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鼓戏的时代履痕

2014-03-28 14:58曾湘玲曾祥嗣
艺海 2014年2期
关键词:金蟾花鼓戏花鼓

曾湘玲 曾祥嗣

一、《刘海砍樵》剧的过去

解放前,湖南多地农村土台戏班演过此剧。全国大致五个省有这个剧目的记载。衡阳地区叫《刘海戏蟾》,由衡阳的马灯班子搬演。这时候,不是什么优秀剧目,是鬼怪戏。长沙地区,解放前全本叫《二仙传道》、《天平山》或《大砍樵》等名,长沙版本的刘海生来有半仙之体,每天砍樵为生。山中有金蟾、石罗汉、九尾狐狸三怪,各有500年的道行,也是半仙之体,都想吞食刘海凑成千年道行而登仙位。狐狸精化成美女名胡秀英,迷惑刘海与之成婚,石罗汉得知,心怀嫉妒,指点刘海窍吞狐狸精的宝丹,而狐狸精乃指点刘海,用斧头劈石罗汉头,取出脑袋中的七板金钱,用金钱钩出金蟾,结果三个妖怪俱败,刘海成仙,故民间有凑刘海成仙的谚语。剧中狐狸精变化成胡秀英,山中遇刘海一段称《小砍樵》,狐狸精原型由净行扮,开阴阳脸(一边花脸,一边旦角脸,化身胡秀英由小旦扮演。

衡阳演的刘海戏蟾情节略有不同,没有石罗汉这个人物,蟾是三只脚,狐狸精化成美女是想把刘海的精髓吸尽,便可成仙,蟾帮助刘海打败了狐狸精,刘海戏蟾是坐在蟾身上戏耍而登上仙位的。当时,衡阳南乡(今衡南县)的得胜堂班刘大顺(名丑)的刘海演得很出色,衡阳城乡妇孺皆知。

民国时期,没有花鼓戏的名称,衡阳叫马灯班子,解放后一度叫楚剧、衡剧,1953年才称花鼓戏,湘剧也没有剧种名称,叫大戏。

民国期间,长沙城内没有花鼓戏班,只有唱“排街戏”的艺人,当局明令禁演花鼓淫戏,抓去要坐班房的。

民国二十六年初(1947年)南县的得胜班活动在南县茅草街、沅江的草尾、阳罗洲等集镇,班址在茅草街,即(西洞庭洞地区“垛垛啰嗬”戏班,垛垛啰荷就是花鼓戏的当地土称,有“西湖地方得胜班、四六句子随我喊”之谚。因为他们唱的主要曲调是四六调、正宫调,来到长沙之后把正宫调改名西湖调,后来,各地都叫西湖调了。何冬保在茅草街曾以“垛垛啰嗬”刘海戏金蟾与津澧唱荆河戏的松秀班演的《六国封相》打擂台,轰动一时,不久得胜班解散。何冬保重组十三个艺人进入长沙,更名胜利班。进入长沙后,在长沙市绿萍书场演出达半年之久,曾上演刘海戏金蟾,借请九个妓女扮九个狐狸精,穿旗袍上台,因有女旦登台,票房收入可观,轰动一时。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刘海砍樵》

1951年,何冬保将《小砍樵》初步整理一出独立的小戏演出,取名叫《刘海砍樵》,《刘海砍樵》自此始,然后逐渐影响到湖南各地城乡。这时,该剧尚存在不健康的台词和不健康的表演,后经长沙市戏曲工作干部陈北方进一步加工整理,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会演,获二等演出奖,何冬保、肖重奎获三等演出奖。后经中南局艺术团崔巍等在表演上排练加工,在中南各省巡回演出,并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应该说是花鼓戏在解放初期通过整理成就较高的剧目,也公认是花鼓戏优秀的传统剧目了。中央广播电台灌了唱片,三湘大地城乡职业、业余剧团纷纷搬演,剧本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收入《湖南戏曲丛刊》第五集、刘海砍樵(小砍樵)的成功改编长沙市戏曲工作都作出了贡献。剧本反映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穷苦人过去讨不到堂客现在却找上门,还长得像仙女一般,翻身贫苦人民得到精神上的安慰。鼓励人民男耕女织齐努力,家成业就过好光阴,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教育。直至现在,刘海砍樵即(小砍樵)从舞台演出样式到剧本,仍沿袭1952年的版本,只是作了服装,头饰、道具美化加工,演出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1957年改编的刘海金蟾

1957年湖南省歌剧团改名湖南省花鼓戏剧团,即将赴上海、南京、芜锡、九江、武汉等地巡回演出,当时剧团上演剧目十分匮乏,赶排出《八百里洞庭》《十五贯》《刘海戏金蟾》等大戏来丰富上演剧目,银汉光、王方之、陈芜吸收长沙市的《刘海砍樵》改本,参照传统情节改编成整本戏《刘海戏金蟾》,由湖南省花鼓戏剧团首演,肖重奎、赵菊云主演。故事写狐仙九人,山中游春,九妹胡秀英爱慕樵夫刘海勤劳朴实,在众姐妹协助下,与刘海结为夫妻,归家后,胡秀英用自己所炼宝丹,为刘母治愈久瞎之眼,复见光明,胡秀英居家勤俭,奉母殷勤,全家温饱,生活美满。石罗汉得知,装盲人到刘家,骗取刘母同情,令秀英为之治眼,宝丹被石罗汉骗去,胡秀英失去宝丹护身,将现原形,怕惊吓刘海母子,急返山林,刘海不舍,追至山中,愿仍与秀英相聚,不以异类为嫌,扦扣神助刘海战胜石罗汉,夺回宝丹。此剧在省花鼓剧团(院)连续上演达九年之久,成为省花鼓剧团(院)大型保留剧目。情节时时有所更改,宝丹改为宝珠,又出现斧头神一人物,五十年代是用金钱从井中钓出金蟾,刘海坐上金蟾登上仙界,剧中出八仙保驾刘海成仙。该剧试图用神话来编写,剧中人物也随心所欲,并称刘海是外八洞神仙,吕洞宾、铁拐李等是内八洞神仙。戏剧情节富有道教色彩。

刘海登仙曾有一颂歌赞美刘海成为仙人,唱词云:

上有三十三层天

下有九十九重山

霞光浩瀚高万丈

光辉照人间

金钱戏金蟾

金蟾戏金钱

刘海胡秀英恩爱到百年。

此剧修改,仍不完善,1、没写刘海与胡秀英共同登仙,胡秀英不是人,还是狐狸精。2、石罗汉是坏人,是破坏者,老百姓已接受。3、金蟾是妖怪还是运输工具,是否是被刘海的道法降服,没有交待,在剧中没有矛盾冲突。“刘”在省花鼓戏剧院有三个版本:小砍樵、中砍樵、大砍樵。小砍樵是1952上长沙市版本,是花鼓戏剧院每到一个地方必演剧目,是三小戏的“敲门砖”,排在“三打” 即《打樵》、《打鸟》、《打铁》之首,成为省花鼓剧院不同风格的代表作,是省花路子的依据。中砍樵是中型戏,刘海与胡秀英成婚为止,剩余时间可增加其他剧目上演,大砍樵即《刘海戏金蟾》本。

为什么此剧存在许多瑕疵呢?可能是因为反右运动开始了,银汉光、陈芜被错打成右派分子,没有机会对它进一步加工修改了,一直延续至文革十年浩劫。

四、八十年代重改刘海戏金蟾赴美国演出

1981年,美藉华人刘廷芳先生来长沙,由省外事办毛协成处长等陪同,到东风剧院观看省花鼓剧院演出的《刘海戏金蟾》。演出结束后,上台接见演职员,并口头邀请赴美国纽约演出,大家以为是一句戏言。回美国后,他发出正式邀请函,并请来东方文化专家戈登夫人来湖南审视《刘海戏金蟾》。戈登夫人肯定此剧并提出修改意见。湖南省文化局高度重视,由银汉光执笔,剧本作较大修改,拨给专款,为刘海戏金蟾添置服装,行头等。剧院抽调四十余人,成立刘海戏金蟾剧组,赴板仓进行封闭式排练。由唐钟璧、叶俊武主演,一切准备工作就绪,由于中美关系发生磨擦,至1982年未能成行。1983年,中美关系解冻,又至醴陵烈士塔剧院进行封闭式排练,待命出发。美国当时是不能以私人名义邀请文化团体赴美演出的,此次赴美演出实际是刘廷芳先生和他的好友出资、出力、出物,经过多方周折才促成此事。5月18日,《刘》剧组人员从上海飞抵太平洋彼岸。刘廷芳在美籍华人中享有崇高威望,纽约领事馆请他出面组建湖南同乡会,但没如愿。在纽约有广东同乡会、福建同乡会,红线女赴美演出就是广东同乡会邀请的。刘廷芳原是长沙中山路百货陈列馆的老板,又是湖南第一家银行的总裁,曾邀请梅兰芳赴美国演出。他邀请过蒋介石在他家吃饭,地点在长沙市铁佛东街,在美国家中仍挂着蒋与他吃饭的照片,提起此事津津乐道。他为湖南戏曲走出国门作出了贡献。

《刘》剧赴美演出,为了适应美国人欣赏习惯,作了较大改动,字幕上则打出英文和中文,使其方便了解剧情。删减叙事性、交待情节的唱段,增强舞蹈成份,把川剧变脸特技学过来,用在金蟾精变成瞎老汉又忽变成金蟾精之处,变化莫测的变脸特技,美国观众非常惊讶,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增加了“反追”一场情感戏,见胡秀英生命危急,刘海发誓,你就是变成狐狸,我们也决不分离,他们的爱情得到升华。

孝敬老人、夫妻和睦是中国传统道德观,而美国人到成年后亲情就淡漠,因而此剧受到美国人和美籍华人观众热烈欢迎,他们也喜欢中国戏曲音乐,许多美国观众到后台观看中国乐器,特别是对打击乐器很好奇,回国前我们把他们想要的打击乐器送给了他们,后来信表示衷心地谢意。

修改后的《刘》剧,戏剧情节更动人,唱念做打,服饰等,演出质量、观赏性大大提高,回国后,在湖南大剧院演出,场场爆满,在省内外巡演都获得赞誉。修改后的《刘》剧没有石罗汉这个人物了,没有八仙,剧情合理,条理清晰顺畅。从美国和国内观众的反映以及上座率来看,该剧是非常成功的。

五、刘海砍樵的音乐、唱腔变化、发展

1952年新编的《刘海砍樵》,剧本是新的内容,唱段也是新的唱词,需要有新的唱腔和音乐配合才能演出。当时长沙市有新舞台和民众两个花鼓剧团,他们都是民间职业剧团,何冬保是新舞台的丑角演员,民间剧团还没有编著、音乐、导演、舞美设计等艺术门类的创作班子和专业人员,只能沿袭“圈腔”和“牵桥”投入排练。“圈腔”:负责戏中角色唱什么曲调,安插什么过场音乐,相当现代的作曲职能,一般由场面上“掌正”(即主弦)或唱主角的演员共同商定,担任这一职务的需要在戏班内有权威性,拿头爪帐的才有资格。“牵桥”由打鼓佬担任,负责锣鼓点安插,动作编排,对全剧情节烂熟于心,相当于现代戏的导演职能,也是拿头爪帐的。新编刘海砍樵中一段胡秀英唱段:1、“风和日暖好春光,桃红柳绿百草香”是何冬保将儿歌重新填词,原词是“浏阳鞭子叮咚叭当响,洪江的柚子蜜蜜甜”。曲调和衬词都未改,固定下来,吟唱至今。2、比古调是何冬保即兴改变的原花鼓戏有《十月比古》,是李三娘过江的唱段,“正月比古是新年……二月比古龙抬头……渡子奴的哥哥呃,三娘我的妹妹呀,流沙河下静守沙僧”是二人过渡唱的曲调。何冬保嫌不好填词,曲调表现的情绪也不对,他将张三吃醋唱的奋子调(又叫安童调)稍加变化变成了现在流行的比古调,张三原唱词是:张老三,在家中冒一钱事,一心要往妹妹家中走,一程那嗬嘿嗬嘿。《刘海砍樵》的唱词是:

我这里将海哥(大姐)好有一比,

胡大姐(刘海哥)呃!我的妻(夫)啊,

你把我比作什么人罗?

我把你比牛郎(织女)不差毫分

那我就比不上,比过还要多,

胡大姐(刘海哥)你是我的妻(夫)罗嗬,

刘海哥(我的妻)随着我来行罗嗬嗬

走罗嗬嗬, 行罗嗬嗬,

得儿来,……得儿来!

他把同打地花鼓搭当张海庭(旦角)常在野外呼唤用到此处“海伢子(呃)你在哪里(啊)”变成“刘海哥(胡大姐)呃,我的夫(我的妻)啊”其生活化,增强亲切感,曲调就活了。由于唱词较多,又无作曲规范,何冬保与肖重奎,只好曲从口出,边哼边唱,后来只唱上句,没有下句,听者也认为符合情绪,固定了下来,成为花鼓戏影响广泛的比古调。中国戏曲志湖南卷已有记载,这两支曲调是何冬保变化发展的。3、十字调:解放初期叫作双川调,“川”指的过门,双川是上下两个过门。因为每一句唱词是十个字就叫十字调,原西湖班子没有十字调,四六调、正宫调是西湖班子的主要曲调。1980年在益阳地区召开花鼓戏音乐学术研讨会,由省戏工室举办,金汉川主持,参加人员有易扬、贾古、阎昌明,唐盛河、胡健国等以及来自全省花鼓界同行计60余人,何冬保作为特邀老师与会,与会者须带论文宣读。他在小组讨论会上发言,过去他在衡山巡演,听衡山四川调很高亢,决定要学过来,他在坪里看戏,偷偷地学唱,因为不识谱,边听边记,把衡山四川调唱成长沙的双川调,成为刘海砍樵中的主要曲调了,他说:“原来我们是四六句子随我喊,那里有什么双川调罗。”4、望朗调(即十月望郎)益阳,南县,宁乡等地流行,正月闹新春,一旦一丑打地花鼓戏走村串户,恭贺新年,讨个好彩头,何冬保常唱的花鼓曲牌,吸收到《刘海砍樵》结尾处,增添喜庆热闹气氛,全省各地家喻户晓。5、八板子:中国古典民间音乐,各地剧种都有吸收和变化,湖南衍生出风流八板子,堂调八板子,正八板子,反八板子,二指八板子。如来佛等八板子的变体,八板子音奏用在刘海砍完柴,休息片刻,胡秀英用羽扇煽风,刘海觉凉爽宜人,精神倍增。湖南各地玩龙灯,蚌壳灯均用此曲伴奏,戏曲双下山和尚唱此调,均填词演唱。最近,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某中学,用八板子填校训,作为校歌,学生穿中山装唱校歌,以振风化,受到教育部表扬。据悉,八板子曾作为曾国潘的湘军军歌,唱遍江浙等地。《刘海砍樵》用板子作为间奏音乐,群众喜闻乐听,再现它的魅力。

六、刘海戏金蟾音乐的再发展

从一九五七年起,刘海戏金蟾在省花鼓戏剧团(院)不断进行加工、修改,情节不断丰富,矛盾冲跌宕起伏不断发展,套用原老腔老调已不完全适用,该团属新文艺工作者,老一辈艺术家从文工团整编,改唱花鼓戏的,他们有文化,有创作欲望,有专职和兼职的编剧、导演、音乐、舞美创作人员,结束了过去戏班圈腔、牵桥的历史。

他们除全部吸收(小砍樵)音乐唱腔之外,又新改编了许多新曲,如:张定高用佛曲改编石罗汉的唱段(蓬莱岛边一只船……炼就七个紫金钱);左希宾新编的(贺你们夫妻儿孙满堂)此曲可能是吸收民间风俗赞床发展的,(八月十五月光明)后取名中秋调,是左希宾根据【喜报三元】改编。刘海登仙颂歌:(上有三十三层天)是张国辉创作的。解放初期,大型石装戏刘海戏金蟾创编新曲是花鼓戏舞台上新腔最多的剧目,全省花鼓戏剧团纷纷照上演,改变了观众的欣赏习惯,争取了许多年轻观众,包括干部、学生、知识分子和工农大众。为省花路子打开了口子,奠定了基础。直到1983年赴美国,刘海戏金蟾增加了一场反追情节的戏,左希宾用[西调]通过变换弦法的改编,刻画刘海,达到了更高的艺术效果,当年饰演胡秀英的唐钟壁老师说:“秀爹(左希宾)写的这个反追,真的太优美了,每次我都唱得排不下去,深深地陷入到角色里去了。”胡秀英生离死别楚痛的心情,使闻者拭泪,观众无不动容。

七 、魔幻音乐剧《刘海砍樵》

2012年,魔幻音乐剧《刘海砍樵》是我省投资最大的一个花鼓戏,观看了之后,觉得演员十分卖力,也有许多的亮点,从舞台场面来看,以往的舞台演出是无可比拟的,灯光、舞台升降、LED投影、音响、服饰等等给人以全新的视觉享受,使人眼睛一亮,现今的戏剧舞台技术今非昔比,高科技运用到舞台中,确实可以吸引大家的眼球,主旋律基本消失,观众耳熟能详的【比古调】不见了。但从内心来讲,评价“好得狠”有违我真实的想法,尤其是【比古调】夹在电子摇滚乐当中,感觉好别扭。

省花鼓戏剧院改成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之后,在省花鼓剧院大舞台上所打创的魔幻音乐剧《刘海砍樵》可以说是演出不成功的,总结以下:

1、透露给观众的信息是——以后花鼓戏的模式将是音乐剧的底子,加上杂技、舞蹈、民歌小调,唯独找不着原汁原味的花鼓腔调了,这与湖南本土观众的欣赏需求反差很大。

2、认识决策上有偏差。以为大投入大手笔才是艺术精品,观众一定会买票,不久就会收回投资,会赢利,但现实是越演越赔,观众越来越少。

3、主创人员均是外请,没有深入了解《刘》的历史,有想当然、闭门造车之嫌,生搬硬套旅游节目的超豪华制作形式,只重形式,不重剧情,看完以后观众留不下记忆点。

决策者与主创人中美好的想象,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实践效果脱节。

改成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省花鼓剧院,应好好想想如何保护?如何发展?如何传承?这都需要领导班子认真研究,绝不能一蹴而就,这也是在职的艺术家们共同的责任与努力的目标。

通过《刘海砍樵》剧目发展的历史沿革描述,借此文引起大家共同思考,戏曲以及花鼓戏过去是如何传承的?如何保护的?又是如何发展的?现在戏剧市场如此不景气,有改革的这种魄力与勇气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我以为花鼓戏只有继续与创新并存才能是长久生存之道。

(责任编辑:晓芳)

猜你喜欢
金蟾花鼓戏花鼓
金蟾送宝
淮岸花鼓情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金蟾
金蟾
幸福花鼓
花鼓灯小唱
金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