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农村教师质量研究:主要内容与未来方向

2014-03-30 04:27肖正德邵晶晶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4年2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教师队伍培训

肖正德,邵晶晶

(杭州师范大学 教师发展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1121)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由数量满足转向质量提升,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不再以 “足不足”的数量为主要矛盾,取而代之的是 “优不优”的质量问题。缘此,农村教师质量研究成为农村教育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农村教师质量研究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一番梳理,对该领域研究尚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往后相关研究的努力方向。

一、国内农村教师质量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1.关于农村教师质量现状的研究

近年来,虽然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非常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但由于诸多条件的拘囿,农村教师队伍在质量上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关于农村教师质量现状与问题,以往相关研究者指出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农村教师的职业道德失范。当前农村教师整体师德素质还是好的,对农村教育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存在着种种师德失范的现象。有学者指出,当前农村教师师德存在爱心淡薄,功利思想严重;职业倦怠,敬业精神缺失;自我中心,缺乏团队精神。[1]有学者指出,农村教师敬业精神下降,把自己的工作商品化,过分看重个人利益;师表形象弱化,仪表欠佳、举止不端;育人意识淡薄,“只教书,不育人”。[2]还有学者指出,农村教师政治修养普遍较低,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知之甚少,对党的事业态度冷漠,政治参与意识淡薄,政治修养水平低下,不能在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之间起到应有的纽带作用;道德缺失现象严重,为人师表较差,法制观念淡薄;作风不良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教学责任心、事业心弱化;身心不稳现象严重,大批农村优秀骨干教师军心动摇, “流失”日趋严重,造成农村薄弱学校、薄弱师资现象有增无减,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质量。[3]

第二,农村教师的文化素质偏低。教师的文化素质主要指教师的综合素质,它是构成教师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有学者指出,农村小学教师第一学历以中专和高中为主,农村中学教师的第一学历以中专或大专为主。尽管目前许多农村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但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接受大专或本科的教育,可以说是有其名而无其实。而且,不少教师是为了应付职称评聘或提职的目的而进修学习的,他们选择学习的方式和专业的依据是通过考试的难易程度,而很少考虑与其所任教学科有多大关联性,[4]这种 “有学历无水平”的情况,造成了实际农村教育中合格教师的欠缺。[5]教师的职称结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文化素养质量存在的问题。从全国情况来看,具有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农村学校不仅低于城市,而且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地区差异,即西部低于中部,中部低于东部。城乡学校教师的职称结构差异较大,农村学校教师的职称结构很不合理,且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着骨干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6]

第三,农村教师的工作质量不容乐观。教师的工作质量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能力,包括教书育人、教育科研以及反思创新能力等等。在农村地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工作质量不容乐观。首先,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有学者指出,农村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课程组织能力较差,知识范围有限,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成绩较低,进而导致学业成绩失败。大多数农村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区别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因材施教,忽视对学困生的正确引导与帮助。有些教师使用简单粗暴的方法,甚至对学生体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感。[7]其次,教研活动开展少,实效不显著。有学者指出,教研活动作为学校中的基本研究活动,应该是推动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但实际上实效不明显。农村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有一些常规性的教研活动,教师之间主动合作解决一些教学问题很少。大部分的教师把教学研究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割裂开来了,认为 “教学研究”是完全形式上的东西,甚至还有部分农村教师认为教师“不具备进行科研活动的能力,它是专家学者的事”;也有农村教师认为搞教科研就是 “撰写论文”。[7]再次,农村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能力也不强。有学者指出,农村教师大多数对自我专业发展没有强烈的意识,一方面是他们的工作量太大、任务繁重所限;另一方面是他们受厚重的传统习惯代代影响,对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一些教学改革方法不认同,总觉得那是 “中看不中用”的东西,认为农村没有城市那样的多媒体现代化设备,不可能像城市那样组织教学,对他们置身其中的自然资源视而不见。[8]

第四,农村教师的生活质量堪忧。农村教师的生活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他们的生存状况、心理状况及社会关系上。在生存状况方面,有学者提出农村教师受家庭农活的拖累,培养子女的压力,医疗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部分工资不到位,又受自身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一部分农村教师积劳成疾,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9]在职业满意度方面,有学者指出农村教师对当前职业认同度较低;对自身教学工作能力的满意度一般;对外在教学支持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对学校评价制度的不满意度较高。[10]在社会交往关系方面,有学者指出,农村学校领导怕教师在流动过程中异化成流失,不让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市学习;农村学校教师编制紧张,没有剩余人员代替带班和教学任务,因而事实上难以抽出时间赴城市学校学习;不少城市学校没有接待的必要条件和心理准备,城市对口支援的学校由于食宿等条件的限制不能接纳农村教师。[11]由于上述几方面的缘由,农村教师外出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并不多。

2.关于农村教师质量问题成因的研究

农村教师质量问题的成因是多维的,有普遍原因,也有其特殊的原因;有职前培养方面的原因,也有职后培训方面的原因。

一是职前培养方面的原因。首先,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范人才质量的下降。有学者认为1998年以后师范院校开始向综合院校发展,部分地方中师院校提升为大专院校,部分中师院校被淘汰,这直接影响了农村学校的师资来源,师范院校的生源问题决定了师范生质量的下降,师范生质量的下降直接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质量后劲不足的问题。[12]其次,教师资格认证率偏低,专业性不强。有学者提出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甚至是一些不发达国家,我国的教师资格任用标准偏低。我国对于农村教师资格在实际执行中更加放宽,导致标准更加偏低。[13]

二是职后培训方面的原因。职后培训是教师教育终身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弥补农村教师职前学历不达标、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农村学校的教师在职后培训和继续教育上仍未能达到目的。首先,师资培训资源匮乏。有学者认为教师培训资源的匮乏是制约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主要因素,是开展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的难点,培训资源的短缺使得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捉襟见肘。[14]其次,农村没有独立的教师教育制度。农村教师教育制度缺乏 “农村”针对性,特别是现行的教师培养制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等没有再现 “农村”的需要,导致培养的农村教师不仅缺乏“农村”意识、情感,不能扎根于 “农村”,而且很难适应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15]

3.关于农村教师质量提升策略的研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农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农村教师的发展,而农村教师质量的提升是农村教师发展的关键所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关于对农村教师质量的提升策略,以往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职前培养策略。有学者提出,真正想从源头上解决农村教师质量问题,就要制定严格的农村教师队伍准入标准,不仅要考察新教师的身体状况、相关知识和普通话是否达到作为一名高素质教师的要求,而且要对其性格、信念是否达到作为一名高素质教师的要求进行考察。[16]还有学者提出在推进师范生培养的基础上,组织师范生实习支教以提升农村学校的师资质量,有利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环节,促进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从根本上逐步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也有利于直接缓解农村师资紧缺的矛盾,改善农村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17]在教师资格方面,有学者提出要提高教师职业申请者获取初任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必须由独立的专业组织来确定教师资格证书标准并发证,制定较高的全国性的教师资格标准,并继续进行其他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改革。[18]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提高教师任职资格标准,以保证现有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与预期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19]

二是职后培训策略。培训是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经过多年的实践,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模式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院校培训模式,出现了特级教师送教下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顶岗置换培训以及远程网络培训等若干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20]有学者指出,要着力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农村的实际,确保教师能学以致用。[19]还有学者指出,在农村教师培训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叙事研究、田野研究和行动研究等形式,积极开展 “农村”的教育研究,提升农村教师的 “科研意识”、研究能力,进而推动农村教育改革、提高农村教育质量。[15]

三是制度保障策略。农村教师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政府的调控。有学者提出,强化省域农村偏向的教师征聘培养模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改变教师征聘培养模式,让教师资源不足的农村地区有更多的人加入教师这一职业;选择包容性教师配置,打破城乡教师身份归属界线,将城乡教师管理的权限与学校剥离开,由县或区统一管理,形成县域教师或者区域教师的归属意识,打破教师城乡学校的身份差异,保障城乡教师配置和流动的应然与自然,制定保证包容性教师配置的制度;为农村教师提供关键职业支助,实施多元主体监控农村教师质量等策略,探索农村教师质量提升路径,有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1]有学者提出在提高农村教师地位方面,修改 《教师法》,确立义务教育教师作为教育公务员的法律地位,实行教育公务员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工资、待遇和培训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研究制定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政策和措施,健全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体制,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制度建设,构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22]还有学者提出要普遍提高农村教师质量。当下优秀农村教师往往成为公开课和城乡教师交流中的主要群体,城市学校和县城学校一有机会就会把这些教师挖走,这使农村教师队伍普遍存在 “人才辈出、人才缺乏”的窘境。因此,农村教师培养培训,不能搞形象工程,重点培养几个好教师,在比赛和公开课中为农村教育“争光”,而要大面积提高农村教师质量,这既是对农村教育发展负责,也是杜绝农村优秀教师流失的一个有效方法。[16]

二、国内农村教师质量研究的未来方向

1.明确农村教师质量的内涵

国内相关研究中,往往将教师质量与教师素质、教师素养常混为一谈,没有明确的界限,农村教师质量研究尚存在概念不清、内涵不清的问题。教师质量与教师素质有何不同,教师质量的内涵包括哪些,教师质量的标准如何,这些问题现今并没有明确的解释与论述。另外,从现有文献来看,关于农村教育的整体研究较丰富,但关于农村教师质量的研究并不多见,只是零散地散落在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中。农村教师质量有何特殊性,具体又包括哪些方面,这些都没有形成理论的体系,因此在实际研究与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种种含糊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首先厘清农村教师质量的概念,明确农村教师质量的内涵,制定农村教师质量标准、集中农村教师质量研究主题,这是农村教师质量研究的逻辑前提。

2.深化农村教师质量研究的内容

以往很多研究虽然涉及到了农村教师质量,但大多兼容于农村教育,研究深度不够,而且研究成果较为笼统。关于农村教师质量的现状与问题,以往相关研究只是对他们的生存质量和工作质量进行“勾勒”,而没有对农村教师质量的全貌进行 “深描”。关于农村教师质量问题的成因,以往相关研究主要是从职前、职后两方面进行归因,而少有基于我国城乡二元对立社会结构及其当下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背景构架来诠释。关于农村教师质量问题的对策,只是提出一些笼统的建议或一些粗浅的举措,没有构建出系统的农村教师质量提升保障机制。一言以蔽之,以往农村教师质量的相关研究尚不够系统与深入。因此,今后相关研究应集中研究主题,深化研究内容,使之专门化、系统化、深入化,从而形成尽可能完备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以促进农村教师质量的有效提升。

3.开展农村教师质量的比较研究

从研究视野来看,以往相关研究还缺乏对农村教师质量的系统、全面、深入的国际比较研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了解并深入分析各国的教师质量研究发展水平也是非常必要的,国外的农村教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与中国有何相似性,在改进措施上进行了怎样的试验取得了何种程度的成功,推广的效果如何,借鉴他国成功经验的同时,再结合本土的现实情况,将更有助于我国农村教师质量的有效提升。因此,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应将视野转向国际,拓宽研究视角,吸收国外最新的研究理论与方法,进行农村教师质量的国际比较研究,以此进一步开阔研究视野,展开新的研究图景。

4.整合农村教师质量研究的方法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以往相关研究大多以经验总结为主,缺少对农村教师质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很多研究虽然使用了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农村教师质量进行了研究,但大多只是停留在对农村教师生存状况的描述,并没有对农村教师质量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今后的研究上应该在抽象的理论分析、定性概括研究的基础上,将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加强定量、采集、统计等方法的运用,用多样化的方法来支撑研究,全面地讨论农村教师质量的意涵,深刻地分析农村教师质量的问题及其成因,系统地探寻农村教师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突出研究的全面性、深入性和实效性。

[1] 张昌勋.当前农村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0).

[2] 都维雄.刍议农村初中教师师德现状与对策分析[J].湘潮 (下半月),2012,(5).

[3] 黄美杰.关于农村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问题与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5).

[4] 肖正德.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的失衡问题与优化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2,(4).

[5] 于伟,张力跃,李伯玲.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结构性困境与破解 [J].教育研究,2007,(3).

[6] 王嘉毅.多维视角中的农村教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32,35.

[7] 孙钰华.关于农村教师工作生活质量 (QWL)的研究 [J].教育科学,2007,(6).

[8] 王海云.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要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 [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9] 肖第郁.优化教师队伍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关于当前农村教师队伍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4,(8).

[10] 袁实.西部农村学校教师职业满意度调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1,(10).

[11] 原春琳.师资 “豪华阵容”扎堆城市城乡教师仍在单向流动 [N].中国青年报,2006-03-05.

[12] 周晔.农村教师队伍质量现实问题的基本判断[J].现代教育管理,2011,(7).

[13] 蔡永红,侯中太.中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30年 [C]//“公平、质量、效率:农村教育政策的抉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12).

[14] 张志越.农村教师培训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

[15] 李尚卫,袁桂林.我国农村教师教育制度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9,(5).

[16] 秦玉友.农村教师素质提升的现实困境与破解思路[J].教育研究,2008,(3).

[17] 管培俊.积极推进实习支教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和农村教育水平 [J].人民教育,2006,(3).

[18] 陈亮.我国教师质量保证体系及构建策略 [J].教学与管理,2007,(4).

[19] 陈纯槿,胡咏梅.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J].教师教育研究,2011,(5).

[20] 何建军,胡秀丽.试析当前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 [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7).

[21] 张宇,宇海英.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质量问题与对策 [J].教育发展研究,2012,(24).

[22] 庞丽娟,韩小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其破解 [J].教育研究,2006,(9).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教师队伍培训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培训通知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