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师制本科生机制专业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4-03-21 06:53李向东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何 强,李向东

(1.安阳工学院机床关键功能部件重点实验室;2.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高速发展,社会要求高等机械教育必须培育出具有较强动手、科研能力,较高创新意识,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早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发表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一文件,其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加强对符合机械制造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思考刻不容缓。

导师制,创始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其目的在于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因材施教[1]。而且导师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进行德育,以便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目前,在全国高校机械制造本科生教育中已屡有实施。安阳工学院于2011年对机械工程学院的机制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到现在已有25人接受了本模式的培养,此模式的实施,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机械制造人才进行了许多科学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为以后教育工作的进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 机制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

实践出真知,出成果,出水平。机制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施离不开导师的细心教导,导师是模式的制定者和制度的监督者,机制本科生导师制模式实施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的人格魅力、学术水平和教学态度;而学生是模式实施的对象,培养的中心,其综合素养对机制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的实施也有重大影响;“干什么,怎么干”,这是此模式实施的核心内容,而内容的水平不仅体现了导师的综合能力,也反映出培养后学生的素养所在[2]。所以,针对机制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的实践,我校从导师、学生和实施内容三个方面做工作。

1.1 遴选骨干导师

导师是导师制的关键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选择合适的导师是实施导师制的重要环节。对导师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觉悟高,生活作风端正,专业知识和技能精良,能为人师表,志愿担任导师;

2)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必须是学术骨干和教学、科研活动的带头人,在学生心目中应是德能为师,学能为范的智者;

3)导师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丰富的创新科研实践经验以及优秀的教学效果;

1.2 选拔优秀学生

在学生志愿的前提下,重点在高年级(特别是大三以上)中选择,因为低年级正处于基础课学习阶段,尚未接触专业课,缺乏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了解,专业素养较低。若让低年级进入实践活动,势必要影响实践工作的正常进行。而高年级已接触和学习一部分专业课,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可谓见多识广,有利于实践工作正常开展,所以选择高年级学生恰当其分。但对高年级学生的选择也应有尺度要求:

1)无违法违纪前科,并由在校任职教师推荐;

2)无挂科现象,英语四级(或六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已过且各科成绩优异;

3)曾荣获校级,市级,省级等科研项目荣誉或其他荣誉。

其中1、2两项是硬性指标,是入选的必要条件,若在满足1、2两项条件的同时又有3条件者优先考虑。

1.3 本科导师制实施的内容

1.3.1 机制基础工具培训和专业知识夯实

如今一些高档酒店能让需要直接和酒店客人打交道的各用户界面岗位的服务员、管理者在移动中实时沟通信息,能随时随地开台、点菜、买单、预定房台、订单修改、订单开台、退单等,将原来束缚在几台固定的计算机上的信息点最大限度延伸到所有的服务点,扩充到每个服务员和管理者,让他们在移动中也能与酒店的信息系统移动紧紧相连,并随时为客人提供准确、个性化的服务;同时淘汰原有的对讲机,极大提高信息传递的容量、速度和准确性;而且移动信息管理系统也逐步替代现有传统的手工工作方式,实现“永远在线”的无纸化、信息化、自动化酒店管理与服务,从而改善酒店的现代服务水准,提升酒店形象和竞争力。

首先,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限选课和任选课重新设计,使其更符合学生的成长;其次,针对机制行业所需的基础工具(CADCAECAM)进行针对性训练。导师借助行业人际关系,将工厂用于实际生产的图纸作为导师训练学生素材。限时定量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在熟练掌握行业基础工具的同时,把书本中的知识和实际工厂中的要求相融合,达到了夯实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目的,并避免了学生好高骛远。

1.3.2 到工厂认知实习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靠实践,定期带领学生到相关工厂进行认知实习,认识各种用于机制行业加工的设备和加工方法,并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工件的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以及在加工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最后请工厂高级技术人员对学生在认知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解答,使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1.3.3 开展科研项目活动

由导师带队参加市级、省级创新性项目,完成的项目有:温控超声振荡搅拌仪、排爆机器人、多功能恒温蜡疗机、无碳小车。同时与本地机床生产制造厂家合作,带领学生参与设计与研究,如整体机床的三维建模和仿真分析、电主轴三维建模和仿真分析、设计高精密皮带轴以及指导学生学习和发表专利,从而锻炼学生动手和自主学习能力。

1.3.4 定期召开座谈会

座谈会分两种,第一种是专家座谈会,第二种是导师座谈会。专家座谈会就是邀请本院校或其他高等院校的高级教授以及机制行业的骨干前来指导交流,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处理难题的能力和方法,而且使学生对自身价值以及机制的行情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导师座谈会主要是学生汇报前期的任务,并提出难点、疑点;导师则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安排下一阶段的具体任务。在导师座谈会中,要求学生独立将自己要汇报的内容做成电子演讲文稿,并清楚明朗地将汇报内容阐述清楚,关于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自己查阅相关文献解决,对于疑难点,当场提出,由导师和学生共同思考解决;对于导师,要对学生的汇报内容做出整体评价,对其不足,指正批评,及时改正。

2 机制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成效

机制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取决于其成效,实施以来,对导师、学生以及学校的教、学氛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主要从对导师、学生、学校的教、学氛围三个方面的影响来阐述。

2.1 对导师的影响

传统教育中的教学关系主要体现为:“满堂灌,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的单向授课方式,使教书育人工作变得单调乏味。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施避免了传统教育的弊病即单向授课,调动了导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投入。通过互动交流增进了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使导师更容易开展教学工作,也更乐于授业解惑“教学同相长”,导师和学生彼此分享思想、经验、知识,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共同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2.2 对学生的影响

导师制教学帮助学生改掉以往懒散、缺乏自信、投机取巧、贪图安逸等恶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在实践和科研活动中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导师制教学是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有效途径,其侧重因材施教,所以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发挥发展自己特长,有助于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并且机制本科生导师制对机制基础工具的培训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夯实,为学生以后工作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进入工厂后能立即投入工作,并能独立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进工厂认知实习,让学生了解机制设备、工作环境及行业发展情况,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定位和发展自己。学生参与创新竞赛和科研活动,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兴趣,激发了其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高尚情操。

开座谈会,邀请知名教授和技术骨干做报告,开阔学生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大师之风。另外,工作任务的汇报和问题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语言表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3 学校教、学氛围的影响

导师制的实施,提高了导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的以导师为中心的单向授课方式。且导师制能够更好地进行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这种交流从课堂学习逐渐扩展到课外生活、思想、工作、社交等方面,使师生在课堂内外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

导师针对学生特点制定培养目标,在选课、科研、实践、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学习指导,在做人做事做学问上进行思想引导,在生活关心帮助、资助生活困难的学生。从而逐渐形成“导师愿意教志愿教,学生愿意学自主学”的良好教、学氛围,而且导师的教学态度和学生的求知态度将逐渐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使学校的整体教、学氛围更上一层。

3 机制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思考

机制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强大师资队伍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广大机制本科生的积极参与。而机制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施必须着重考虑两个方面:第一,机制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定位。第二,如何抓好师生队伍的建设。

3.1 机制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定位

本科生导师制是班级授课制的有效补充形式,强调因材施教;而机制的本科导师制又不同于研究生导师制,它不要求机制学生对专业前沿知识掌握和研究,而其侧重的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毕业后就业和考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导师应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系统地规划好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少走弯路,并充分地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个人素质。

导师在实践指导中,要对学生的科研工作和学习计划进行及时指导检查。并要以学生为中心,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另外,导师对学生的做人做事做学问应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处理生活琐事时能够得心应手。并且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上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应及时疏通解决,帮助学生走出阴影。

3.2 如何抓好师生队伍建设

导师、学生是机制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实施的主体,其选配师生队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导师制实施的成效。应从两个方面着实考虑:第一,加强本科生导师制制度的建立;第二,健全激励机制。

加强本科生导师制制度的建立,可使导师制的顺利实施有保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师生队伍的不健康、不科学发展。导师遴选和学生优选环节,不看关系,看成绩。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导师和不够格的学生,坚决不录用,不培养,从而保证了师生队伍的实力。另外,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监督力度,同时要求导师定期做工作汇报,以此来了解导师制实施的情况,确保其积极健康发展。

健全激励机制:激励、淘汰是师生队伍健康有序发展的动力。首先,应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通过对之前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评价、回顾、总结,肯定成绩、提出批评。这样不仅促进导师制的改进和创新,而且帮助导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评价应公开、公正、全面、合理;并且评价指标应兼顾工作过程和工作实效,对于评价内容、视角应多元化。最终,对于工作学习认真的导师和学生应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而对于工作懈怠、学习马虎、评比不合格的导师和学生进行批评或淘汰,从而使评比结果真正起到激励推进的作用。

[1]孙天明,许彩明.体育专业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3(5):76-78.

[2]戴雪梅,范文杰.本科教育中实施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J].经济师,2004(4):112-113.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