各地把灭火救援攻坚组建设作为打造公安消防铁军的重要内容,选拔骨干人员、配备特殊装备,开展集中培训,旨在提高部队攻坚克难能力[1]。目前,各地攻坚组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人员素质、战斗力得到明显提升。然而,火场形势瞬息万变,并不像训练时那样按部就班,瞬间的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组训经历,探讨几点关于提高攻坚组实战能力的问题。

1 锤炼队伍,打牢基础

1.1 稳定人员,优化编成

攻坚组队员大多面对的是高温、浓烟、黑暗、高空地下或危险化学品泄漏等高危环境现场。因此,灭火救援攻坚组队员必须具备身体强健、技术熟练、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实战经验丰富等素质。攻坚组队员的选拔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和比武竞赛等方法,优中选优。选拔中可以以中队为单位,在每个中队选拔出1名干部和3名战士,组成灭火救援攻坚组,并根据人员变化、休假、日常表现等情况,特别是战时表现,进行及时调整[2]。然而,由于基层中队干部少,结构不合理,人员调动、退伍等因素,很多中队难以维持攻坚组人员的稳定。部分中队只能选用新入警大学生干部或中队军政主官参加攻坚组,前者基础差,作战经验不足,即使通过培训考核,但在指挥班组攻坚作战上仍然具有极大缺陷;后者负责中队作战的全面指挥,且多面临提拔,调动快,参与攻坚作战的实际职能不明显。以安阳支队特勤一中队为例,该中队共有4个攻坚组,但2013年全年干部调动3次,加上老兵退伍等因素,4个攻坚组中真正稳定的只有10人。人员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攻坚作战效能和班组健康发展,有些中队甚至是在进行攻坚作战前临时选定攻坚人员,这样就出现了作战过程中配合不默契,甚至沟通不畅等问题,使攻坚作战的效率性、安全性降低。因此,攻坚组的人员配置应当进一步优化,在选拔组建攻坚组时,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从长远考虑,尽量减少攻坚组成员流动,保证攻坚组成员稳定。

1.2 加大投入,完善装备

器材装备是攻坚组人员的“铠甲”和“武器”,是攻坚作战必不可少的。2009年河南总队下发的《河南省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攻坚组建设暂行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就已经制定了攻坚组单兵和小组的器材配备标准。然而,在对安阳支队各中队攻坚组建设进行调研后发现,鲜有攻坚组装备器材配备完善的,个别中队甚至连个人防护装备都达不到标准要求。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资金投入不够。按照总队《规定》标准,特勤灭火攻坚组器材(含单兵和小组)价格约合30.36万元;特勤救援攻坚组器材(含单兵和小组)价格约合28.08万元;普通中队灭火救援攻坚组器材(含单兵和小组)价格约合22.71万元。由此可见,攻坚组建设的资金要求相对较高,支队、大队在购买器材时资金投入不足,使得中队攻坚组器材配备难以达到标准。二是器材更新不及时。新器材发放到中队后,一些中队不及时替换,依然使用落后的器材。尤其是一些特种器材,价格昂贵,操作要求高,部分中队不舍得用、不愿意学,导致这些器材长期存放在仓库里,不能发挥作用。

针对器材配备的问题,一是支队、大队领导要重视,加大购买装备器材的资金投入,保证攻坚组器材配备到位。二是购买器材时要贴合作战实际,选择操作方便,效果良好的,尽量减少那些操作烦琐,实用性差的。三是新器材发放之后要认真组织人员学习,及时投入使用,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1.3 严格训练,提升素质

攻坚组执行各类建筑物灭火内攻、抢险救援、危化品灾害事故处置、人员搜救等多项攻坚任务,这需要攻坚组队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一是要加强体能训练。攻坚组的每一项任务都需要良好的体能基础。在训练中要注意科学施训,必要时可聘请地方体能教练指导帮助,从生理学、运动学等方面通盘考虑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摒弃过去不考虑生理限度,加班加点的土方法[3]。二是要加强器材训练。攻坚组装备包含10类108种,数量较多,并且有些装备科技含量较高,操作烦琐。要加强操作训练,使每一个组员都能熟练操作使用、维护保养,发挥出器材装备的最大效能,保证灭火和救援攻坚作战顺利开展。三是要加强极端条件下训练。要经常组织攻坚组成员进行耐高温、浓烟、黑暗等极端条件训练,锻炼他们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对危机状况时的反应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火灾和救援现场。四是要开展集训,交流经验。根据总队《规定》要求,总队每年对初选攻坚组队员进行一次不少于30天的集中培训,支队每年分批对攻坚组队员进行一次不少于10天的高强度强化集训。目前,总队、支队比武、体能对抗集训较多,功利性强,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影响了执勤中队的日常训练,实战效果不明显。而真正提升官兵灭火救援能力的攻坚组集训却陷入停顿,一些新组员没有经过培训就直接进入攻坚组,使攻坚组人员基础不牢固,作战能力下降。因此,各级领导在每年开展集训工作时要结合基层中队执勤战斗实际,减少不必要的比武、对抗,切实抓好攻坚组集训,保证大队、中队能够正常开展日常训练,促进攻坚组成员经验交流,打牢攻坚组根基。

1.4 加强学习,武装头脑

消防部队中,大部分战士为高中或中专学历,文化素质偏低。而攻坚组的任务往往较为专业,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巧,因此一定要把业务学习落到实处。在以往的攻坚组成员培训中,业务理论学习往往只是抄笔记、背题,虽然短时间内可以记住,但是官兵们不了解其所以然,面对不同的情况时无法做到举一反三,对灾情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效果不明显。所以要多辟途径,可采用聘请专家授课、组织知识竞赛等活动,调动官兵们的学习积极性,加强教育学习,尤其是建筑结构、耐火极限、各类场所火灾特点和扑救方法、危化品性质、堵漏洗消方法等方面的学习,并模拟场景,组织演练,做到学以致用,积累经验,保证攻坚组成员在执行任务时能准确迅速发现险情,及时做出反应,最大限度保证人身安全。

2 熟悉演练,掌握主动

《孙子·谋攻》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攻坚组来说,平常的训练是“知己”,而对辖区重点单位的熟悉演练就是“知彼”。“知彼”对于攻坚组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2.1 熟悉预案

灭火救援预案是针对设定的灾害事故的不同类型、规模及保护对象具体情况,合理使用灭火救援力量,正确采用各种战术、技术,成功地实施灭火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降低财产损失而制定的,是灭火救援实战实行计划性指挥的依据[4]。所有攻坚组成员都必须对辖区内重点单位的灭火救援预案熟记于心,一旦发生火灾和险情,能迅速组织战斗和营救,提高作战效率。

2.2 熟悉单位

执勤中队要认真开展“六熟悉”,攻坚组成员在熟悉重点单位过程中更要做到一丝不苟,充分了解每一家重点单位的基本情况和重点部位,设定不同的火灾场景,讨论不同的作战救援方法。

2.3 加强演练

要加强对重点单位的灭火和救援演练,尤其是要多组织一些跨区域的联合演练和无预案演练,用实战检验攻坚组的建设情况,增加攻坚组成员的作战经验,面对险情时做到不慌、不乱。

2.4 多开展战例研讨

要多开展战评活动,研讨火灾、抢险救援案例,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攻坚组的能力,攻坚组之间也要经常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互相提升,不断积累实战经验。

3 磨炼心理,临危不乱

由于火灾救援现场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随时可能发生危险,攻坚组成员在执行内攻和抢险救援任务时往往会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可能会对攻坚作战造成影响。因而,要定期对攻坚组成员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攻坚组成员们创立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坚强意志,使攻坚组成员们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3.1 攻坚组成员作战时可能出现的心理反应

一是紧张心理。面对火灾和抢险救援,攻坚组成员从平时的技战术演练突然转入形势复杂的实战,难免会出现兴奋和紧张心理,尤其是新战士,这种心理反应会更加强烈。二是恐惧心理。攻坚组平时的训练都是在可控范围内进行的,然而真正的火灾事故中随时可能发生轰燃、坍塌、爆炸等危险,攻坚组成员会变得很敏感,任何外界刺激都可能引起情绪波动,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三是急功近利心理。某些攻坚组成员可能会将攻坚战斗作为展示自己的机遇,立功心切,从而在行动上会比较冒进,不能冷静分析现场形势和自身状况,贸然行动。四是麻痹大意心理。攻坚作战需要很大的脑力和体力消耗,尤其是在大规模、长时间的火灾和救援现场中,大脑神经活动的负诱导作用会使攻坚组成员的正常心理活动能力下降,容易产生麻痹大意心理。此外,在火灾扑救后期,尤其是扑灭残火阶段,火场态势有利于我们的时候,更容易出现大意轻敌的心理。

3.2 提高攻坚组成员心理素质的方法

一是结合运动心理学开展平时训练。把攻坚组训练内容中能够引起组员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容易形成恐惧的训练科目,按从弱到强顺序排列,先让其攻坚组成员接受弱一级的刺激,待他们对此逐渐适应不再惶恐后,再增加刺激强度,直到心理完全适应、恐惧完全消失为止[5]。减轻攻坚组成员面对危险时的紧张感和恐惧感。二是定期开展心理疏导。中队指导员、教导员要多与攻坚组成员进行谈心,了解其思想动态,掌握其所想所需,使其不要有心理负担。三是经常开展考核测试。要让攻坚组成员时刻了解自己和队友的身体素质、知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攻坚作战中能根据实际做出合理的决策,减少冒进行为。四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对攻坚组成员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军人职责等方面的教育,激发英勇无畏的爱国之心,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和正确的生死观、荣辱观,帮助其克服恐战、怯战心理,增强心理承受力。

[1]李大组.消防铁军攻坚组作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11):999-1002.

[2]孙德江,张嵩岳.关于加强灭火救援攻坚组建设全面提升消防部队战斗力的几点思考[J].现代科技,2007(8):65.

[3]陈刚,孙振军.消防铁军中队建设思考[J].管理观察,2011(29):136-137.

[4]付建生.提高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实战能力的几点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12,28(2):26-28.

[5]吴传嵩.运动心理学在消防攻坚组训练中的应用[J].武警学院学报,2011,27(4):26-28.

猜你喜欢
中队器材救援
紧急救援
我热爱的中队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中队就是我们的家
中队就是我们的家
3D打印大救援
我爱我的中队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