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可接受性”考验核电发展

2014-03-23 17:12管红霞
WTO经济导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可接受性核能核电站

中国核电发展是否势在必行、核电安全和技术问题如何解决、核电项目如何做好公众沟通,是核能发展现阶段面临的三大难题。

8月8日,一场题为“核电的社会可接受性”的安全高效发展论坛对这三大挑战进行了探讨。当天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核能分会正式成立。

核电发展势在必行

论坛上,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核能分会发布《新核宣言》,表明人类对提高生活水平的追求从未停止,碳基能源消费快速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便利,但是也伴随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大气环境的污染。发展核电是目前人类得以延续的必然选择。《新核宣言》从发展核电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这两个基本国策的实施,宣布核电发展势在必行。如何纠正大众对核电的技术安全认识误区,是核电发展的困境所在。

核电安全认识的误区

核电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大众最关心的问题,大众对核电站的开发和应用存在的风险可能会影响人体的身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存在认识的误区。“核电站安全检查结论,我国运行核电站总体上是安全的,核安全监管是到位的,我们能解决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或事故风险。”中国工程院院士叶齐蓁表示。

“当一件事情带给我们的利益足够大,而其代价可承受的话,我们则认为其是安全的。安全是利益和代价的平衡,没有一件事情只有利没有弊。安全是可接受的风险”。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核安全司副司长汤搏认为,现有核电厂应该属于最安全的工业系统之一,但是核电安全水平的提高,并没有赢得公众对核电更多的支持,核电的社会可接受性问题,是核电安全的一大问题。核电的技术安全发展应该从“核电的提供方式”、“核电安全的特殊性”、“核安全问题的国际性”、“核事故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做好公众沟通。

核电项目如何做公众沟通

“做好核电公众事物的沟通,保护环境,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升认知,真正推动核电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曹雅丽以“核电项目公众沟通研究与建议”为主题强调了“透明度决定公信度,广泛性决定推动力,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导权”四方面的重要性。

对于如何做好核电项目沟通,辽宁核电党群工作处处长王乃龙贡献的经验是“加强组织领导”、“依靠地方资源”、“创新科普思路”、“建立微信电子平台”、“发挥媒体优势”,正是通过这些努力,辽宁核电已成为葫芦岛市百姓心中自己家的核电。

编辑|管红霞 hongxia.guan@wtoguide.net

猜你喜欢
可接受性核能核电站
法律论证理论对提高裁判可接受性的启示——基于“昆仑燃气公司案”的分析
如果离我不远的核电站出现泄漏该怎么办
第十四章 地狱之城——核能
例谈计算核能的五种方法
注重裁判理由的可接受性——“寄血验子”案的法律解释分析
核电站护卫队
核能对节能减排做出了哪些贡献
核电站的“神经中枢”
揭秘核能
海上核电站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