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冗余、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2014-03-30 20:21朱金菊段海艳
关键词:资源研究企业

朱金菊,段海艳

(河南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经管索微】

组织冗余、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朱金菊,段海艳

(河南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在深入分析并整理国内外学者关于组织冗余、公司治理、企业绩效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关于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组织冗余与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在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间的中介效应等关系研究的进展以及不足,为提高企业绩效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组织冗余;公司治理;企业绩效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企业发展离不开资源支持。组织冗余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冗余资源。组织冗余作为超过维持企业目前状态所需或暂时未被使用的资源,对企业经营与发展有深远影响。[1]作为战略管理讨论焦点的组织冗余,自提出以来一直饱受争议。很多企业家一度将其看作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消极因素,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它对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促进作用。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组织冗余是一把“双刃剑”,过多或过少对企业发展都是不利的,其对企业绩效的积极作用应该存在一个最优水平。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日益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伴随着企业发展与壮大,然而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所造成的组织冗余普遍存在仍然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组织冗余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在于企业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企业绩效好坏与公司治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企业能更好地利用组织冗余。以往研究只注重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公司治理的调节作用。本文引入了公司治理,研究组织冗余、公司治理以及组织冗余通过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二、组织冗余与公司治理

“冗余”一词最早是由学者Barnard引入到组织理论的相关研究中来的,但是该学者在研究中只是提到了冗余在吸收组织成员与维持他们相互关系间所发挥的作用,并没有明确地用到“冗余”一词。“组织冗余”的概念最早出现在March& Simon两位学者在1958年所著的《组织》中。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组织冗余的概念、来源以及与企业的关系等很多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的来说,组织冗余指企业在生产给定水平产出时,超出当时技术可能性的最低限度的投入所产生的资源存积及其功能和价值潜力,它以多种有形及无形的资源形式存在于企业中。[2]组织冗余自被提出以来,它对企业的作用就饱受争议。组织理论将企业比作以生存为目标的有机生物体,认为组织冗余是企业长期生存发展和抵御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的必需品,是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缓冲剂。[1]代理理论的学者将企业视为委托人和代理人通过契约联系起来的制度结构,核心问题是委托代理问题,认为组织冗余仅仅对作为代理人的经理人有好处。因此,代理理论认为组织冗余的存在导致企业效率低下。[3]有学者融合代理理论和组织理论的观点提出,代理理论认为导致企业低效的组织冗余主要是指企业已经吸收的冗余,而组织理论认为对企业有正向作用的组织冗余主要是指企业未吸收的冗余。[4]

公司治理是通过一整套正式或非正式的内外部制度安排以协调所有者、经营者以及其他各潜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其目的是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公司治理主要包括股权结构、董事会、经理层、市场竞争和外部环境等5个方面。其中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是确保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机构。[5]董事会独立性、相对于董事会的管理层权能安排、股权制衡度等都是影响企业的重要因素。[6]组织冗余作为企业闲置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够被企业管理和利用的组织冗余数量是一定的。但是,随着企业治理水平的提高,这些闲置资源可能被重新整合并为企业创造价值。[7]完善的董事会治理有利于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监督,提高管理层对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而减少企业组织冗余的持有量并消除其不利影响;同时,股权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企业对现有资源的运营效率以及组织冗余的数量。一般来讲,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或股权集中程度越高,凭借其绝对或相对控股地位,他们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愿望越强烈,进而越有动力和能力去监督经理层,防止经理层对企业资源的不合理转移和浪费,从资源的高效使用和绩效改善中获取更多的监督收益的同时,减少企业的违规行为。总之,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有效地监督与制约经理层,并抑制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经理人机会主义行为。

综上所述,组织冗余与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理水平对公司组织冗余持有量方面的影响。但是,关于公司治理具体是如何影响组织冗余存量以及两者之间深层次关系研究相对较少。

三、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

资源终究是企业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由于受到政府政策、地区和行业中企业数量、规模等各种因素影响,企业所能获取到的资源是有限的,而资源的可得性是管理自主权和环境感知的重要影响因素。组织冗余作为企业的一种闲置资源,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闲置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已有文献中围绕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层面。一方面,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冗余是企业一种现实的或潜在的资源缓冲器,它使得企业能够为了适应内部调整或外部变化而进行成功的调整,以及为了适应外部环境而进行战略变化。[8]李晓翔、刘春林以汶川地震为例,对组织冗余对突发事件给企业带来环境变化的作用进行研究发现,组织冗余有助于企业应对突发环境变化,保护企业核心技术;[9]另一方面,代理理论则认为组织冗余是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源。组织冗余本身就是经理层的一种自利行为表征,其存在使得经理层有机会追求私利,或者安于现状,对竞争对手的行为以及突发的市场变化不敏感,因此组织冗余的存在会导致企业效率低下。[4]

已有研究表明,组织冗余数量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Sharfmanetal在总结影响组织冗余的前因变量时,提出了高流动性冗余资源和低流动性冗余资源的概念。[10]高流动性冗余资源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均较高,包括现金、现金等价物、信用额度、原材料库存、低技能的劳动力以及高弹性的机器生产力;低流动性冗余资源的流动性和灵活性较低,包括支付给员工的较高报酬、管理费用、在加工或已加工的产品、熟练工、低弹性的机器生产力,可以直接适用于特殊情境,但具有很大的黏性,若要将其转换来面向其他需求时,转换时间长且成本高。由于不同时期企业所面临的外界环境的不同,企业对这两种类型组织冗余的需求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当环境基本不变或者变化缓慢时,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压力较小,此时对可自由支配的高流动性冗余资源的数量需求较小;相反,当环境的变化速度越快、程度越大时,企业需要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高流动性冗余资源。时间维度上,从短期看,高流动性冗余资源能够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需求,企业通过对高流动性冗余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能够提高运营效率并降低管理成本;而低流动性冗余资源是企业应用于特定情景的资源,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非常重要,在环境变化时能够更为直接有效地缓冲环境所带来的消极作用。长期来看,两种类型的组织冗余资源越多,企业可支配的资源就越多,这有利于企业开发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新的发展机会,保持企业的创新性、先进性和风险承担性,从而有利于改善企业绩效。

综上所述,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不同情景、不同数量、不同时间、不同方向上的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会发生不同的变化。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一个最有度,但是关于企业组织冗余最佳持有量的研究与实证的文献几乎空白。

四、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

公司治理水平是影响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国内外学者关于两者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总的来说,目前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将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各项因素加以综合,设计一个单独变量,以实证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第二,以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某种因素为变量进行相关研究,比如股权集中度、董事会治理结构、高管薪酬等因素。

第一类的相关研究主要如:Newell&Wilson对六个新兴市场的研究发现,高水平公司治理与低水平公司治理相比,能够造成11%-13%的企业价值提升。[11]Love&Klapper通过实证分析与研究,得出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正相关。[12]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成员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构建中国公司治理指数(简称CCGI),作为全面评价中国公司治理水平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对中国上市公司2002年度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13]

第二类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成果。

股权结构方面:Mcconnel&Servance通过研究建立企业绩效与股权结构间函数关系式,以1 000多个样本公司为例,对公司托宾Q值与股权结构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公司托宾Q值与股东股权份额间存在曲线关系。[14]Hameline以中小企业为例进行研究,得出分离的股权与控制权结构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15]Lemmon&Lins以东南亚经济危机为大背景,研究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发现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绩效。[16]张兆国研究得出,无论国有股还是法人股抑或流通股,它们的比例与企业绩效无显著相关性。[17]

董事会治理结构方面:Baysinger&Butler通过研究董事会人员构成与企业绩效间存在关系,改为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比例与企业绩效无相关关系。[18]Yermack在Baysinger&Butler的研究基础上,对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绩效间相关关系难以确立,但是董事会人员数量与企业绩效负相关。[19]Vafeas对董事会活跃度与企业绩效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董事会活跃度与当年企业绩效负相关,但与下年正相关。[20]吕俊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类型董事会成员与企业绩效存在不同关系,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比例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其他董事会成员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与其持股比例存在非单调关系。[21]

高管薪酬方面:Morcketal通过研究发现,薪酬激励在初期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但随着时间推移,其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22]Himmelbergetal研究得出,股权激励与改善企业绩效间无显著关系。[23]Bricketal研究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关系发现,在企业治理水平低的情况下,高管薪酬水平越高,企业的代理问题越突出,从而降低企业绩效。[24]王满四通过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激励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25]

综上所述,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但是关于综合衡量公司治理水平的指标研究相对较少,也没有公认的综合指标。从公司治理不同因素出发的实证研究,多是在假定两者之间存在回归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研究的,证明两者存在回归关系的研究几乎没有。

五、组织冗余、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

组织冗余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代理理论认为组织冗余的存在是企业运行效率低下的表现并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对国有企业来讲,天然的所有者缺位背景下,组织冗余更是导致企业绩效不佳的根源;[26]另一方面,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冗余是企业现实或潜在的资源缓冲器,有利于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并保持和改善绩效。Heavey等提出,组织冗余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企业如何利用组织冗余。[27]由于两权分离所导致的所有者与经理层之间的目标可能不一致,所有者的目标是期望所投入资源能发挥最大效用并使投资所带来的预期收益现值最大化;而经理层追求诸如权力、声誉、在职消费以及高报酬等,期望企业有更多组织冗余可供支配。因此,尽管组织冗余有利于应对环境变化的压力,可以为企业提供创新和战略变革所需资源,但是其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并已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由此引发了理论界对组织冗余、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探讨。

基于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组织冗余和公司治理之间关系的研究,我们发现他们相互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然而,公司治理与组织冗余相互间的影响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这是我们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组织冗余的存在能够作为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缓冲器,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所需资源。但是,组织冗余并不总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Herold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适量的组织冗余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过多或者过少都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28]公司治理就是通过各种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制度与方法来进行企业管理。一般来说,当企业的治理水平较高时,管理者和经营者们能够很好地控制企业的资源存量及其配置,他们会尽力减少企业的成本,因此,组织冗余的存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同样,公司的治理水平越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也就越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当企业的治理水平较低时,管理者和经营者不能够有效地配置企业的资源与能力,很多时候会由于考虑不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这样就会产生大量的组织冗余。虽然这些组织冗余资源的存在有助于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但是较低的公司治理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绩效的提高与发展。

六、结论

本文对组织冗余、公司治理、企业绩效及其相互之间相互关系的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总结与梳理,发现相关研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局限:(1)组织冗余与公司治理方面,关于公司治理对组织冗余存量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及两者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研究甚少。(2)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方面,企业最佳组织冗余持有量或最佳持有区间研究几乎空白。(3)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方面,研究大多针对公司治理某个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综合性指标来衡量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间存在的关系。(4)现有研究忽视了公司治理在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较多,长期粗放式经营使企业保留了大量的组织冗余。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提高企业绩效,如何通过公司治理的中介效应,改善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1]March JG,Cyert R M.A Behavioral Theory of the Firm[M]Engle wood Cliffs:Rrentice Hall.1963.

[2]方润生,王长峰.组织冗余理论研究综述[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8,19(03):13-18.

[3]Leibenstein.Organizational or Frictional Equilibria,X-efficiency and the Rate of Innovation[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es,1969,83(4):67-79.

[4]Tan,Peng.Organizational Slack and Firm Performance during Economic Transitions:Two Studies from an Emerging Econom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13):124-146.

[5]李维安,曹廷求.股权结构、治理机制与城市银行绩效——来自山东、河南两省的调查证据[J].经济研究,2004,(12):4-15.

[6]白重恩,刘俏,陆洲,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2):81-91.

[7]Baker Nelson.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in Family Firms:A Family Perspective[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5,30(6):809-821.

[8]Bourgeois.Organizational slack and political behavior among top management teams[J].Academy of Management Proceedings,1983,(43):43-49.

[9]李晓翔,刘春林.突发事件情境下冗余资源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J].财经研究,2011,(2):124-135.

[10]Sharfmanetal.Antecedents of organizational slack[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8,(13):601-615.

[11]Newel,Wilson.A premium for good governance[J].The McKinsey Quarterly,2002,(3):20-23.

[12]Inessa Love,Klapper L F.Corporate governance,investor protection and performance in emerging markets[R].World Bank,Development Research Group,Finance,2002:49-61.

[13]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6,(3):104-113.

[14]Mcconnell,Servaesh.Additional evidence on equity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valu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0,(27):595-612.

[15]Anais Hamelin.Small Business Groups Enhance Performance and Promote Stability,not Expropriation.Evidence fromFrench SMEs[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11,(3):613-626.

[16]Lemmon M L,Lins K V.Ownership Structure,Corporate Governance,and Firm Value:Evidence from the 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3,(4):1445-1468.

[17]张兆国,闫炳乾,何威风.资本结构治理效应: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6,(5):22-27.

[18]Baysinger B,Butler H.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Board of Directors:Performance Effects of Changes in Board Composition[J].Journal of Law,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s,1985,(1):101-124.

[19]Yermack D.Higher Market Valuation for Companies with a Small Board of Director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6,(2):185-211.

[20]Nikos Vafeas.Board Meeting Frequency and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9,(1):113-142.

[21]吕峻,李朝霞.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上市公司经营者监督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9):101-116.

[22]Morck R,Shleifer A,Vishny R W.Management Ownership and Market Valua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8,(1):293-315.

[23]Himmelberg R.Glenn Hubbard,Darius Palia. Understan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the Link between Ownership and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9,(3):353-384.

[24]Bricketal.CEO Compensation,Director Compensation,and Firm Performance:Evidence of Cronyism[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6,(3):403-423.

[25]王满四,邵国良.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机制的公司治理效应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7,(2):133-145.

[26]Pengetal.CEO duality,organizational slack,and firm performance in China[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0,27(4):611-629.

[27]Heavey Ciaran,Simsek Zeki1,Roche Frank,Kelly Aidan.Decision Comprehensiveness and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The Moderating Role of Managerial Uncertainty Preferences and Environmental Dynamism[J].Th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9,46(8):1289-1314.

[28]Herold D M,O’Connor Edward J,Parsons C K. Implementing new technology:Management issues and opportunities[J].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1990,(1):69-89.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 Redundancy,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ZHU Jin-ju,DUAN Hai-yan
(School of Management,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03,China)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domestic and abroad research on relatio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redundancy,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this thesis summarizes achievements and deficienc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redundancy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organizational redundancy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mediating effe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between organizational redundancy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so that this study can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 performance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rganizational redundancy;corporate governance;enterprise performance

F207.3

:A

:1672-3910(2014)02-0076-05

2014-0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204704/G0202);河南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11GGJS-077);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CXJJ_S003)

朱金菊(1986-),女,河南唐河人,硕士生,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段海艳(1972-),女,山西临汾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公司治理研究。

猜你喜欢
资源研究企业
企业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企业
企业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