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2014-03-29 08:42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站点课件党员

经验交流

优化运行模式增强专网实用性

为加强重庆市大足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大足区委组织部与中国电信大足分公司紧密合作,全面建成覆盖全区319个农村、社区终端站点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网,在“建、管、用”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实现专网全面覆盖。一是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大足区委组织部与大足电信公司签订了《远程教育通信合作协议》,详细规定了专网建设中各方的责任,让专网建设有章可循。二是做好线路升级改造。大足区区委组织部和电信公司对全区终端站点做了全面调查摸底,针对部分站点线路老化、网络不稳定等突出问题,由电信公司派专人进行全面改造,确保所有站点信号畅通无故障。三是提供高速稳定的专网接入。电信公司向大足区全部319个终端站点提供了2兆速率的IP-VPN电路ADSL专网接入,让各终端站点都具备开机直连条件。四是加大专网安全保障。区委组织部向电信公司特别提供了独立服务器、专业路由器和防火墙用于专网防护,做到与其他网络物理隔离,实现专网专用。

二、建立合作管理机制,确保专网高效运作。一是健全机构,组建专网保障队伍。由组织部一名电教干部、电信公司一名客户经理、两名技术人员,以及终端站点管理员共同组成专网保障队伍,实行24小时工作直通制,一旦出现网络故障,可通过最快途径处理问题。二是统一资费和缴费时限。《协议》中明确每个站点的网络年使用费用。各站点的网费由所属镇街集中缴纳,避免因自行缴费不及时而导致的停机断网等问题,确保远程教育网络畅通。三是完善站点管理机制。为促进各站点积极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区委组织部每月对全区站点使用情况进行评比排名和通报,并在“大足党建网”上予以公示。

三、发挥专网稳定优势,促进站点学用结合。一是强化基层党建理论培训。把远程教育平台打造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主阵地之一,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政治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二是强化实用技术培训。终端站点定期发布各类产业和市场信息,提高群众紧跟市场需求的敏感性。三是强化精神文明教育。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定期组织干部群众收看寓教于乐的影视作品,把远程教育和百姓自办文体队伍相结合,把群众的业余生活引导到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中。

(重庆市大足区远程办)

创新远教“学时制”破解党教老难题

成都市自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探索推行党员教育“学时制”管理服务模式以来,有效激发和成功延续了党员自主参学的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实用实效的工作路径,成功破解了困扰远教管理机构多年的基层党员常态化教育学习难的问题。

分类推进,助推学习型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按照助推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把基层党组织(站点)和党员干部全部列为教育管理考核对象,要求远程教育向机关、社区、工业集中发展区、两新党组织和入党积极分子等领域和群体覆盖延伸,分级分类推进。截至2013年3月底,全市实名制注册参学的基层党组织(站点)共6019个,党员201576名,分别占到基层党组织(站点)和基层党员总数的100%与70%。

量化考核,建立党员教育学习成效考评机制。印发《关于运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习教育管理服务的通知》,对全市采用“学时制”量化考核管理方法进行部署。依托“蓉城先锋”系列教学网站、电视频道、短信系统、广播频道以及报纸杂志等平台立体覆盖、多维渗透教学,学时统计采用网上自动记录和管理员统一登记申报的“自动+手动”相结合的动态灵活积分模式进行。

常态管理,培养党员常态化自主学习习惯。结合量化考核管理,在“蓉城先锋”网站首页开设学时即时通报专栏,动态通报月度(季度)参学率、达标率、增长率及平均学时等数据;配合“创先争优”“双创双争”“三学三强”等活动的开展,制作系列网上学习专题,开展比学赶超排名公告;采用网上互动视频在线督导和短信提醒学习的追踪手段,开展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间的互督互助促学活动,确保党组织和党员能经常性常态化参学。

保障激励,确保党员常态化学习激情不减。用好远教工作经费,依据“学时制”考核结果,对优秀区(市)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进行表彰奖励,结合“学时制”推进,开展“双创双争”“学时制通报”等各类通报奖励活动进行表彰;激活社会力量,开创党员教育促学助学新模式,借助单位、企业赞助设立物质奖励机制。

(齐德琼)

打造“乡土”远教实现远教“零距离”

为进一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党员群众新需求,敦煌市远程教育工作注重“零距离”服务党员群众,精心打造“乡土”远教,着力提升远程教育学用成效和综合服务水平。

一是开发“乡土”课件。结合农村党员干部职业特点和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开发制作适合本地种植、养殖、加工产业现状和需求的实用技术课件,使课件成为具有当地特色、通俗易懂的“乡土教材”,并通过远程教育站点免费发放到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广大农民群众手中,使农村党员群众学得好、用得上,增强了远程教育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截至目前,全市各远教单位倾力开发制作了《一起奔小康》《敦煌市红地球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等“乡土”课件40余部。其中,《一起奔小康》在2013年全省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二是培训“本土”专家。大力开展科技专家组团下乡服务活动,组建由农业、卫生、文化等部门的专家和科技产业从业人员成立的远教服务队,深入8个农村乡镇的64个远教站点,对葡萄、红枣设施温室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大力实施“土专家”“田秀才”培训提升工程,先后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560余名,组建了310余人的农民党员技术服务队,有针对性地对党员群众开展现场教学,面对面、手把手地培训,并定期为种养大户提供技术咨询和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技术服务,有效地带动了葡萄、红枣、李广杏等本土特色产业项目的发展。

三是培育“沃土”基地。针对党员群众难以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的问题,采取“农业协会+远教基地+农户”的方式,先后建成七里镇南台堡村红提葡萄产业示范园、阳关镇龙勒村葡萄产业示范区、月牙泉镇兰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等10个远程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努力构建“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学用格局,带动党员群众运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走科技致富之路。在远程教育教学实践基地邀请全国知名教授晁无疾、杨天义等林果科技专家,对党员群众进行现场教学辅导,共开展培训活动27场次,培训党员群众3920人次,让党员群众在实践中掌握现代农业新技术,提高增收致富能力。

(闫峰高芳琴)

办好“三大课堂”扩大远教覆盖面

天津市宁河县委组织部立足全县实际,在党员教育工作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利用信息化平台,办好“三大课堂”,实现了远程教育网络学习与电视教育互促互进,充分扩大了党员教育的覆盖面,提升了远教的整体影响力。

一是办好以讲座栏目为主要形式的“培训课堂”。从贴近党员、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出发,分层次聘请优秀组工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红旗党组织书记、优秀共产党员、广播电视大学讲师、县农广校教师,以电视录播的形式开展授课讲座,固定时间,固定频道,对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培训。根据不同人员的工作性质、服务对象,选择不同的授课内容,强化培训的针对性,让群众真正在“培训课堂”学有所得。截至目前,利用周末两天在宁河二套节目“开学办班”达150多期,党员群众受教育累计达37000多人次。

二是办好以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专题课堂”。结合建党92周年纪念活动,集中播放了以党的光辉历程、党的基本知识为题材的专题片,对全县共产党员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结合党的十八大和市党代会等重大政治活动,集中播放了一批以“双迎双争”活动为主题、反映先进基层组织工作经验和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党员教育专题片;结合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设立了《新发展、新解读》专题栏目;结合深化“强基创先”和“三级联创”活动,开辟了《新天地、新气象》栏目,拍摄播出了《带领党员群众走新型合作化经营的好班子——小阎村党支部》《“蘑菇大王”——岳道口村党支部书记岳振广》等专题片。

三是办好以推介宁河为主要目的的“宣传课堂”。根据中央和市委的精神,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地方特色,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要求,拍摄了三部高质量电教片。党员教育科普片《紫蟹》介绍宁河县七里海河蟹特色养殖技术;文艺片《美丽七里海》介绍宁河县国家级古海岸湿地自然保护区七里海风光及人文精神;党员教育片《青春无悔》介绍宁河县大学生村官付树军扎根基层、奉献农村的无悔人生,为全县大学生村官做出了示范。同时,县委组织部计划结合全县实际,多渠道充实片源,不断丰富课件资源和内容范围,使电教片内容更贴近基层实际,满足广大党员对农业、科技、文化等多领域的新需求。

(天津市宁河县委组织部远程教育中心)

山东青岛李沧区:设立远程教育流动站点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近几年辖区大面积拆迁改造,导致原先的“土著党员”大量成为流动党员。针对这一新情况,李沧区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行“远程教育流动站点”的工作方案》,按照“区域覆盖、包片管理、错时运行、统筹服务”的工作原则,变“集中学习”为“上门送学”。为此,青岛市李沧区投资100余万元购置了多辆远程教育流动车,着力打造远程教育流动站点。每辆远程教育流动车上均配备有无线上网笔记本和宣传材料,由专门人员上门进行不同形式的宣教活动。截至目前,以远程教育流动车为载体共开展了200余次现场咨询、普法宣传、专项维权、就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80多人实现了再就业。

(王小川)

云南永平:推行远教『订单式』学习培训

云南省永平县创立“三定”式远程教育学习形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党员,由党员自己定内容、定时间、定方式。培训前征求农村党员的意见,分批播放有针对性的内容,使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培训时,以村小组或村党支部为单位,向乡镇、村级终端站点申请播放时间,各站点适时播放,满足党员想学就学的要求。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采取集中播放学习与实地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县乡技术人员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提高农村党员和群众的科技致富能力。

(汤再丹)

贵州铜仁万山区:探索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探索建立了“三位一体”教学资源共享模式(即:在区远教中心设立教学资源共享中心,在乡镇建立教学资源共享站,在村站点建立教学资源共享点)。通过健全完善“三位一体”共享共用模式,有效破解了远程教育集中培训、个性辅导、学用转化等环节的教学资源匮乏难题,形成了区、乡、村三级资源互享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区共享中心课件储量达1100余个,乡级共享站课件储量达930余个,为全区各站点开展党员干部和群众教学培训提供了不竭“源泉”。

(杨义汪)

安徽颍上:开展远教终端站点学用情况自查活动

安徽省颍上县为准确掌握基层站点的网络畅通、管理使用、学用转化等情况,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远教终端站点学用情况自查活动。县远程办工作人员深入各乡镇、村,实地走访查看站点的设施设备和学用情况,进家入户听取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活动中,县远程办与电信部门通力合作,协力解决网络不畅的问题,对学用效果不明显的站点对症下药、限期整改。

(颍上远程办)

河南陕县:“一网一平台”促进冬季农产品网上购销

河南省陕县依托中国新农村商务网和乡、村两级二百多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冬季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活动,切实解决冬季农产品滞销难题。各村远教站点管理员进门入户,重点搜集本村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对成交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将本村的供求信息逐条上传到远程教育平台上,再由乡镇远教专干负责将全乡的供求信息上传至新农村商务网站,经县商务局技术人员后台审核、发布;县远程教育部门负责催查催办,每周利用手机移动飞信平台和远教QQ群通报全县各乡镇工作进度。由此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层级式管理模式和上下联动的良性运行机制。

(张兵波董龙龙)

湖北来凤:整合资源提升远程教育服务水平

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将远程教育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商网建设等紧密结合,实现了联合培训、综合服务。发挥终端站点党员服务中心作用,将培训内容刻录成光盘,发放到每个基层站点,采取专题学习、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农村党员集中开展知识培训。县委组织部电教中心创新开展评比表彰活动,精选涌现出的远教学用先进典型到乡镇、村开展宣讲,介绍远程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交流致富经验,增强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全国农村商务信息网、来凤新闻网、来凤党建网的作用,及时发布周边地区及国内农村实用新技术和市场行情,利用远教平台指导农民群众学、查信息知识。

(张通军滕艳平)

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四措并举”加强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通过合理规划、培训点评、联合开发、以奖代补四项措施,有效推动了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一是将远教教学资源建设列入党建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区远程办制定详细的教学资源开发计划,细化课件选题和内容。二是举办远程教育课件制作人员培训班,组织区课件制作骨干参加市级以上培训班,增强各级创作人员的业务技能。三是区乡(镇)两级采取乡(镇)联合、部门联合等方式,集中力量制作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实用性强的教学课件。四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每两年对全区制作上报的教学课件进行评比奖励。

(穆海孙雪松)

黑龙江双城:远教教学示范基地促进奶牛养殖业发展

黑龙江省双城市乐群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教学示范基地,以奶牛养殖小区为依托,使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同“扩大养殖基地规模、加快畜牧园区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深度融合。一是网上学习与现场授课相结合,各级畜牧专家定期在小区内为养殖户进行现场授课,并将授课内容制成课件上传至远教网站,方便养殖户随时上网查询、选学。二是现场解答与视频解答相结合,畜牧专家到小区内为养殖户解答养殖难题,同时小区外的养殖户可随时通过远教网络和专家进行视频交流。三是现场观摩与远程观摩相结合,示范基地全天向养殖户开放,养殖户可以随时到基地参观学习。同时,基地内设有监控摄像头,养殖户可通过远程网络进行远程参观。

(唐悦)

江苏淮安清河区:重抓选用促队伍结构优化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为切实做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通过深入抓好站点管理员的选用,不断促进管理员队伍结构优化,为远教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针对全区站点管理员队伍流动性大、年龄老化的现状,按照“1+1,老+少”模式,为每个社区(村)配备了一名老党员和一名大学生社区干部作为管理员。选配的老党员均为往届支部书记,既熟悉党务工作,又熟悉居(村)民情况,易于开展工作;大学生社区干部学历高、年纪轻,熟悉远教站点设施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为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这样的管理员选配模式既促进了队伍结构的优化,又通过多岗锻炼,给大学生社区干部提供了学习提升的机会。

(姜长春)

山西太原尖草坪区:组织培训活动了解农民需求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委组织部就新形势下远教工作如何实现“让党员受教育,让群众得实惠”这一课题,组织站点管理员走村入户,了解群众想看的节目、想学的技术以及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根据调研情况,将党员群众急需掌握的有关政策、法规常识和各类种植养殖技术等进行汇总分类,按需配置课件、开展培训,提升党员群众的满意度。

(太原市远程办)

江苏宿城:远教延伸搭建非公党员教育新平台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实施“远教延伸”工程,搭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域党员教育的新平台。远教站点建设全速跟进非公企业党组织发展,根据企业的软硬件条件,建立基本型终端站点,打造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党员活动公共平台,统一印制党员活动卡,实现党员活动“一卡通”。积极开发远程教育站点的综合应用功能,建立视频互动系统,使党员能和党组织随时联系沟通,保证信息网络条件下非公企业党员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兰建)

浙江洞头:利用远教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近日,浙江省洞头县远程办携手县科协在全县户外远教广场开展了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活动为期一个月,在全县21个远教广场播放科普课件,覆盖全县所有街道(乡镇),累计有1000余人参与观看了视频。本次科普宣传活动旨在通过远教广场的平台优势,传播科学知识,营造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社会新风,同时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灾害防治知识进行普及宣传。

(洞头远程办)

重庆丰都:创新措推进农村党员培训

重庆市丰都县通过用好远程教育、院坝会议、一线讲授等方式,推进农村党员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县委组织部与县科委、县农委等部门开展合作,组织技术人员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大院小区,手把手传授种养实用技术,提供农资、农产品市场信息,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在远程教育过程中,将以前的定期播放与随到随学相结合,借助农村院坝会议,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农村党员、能人大户参与农村实用技术院坝课堂培训,培训内容也从传统的政策宣传、农村实用技术拓展到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

(陈鲸宇)

陕西石泉:远教活站点富民促和谐

陕西省石泉县两河镇艾心村在远程教育工作中把提高远程教育学用效果作为最终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一是运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征求意见的办法,了解党员群众学习愿望,制定教学计划,按期组织教学;二是将党员群众分为村组干部、产业人群、老年、青少年、妇女五个类型,根据不同学习对象,选择不同类型节目,并提前在村公示栏预告;三是把远教播放与“三会一课”及各类群众活动相结合,做到会前必看、雨天农闲多看、看后讨论和现场实践;四是运用网络视频组织教学,邀请专家远程给村民传授种养技术、解答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问题;五是充分利用各村林果畜禽种养大户,组织群众进行现场观摩培训,促进学用转化。

(赵康钟诚)

猜你喜欢
站点课件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2017~2018年冬季西北地区某站点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首届欧洲自行车共享站点协商会召开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怕被人认出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