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水文化浅析

2014-03-31 16:11张云鹏
关键词:阳刚周易君子

张云鹏,崔 波

(郑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周易》水文化浅析

张云鹏,崔 波

(郑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水是地球生命的起源之处,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与之有密切的联系。水是所有生物生存所依赖的重要资源,人类很早就对水产生了认识,中国古代的五行说,更是把水排在了五行之首。在《周易》中,水就是其中的重要意象之一;通过“坎”、“困”、“涣”三卦为代表阐释《周易》的水文化。

《周易》; 水; 文化

人类很早就对水产生了认识,并从哲学的角度进行阐释。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都把水视为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西方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生于水而归于水,水是不变的本体。中国古代先哲著名的五行说也把水视作物质构成的五要素之首。水的作用在《周易》中得到了充分的阐释,笔者将依据《周易》中与《坎》相重的卦,以及与《坎》卦相关的文献来阐述《周易》中的水文化。

一、先秦文化中的水

水是万物之宗,生命之源。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有水生万物的哲学观点。先秦时代的管子曾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地也。”意为水是万物之根本,人们在解决一些国计民生的问题时,还可以从中得到启示,悟出许多道理。 历史上诸子百家都曾借水来表达自己观点和思想。儒家代表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他把民众比作水,把君主帝王比作船只,说水是船的支撑,民是君的依托,很直白地说明君主应当顺应民意,得民心者得天下,应当以民为本。《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的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那么君子何以乐水?笔者认为,山和水不仅能给他们带来运动的快乐,主要是君子更容易从水体的形态、运动的启发下,领悟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道家学派老子崇尚道德,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深得水的感悟。他怀着对水的无限敬仰,赞叹“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的品行一样,福泽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可以理解为帮助别人而不要求回报。老子曰:“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一章开头用江海作比喻,和“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的意思相同。老子赞美水,喜欢用江海来比喻人的处下居后,以江海象征人的包容大度。本章主要讲的是“不争”的政治哲学。老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处下、居后,这样才能对百姓宽厚、包容,就好比居于下游的江海可以包容溪流、百川之水那样。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历代哲人赞美水,以水明志,以水悟理的精辟理论非常多,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水在给我们为人处事的启迪同时,也伴随着水患灾害。管子《度地》里说:“善为国者必先除五害。水一害也,旱一害也,风雾包霜一害也,厉一害也,火一害也,此谓五害。五害之属水为大。”不难想象,水患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由此可见,水或象征包容,或代表美德,同时也蕴含着险难。

二、《周易》中的水文化

《周易》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是我国丰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文字简约,语意古奥,一直被尊为“众经之首”。据史书记载,《周易》这部旷世奇书并非某个人或某一时期的单独作品。原始古老的八卦多取自然现象和人们所见习的事物为喻象。《说卦》云:“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周易》虽是一部可以占筮之书,它其中的卦、爻辞却用很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意象给我们讲述了各种文化内涵,水就是其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坎》、《兑》两卦就与水密切相关,分别描绘的是“流水”、“湖泽”两种自然现象。六十四卦中还有《蒙》、《困》、《涣》等十四卦也与水有关。由此可见,《周易》作为智慧宝典,水理所当然地成为其描述的对象。以下就《坎卦》以及与水有关的重卦,例举三卦以约略说。

(一)《坎卦》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习,重也。孚,乃诚信。意为人们面对重重险陷,仍然能够坚定意志,不失信心,勇往直前,这种行为才是“行有尚”。正如程颐所说:“至诚可以通金石,蹈水火,何险难之不可亨也?”[1](《第二卷》)

“坎”上下是阴爻,中间是阳爻,坎上坎下,坎为水,一阳陷入上下二阴之中,则是“阳之陷”。意在给人们揭示,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其反方面转化,即“物极必反”。所以在《序卦传》中有:“无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的象征意义是“水”。然而水总是低洼处流,所以“坎”也有“坎陷”之意,又引伸出“险境”的意思。坎卦上下都是“坎”,象征险陷无比。“坎”的卦符与古字“水”相似,当水流动的时候,前面有洼陷,必须要填满洼陷溢出之后才能继续前行,无论前方有多少洼陷,水都不会违背这一原则,故称之为“有孚”。这也意味着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随处都会有坎坷,有险阻。卦辞提示我们,遇到险陷之时,关键要有能够除险的信心,并将此信念时时刻刻系于心中,相信自己能够战胜险难,并发扬流水的精神,遇到低洼处填满溢出继续前行。还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魄,这样才会临危不乱、从容不迫,才能排难除险,战胜各种困难,这样的行为才是值得崇尚[2](P105)。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习坎,意思就是重重险陷,这是就上下卦体来说的,上下均为险,所以“重险”。水的习性是流而不止,终归大海,即便遇到多少险阻,不管经过多少迂回曲折,水也不回头,也不会断流,从来不失去信心。水守信尚且如此,何况人呢!“刚”则是刚健,坚定不移。“中”则是不偏不倚,适中,客观公正。然内心亨通,是因性格刚健,能行中道,善于进取,因此,行为值得崇尚,这样做才能够获得成功。“坎”为水,为险。水只有注满了才不流,“流而不盈”也就是说“流而不止”。因此,我们也可以从中领悟到,人应该向流水那样善于摆脱险境,奔腾不止,不畏险阻。反之,“若止而不行,则常在险中矣”[1](《第二卷》)。天险无法攀登,地险有山川丘陵,王公们利用人工之险守卫边境,防御外敌侵入。笔者认为,“险”虽会给人们的生活、事业带来困扰,然而也有其有利的一面,正如高不可越的“天险”和山川丘陵的“地险”,可以用来保卫国家边境。我们注意到,《彖传》中列举出天险、地险、人险,旨在告诉人们险陷存在的普遍性,借以强调人生处处有险境。

《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水流不息相继而至,象征重重险难。君子应当效法水的品行,要做到真诚守信,一直保持好的德行,要勤于学习。本卦上体为水,下体亦为水,“坎为水”,故为水流不息之象,象征前水至后水也至,因此造成重重险陷,“习坎”。君子观此险象,应当预知事业会遇到重重困难,应当像水的品行一样,心中有诚信,始终坚定信念,同时还要经常重温学习的东西,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处事能力。这个观点与《论语》中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非常一致[3](P214)。

(二)《困卦》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序卦传》中说:“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困乏、困穷,也就是陷入困境之意。《序卦传》认为,升是自下往上升,任何事物的发展,不可能一直呈现上升的态势,有顺境也有逆境,有升进状态,也有穷困之时。那么“升进不已”,超过一定的限度,不知休整,则会走入困境。所以,《周易》六十四卦中,作者在《升》卦之后设立了《困》卦。从卦象上看,上兑为泽,下坎为水,水在泽下,显然是意味着泽中无水从而会导致枯涸之象,正是困乏的表现,因此该卦的名字为“困”。在我们生活中,每当遇到穷困、困境之时,有的人会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当然也有的人会在困境中重新休整,奋发图强,不放弃不抛弃。然而后者的这种精神,则必能从穷困走向亨通之路。因此,也就有了卦辞“亨”。当然,由“困”到“亨”,并非易事,不是每个人、每件事都可以达到亨通。只有那些在困穷的环境中懂得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励精图治,始终坚守正道的“君子大人”才会能摆脱困境,才能走向“亨”。 所以卦辞又曰“贞,大人吉,无咎。”卦辞“有言不信”就比较好理解了。显然是在告诫人们,身处困境中,不要听信闲言碎语,纵使有所言语,也很难使人相信。其意在告诉人们,此时应当脚踏实地,不能乱了方寸,仅靠言辞,不仅不能解决问题,也很难使人相信。孔颖达《周易正义》中说:“小人遭困则穷斯滥矣,君子遇之则不改其操。君子处困,而不失其自通之道,……处困而能自通,必是履正体大之人,能济于困,然后得吉而无咎。”由此可见,君子遇困之时,坚持正道乃是王道,否则会招来灾祸。

《彖》曰:“困,刚掩也。险已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从卦体上看,困卦是坎下兑上,然而兑为阴,在上。前面说到坎为水,兑为泽,如果是水在泽上,说明泽中有水,这是合乎常理的。《周易》是极其重视刚而守正的,阳上阴下才是常理,但是本卦中阳下阴上,就好比阳刚君子而被阴柔小人掩蔽一样,使得阳刚无法得到伸展发挥,犹如君子之道陷入困境。因此,《彖》曰:“困,刚掩也。”从卦象上说,上兑为说(悦),下坎为险,故称之为“险以说”。处在困境中,仍然能头脑清醒,不失其志,积极面对,从容乐观。因此能够摆脱困境,获得吉祥,从而得“亨”。正所谓“困而不失其所亨”。当然这些也只有那些品格高尚的阳刚君子才能做到,阴柔小人是无法做到的。本卦中九二、九五两爻均为阳爻,且居中,有刚中之德, 从大环境看,两个刚爻上下呼应,主客观条件和谐统一,自然能出困境而能得吉。最后,卦辞提出“有言不信”,其实意在告诫人们,试图用口舌,无论你说的天花乱坠,也不会取信于人,说不定还会导致更加的困穷,还不如不说的好。所谓沉默是金,想必这里面是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的[3](P334)。

《象》曰:“泽无水,困。”因困卦上兑为泽,下坎为水,故“泽无水”。泽中既无水,地上必然会枯竭干涸,象征困穷。君子处困之时,应该怎么做呢?孔颖达说:“君子之人,守道而死,虽遭困厄之世,期于致命丧身,必当遂其高志,不屈挠而改移也,故曰致命遂志也。”[4](《第三卷》)君子宁可舍弃自己宝贵的生命,也要坚持追求自己的崇高志向。《象传》是给人们指出舍生取义的道理。从另外一个角度阐述君子的做法,处在泽中无水的困境之时,要坚定意志,不屈不挠,纵然舍去生命,也要实现自己伟大的志向。

(三)涣卦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涣,象征涣散。从卦形上说,涣卦坎下巽上,坎为水,巽为风,故“风行于水上,水遇风则涣散”[1](《第四卷》),因此取名为“涣”。《序卦传》中说:“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在日常生活中,尽管人们彼此很投机,情真意切,但也总有分离的时候。因此,作者在《兑卦》之后,设立了《涣卦》[5](P412)。“涣”的意思即为离、散。如果是人心涣散、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显然这就不是好事了。但如果是乌云散去、万里晴空,那岂不是心旷神怡!如果是心中的怨气消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过结散去,那将会出现和谐的局面。从卦形看,风在水上行,水面上波纹涣散,但水波散而不乱,能散能聚,当然能致“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卦辞曰“亨”。从另一个角度看,有散就有聚,凡事都不是绝对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发展的过程可以相互转化。和“散”相对的是聚、合。卦辞指出,最高统治者在天下出现人心涣散之时,会想办法凝聚万众之心,君王会亲自到宗庙祭祀,显示自己对先人的至诚,以求聚合人心,渡过难关。 所以有“王假有庙”,这里的“假”是“至”的意思。因此凝人心聚合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拯救涣散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就可以战胜各种困难,从而达到天下太平。“利涉大川”就是比喻聚合人心可以渡过难关。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从爻象看,九二阳刚来居于内卦,称为“刚来”。从涣散到亨通,是由于阳刚者居于阴柔之中而不穷困。六四阴爻处于外卦的阴位,意为阴柔者居于正位,与外面同于在上的阳刚者,因而能得到亨通。这里又提到“王假有庙”。阳刚于上体中位,居于尊位,所以称为“王”。这象征君王以美德感化神灵,前去宗庙祭祀祖先,来达到其凝聚人心、团结一致的目的。《彖传》提到“乘木有功”。本卦上体巽为木,下体坎为水,卦体本身象征着木舟行驶于水之上的意思,然而水流可以积成大川。以此比喻即使在涣散之时,只要努力拯救涣散,仍然可以穿越大川,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本卦上巽为风,下为坎,坎为水,因此“风行水上”。《象传》说,风行水面,水遇到风则波纹涣散,所以卦名取为“涣”。先王看到此卦,联想到人心也会涣散,因此建立宗庙,举行祭祀天帝的活动,祭祀祖先,来聚合人心,稳定社会。这是古代帝王为了聚合人心、实现政治愿望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周易程氏传》中有:“收合人心,无如宗庙;祭祀之报,出于其心。故享帝、立庙,人心之所归也。系人心、合离散之道,无大于此。”

三、《周易》水文化的智慧

中华民族与水的联系非常紧密,可以说几千年的华夏文明是一部与水密切相关的关系史。水作为自原始社会时代就和人类息息相关的一种自然物质,在经历了漫长的积淀之后,在《易经》中已然成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周易》的观念中,水不仅是险难、困难的象征,同时它还蕴含阳刚、执着、坚毅无畏、至诚守义等方面的品质。《诗经》首篇《关睢》是一篇爱情诗,至今广为流传。它细致生动而坦率地描绘了男主人公邂逅一位淑女之后的一见钟情,然而因河水阻隔,令这位深情的男子极为痛苦,心烦意乱,不能安睡。《蒹葭》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也是一首爱情诗,是说主人公遥望意中人在水的那一边,想去寻她,可是路上障碍很多,于是从水路游着去找她,但无论怎么游总是到不了,好像她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及。 这几句诗虽然写的是主人公的幻觉,但是这其中的水意象无疑传承了《周易》中水是险难、险阻难以跨越的象征意义。

在《周易》世界里,水也是男性的象征。《说卦》中有:“坎为水”,“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坎”象征中男,在《周易》阴阳范畴中,男性则代表阳刚。从《坎卦》卦符看,上下为阴,阳居中,象征水外表阴柔,内心却阳刚坚毅。王弼注曰:“刚正在内,有孚者也;阳不外发而在乎内心,亨者也;内亨外暗,内刚外顺,以此行险,行有尚也。”这与《坎卦》卦辞“习坎,有孚,唯心,亨,行有尚”意义不谋而合。意谓内心阳刚,且心中时时系着诚信,虽然处在险境却能亨通,道出了“坎”外顺内刚的特质。在《周易》六十四卦中,与《坎卦》重叠的还有《屯卦》的论艰难创业时期的形势和策略,《蒙卦》的论启蒙教育的基本原则,《蹇卦》的论处在艰难险阻之时总的行为准则等等,都蕴含着艰难险阻、困穷等方面的意义。然流水不止,昼夜奔腾,不畏险阻,弯弯曲曲,直至汇入大海,因此《周易》水的内涵也有诚信、坚毅的意义。《周易折中》也有:“坎水,流水也。昼夜常流,流则不盈,故曰‘水流而不盈’。水之流迂回曲折,不知更立几险,而终于至海,兹非‘行险而不失其信’者乎!”[6](P102)很显然,这里仍然是在赞美水的品质,诚信执着、不屈不挠、坚毅执着的大无畏精神。总而言之,历代的学者、知识分子在《周易》水的意义基础上,把“水”描绘得形象万千,但大都突出描写的还是水的阳刚、诚信、坚毅、险阻等象征意义。虽然不同的作者表达了不同的主观思想,但是与《周易》中水的意义则是一脉相承的。水,给人启迪,让人的思想顿悟,以水言志,借水喻理,从水中汲取智慧。水,透明纯净,光明磊落,柔,却柔而有刚,不偏不倚。水,不仅给予人类无穷无尽的恩泽,也必将给人们世世代代无限的智慧启迪。

[1] 程颐.周易程氏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 崔波.周易注译[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

[3] 刘太恒.周易述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4] 孔颖达.周易正义[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5] 李光地.周易折中[M].成都:巴蜀书社,2010.

(责任编辑:刘明)

ABriefDiscussiononWaterCultureofZhouyi

ZHANG Yun-peng, CUI Bo

(SchoolofPublicAdministration,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01,China)

Water is the origin of earth life,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also has close connection with Chinese nation’s traditional culture. Human were acquainted with water long ago because it was a resource that was vital to the existence of living things. Moreover, it heads the list of five elements theory in ancient China .Since water is one of the major image in Zhouyi,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water culture of Zhouyi according to the three trigrams of “kan, “kun”, “huan”.

Zhouyi; water; culture

2014-04-01

张云鹏(1984—),女,河南商水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崔 波(1965—),男,河南邓州人,郑州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

K928.4

: A

: 1008—4444(2014)04—0008—04

猜你喜欢
阳刚周易君子
幼儿园阳刚教育的现状研究
——以商丘市某幼儿园为例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康熙:阳刚雄健
觉醒
君子无所争
分布式电驱动商用车驱动防滑控制
甜甜的“蝴蝶茧”
有君子之道四焉
《周易》与《孙子兵法》