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新模式—微信服务

2014-03-26 16:23屈健民赵永莲郜镔滨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公众微信图书馆

屈健民,赵永莲,魏 巍,苏 敏,郜镔滨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信息中心,河北 承德 067000)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IPAD、PSP、Kindle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和盛行,移动阅读成为一种快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手段。我国数字图书馆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有了初步规模,数字资源已成为图书馆资源的一部分。我国自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首个推出移动图书馆服务至今,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缓慢,能够提供这种服务的图书馆数量较少,且提供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方式和内容较单一[1]。微信这种自媒体的出现,给移动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新的契机。

1 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及不足

1.1 服务模式

我国图书馆界目前已推出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主要有两种:SMS和WAP网站。SMS即手机短信,这种服务模式开始于2003年,发展到现在较为成熟,是目前移动图书馆主流的服务模式,其缺点是消息格式简单,难以实现复杂信息检索,交互性能差[2]。WAP网站模式始于2006年的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3],因其结构灵活,协议开放,实现方式多样,因而它比SMS模式具有更为丰富与强大的服务功能,其缺点是WAP采取的WML标准与HTML不兼容,使得WAP网站功能实现与以HTML为核心的WEB网站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同时,WAP服务模式的技术要求和资费也较高[3],目前开通这种服务的图书馆不多,可以说比例很小,特别是中小型图书馆,几乎没有开通。

1.2 服务内容

目前国内移动图书馆服务内容主要以各种信息为主,包括图书馆馆藏书目信息、图书到期提醒、图书馆讲座信息、图书馆一些公告等,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登录图书馆网站只能进行书目查询、图书借阅与续订、证件挂失等,并不能像通过电脑访问图书馆数据库那样进行相关资源的下载[4]。

1.3 宣传推广

现有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对宣传不够重视,传统的移动服务方式也增加了推广的难度,致使许多读者不知道图书馆提供了移动服务和服务的内容。

1.4 技术能力有限、资金不足

由于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型图书馆技术人才匮乏,跟踪和把握新的移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限,加之建设资金不足,移动服务系统建设力量薄弱,建设速度缓慢。

2 移动图书馆服务引入新模式—微信

2.1 微信简介

微信(英文名:wechat)是腾讯公司继QQ、腾讯微博之后,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特别是微信公众平台,可以进行自媒体活动。如商业上的应用,商家通过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对微信会员展示商家商品,打造微官网、微会员、微推送、微支付等,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5]。

2.2 移动图书馆之微信服务开通的必要性

开通微信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的需要。如前所述,目前我国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只有SMS和WAP两种,由于服务成本、开发成本、技术力量等条件限制,服务产生的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特别是中小图书馆,受资金、人力资源等限制,移动图书馆服务可能是奢谈。微信的推出无疑给图书馆界读者服务工作带来了一缕阳光。

高校学生特点和阅读趋势决定了开通微信服务是必要的。高校图书馆用户,特别是高校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移动阅读、碎片化阅读已成趋势,现在图书馆服务的实时性、交互性、个性化、内容的生动性、丰富性等还远未达到读者需求。

微信本身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图书馆微信服务的必要性。首先,微信的聊天功能支持多种媒体信息,交互性强,比SMS形式更丰富、实时性更强。其次,微信在IPhone、Android、Symbian、BlackBerry等多种手机平台上都可以使用,这点是WAP网站目前无法完全满足的。第三,微信提供的公众平台功能,使图书馆可以与读者实时交流、自动回复等,利用微信开放的部分高级接口和开放者问答系统[5],开发更高级的读者服务。

2.3 移动图书馆之微信服务可行性分析

首先,微信受众面广、发展迅速、易于推广。微信于2011年推出,至2013年7月底,微信月活跃用户数接近4亿,微信公众帐号总数580万个,每日新增1.5万个[6]。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图书馆网站、朋友圈、使用二维码等很容易推广。

其次,资金方面,比其它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读者微信注册和微信公众号的注册完全是免费的。目前,公众号也只有在实名认证时需要300元/次的费用[7],这对图书馆来说,费用可以忽略不计。另外腾讯强大的开发团队一直在更新产品功能,为我们节约了平台的维护成本。

第三,技术层面,微信公众号从注册到推广应用,一般的图书馆服务几乎不需要技术。但如果利用其接口开发一些高级应用,如提供电子资源全文检索、下载服务等,也只需略懂技术的一名图书馆员即可。

第四,管理方便、易于维护。微信公众平台数据统计功能包括用户分析、图文分析、消息分析三类,使得平台的用户、发布数据等活动可以量化,还可以查看接口调用的相关统计[7],给图书馆读者服务与管理提供了方便。另外,腾讯公司会及时发布平台的软件功能更新情况和使用方法,所以对于图书馆来说,软件的维护管理更为便利。

3 微信服务的开通、建设与管理

一种新的服务的开通,其稳定性、持续性是最重要的。如果开通之后只是红火一时,之后就死气沉沉了,人们对之失去兴趣,这样的服务还不如不要开通。特别是微信,读者取消关注只需轻轻一点,非常容易,所以在开通之前一定要把前期工作做足,确定好人员、服务定位,以持续的、良好的服务来保持图书馆读者的热度。

3.1 确定微信服务团队

任何服务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为了保证微信服务的质量以及服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打造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精品服务团队是必要的。可以组成微信服务小组,指定1~2人,专人负责平台的推广、日常管理、新服务项目的开发,消息的编辑、发送等,其他成员可由采编、流通、阅览等相关部门指定专人组成,只负责信息的提供、读者反馈信息的处理工作。

3.2 微信服务定位

根据馆内的人才储备、技术力量、读者受众等具体情况,确定微信服务定位。目前微信公众号分订阅号和服务号两种,如果是只将传统服务内容转化为移动服务,如消息推送、参考咨询、FAQ等,可以申请订阅号。如果除了以上服务,还想通过平台的API接口,开发高级的移动服务,则可申请服务号。

3.3 公众账号申请、宣传和推广

首先确定一个能够体现图书馆特色、定义清晰、读者易记、好输入的有亲和力名字,然后到微信公平平台官网进行注册。有了公众号后,宣传和推广是至关重要的,应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宣传。推广的途径很多:其一是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在校园网和图书馆网站发布通知和平台的二维码,让全校师生周知;同时利用校园内其它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消息并公布平台的二维码,如我校的石油直通车;其二是利用校报、图书馆自办刊物如我馆的《元光图书馆通讯》、读书月活动书目推荐等纸质媒介来推广和宣传图书馆微信服务平台;第三,可利用图书馆、学生食堂门口的布告栏宣传图书馆微信,并公布二维码;第四,利用图书馆、食堂、教学楼等校内公共场所的电子屏幕发布平台简介、名称及二维码;第五,利用学校的集体活动,如校运动会、各种歌舞比赛等,做成小的宣传展板(以免喧宾夺主)展示平台账号和二维码;最后,还可以利用新生入学报到的两天时间,在新生办理入学手续的地点展开宣传活动,展示图书馆微信平台及其它一些相关服务。

当平台关注用户达到500人时,可以申请认证,而认证的账号,能推送更漂亮的图文信息,且有更高的权限,获得更多的开发接口,打造更强大的微信公众平台。

3.4 服务栏目组织、内容建设及维护

3.4.1 内容为王、形式多样

内容是一个媒体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微信公众平台的核心部分。微信服务最终目的是把读者需要的信息、知识等图书馆资源以便捷的方式提供给读者,内容建设永远是第一位的,同时又要兼顾读者的接受程度。因此我们提供的资源既要有血有肉,形式上又要生动活泼,如在信息的编辑上,既要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组织文本语言,又要适当增加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媒体。界面设计上,要简洁、清晰、友好;在栏目设置方面,以最大程度方便读者获取资源为主,类目设置层次一至二级即可,不宜再多。

3.4.2 延伸图书馆服务—传统服务项目移接到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

即指把传统WEB网站上的服务项目,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延伸到用户的智能终端,使这些原本需要读者登陆图书馆网站才能享受到的服务,直接送达到读者手中。主要包括:馆藏资源简介、开馆时间、图书借阅规则、培训讲座等通知、图书推荐、活动播报等服务都可以移接到微信公众平台来实现。形式上可以采取信息群发的方式,也可借助微信的自定义设置,预先设定好答案,读者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实现读者的自助服务。

3.4.3 深化图书馆的服务—开发更多的移动服务功能

利用微信平台的开发模式,通过API开放接口,可以开发高级移动服务,如通过平台提供的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调用平台消息接口,便可通过服务器处理读者提交的关键词,并立即向读者返回查询结果,以实现日常查询功能,如书目、读者借阅情况等等。如果能很好地解决读者身份认证问题,还可以实现馆藏数字资源的移动终端下载服务。

3.4.4 日常维护

一是内容更新,能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内容是保持读者用户热度的前提,但内容要精炼,一定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以顺应读者的需要,并且信息推送不宜过少也不宜过于频繁。二是利用平台的统计功能,定期对用户情况、读者利用情况、消息送达效果、馆藏资源调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寻找不足,适时调整服务策略。

图书馆服务是无止境的,鉴于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微信技术门槛低、几乎不需要资金投入,随着微信的不断发展,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功能被开发,所以在图书馆界普及微信服务模式是必要的,也是中小型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的良好契机。

[1]叶爱芳.移动图书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图书与情报,2011(4):69-71,93.

[2]姜颖.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中美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比较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1(12):75-78.

[3]魏群义,侯桂楠,霍然.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12(1):80-85.

[4]殷长庆.移动图书馆服务功能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9):58-61.

[5]微信[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117297.htm,2014 -08 -02.

[6]微信官方最新数据:月活用户近4亿 公众帐号总数达580万个[EB/OL].http://www.bianews.com/news/65/n-437065.html,2014 -08 -02.

[7]微信公众平台[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9212662.htm,2014-08-02.

猜你喜欢
公众微信图书馆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图书馆
微信
微信
微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