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教育衔接视角下的区域性职教集团运行机制研究

2014-03-30 19:22
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区域性职教中职

● 徐 璟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但是,在沿海地区却产生了“用工荒”的情况。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产业的不断升级,东南沿海地区对技术工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技术工人的素质还不能满足经济发达地区对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而职业教育对于转变“用工荒”,促进沿海发展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固此,为了能够适应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势在必行。

一、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

(一)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不够灵活

我国职业教育比较封闭,不够开放,中高职教育衔接不佳,中高职教育和企业之间缺乏合作。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衔接不到位,为了能够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学历证书,学生需要重复学习类似的教学内容,接受类似的职业技能培训。不同类型的中高职教育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不能较好地衔接起来。

(二)中高职教育的招生考试制度缺陷

从学制和学历方面来看,中职教育的毕业生仅有5%的比例升入高职院校学习,中职教育基本上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终点。这种状况制约了中职院校招生数量,不利于中职院校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从考试制度上看,中职升高职的考试过于侧重文化课,没有重视职业技能的考核,从而不利于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三)中高职教育的管理体系不完善

一直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学历职业教育和社会上的技能培训,学历职业教育的管理部门是教育部,社会上的职业技能培训是通过劳保部门管理,两者之间没有关联。中高职教育也由不同的管理部门管理,中职教育的管理部门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管理机构,高职教育是通过高教司管理。这种相互独立的管理体系使中高职教育各自为政,从而限制了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此外,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影响了中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区域性职教集团在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作用和意义

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内涵丰富,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区域性职教集团的组建则是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主要渠道。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应该构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联系[1]。针对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示范院校引领,由多所中高职院校和若干著名企业构成区域性职教集团,从而能够使职业教育获得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区域性职教集团主要是以该地区的主要产业和重大项目对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为依据,以高职院校为核心,以中职院校、技校以及企业等为成员,以我国的教育发展纲要为方向,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提供有益的探索。

职教集团的基本原则是“双赢”,不仅体现集团的群体优势,而且突出各成员的特色,中高职院校能够在职教集团的管理下,从考试招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以及就业等方面实现有效地衔接。中高职院校的相近专业在培养目的、招生、教学、管理以及就业等方面全面贯通,从而能够增加中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能够使两者之间优势互补。

区域性职教集团有利于行业指导职业教育,能够不断创新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式。区域性职教集团是职业教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办学方式,通过政府主导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通过行业能够指引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并且积极地和企业进行密切合作。集团化办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指导和组织职业教育,提高政府、企业以及学校等参与职教集团的积极性,从而能够构建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区域性职教集团能够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和行业升级的水平,从而能够具有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职业教育应该为区域行业和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应该积极采用集团化的职业教育体系,积极进行校企合作,促进职教集团的快速发展,丰富职业教育的内涵,促进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这不仅能够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且能够有效地实现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逐步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

三、区域性职教集团运行机制

以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为目的,区域性职教集团的运行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优化区域性职教集团组织结构

区域性职教集团的运行主要通过办事机构来实现,通常包括项目办公室、监管处以及秘书处。教育管理机构是职教集团的上位管理部门,主要对职教集团的运行进行管理和监督。牵头院校是职教集团的下位管理部门,是职教集团发展的核心[2]。

1.构建职教集团的实践平台

中高职教育的实践主要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实践平台可以通过职业院校自身建设,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来构建,或者直接利用企业已有的厂房。中高职教育应该借助产业集群的优势构建大型的实践基地,从而为职教集团的顺利发展提供有利的场所支持。不断扩大中高职教育实训和实习平台的规模。中高职院校通过和著名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和实习机会。提高实训和实习平台设施的先进性,可以使职业院校的学生掌握最新的现场生产环境。

2.增加职教集团自主招生的权利

通常情况下,职教集团是通过示范高职院校引导,多个大型企业为成员的结合体,拥有大量的资金和员工,因此,职教集团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政府的引导下,增加职教集团的自主发展权,特别是提高职教集团的招生自主权,扩大招生规模,为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3.提高职教集团的经营能力

职教集团应该凭借自身的优势开办实体企业,进行专业性的产品生产和技术的研发。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组建高技术公司,不仅能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实际生产氛围,从而能够使职业院校的学生从事真正的生产,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二)增强政府对职教集团的指导

1.通过多元杠杆统筹职教集团

政府应该采用多元杠杆为职教集团的发展提供支持,例如,经济支持、优惠政策等,为职教集团的成立提供资源支持,为职教集团的发展提供平台。在职教集团中,不同成员的利益需求存在差异,例如,中职院校和高职院院校、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的利益诉求[3]。因此,可以通过地方政府进行统筹规划,有效地发挥组织功能。政府应该从制度建设角度统筹职教集团的运行机制,合理地分配各成员在职教集团运行过程中的任务。政府应该设计职教集团的管理机构,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并且通过综合评价指引集团的发展方向。此外,政府应该给予职教集团相应的优惠政策,为职教集团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搭建平台,促进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优势互补。

2.通过宏观调控和产业结合

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调整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地方政府对产业升级和调整的宏观分析能够预测技能人才的供求关系,从而为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指导性意见,并且从资金和政策方面进行调控[4]。地方政府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关注本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开展校企合作,从而能够指导中高职教育为区域产业培养必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职教管理部门应该依托职教集团,分析产业发展的趋势,掌握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并且制定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志,通过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编制教材、开展实践实训。

3.通过政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地方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职教集团内各个成员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从而能够保证职教集团的顺利运行。地方政府可以对职教平台进行集约化管理,促进其开放性发展。地方政府可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职教集团的建设中,从而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地方政府应该探究中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掌握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分析中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质量工程、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问题,找到中高职对接的方法,促进中高职院校在招生考试、教育教学以及就业等方面进行密切的协作。政府应该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实现中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以及企业的生产资源的共享,积极地采取订单培养,使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服务地区经济发展。

(三)完善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体系

1.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衔接

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此外,为了能够使中职院校的学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还应该掌握相当于高中的知识体系,从而能够为一部分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做准备。高职教育应该根据中职教育的实际,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2.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

通过职教集团平台,中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也应该事先有效衔接。应该根据将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理,明确课程的基本结构,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从而实现中高职院校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应该以职教集团为依托,充分地考虑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学生的不同特点,构建能够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课程体系。

3.教学方式的有效衔接

通过职教集团组建实践教学基地,中高职教育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大量的实训都是在实践地基完成的,因此,职教集团的实践基地应该符合实际生产,应该使学生体验到真正的生产过程。中高职教育应该逐步从产教结合上升为产学研结合,从而有利于中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中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两个不同的层次,两者相互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职教集团的办学模式是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有效途径,通过职教集团平台,为中高职教育在考试招生、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以及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衔接提供有利的支撑,有利于中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职教集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提升中高职教育的质量,促进职教集团的顺利发展。

[1]刘志兵,刘明策,尹建彪.江西省职教集团办学运行机制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9):49-52.

[2]黄雪峰,周建新,沈铭钟.关于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教育资源集成共享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7-18.

[3]徐海峰,王明伦.如何突破契约型职教集团发展的困局—一个组织化的分析视角[J].职教论坛,2010,(27):22.

[4]姚文峰.“河南模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0,(4):98-99.

猜你喜欢
区域性职教中职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培养“工匠之师”,赋能广东职教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引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高原MCS 特征分析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
区域性综合管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