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与生活”公选课的教学实践及其思考

2014-03-29 02:33
巢湖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药学用药药物

陈 宏

(巢湖学院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高校公选课,是指高校为培养综合型人才而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公选课内容丰富,开设方式灵活,既能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其兴趣需求,又能培养他们多种技能,提高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1]。随着社会对药品与健康的关注持续增强,高校学生要求接受有关药物知识的教育也就越来越强烈。

开设“药物与生活”公选课程,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药物知识,增强他们合理使用药物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并且大学生属于即将进入社会的群体,通过其传播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准。因此,高校开设“药物与生活”课程是有重要意义的。而要取得对这门课程的良好教学效果,授课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该课程的性质,精选教学内容,采取合理教学方式和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开设“药物与生活”公选课的意义

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在日常生活中,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的状态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安全、有效、经济地预防和治疗疾病,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又需要人们具有相应的比较丰富的医药知识。在高校开设“药物与生活”公选课,可以帮助非药学专业的大学生弥补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欠缺。

统计数据表明,当下大学生有关药物的知识和技能严重不足,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 药学常识不足

大部分大学生所拥有的药学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电视及家庭教育,缺乏相对系统的学校教育,导致药学常识不足。大学生普遍认为:保健品可以治疗疾病;只要有炎症,即使病因不明确,也都可以使用抗生素消炎;胶囊剂可以去除胶囊壳服用;可以在药店随意购买处方药;等等。许多大学生不能以合适的剂量、合适的方法及合适的时间来准确用药,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清楚药品的双重作用,只关注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忽略其各种不良反应。这些都有着危险性。比如:一次服用三克以上的乌头药材会致命,厚朴有消食、平喘的功效,但煎熬时间过长会发生毒变,一些中草药如半夏本身具有毒性,使用前需要经过炮制以降低毒性,感冒药服用后会出现头昏、口渴和嗜睡等副作用,开车和从事高空作业的时候都不可服用。

1.2 药学观念偏颇

公民的健康素质修养属于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修养之一[2]。现在,社会上存在着许多对药物的迷信和误解,尤其是对一些非法药品、保健品的虚假广告、兜售的假劣药及非法生产的保健品等,许多人缺乏正确判断的能力。这就使得不少大学生经常被一些所谓“专家”欺骗。一些大学生主观地认为价钱贵的药就是由好药材制成的,属于优质药,疗效就一定好,却不知是否对症才是关键。还有大学生以为新药比常规药的效果就要好些,应当首先选用新药,其实这一观念也是错误的。新药疗效确切,但一般没有经过长时间的临床验证,有些不良反应短时间不能够表现出来,例如,二十世纪初的“反应停”事件,由于是新药,不良反应不很明确,结果妊娠妇女服用后,导致新生儿的四肢严重缩短的致畸现象。

1.3 联合用药不当

联合用药指为了达到治疗目的而采用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服用。用药品种多,使得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率增加,可以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增加毒性。当前我国联合用药不当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药品监管力度不够,例如,处方药可以不凭医师的处方随便购买,致使一些名称不同而功用相似的高血压药,在联合用药中剂量加大,以致引起低血压和心悸等严重不良的结果;另一方面,长期形成的传统用药方式在现代医疗科技条件下所出现的问题,例如,很多大学生在不清楚感染哪种病原体的情况下随意加用抗生素,这会使病原体产生耐药性而延误病情。选用联合用药方式,需要广泛了解各种先例所形成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但非医药类专业的大学生大都对此存有明显的不足。

2 “药物与生活”公选课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药物与生活”课程是一门很受大学生欢迎的公选课,但总结其教学实践,还是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 教学投入不足,师资缺乏

公选课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内容,是相对于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而存在的。大多数高校的课程建设以及财力和政策都倾向于专业选修课和必修课[3],公选课在学时、学分乃至资金的分配上,都大大低于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形成比重过低的状况。例如,我校的公选课一般只有32学时2学分,普遍出现课时紧张,难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等问题。再比如,我校的“药物与生活”公选课只有一位从事过药学工作的“双师”型教师讲授,全校只能开设一门与药学相关的公选课,不能充分满足很多大学生选修药学课程的迫切需求,致使很多旁听生上课或少数学生千方百计找关系要求增补进班的现象出现。

2.2 缺乏选课指导

许多大学生对高校开设的公选课的主要内容、意义及作用缺乏基本的了解,选择课程不是依据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兴趣需求,而是仅仅依照课程的名称,没有明确的想法及规划[4]。有的大学生则是根据同学或者学长的介绍,选择那些听课不需要多少思考、视频放映较多的课程。还有不少学生试听后,觉得不适合自己的喜好,再进入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改选或退选,结果容易造成网络系统重复性繁忙,反而使一部分真正了解和喜爱这门课程的学生由于技术和名额的原因而选不上,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2.3 专业术语过多

问卷调查显示,有90.5%的大学生对“药物与生活”课程的授课内容表示感兴趣且满意,88.6%的大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方式表示满意,87.3%的大学生认为通过课程学习在合理用药方面已有所改善;由于选课对象是全校大学生,也存在12.2%的大学生感觉这门课程中部分术语太专业,请求教师上课时注意通俗化,以减少学生理解的困难。

3 改进“药物与生活”公选课教学的对策措施

高校开设公选课,既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又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是一项意义十分重要的开拓性工作,需要经常采取改进措施着力做好它。

3.1 精选授课内容

“药物与生活”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公选课的课时较少,且选修的大学生所学专业不同,许多人来自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他们的年级也不同,对所学药学课程的理解就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因此,应该精心选择授课内容。在讲授最基本、最必要的内容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选择那些容易理解、实用性强、能吸引大学生学习兴趣的药学知识,少选甚至不选专业术语性强而难以理解的药学知识;课程内容要适度合理、例证恰当、理论内容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全面与系统,可以尝试把整个课程划分为药物基础知识、常用中西药简要介绍和家庭巧用中成药等三部分。

3.2 整合教学资源

高校公选课的教学资源的组织与使用可以打破校内校外的界限[5]。在校内,教学管理部门要制订相关鼓励政策,在课时计算和报酬上应对公选课适当倾斜,并与评先、评优挂钩,鼓励“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及高级职称教师组合起来,开设较为全面、系统的公选课;就药学公选课而言,在充分挖掘校内教学资源的同时,可以积极利用校外优质资源,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药厂、药店联系,可聘请责任心强且有教学经验的退休教师或药学专家担任教师。通过整合校内外公选课优质教学资源,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3.3 充分、灵活地运用多媒体

教师应充分使用多媒体来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动态画面和生动图片部分地替代文字对知识点进行描述,教学就更加生动形象。这样,不仅扩充了教学的信息量,而且通俗易懂,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点。比如,在讲授“药物基础知识”中的药物不良反应时,打出“反应停”事件中的“海豹”儿童的照片,就能够自然地加深学生对药物不良反应概念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明白认识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合理使用药品的意识。多媒体技术造成的鲜明色彩与精彩画面,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放映一些相关的视频,也有助于学生对药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4 严格考核制度

虽然大学生对“药物与生活”课程一般有着很大的兴趣,但仍然需要健全考核机制,设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6],如加强到课率、听课状态及课后作业等考核,提高其在最终成绩评定中的比重。因为来自不同专业,许多学生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对此可采取多种方式考核。既可采用写药物调查报告、课后心得和小论文等形式,也可通过开、闭卷考试的方式。考试应减少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核,着重于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以考促学,促进学生自学,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总之,通过考核促进学生掌握一定的药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 总结

近些年来,公选课在许多应用型高校中迅速开设,应当说这是十分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但是,公选课的教学改革又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用型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全面地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把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与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要重视公选课,制定出操作性强的方案,并努力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这样做显然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1] 黄汉芬.高校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路径选择[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73-175.

[2] 徐燕,吴慧华.地方院校公选课质量调查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6):98-100.

[3] 郑伟,鄢小清,周伯昭.浅谈本科生公共选修课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1):36-37.

[4] 李娜,毛永强.浅析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9):132-133.

[5] 关勤.加强公选课建设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4,(4):371-375.

[6] 王秀华,周志丹.提高高校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措施分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3):152-154.

猜你喜欢
药学用药药物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最熟悉的药物伤你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