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还需要重视情商

2014-03-26 08:59吴标兵
关键词:情商意志智慧

吴标兵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经贸学院,浙江宁波 315100)

智慧城市建设还需要重视情商

吴标兵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经贸学院,浙江宁波 315100)

智慧城市建设往往偏重于技术、基础设施和应用服务,而忽略了其配套的人文精神。智慧城市需要有情商。智慧城市的情商表现在乐观向上的情绪、敢为人先的心境、协同创新的志趣、坚忍不拔的意志、豁达平和的性格这五个方面。培养智慧城市的情商主要在于沟通、互动。简单地归纳一下就是两报、两台、两站、两屏、两服务。

智慧城市;智商;情商;硬实力;软实力

当前,智慧城市正成为热门话题。很多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并纷纷出台“行动纲领”和“行动计划”等部署和措施。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会议和“研究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般争先恐后地涌现。其核心主要是与城市经济密切相关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应用推广等项目。然而在我们着力于发展有形的城市“硬”实力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城市的“软”实力。笔者将基于物联网技术及其基础设施的“硬”实力界定为智商,将基于人文精神的“软”实力界定为“情商”。

一、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这个概念并不新鲜,它源自20世纪末的智慧社区[1]和智慧增长运动。自2005年以来,智慧城市这个概念被思科、IBM和西门子等一些技术公司采纳,其目的是将复杂的信息系统应用到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的集成操作。IBM等公司推出“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学角度提出的。因为智慧(Smart)这一词简单、易记,更容易被用户和大众所接受,有助于产品的推广。2008-2009年的经济危机让很多城市突然意识到亟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于是智慧城市便提上议程。当智慧城市被用于城市规划领域时,它就成了一种规范性要求和意识形态。各国政府和机构都在“拥抱”智慧这个概念,以区别其新政策、新战略。

“智”和“慧”是城市实力的两个方面。对于智慧城市,全世界不同地方使用不同的专门名称、文本和含义。在西方,虚拟城市、智能城市(Intelligent)、宽带大都市、知识库、无线城市、数字城市、无处不在的城市(Ubiquitous City)、信息城市、电子城市、智慧城市等概念都是用来描述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城市实践形式。基于技术上的意义,这些概念相互通用。差异,是 “智”和 “慧”这两方面量度和侧重点不同。以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无处不在的城市和信息城市为例,数字城市是一个共享的网络,其目标是创造一种环境:信息共享、协作、协同以及居民在城市任何地方都可以享受到的无缝体验;智能城市通常用来描述有能力支持学习、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城市,类似知识城市;无处不在的城市是数字城市概念进一步延伸,旨在将无处不在的计算渗入城市任何元素;信息城市指采集信息并通过门户网站将该信息传递给公众的数字化环境,信息居民(info-habitant)能够通过互联网来生活和工作。

相对来说,智慧城市的概念形成稍晚,吸纳了更为先进和集成的支撑技术,如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智慧城市的“智”比其它形态的城市在智力和能力方面有所提高。技术不是目的,而是将城市塑造成新经济体和社会的手段。与智慧城市密切相关的是人这个维度。人为万物立法,只有人才能创造技术,只有人才能支配技术,只有人才配得上“慧”。无论如何,技术再智能,也不能称之为“慧”。所谓“智慧”家居、“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等说法是不合适的,最多称之为“智能”。“智”、“慧”不分的结果就是贬抑了人的情商和能动性。所以,智慧城市是作为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智商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情商高度互补的整合体。

二、什么是智慧城市的情商

成功绝不仅仅依赖于智力,而且与诸如情绪、思维、兴趣、意志、动机、信念、人格等因素密切相关。心理学家将非智力因素分为25种,最后并归结为5类[2]:(1)情绪;(2)心境;(3)兴趣;(4)意志;(5)性格。“慧”字以“心”为底,说明是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一种敢为人先的心境、一种协同创新的志趣、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一种豁达平和的性格,这就是作为一种群体性的智慧城市的“情商”。具体而言:

(一)乐观向上的精神

压力、不安、恐慌是城市与生俱来的情绪。歧视、不平等、异化导致社会关系的张力和城市空间结构的碎片化。无休止的城市蔓延、前所未有扩张的监控网络和媒体不断制造的一种末日气氛使人产生悲观的情感。悲观主义像一个幽灵一样伴随着城市发展,城市灾难电影仿佛是城市未来的隐喻。绝望的现象学将城市描述成充斥着沉迷于幻觉的人,他们再也看不到现实,被速度和信息带坏了,已经成为纯粹的知觉逻辑学的走卒[3]。随着旧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的容貌,千城一面。霓虹灯、失落、迷茫散发出错位般的怀旧。

自2008年全球经济不景气以来,许多知名企业、银行纷纷破产或倒闭,很多个人精神甚至生命受到创伤。智慧城市这个概念生逢其时,马上吸引城市领导者的注意。但是只注重“智”,即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进行城市管理、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拉动经济发展。而智慧城市概念的真正魅力在于“慧”。“慧”首先表现在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和精神。只有在乐观向上的信念中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才能勇往直前,才能点燃城市发展的希望,才能实现属于自己的中国梦、城市梦。

(二)敢为人先的心境

敢为人先就是要大胆探索、创新,既要敢为又要人先。敢为人先不仅仅是提口号,设研究机构,出政策,拉资源,看中央部门的动向,而是要做到真正的敢为和人先。

在智慧城市建设上,为了凸显更为智慧,很多地方政府在用加法,甚至是乘法:追求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其逻辑是智慧产业部门越多,智慧应用和服务越多,城市就越智慧。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为了平衡各方面利益到处立项,无法形成有效着力点而力不从心、事倍功半。这就是敢为而无人先。还有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早就提出建设“智慧城市”这个口号,但迟迟不见实质性的举措,这就是人先而不敢为。

敢为人先心境的本质是不急不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地去创新。既不要贪快,也不要贪全,而是求精。只有精品才能产生资源效率和社会效益。依据城市意志,项目要一个一个地上。先推出精品,再利用精品优势和口碑及其声誉推动其他项目,形成扩散式的、辐射式的涟漪效应。

(三)协同创新的志趣

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来说,社会资本至关重要。先进的智慧城市必须真正地从人和人力资源开始,而不是盲目地相信IT自身就能自动地转变和改善城市[4]。作为社会资本,诸如人的能力因素、关系资本、高等教育的作用、技能、创造性和人才是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包容性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法:协同创新,其重点应放在城市发展的社会资本上。智慧城市意味着学习、适应和创新,让市民参与服务共同设计以实现更好的服务。通过公众参与当地决策(这是增进民主和强化治理的关键)实现环境或社会可持续发展。

随着对主要技术驱动方式的智慧城市的批判越来越多,强烈需要将创新政策与城市发展目标协同起来。智慧城市也需要“智慧市民”。信息社会的承诺是创造一种让人们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和平等地参与治理系统的新方式。这种基于用户生成内容的、社会媒介和web2.0应用的、新的、具有潜力的、自下而上的方法为智慧城市协同创新创造了很大的可能性。“智慧市民”、政府和企业以及其他组织之间协作是智慧城市协同创新的核心。只有形成一种协同创新的共同志趣,才能创造智慧的城市。

(四)坚忍不拔的意志

坚忍不拔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苏轼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从智慧城市发展层面上讲,所谓的坚忍不拔的意志是指有“意”可依,有“意”必依,执“意”必坚,违“意”必究。

有“意”可依指城市意志的形成必须遵循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商、对话、商谈这个公众参与的路径,将公众意见通过合理程序上升为城市意志的过程。城市意志的形成不是“市长”说了算,不是一种长官意志,而是必须寻求各城市主体之间的制度性对话,以“合”谋“和”。有“意”必依指城市的一切规划、建设活动等必须按照城市意志去执行,不可超越城市意志。有“意”必依是安抚城市领导者、企业、市民以及其他主体之间矛盾和冲突的良方。执 “意”必坚指城市意志的执行必须坚决,不能犹犹豫豫、瞻前顾后;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必须落到实处;必须有所取舍,不能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和稀泥。即使城市意志的执行遇到不可抗力因素,也需要合理的程序来调适意志。违“意”必究指应当建立城市意志问责机制,问题应归责到具体的部门,不能相互扯皮和推诿。如此才能培塑坚忍不拔的智慧城市意志。

(五)豁达平和的性格

豁达平和是一种包容的性格。只有以一种海纳百川的豁达胸怀才能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只有以一种平和的、容忍失败的性格才能留住人才。城市领导者对智慧城市的兴趣在于其品牌、形象和吸引人才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智慧城市是为了创造一种能吸引各种人才的环境。因而豁达平和的城市性格对于智慧城市来讲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城市秉持一种狭隘的本地人力资源而排斥外地人力,这个城市就没有活力。所以很多城市在城市精神定位时高扬要豁达平和,例如上海的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

豁达平和是一种和谐的性格。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外部世界。其表现在心平气和、宽容大度、和颜悦色、不骄不躁、宠辱不惊、从从容容、大大方方、不偏不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等方面。豁达平和的性格外化后,由心理之和谐达到社会之和谐。古人云:和气生财,和为贵。豁达平和的性格对于消解改革开放和城市化带来的城市贫富不均、城市收入差距拉大等导致的社会问题以及智慧城市建设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如何培养智慧城市的情商

培养智慧城市的情商主要在于沟通、互动。简单地归纳一下就是两报、两台、两站、两屏、两服务,即政府机关报纸和都市报或晚报;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政府官方网站和民间BBS网站;手机和其他移动便携式设备;盈利服务和公益服务。

(一)两报

作为纸质媒介,报纸仍然有一定的市场和消费群体。报纸具有可随时阅读、相互传阅、信息量大的特点。培育智慧城市情商的报纸路径主要是抓大放小。抓大就是要抓党政机关报,要尽力完成党政宣传和城市情商的宣传任务。放小就是搞活都市报、晚报,对于城市情商公益宣传的内容根据其质量和发行的数量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城市情商的培育,可设立项目进行招标,按绩效评估验收,激活大小报纸的积极性。同时应利用其他媒介来增强报纸的互动性。

(二)两台

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对于出租车司机和家庭用户而言,也具有较高的需求。但是公众对于公益宣传的节目兴趣不大。并且公众有较自由的选择权,可以通过调频或遥控器进行节目选择,收听或收视其喜好的娱乐类节目。针对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上述特点可增加公众互动元素,以吸引对智慧城市情商节目的关注和参与。亦可由政府对智慧城市情商节目进行财政补贴或招标,按绩效评估验收。

(三)两站

政府官方网站和BBS网站是智慧城市培育的重点媒介。目前政府官方网站主要是一些新闻介绍性信息或服务平台接口,除了一些在线意见反馈外,互动性较弱。即使有BBS版块,也无人气。而其他一些民间的BBS网站虽然有人气和互动性,但是与官方的沟通性不足。因此,政府官方网站在智慧城市情商宣传方面以定性和定基调为主,并在主页上链接有合作关系的民间BBS网站。民间BBS网站应多与政府官方网站沟通,设立驻站(或版块)官方人员,从而能够形成良性的监督和互动关系。

(四)两屏

手机和其他移动便携式设备等媒介具有随身性、即时性、互动性、集成性等特点,正成为文化传播的焦点物。因而需要和运营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运营商用户资源和平台优势发布智慧城市情商公益宣传信息。同时,利用微博即时、便捷、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建立起信息发布的制高点。作为公益性宣传的微博一定要在如何增强互动性上下功夫。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等办法增进互动和参与的积极性。

(五)两服务

智慧城市的情商在很大程度上与公众心理和精神健康有关,应该完善商业性心理辅导服务和公益性心理辅导服务。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心理辅导机构提供盈利性的心理服务能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效益。而公益性的心理辅导服务为广大公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智慧城市情商培育重点应放在公益性服务上。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智慧的重要标准就要看其公益性服务提供的质量、数量和效率。应加强和完善智慧城市情商公益服务管理,在协助方式、活动方式、资助方式、服务方式上提供多渠道、多途径的解决方案。

[1]Harrison C,Donnelly I A.A theory of smart city[EB/OL].http://journals.isss.org/index.php/proceedings55th/article/ view File/1703/572,2012-8-5.

[2]彭淑珍,张璇,童恒庆.群体EQ模型的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3):76-78.

[3]Thrift N.Panicsville:Paul Virilio and the aesthetic of disaster [J].Cultural Politics,2005,1(3):337-348.

[4]Hollands R G.Will the real smart city please stand up?[J]. City,2008,12(3):303-320.

Attention to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ies

WU Biao-bing
(Economic and Trade School of Ningbo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jiang University, Ningbo,Zhejiang 315100,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ies tends to lay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echnology,infra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services, while neglecting according humanistic spirit.In fact,emotional quotient is needed in the construction.This factor can be shown in the five elements of optimism of emotions,daring mind to be the first,aspiration and interest i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s,indomitable will power,open-minded and peaceful personal character.

Smart City;IQ;EQ;hard power;soft power

F299.2

A

1672-934X(2014)04-0024-04

2014-05-13

浙江省博士后基金(BSH1302097);浙江省科协2013年度项目

吴标兵(1976-),男,湖北黄梅人,浙江大学博士后,哲学博士,主要从事物联网技术与社会、智慧城市研究。

猜你喜欢
情商意志智慧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低情商的6个原因
时代新人与意志砥砺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二则
没有表达,哪来的情商?
有智慧的羊
自由意志的神经基础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