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学风建设与大学精神的培育

2014-03-31 14:37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风学习态度学术

张 婧

(苏州科技学院,江苏 苏州 215011)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定义愈加严格,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有过硬的专业素养,更是要求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的人才,因而各大高校也都在为培养出这样的人才而努力。但是,一些高校在深入学科研究的同时,忽视了对良好学风的建设和对学生精神的培育,从而导致个别大学生学习方向偏离,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个别思想的扭曲,满足不了社会对其严格的要求,这就充分显现了高校进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优良的学风能带给大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清晰的学习目标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陶冶大学生的情感并激励学生成长。所以,高校学风的建设以及正确的大学精神的培育势在必行。

一、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的学风状况从总体上来说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大部分大学生有着正确的方向、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目标,积极地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但是,在个别高校也出现了各种不正之风,急需解决。

1.学风不正

大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方向偏离。有的大学生认为在学校就是“享受”,一味地追求奢华的物质享乐,贪图眼前利益,信奉及时行乐的人生观,因而出现逃课、离校的情况;还有的大学生认为学习的知识没有用处,认为学习枯燥无味,在学校“混日子”,对学业敷衍了事,每天得过且过,没有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科学的规划,缺乏远大的志向,从而导致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没有及时完成,最终拿不到毕业证书;另外一部分大学生缺乏主见、迷失自我,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盲目跟从他人,与一些不正当的社会团体乱投一气,误入歧途。这些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其危害是不可估量的。首先直接影响个人的健康成长,腐蚀大学生的思维,降低个人素质和品德;其次,荼毒学校的风气,败坏学校名声,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2.学风不浓

一些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逐渐失去自我约束能力,丧失了自控力。主要表现在对所学专业不求甚解,只是草草敷衍了事,缺乏对知识的刻苦钻研。自觉上晚自习的人寥寥无几,学校举办的学术报告等讲座需要强行组织,更有一些存在侥幸心理,弄虚作假、投机取巧,考试作弊现象层出不穷。个别大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跟老师处于“零沟通”状态,课下自己又没有兴趣主动学习,导致情绪不定,影响精神生活。还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忙于参加各种校园和社会活动,处理不好学习与锻炼的关系,忙于投身实践,把学习当做了可有可无的“副业”,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学风不浓的情形。

二、高校学风问题的原因

1.大学生自我方面

大部分的高校学生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个个都是父母的“手中宝”,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后,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环境的突然变化,使学生出现了松散、懈怠的心理,认为自己来到了大学就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不用再刻苦学习,直接导致了高校的学风不浓。还有学生来到大学后无法适应新的生活,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对于如何上大学没有一个良好的认识,不由陷入了迷茫的境界,对学业也更加的无所适从。

2.学校方面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有些学校没有适时地给其做一些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指导,这是他们出现思维观念偏差的主要原因。另外个别学校没有狠抓教学管理,教师出勤率的降低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

3.家庭方面

大学生往往是一个家庭的骄傲,有些家长对于大学生放松了管理,任由其随性的生活,对其学业的监督程度也大大降低,父母的观念直接影响到了他们对自身的管理程度,让他们有了一种“安闲度日”的心理,导致了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态不佳、学风不浓的情况。

4.社会方面

从物质上来讲,光怪陆离的社会对大学生充满诱惑。有些大学生为了追求高消费、高享受的生活而自甘堕落,甚至误入歧途;从精神上来看,繁杂的社会观念充斥了整个校园,功利主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比比皆是,而大学生对于这些诱惑几乎没有自控能力,致使个别大学生误入歧途,甚至走上了违法的道路。

三、高校学风的建设与大学精神的培育

1.充分发挥大学精神对学风建设的重要作用

首先,端正学习动机。北大校长蔡元培将学生的“精研学理”等长进都总结为“对于国家和人类作最有价值的贡献”。陶行知先生对“大学之道”的理解则是“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胡锦涛同志在北京大学的座谈会上指出,大学生要刻苦学习、志存高远,努力成为党和人民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一种科学的大学精神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拥有良好的理想信念,既要表现出对求学精神的探索,又要体现积极向上的正确理念,把个人目标同国家的发展紧紧地联系起来,塑造一个自我完善的鲜明主题。良好的大学精神要求我们树立远大的志向,以服务于人民作为根本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不因暂时的困难和诱惑而迷失自己,坚定信念,不断进取,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改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对大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的考量,作为高校的一分子,大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改善学习态度,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这是学风建设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应保持一种慎独的精神,加强对自身境界的完善和对自身心理的调整。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术指导的效果。”江泽民同志也曾经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所以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向德高望重的老师学习,通过老学者们独到的学习气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精神,培养其刻苦钻研、终身学习的学习态度。学校还应该在教师队伍中加强对大学精神的渗透与领悟,用“德”来约束自己,用自己的追求和情感来教育学生,使大学生克服浮躁心理,养成脚踏实地的习惯。

最后,规范治学品行。大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校的外在建设,另一方面是学校的内在修养。所以学校在强化教学质量,狠抓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校园环境的管理,使之彰显大学鲜明的个性和特色,成为促进大学生学习的外在动力,使大学精神“既内隐于校园之中,又外显于校园之容。”大学精神作为一种规范力量,表现为一种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质,增强认知。

2.制定文件

为确保学风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贯彻良好的学风思想,学校应制定学风建设相关文件,规范学术行为、促进学术繁荣。对于不规范、不端正的行为进行明确界定,规定专门的监督机构,明确其职责和权力,积极进行监督、举报、审查和处理,加大对学术不端的行为的惩处力度,为推进学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坚持学科诚信,维护学术道德,弘扬“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精神。

3.设立机构

学校应根据学风建设的文件,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学术监管。作为学校学风建设的专业机构,应全权受理学术不道德行为的监督、举报、投诉,并决定是否处理以及怎样处理。学术调查期间需要邀请各学科专家组成临时工作小组,对学术造假或学术欺骗进行鉴定与确认。最后根据相关文件,得出处理结果和处理建议,并交由校长审议。机构还应该适时对师生进行学术规范教育,引导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

4.积极落实

高校在制定了相关文件、建立了专门机构后,应该采取实际行动,积极落实各项文件,充分发挥机构的职能。首先,对学术规范以及学风道德进行大力宣传,提升校园学风质量,培养全校师生严谨务实的品质,维护学校风气,促进良好学风的提升和大学精神的形成。其次,严格监管,控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抵御不正之风,把不良风气扼杀在摇篮里。再次,应对积极学习并成绩显著的师生进行表彰,鼓励学术创新,对全校师生进行正面教育。

四、结论

高校学风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建设,这就决定了学风建设工作的长期性。良好的学风能够带给高校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品质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文件,设立专业机构,并积极落实学风管理工作,让大学生能够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正确地做人道理,努力让其养成勤奋刻苦、遵规守纪的终身学习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学风建设还会出现更多其他的问题,但只要坚持学风建设,培养优秀的大学精神,就一定能够在校园内形成全面良好健康的学习氛围,从而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越来越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海霞.加强学风建设,实践科学发展[J].中国科技纵横,2010,(1):141.

[2]杭春,韩飞,周亮.高校学风建设与周恩来精神[J].商情,2010,(1).

[3]王淑文.当前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书育人,2008,(10).

猜你喜欢
学风学习态度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义务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对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地方性本科院校学风问题及其对策
学风建设——高校发展的基石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