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群体对于大学生公共体育课选项时从众行为的影响——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

2014-03-28 03:33吕效文姚灿国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6期
关键词:文理学院体育项目体育课

吕效文 姚灿国

(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常德 415000)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意义

公共体育课教学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点,目前各高校从多方面对公共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就内容和形式都有很多的变化,但是无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采取俱乐部制还是选修制,从本质上来说都设置了一些体育项目供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因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体育项目本身的特点、体育群体的影响、教师的个人魅力等因素而出现了学生在体育课项目选择上的从众行为。这种从众现象对高校体育既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产生了消极影响,积极影响表现在:某些运动项目在学校得到了充分的推广,深受学生的喜爱。消极影响表现在:这种从众现象一方面造成了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的紧张或不足,打破了校方体育资源配备的平衡,从长远发展来看,不利于体育课的教学。另一方面盲目的从众导致学生个性化行为的产生,他们忽视了个体差异、忽视了自身的条件,而选择了自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项目,从而使一些同学饱受折磨,也给体育课教学造成了尴尬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在公共体育课选项时从众现象除了因为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体育项目本身特点以及教师的个人魅力影响因素之外,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大学生体育群体的影响。

本文试图揭示大学生体育群体对学生在公共体育课选项时从众行为的影响,为学校体育改革和营造良好的教学秩序提出相关对策,从而为更好地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1.2 有关“从众”的理论

1.2.1 时尚理论[3]

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会发生相互影响,从而形成连锁性的心理反应,成为群众性社会心理现象,我们平时常常看到的一些心理现象,模仿、流行等构成大众社会生活的时尚特征,在大众生活时尚格局形成过程中,模仿、流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1.2.2 模仿

模仿是再现他人的一定外部特征和行为方式、姿态、动作和行动,这些特征、行为方式、姿态特点还同时具有一定的合理的情绪倾向,在榜样的影响下,人们不仅掌握最简单的活动技能,而且形成精神价值——思想、兴趣和行为的风格。

1.2.3 流行

只要社会上人们的某种行为有新奇性,许多人就会竞相模仿,从而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流行。流行是指社会上相当多的人在较短的时间内,由于追求某种行为方式,并使之在整个社会中到处可见,从而使人们相互之间发生了连锁反应。流行的首要条件必须给参加流行的人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应该能适合于他们潜在的需要。

表1 大学生对体育群体的认识程度(N=390)

表4 大学生选择运动项目的动机(N=390)

2 研究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了湖南文理学院2012级学生10个自然班390人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图书馆等工具查阅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中有关体育群体及从众行为的研究方面的论文、专著为论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调查问卷,用特尔菲法和重测法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做了检验,均符合要求。对文理学院10个自然班共420人发放420份问卷,回收400份,剔除无效问卷10份,有效问卷390份,有效率为93.85%。

2.2.3 访谈法

对文理学院学工部、体育学院大学工体课专业教师和学生体育协会(交谊舞协会、篮球协会、羽毛球协会)部分成员进行结构性访谈。

2.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得来的数据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

2.2.5 逻辑推理法

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得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和逻辑推理,得出论文结论。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为了更为准确揭示体育群体对学生公共体育课选项时的从众行为的影响,特对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包括态度、行为等)。

3.1 大学生对体育群体的认识(态度)

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发现,湖南文理学院学生中有15.0%的学生知道并参与各种学校有各种体育社团,有50.15%的学生知道体育社团开展的比赛或体育活动,有27.35%学生对体育社团的活动一般了解。通过访谈得知:湖南文理学院大多数学生对身边的体育学习氛围持肯定态度,这与该校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体育群体有直接影响,体育群体影响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和体育行为,从而影响体育学习氛围。

3.2 大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现状调查

3.2.1 大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选择情况

大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选择情况反映了大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喜爱程度,为此,我对文理学院2012级10个自然班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我校学生在体育项目内容的选择上体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男生更趋向选择对抗激烈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女生则趋向选择对抗性和活动强度相对较小的运动项目,比如健美操、舞蹈、羽毛球、乒乓球等。

3.3 体育群体与体育课选项时从众的关系

通过对大学生问卷调查(见表3)和访谈发现,该校大学生在选课过程中从众现象比较突出,有20.70%的学生选择运动强度较小考试容易的项目,16.8%的人没什么体育兴趣,选项目时随波逐流,没有主见,这些都和目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有很大关系。35.80%的学生选择与同学同伴一起学习,表明青年学生渴望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除了体育兴趣、爱好相关联外,通过访谈发现还与体育群体有着直接的关系。体育群体开展的体育活动具有人数的不确定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活动内容的创造性、群体成员的自主性、群体成员角色的平等性和互换性等特点[6]。体育群体影响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而思想观念支配学生们的从众行为。体育群体对学生的榜样示范效应会使得很大的一部分学生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出现从众现象。

3.3.1 时尚与流行从众

大学生中的时尚和流行大大地受到了社会时尚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大学生急于模仿社会上流行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求得社会的认同,满足虚荣心,达到心理平衡。这样一来,像健美操、街舞、网球、轮滑等社会上时尚的项目就很受大学生亲睐;而武术、排球、田径等项目就没那么热门,选修的人数也很少,甚至有些项目因为没人选修而无法开设。调查大学生选择运动项目的动机一项时(见表4)发现约有35%的调查对象会选择流行、时尚的运动项目正好可以例证这一点。

3.3.2 群体因素

(1)体育小群体的凝聚力。群体凝聚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总吸引力水平。社会心理学家实验表明,在一个凝聚力很强的群体里,每个成员都会有很强的压力感,从而引发更多的从众行为。其中群体核心人物对群体成员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往往具有某种榜样作用,影响群体兴趣的形成与发展,关系到体育锻炼的热情。具体而言,这种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包括五个方面: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2)群体自身的一致性。群体自身的一致性,是构成群体压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从众行为产生的主要条件。很多从众行为的产生,都是在个体看到群体中的他人采取了相同的行为,个体为了保持和群体的一致性而产生的。同时,很多研究证实,对群体一致性的任何破坏,都会导致从众率的显著下降。

4 结论

(1)文理学院学生体育群体在大学生公共体育课选课时从众的关系是:体育群体规模与从众率密切相关、体育群体的凝聚力越高则从众率越高、体育群体自身的一致性越高则从众率越高。

(2)大学体育群体代表时尚、流行,这也是学生在公共体育课选项时出现从众现象的主要原因。

5 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开设体育项目的介绍和宣传;利用学生中的体育群体核心人物的正面影响,防止消极影响;还应提高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2-123.

[2]候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190.

[3]杨贵庆.城市生活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34-35.

[4]胡铂.体育小群体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体育教学与研究,2009(22):174.

[5]刘瀑,马国锋.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从众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探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2,33(5):77-78.

[6]乐国安.社会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56-457.

猜你喜欢
文理学院体育项目体育课
宝鸡文理学院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作品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体育课
成语魔方
TheEffectsofSemanticsinEnglishLearning
A case study of the language policies in Hubei province, China,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place of English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