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途市径化、进内程容中及公启民示教育的

2014-03-30 19:22李朝阳周菲菲
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夜校移民公民

● 李朝阳 周菲菲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城市化崛起中,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分化加大了社会关系的松散,削弱了长期认同的模式。人们不再了解自己的邻居和其他社区的成员。社会关系变得更加冷淡,异质性带来不断增强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个体依附于各种交叉却没有关联的社会群体,成员具有强烈的不安全感。[1]有一个因素涉及到担心移民作为长期公民的问题:把学校教育视为文化适应的一种工具,也是促使年轻移民遵守美国价值观的一种方式,并以这种方式使移民成为更有效率的工人,也减少了他们对邻居的威胁。于是美国通过公民教育,从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教育公民。

一、美国公民教育的途径

(一)建立街坊文教馆

为使穷人和富人在一个相互依存的社区和睦相处,进步主义改革者在城市贫穷地区建立社会服务场所——街坊文教馆,给城市贫困人群提供教育与娱乐,志愿的中产阶级人士希望缓解自己低收入邻居的贫困,与他们共享文化和知识。其中,芝加哥的赫尔会所是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街坊文教馆之一。

1889年亚当斯(Jane Addams)创办赫尔会所。它在建立之初的主要目的是向邻近地区的工人阶级(主要是新来的欧洲移民)提供社会和教育机会。志愿者提供文学、历史和家政课(比如缝纫),举办免费开放的音乐会,也就当前问题举行自由演讲。赫尔会所对不同族裔平等相待,不会歧视移民的民族、语言、信仰与传统。赫尔会所第一年就吸引了50000人。许多女志愿者后来成为杰出的有影响力的改革者。会所起初没有真正的医生,亚当斯自愿担任随叫随到的医生。救出受到忽视的婴儿,护理病人,保护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会所也提出移民政策与卫生保健的改革问题。在街道设立市公共娱乐场、市民体育馆,推动教育改革,调查工作、居住与卫生条件。她们也对职业安全与健康、移民权利、养老金等立法产生影响。

为改善移民生活,赫尔会所为他们供应“语言训练、职业技术、家庭生活、文化博览与公民课程”。[2]为在日益发展的印刷术行业中及时抓住就业机会,会所还提供装订术课程。亚当斯认识到社区也能从舞台剧中获益,于是1899年建立一个业余剧团。邻里希腊人用自己的语言表演了古代经典戏剧,欧洲移民的子女演出莎士比亚。礼堂里洋溢着多民族人群的快乐。会所的胜利使此团体被称为“霍尔斯特德大街伟大的女士们”。赫尔会所的目标正如它的章程所言:为更高的市民和社会生活提供一个中心;建立和维持教育与慈善事业;调查和改善芝加哥工业区的条件。到1900年美国已有街坊文教馆一百多个,1910年超过四百个,街坊文教馆成为美国城市生活的一个显著特征[3]。赫尔会所创新性的社会、教育和艺术计划成为运动的旗手。

(二)开办慈善幼儿园

城市化对妇女的社会角色产生重大影响,一些妇女走出家庭,走向工作岗位,大量儿童由谁照顾和教育成了一个问题,这时幼儿园就“站”出来,担任这个角色。正如一个公民团体宣称:“像在这样的工业城市,我们认为尽可能早的开始儿童的心智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祈求您,可敬的董事会,继续幼儿园吧!我们已准备在需要它们的地方建立幼儿园。”[4]教导贫困儿童正确的行为和合乎体统的道德。

有教育者在1870年之前就指出儿童需要学习共同的东西:公民身份、道德、交流和思维的要素。1880年肖(Quincy Shaw)帮助建立三个幼儿园班级,起初它们是慈善幼儿园,幼儿园班级为22个月大到5岁之间的孩子服务。满足物质需要是第一位的:孩子每天要洗脸,把衣服弄干净,提供牛奶和面包。一位观察者曾这样描述幼儿园的教室:温暖而愉快,墙上挂着明亮的照片,一个黑板上是一群漂浮在静静水面上的天鹅蜡笔画,另一个黑板上是简单歌曲的歌词与含义,在房间一侧架子上是一堆玩具娃娃,每个孩子的珍宝零星分散,都放在小手容易够到的地方。[5]移民贫民区中心的班级活动对孩子有益处。他们行进中唱着“小小鸟”,他们懂得木球来自于参天大树,漫步于绿色田野,谈论着褪色柳和太阳。

(三)设立公民服务屋

1901年肖创办公民服务屋,这种慈善事业主要从事移民的社会团体活动。在罗马尼亚移民布卢姆菲尔德(Meyer Bloomfield)的领导下,公民服务屋的安置工作开拓了成年公民身份和美国化的活动。在布卢姆菲尔德的催促下,肖同意赞助职业信息局变成公民服务屋的一个组成部分。职业局对波士顿的职业教育起到重要作用。随着职业指导从慈善的公民服务屋移到公立学校,安置变成首当其冲的问题,尤其是教育轨道的安置。职业指导帮助家长对子女未来的职业和社会角色做出选择。

(四)推行夜校教育

面对众多年轻人白天从事工作,错过在日校学习时间,马萨诸塞州转向夜校,向移民传授基本的英语读写能力,降低国外出生的英语文盲率。夜校使用小学日校教材。立法不仅要求向入夜校者征收出勤押金,还规定入学者的证明与找工作的资格相联系,如果雇佣了既无英语读写能力又无入学证明的人,雇主将受到罚款。这使得夜校从自愿变成强制性,逐步使夜校体制系统化。立法加大了学生的规模与异质性,这有助于塑造公民教育的新内涵。

但学生经过白天劳动再接受夜校教育的话,容易产生疲劳。为克服这个问题,夜校改革教学方法,招入经验丰富的教师,行为教学加大启发式的讨论与阅读,调动班级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到参加夜校是出于自愿的。还专门为不说英语者的读物代替小学教材。巴利埃特(Thomas Balliet)督学指出自从成熟的青年男女成为夜校学生之后,要广泛使用奥布赖恩(Sara O'Brien)的读本——《外国人的英语》。巴利埃特认为儿童读物的课程内容不能吸引他们。而此书中课程涉及的是成熟思想的内在兴趣,它以正确次序为课堂重现了确切问题。学生不需要阅读玩具娃娃或学习儿童词汇就能得到有益知识。1908年劳伦斯学校委员会分发的《非英语夜校生的教学大纲》揭示了如何按性别、国籍、一般智力组织学生。对那些不知道如何教授外国出生者的教师来说,这些读本提出明确忠告。

夜校变成了个人得到权利的机构,也让个体知道了如何成为公民。教科书阐述了政府的操作及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详细解释必需的程序以了解自身的入籍文件。1907年波士顿建立一个特殊委员会,专门为夜校制定公民基础读物,读物声称,一旦外国出生者掌握美国语言,就获得了公民的高尚理想。到20世纪初语言仅是教授适当行为和美国理想的第一步。行为准则取代了读写能力和道德价值观的灌输,成为定义公民教育的元素。

(五)开办晚间社会中心

晚间社会中心是开展公民教育的又一种途径。这种途径的思想是运用社区观念把个体融于和谐的公民。城市发展在提供更多自由和选择的同时,也要承担社会的分离和孤立[6]。晚间社会中心认为,居住在人口密集的异质性城市,邻居之间的关系限制了群体身份、相互合作。与乡村学校学区相比,城里人的社会生活很难组织好。于是城市学校学区使用已有的设施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学校将广泛运用这些概念——学校走进社区、延展学校课堂之外的职责、同化外国出生者。友好、团结及公民参与成为社会中心的期盼,社会中心运动表明了改革城市公共教育的主题。它将促进社区利益、和谐相处的精神与来到城市之前所了解的民主,从而使公民身份表现出新的涵义。

二、美国公民教育的内容

(一)美国历史

为了保障移民的忠诚,马萨诸塞州立法机构在公立学校的必修课程中添加美国历史。1892年斯普林菲尔德的学校督学提出,如果让外国人的孩子变成美国忠诚的公民看做公立学校的功能之一,学习美国历史则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最佳途径。这强化了课程中美国历史的重要性,学校的历史课本补充了战争的编年史与政府当局关于社会生活的谈论。

巴利埃特指出公立日校变成使外来儿童美国化的最佳手段,公立夜校也应成为儿童家长美国化的机构,传授美国历史与政府规则。学校给城市居民输送美国生活理想。正是美国历史对智力培养与公民教育的启迪,美国历史日益受到重视。在日校这显示了美国历史的地位与公民课程的出现。这是一种提高群体忠诚与灌入民族自豪感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可以知道过去的奋斗与英雄精神,是它们带来了目前的光荣传统,他们最终可以体会到和平的神圣、当今的昌盛和舒适以及他们自己未来的责任。[7]

(二)传记

传记教学和美国历史密切相关。传记是融合历史和公民的一个方式,历史变成一个追溯当代现象源头与发展的手段。演化与相似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达尔文论对历史学家产生的影响。在学校教材中,传记对儿童来讲成为一种指示:儿童要为他们的行为负责,成功的机遇在于他们自身的行动。在这个方面公民学被引入公立学校课程就是一个明显表现。

(三)美国精神

1892年全国教育协会报道指出,在整个北美大陆有一种爱国的美国主义精神复兴。这是多方因素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爱国教师开展明智的工作。公立学校中新美国主义精神是最积极的。曼认为学校在公民之间建立了社区意识。到世纪之交民主和公共教育之间的纽带已成为一种信仰,早期改革者呼吁学校通过灌输共同的道德价值观和基本的智力技能去解决社会问题。他们对学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忧喜参半,但他们仍保持乐观,认为学校将依赖家庭和社区之外传授的价值观念。在城市和新近到达的移民之间,敌对环境被视为是暂时的可随时改变的。

三、结论与启示

城市化中公民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如果只是孤立探讨公民教育,而没有考虑到相互作用的环境是不能解决公民教育问题的。公民教育的问题在于城市发展和变化的政治经济学。公民教育的政治经济学的要素是城市本身基本的社会和经济层面,以及提供人们和关系独特的空间结构的基本过程。正如新城市社会学所述,空间是深刻的政治,随着时间推移,空间在政治上已变得更加强大。而在较大的城市环境中,教育不会以任何重要方式独立于政治力量而运作。单个城市最终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它们都被捕捉在一个社会、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大网之内。因此理解塑造公民教育的社会和经济力量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也在推行城镇化建设,通过对美国公民教育的途径与内容的分析,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是:

(一)推行夜校运动

随着我国大量人口涌进城市,要建立夜校,开展夜校教育,打发农民工的闲暇时光,充实他们的思想,为农民工提供工作、生活、休闲与公民权利的指示。在贫穷和人口稠密地区,夜校教育应把重点放置在教育管理、采用统一课程和教学标准、认证程序和更有效地生产使用上。将效率、规律性和标准化作为层次结构中的目标。让流动人口熟悉所居住的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领导、城市机构的程序等。把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

(二)建立公民的社会服务场所

以社区为中心设立街坊文教馆,建立街坊文教馆学校,为社区居民及其子女提供早期教育、青少年问题的预防和干预等一系列服务。设立社区晚间活动中心与公民会所,发挥公民俱乐部在公民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对公民身份、行为准则、道德价值、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解读。

(三)注重我国传统文化与历史

城镇化的发展使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发生了改变,出现追风物质主义。而美国公民教育中注重美国历史和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复兴美国精神。为此,我国在公民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我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的教育,开展名人传记的阅读运动。注重公民教育中待人接物、人际关系的原则,提高公民素质、公民心理、公民文化,注重在精神与思想意识领域开展公民教育。

[1]Louis Wirth.Urbanism as Way of Life.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38,(1):1.

[2]厄本.美国教育:一部历史档案[M].周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71.

[3]克雷明.美国教育史:城市化时期的历程,1876-1980[M].朱旭东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9.

[4]Marvin Lazerson.Urban Reform and the Schools.History of Education Quarterly,1971,(2):134.

[5][7]Marvin Lazerson.Origins of the Urban School.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54.232-233.

[6]John Rury.Education and Social Chang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5,142.

猜你喜欢
夜校移民公民
论公民美育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四川省盐源县:星光下的农民夜校
建设“指尖微课堂” 促进农牧民夜校教育上台阶
签证移民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Immigration移民
十二公民
夜校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