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档案与文化互动发展的研究进展及前瞻*

2014-03-30 10:27张晓玲
档案与建设 2014年7期
关键词:文化发展

张晓玲

(盐城师范学院档案馆,江苏盐城,224002)

档案是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宗教等社会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1]。其存储的信息真实、具体、准确、稳定,它是城市文化财富和文化资源的积淀和凝聚,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城市文化是城市历史积淀的直接或间接的显现,是城市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人化”,即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社会属性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居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适应城市特点和要求的人文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是在更高社会层面上展示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城市生活,是城市社会成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其构成要素有城市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内容。城市文化处在整个社会前沿,最能体现时代特征[2]。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评述城市档案与文化互动发展的研究进展及趋势,对引导城市档案与文化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对服务城市档案与文化发展具有现实价值。

1 研究进展

1.1 城市档案的基本特征研究

一是文化性。档案的信息价值体现文化性。档案所蕴含关于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庞大信息,是人类文化和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保障。因而,没有档案的世界是一个没有记忆、没有文化、没有法律权利、没有历史的世界[3]。档案的作用体现文化性。档案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的原貌,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产生巨大的影响,促进社会向更高文明阶段迈进。中国古代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发明无一不是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资治通鉴》《史记》等史学著作无一不是参考和引用档案完成的[4]。

二是综合性。档案内容具有综合性。档案涵盖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囊括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以各种形式和载体出现的各类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记录,是人类活动的“大百科全书”。档案部门具有综合性。档案的形成者主要包括独立从事活动的政府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以及非官方性质的社团组织,还有著名人物、重要的社会活动家、科学家、艺术家、探险家等个人,包含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一个城市的档案来自林林总总的各个单位和个人,而每一个机关单位的档案,则又是互有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5]。

三是地域性。档案内容体现地域性。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地理、习俗、人文、历史等特征,其城市档案必将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与魅力。档案水平与规模体现地域性。不同城市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的差异,在档案收集整理上的水平也会出现不同,档案的规模也会出现差异。档案作为社会发展的上层建筑,一定程度上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沿海经济发达省市与西部后发地区、一般城市与省会城市、省会城市与直辖市、首都的档案工作必然存在差异,无论是档案馆的规模与馆藏还是档案从业人员的素质、档案资源的开发、档案工作的体制机制都会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是时代性。档案内容具有时代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档案被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档案表现形式具有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档案的表现形式也与时共进,由古代的龟甲兽骨、竹简木牍、金石贝叶、缣帛发展到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形式,记录的方式由文字、图像拓展到声音、视频,记录的手法由手写、刀刻、印刷、晒制丰富到摄影、打印、录像等手段[5]。

文化性是城市档案的根本属性,综合性是城市档案的基本属性,地域性是城市档案的空间属性,时代性是城市档案的时间属性。城市档案的四种属性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融合,共同构成城市档案的基本特征。

1.2 城市档案的文化价值研究

一是具有城市文脉延续价值。文脉(context)一词,最早源于语言学范畴,它是一个在特定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从狭义上解释即一种文化的脉络。城市是区域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代表区域的文明程度,城市文脉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档案连接着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历史长河中积累的档案承载了城市历史变迁,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研究,可以揭示不同时代的主流理念和价值取向,展现城市发展脉络。可见,档案是城市记忆的重要元素,也是城市记忆的“沉淀”,更是城市文脉的延续[6]。档案的文化价值使档案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扮演着储存者、保护者、传播者、推动者和组成者的五种角色[7]。

二是具有凝练城市精神价值。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源泉和持久动力。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实践。“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开明、守信、开拓、竞争、奉献”的厦门精神、“和谐与卓越”的青岛精神,都是由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演变而来的。它们的形成、发展、升华与档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档案文化中的精华,力透纸背地体现了城市精神的宗旨,成为地域文化的基石[8]。

三是具有城市文化宣传教育价值。档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以第一手原始资料见长,翔实地记录了人们创造历史的曲折过程和奋斗足迹。因此,它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宣传教育的重要材料源和知识库[9]。档案史料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是民族文化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10]。

四是具有城市文化竞争力提升价值。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和城市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经济、科技实力的竞争,而一个国家和城市的经济与科技发展状况,并不取决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而是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开发,取决于现实生产中智力资源、知识资源的含量和配置,因此这种竞争的背后是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档案是城市文化竞争力的组成者、城市发展理念的体现者、城市文化的投影者、城市文化精髓的传播者[11]。可见,档案可以通过城市文化竞争力来促进城市经济竞争力乃至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五是具有文化产业发展价值。档案文化产业就是以馆(室)藏可公开的档案信息为基础,以实现档案工作服务功能为宗旨的社会文化产业。档案文化既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又具有产业的属性。我们既不能用档案文化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去排除它的产业属性的一面,阻碍档案文化走向市场;也不能因为档案文化具有文化产业的属性而忽视其意识形态属性[12]。在网络环境下,档案文化价值的拓展,要利用市场机制,走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从经营性档案文化服务到档案文化产业是一个质的飞跃,这就要培育综合实力强的档案文化产业主体,组建档案文化产业集团[13]。

1.3 城市档案的发展研究

一是影响城市档案发展因素的新变化。伴随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体系逐步完善,城市档案的规模、体系和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在传统档案文化和现代档案文化相互交织、本土化和全球化交融的背景下,数字化时代、网络化浪潮,以及主体意识的觉醒,给城市档案发展既带来冲击,又提供机遇[14]。二是城市档案类型及利用主体的新变化。除了传统的国有档案以外,出现了民营企业档案、家庭档案等,同时,档案利用服务需求主体由机关事业单位,逐步转变为普通大众[15]。三是城市档案发展思路的新变化。城市档案发展,要坚持大方向、融入大文化、创作大品牌、建设大平台、谋划大项目[16];同时要树立档案文化理念、改善档案文化设施、开展档案文化研究、提升档案文化服务、创新档案文化机制[17]。传统文化造成档案部门“重藏轻用”思想,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实行档案开放、加快档案上网的进程、做好档案编研工作,并建立丰富的馆藏[17]。

1.4 城市档案与文化关系研究

一是档案与城市文化相互依存。档案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基础。从历史发展看,档案是编史修志的忠实伴侣,我国第一部编年史《春秋》,是根据鲁国的档案编撰而成,司马迁的《史记》,班超的《汉书》等,都是在大量运用档案文献的基础上完成的。现代城市市志的编写、政务查考利用等同样离不开档案资料的参考。可见,承载城市文化载体的档案,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基石;城市文化是档案积累的源泉。因此,城市文化是原件,档案是其复制件,被人们一代一代地利用、继承和发展,不断创造出城市新的文化成果[18]。

二是档案与城市文化相互促进。档案具有存储、传播文化的功能,档案为发展城市文化、建设现代城市提供文化资源,对城市文化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所以,档案揭示城市演进的轨迹,也昭示城市文化未来发展的趋势。档案是城市文化标志之一,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因素,是城市文化传统延续的客观展示。与此同时,城市文化依赖档案得以补充、完善和提升,城市文化能为档案事业创造更多更好的软硬件发展条件,对档案事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见,档案与城市文化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城市的进步[19]。

2 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2.1 存在问题

目前,关于城市档案与文化互动发展研究,尚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重视城建档案等物的档案对城市文化建设作用的研究,忽视人的档案对城市文化建设的研究。城市档案包括城建档案、名人档案、民生档案、知识产权档案、雇主雇工档案等,它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物的档案只是城市档案的一部分,人的档案才是城市档案的主体,忽视人的档案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因此应加强人文档案,如名人档案、诚信档案、流动人口档案、健康档案等对城市文化影响的研究。

二是重视对档案存史、资政、教化等传统功能的研究,忽视档案的文化休闲等延伸功能的研究。对应文化形态的多样性,档案的文化功能同样呈现多元化态势,即存史、资政、教化、休闲等多种功能。存史,是档案文化的基本功能;资政、教化,体现了档案文化的重要功能,两者都属于档案的传统功能。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日益发达,文化休闲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时尚潮流,而档案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拓展文化休闲功能,塑造城市文化品牌,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公众文化休闲中心。基于此,未来档案研究的另一趋势应是注重档案文化休闲等延伸功能对城市文化建设作用的研究。

2.2 研究展望

如前所述,在城市档案及其文化研究方面,忽视了人的档案对城市文化建设的研究,忽视了档案的休闲功能研究。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档案的文化功能研究。由于城市档案具有文化性、综合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等特征,因此,其文化功能具有多样性、系统性、开放性。要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档案的城市文化功能研究,从时间、空间、结构、类型关联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基于城市文化功能的城市档案发展定位研究。定位是在错综复杂的因素关联中,确定研究主体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定位属于战略范畴,定位研究具有战略意义。从城市档案的每一个文化功能出发,确定城市档案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措施,是今后城市档案与文化互动研究的重点,研究成果必将为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和文化强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本文是2012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应用研究课题“档案与城市文化互动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2SWB-015)的部分研究成果。

[1]张开颜.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策略浅探[J].档案学通讯,2005(5):73-75

[2]陈柳钦.城市文化:城市发展的内驱力[J].理论学习,2011(1):47-51

[3]列维·米克伦.从职业到专业: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特征[R].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第十二届国际档案大会,1992:6

[4]鲍芳芳.档案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1:22

[5]陈兆祦,和宝荣,王英玮.档案管理学基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05:9

[6]崔明.档案:城市文脉的绵续[J].兰台世界,2010(3)(下):9-10

[7]蔡艳红.试论城建档案与城市文化[J].城建档案,2005(3):11-13

[8]庞尊丽.用档案文化夯实城市文明建设的基础[J].四川档案,2006(2):4-5

[9]潘轶.档案与文化的关系浅析[J].兰台世界,2008(3)(下):12-13

[10]周美兰.认识档案文化弘扬档案文化[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6(3):122-124

[11]郑玲玲.城建档案文化与城市文化竞争力[J].档案学研究,2006(3):30-32

[12]黄雄.和谐文化观与档案文化的建设[J].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7(2):132-135

[13]高全忠.论档案文化价值的开发利用[J].档案与建设,2005(4):15-17

[14]孙昊.社会转型时期的档案文化建设[J].湖北档案,2011(3):11-13

[15]沈伟光,王伟俊.档案文化不能走向胡同文化—全球变革趋势下的档案文化建设[J].中国档案,2011(11):38-40

[16]詹锐.如何实施档案文化建设战略[J].浙江档案,2011(9):10-11

[17]李婉月,张煜明.谈谈档案文化价值的开发[J].档案学通讯,2003(5):79-82

[18]谭人杰.档案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J].上海档案,2003(4):30-33

[19]徐海静.我国近二十年来档案文化研究成果综述[J].档案学通讯,2011(6):19-22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