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小善为大善”

2014-03-29 10:29李树望
大连干部学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小德大德之德

李树望

(河南省临颍县建设银行,河南 临颍 462000)

“积小善为大善”

李树望

(河南省临颍县建设银行,河南 临颍 462000)

习近平给 “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对他们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给予充分肯定,最终强调要 “积小善为大善”。这里的一句 “积小善为大善”是以哲学的观点,讲明了思想修养的重要性,确立道德观的程序性,树立为民观的渐进性,形成价值观的长期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抨击 “四风”转变作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 “为民务实清廉”,走好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形势下,把精力用到 “积小善为大善”上,特别重要、十分迫切。

“积小善为大善”是向德行的转化。 “善”的具体表现是善心、仁慈、大爱、无私。善心、爱心、慈善之心,是天经地义的善德,也是各种优良品德形成的前提。 《大学》中说: “知其所止,止于至善”。善的内涵,它是道德修养、慈善之心、仁爱观念、回报之心、感恩之心、怜悯之心和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 “善”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在转化之中。古人曰: “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所以,要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积小善为大善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积小德为大德的课题,也就是积小善者为小德,积大善者为大德。善与德是相近的、相似的、相同的。古人讲:“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又曰 “德在所在,言行其表”。这里的其表,指的就是善。常言道:善德善德,说明善与德相连,本为一体,可谓善就是德,讲德先讲善。不过,这里有着小善是小德,大善是大德之分。 “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说的就是小善与小德,大善与大德的转化关系。积小善成大善,也就是从积小善开始逐步达到大德之目的。善德天上掉不来,父母生不来,别人贴不来,全靠自己后天修。《晋书·文苑列传》中讲; “玉生虽丽,光不逾把。德吉虽微,道殃天下”,这是至理。实践告诉我们,以善修德不分小善与大善,其体都在闪光。 “积小善为大德”,大德成大善,大善成大德,才能使人的品行道德化。只要见善称之恐不及,见不善斥之恐不尽,无论是何人,都会成为一个有善有德,善德一体,有大善大德的人,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积小善为大善”是一种良心互动。善,一句话说到底,它是一种善念、善意、善心、良心。这种良心,往往表现在:对人,长施之恩;对下,长施之利。善恩,能让人舒心;善利,能让人称心。有了舒心与称心,喜心便不请自到,近悦远来的现象便会越积越大、越垒越高、越传越远。小善,指小善心;大善,指大善心。小善心大善心,来自古人的 “仁之端”的恻隐之心, “义之端”的羞恶之心, “礼之端”的辞让之心, “智之端”的是非之心。显然,善心就是人的善良、良心;善心,就是用良心做人。孟子认为,良心是人的本性,是善良之心。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与孟子类似的,明代王阳明将良心作为“不带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先天存在的判断准则。他说: “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这就是说,良心具有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是指导、评价个体行为的准则。在社会意识多样多变的社会转型期,我们更需要从善字入手,德字着眼,进行良心互动,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形成人与人联系的纽带,用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积小善为大善,尽管讲的是小善与大善的质变,由于善心是由良心生成、互动的,唯有这样,才有促使善心和大德的形成、确定、展示、反映。在积小善为大善中,要首先做到 “凡做事先摸自己的良心”。以良心的互动性积小善为大善,良心就成了为人处事之本,就成了为商之根,君子爱财之道,行医之魂,为官之品。良心就是 “内在的法”,良心是自我道德评价上的一把利器,也是一种激励人向上的精神力量。培育自我的良心,对于积小善为大善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积小善为大善”是为民观的升华。善,是爱,是慈、是忠、是德、是仁。总之,善属仁, “仁”、即 “爱人”,其源于仁爱。 “仁爱”是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仁爱”不仅体现于社会的认知,更行于实践中的 “行仁”。儒家认为,一个人道德成就的高下不在于其内在道德,而在于对“仁”的实践程度,其 “仁道”惠及的群体愈大,则其道德层次也越高。儒家强调 “仁之心”基于人类的互动关系而从家庭开始由内向外扩展,做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要 “泛爱众”。显然,儒家这种人性认知以及由此衍生的行为准则真实地体现了人类社会中的紧密关系,遵行了真实社会中人的行为秩序,显示了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充满社会 “爱人”的精神。仁爱,就是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显然,积小善为大善的发展、深入,就是把为民的旗帜升起来,高高飘扬,真正做到 “以民为本、执政为民”。古往今来,大凡能成就大事业者,无不具有远大抱负、宏阔胸怀,无不怀有 “利益民众”的博爱爱民精神。水有其 “心善渊”,才有 “与善仁”。党员干部要学水之 “心善渊”,做水之 “与善仁”,以宏远之心看待世界,以淡泊之心看待自己,以仁爱之心看待群众,在倡导积小善为大善中,把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思想建设来抓,作为党性来抓,作为宗旨观来抓,做到修身不止,以善待民,以德为民。

“积小善为大善”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写真。

积小善为大善的过程,最本质的就是确立、树立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说到底,就是以善化德,让善成德,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结合起来。不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之德,也是国家之德、社会之德、共产党人之德。把 “重莫如德,栋莫如德”成为国家栋梁,由此观之,没有比树德更重要了。习近平总书记说: “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优秀的领导干部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只有把人做好了,官才能做好;人要是做不好,为官从政迟早要出问题。提升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必须抓住 “德”,切实抓住对领导干部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党员干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坚持在利益认同的基础上,实现从利益认同到价值认同的升华。在 “积小善为大善”的过程中,确立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起到 “一片烛光,照亮房间;一个善行,感动人间”的作用,道德的大旗需要大家共擎。要立 “政治坚定、忠诚可靠、执政为民”的政治道德,自觉把核心价值观作为行为准则镌刻于心、落实于行,以实际行动唱响忠诚之歌;立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以崇高的使命感对待未来,自觉经受住名利地位、职务升迁等利益得失的考验,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立 “诚实守信、热心公益、尊老爱幼”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诚恳待人、诚信做事,真正起到推动道德建设、引领时代风尚的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李成林]

2014-08-20

李树望,河南省临颍县建行。

猜你喜欢
小德大德之德
大德歌·冬景
伦理生活与形上超越
——亚里士多德arete概念的多重涵义及其内在张力
上任去任 皆莫放任——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纵火
人生“十不得”
常修“四为”之德
积微善,成大德
鸡小德的职场趣事
大德不酬 为善最乐
领悟真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